2.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2.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2.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2.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2.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项目摘要1项目名称:建设20000亩优质高产棉花种植基地2项目指导思想:依据中共中央近年的“一号文件”,以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为出发点,依托鄱阳一直是国家棉产区的传统优势和江西鄱阳荣林达纺织有限公司为江西省级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纱锭产量6万/年、年需加工皮棉10000吨以上的市场需求,以及企业自有轧花厂的加工优势,实现企业自棉花种植、轧花到纺织一条龙,一方面解决企业原材料供应需求的问题,同时重塑鄱阳传统棉区的辉煌,使鄱阳县广大棉农创造较种植稻谷更佳的种植效益,形成鄱阳新的产业链和经济增长点,创造工业反哺农业、工农业同步增长、发展的良性局面,为鄱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鄱阳县经济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3建设内容:建设优质棉花种植基地20000亩,后期计划扩大至种植基地规模50000亩。基地建设投资1000万元,配套棉花收购资金3600万元。3项目承担单位:江西鄱阳荣林达纺织有限责任公司4项目建设地点:鄱阳县谢家滩镇、双港镇等棉产区5项目建设规模:初期建设优质棉花种植基地20000亩,计划扩大至种植基地规模50000亩。6项目建设期:两年。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4600万元,其中基地建设投资1000万元、企业配套棉花收购资金3600万元。资金筹措方案为:基地建设投资企业自筹500万元,(目前企业已建成10000亩优质棉花种植基地,已投入资金5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500万元;配套棉花收购资金3600万元由企业自筹资金11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500万元。合计企业自筹16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3000万元。8项目负责人:黄亚林9项目联系人及联系电话:项目联系人:黄亚林联系电话:155179390999二、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公司概况江西鄱阳荣林达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31日,全称为:江西鄱阳荣林达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361128210002956,组织机构代码证代码:76339701-8。税务登记证号:赣国税字361128763397018号。企业注册资本:贰千叁佰玖拾肆万柒仟整,实收资本:贰千叁佰玖拾肆万柒仟壹佰叁拾壹圆整。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经营范围:皮棉、棉短绒购销:棉纱、线、棉纺织品加工、销售。企业法定代表人:黄亚林。公司现辖有两个棉纱加工企业和一个轧花厂,总部和一个棉纱加工企业位于鄱阳县鄱阳工业园,另有一个棉纱加工业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区,企业名称为上饶青云纺织有限公司,两个棉纱加工设计生产能力各为3万纱锭,合计生产能力为6万纱锭;轧花厂位于鄱阳棉花主产区肖家岭乡,设计皮棉加工能力为4000吨。其中总部占地面积80余亩、青云纺织有限公司占地面积60余亩、轧花厂占地面积15亩。企业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高中级管理和技术人员58人,熟练技术工人502人。2企业法定代表人及企业荣誉概况企业法定代表人黄亚林,男,1971年10月出生,南昌大学经济管理研究生,从事纺织行业管理多年,有着丰富的纺织生产、经营和管理经验,曾被授予全国纺织行业劳动模范、上饶市十大杰出青年、现任上饶市纺织服装协会会长。身份证号法人代表注册号:361128210002956。公司通过近几年的运作,立足于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江西省、上饶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鄱阳县十优强民营企业、鄱阳县“十佳”龙头企业。3公司财务及经营概况至2009年9月,公司资产总计971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原价2143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757万元、在建工程15万元、固定资产合计1772万元;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2868万元;流动资产5077万元。公司负债4020万元,其中:无长期负债;流动负债4020万元。所有者权益5697万元,其中:实收资本3245万元、资本公积1344万元、盈余公积257万元、未分配利润851万元。资产负债率41.37%。至2009年9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7326万元,主营业务成本6535万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3万元,主营业务利润778万元,加上其他业务利润-8万元、减除营业费用95万元、管理费用314万元、财务费用124万元,企业营业利润238万元,加上营业外收入37万元,减除营业外支出97万元,至报告期,企业实现净利润266万元。4公司其它情况(1)公司开户情况:企业开户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鄱阳县支行,开设了基本存款帐户,帐号:20336112800100000054473。(2)公司信用状况:企业被中国农业银行授予AA级信誉企业,法人代表无任何不良信用记录。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发展过程(一)项目所在地基本县情1鄱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之东。地处东经1162315至1170615,北纬284636至294203之间。东界景德镇市浮梁县、昌江区、乐平市,南靠万年县、余干县,西部同都昌县相接,北部与彭泽县和安徽省东至县为邻。2鄱阳县东西宽71.8公里,南北长90.2公里,区域辽阔,全县国土总面积4214.68平方公里,是江西省版图第二大县。总面积中低山丘陵占45%,盆地占20%,湖滨、河流沿岸占35%。3鄱阳县现有人口149.26万人,是江西省人口第一大县。其中农业人口128.81万人,亦是江西省农业第一大县。全县有耕地面积110万亩,全县人均耕地面积0.74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0.854亩,有农村劳动力67.61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3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是形成鄱阳县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鄱阳农民创收的一个主要手段,但是随着近两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少外出务工的农民又被迫返乡,又形成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社会问题。4鄱阳县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受人为耕作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壤肥力不断增加,土壤普查时测定,红壤土有机质含量可达3%以上,其表层有机质含量最高已达7.52%,水稻土有机质在3%左右,土地肥沃。良好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充裕的水分、肥沃的土壤、优良的水质,加之域内工厂较少,工业污染较小,为各种生、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农产品质量较佳,产量颇大,因而古时有“银鄱阳”之美称,“鱼米之乡”之盛名,是国务院列入的全国粮食生产和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县之一,江西省重点水产品生产县,多次被江西省委、政府授予“全省农业发展先进县(市、区)、“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区)”。由于农业比重大,工农业产品之间有较大的价格剪刀差,农林牧副渔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仍主要是一些产量虽大,但附加值较低的大路货,加上加工整理手段不配套、流通信息闭塞和流通成本大,因而容易形成农民丰年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局面,不少农民的生活仍在贫困线水平,加之县域工业基础薄弱、县级工业规模小、底子薄、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差、工农业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差,因而也被国家列为贫困县之一。(二)鄱阳县种植与加工棉花的历史据记载,鄱阳县(古称饶州府)在宋代就开始了种植棉花,南宋已征收木棉,元朝令百姓仍旧缴纳。元朝官府为发展棉花,得到更多的棉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四月,设木棉提举司专责征管,对棉花生产采取强制性的要求。鄱阳县乐亭(今双港镇乐亭村)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购置日本轧花机数架,每日一机能出净棉花200-300斤,较人工用土车轧籽提高工效20多倍。20世纪60年代,鄱阳县成立了棉种场,1964年县棉种场培育出了波棉二号新品种,平均亩产籽棉369.4市斤,1981年该品种的培育技术获江西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三)鄱阳县近年棉花生产情况 年份项目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播种面积(亩)25230219003643545600总产量(吨籽棉)40894199627710472播面平均单产(公斤)162.1191.7172.3229.6(四)项目提出的背景1农民增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最关键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如何促使农民增收成为党和国家最首要的任务,中央近几年都以专题的文件强调:(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41号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提出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5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各地要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专门制定规划,明确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61号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推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71号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立足当地自然和人文优势,培育主导产品,优化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产业,特别要重视发展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5)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81号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更明确地提出了“支持发展一村一品”。“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要通过结构优化增收,继续搞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和建设,支持优势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6)中国共产党在2008年10月12日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各级党委、政府都把贯彻中央1号文件作为各级部门的工作主线(1)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以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全省要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经营产业化带动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投入科技化”。“发展特色农业。各地要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展各种物质、非物质产业,加强规模相对集中、市场相对统一的块状或带状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把优势农产品、地方特色产品和乡村旅游业等培育成为区域主导产业”。通过几年的运作,江西省按照“优质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旅游休闲的后花园”的定位,已经形成了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一批农业产业品牌,强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农民收入有显著提高。(2)鄱阳县委、政府根据鄱阳县是一个江西省人口第一、版图第二的农业大县的具体县情,提出“只有农业发展了县域经济才能真正发展”,“在生产力的布局上我们还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把农业经济,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作为我们产业布局和生产力布局科学调整的重点之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民创收的有力手段,实施了农业产业“个、十、百、千、万”和建设农业大县的工程,使鄱阳众多优质农产品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为商品优势,鄱阳县棉花播面稳定在4万亩以上,同时由于江西鄱阳荣林达纺织有限公司6万纱锭项目的投产,对优质棉花的需求量供不应求、高产优质棉花品种的引进,刺激和增加了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迫切需要扩大种植面积,创造更好的种棉效益 。(四)项目的发展过程(1)2004年以来,江西鄱阳荣林达纺织有限公司一方面基于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的不足,需要从县外乃至省外调进原棉,使企业生产成本加大,企业效益下降;同时基于企业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责任,应该为鄱阳县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一直努力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已先后在油墩街、银宝湖、莲湖等乡镇建立了四个棉花种植基地示范区,棉花种植基地总面积达2.2万亩,直接签约农户4600户,直接带动1.1万人共同致富。(2)2009年,在前几年建设棉花种植基地的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企业又在谢家滩镇建设了10000亩优质高产棉花种植基地,扶持了近5000户棉农,使他们当年种植的棉花平均亩产达500斤以上,每亩产出平均价格为1800元左右,较种植水稻亩产出效益高逾千元,剔出投入成本,使农户亩净增纯收入1000余元。四、项目市场供求分析及行业发展前景项目单位江西鄱阳荣林达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棉花生产、纺织加工已多年,设计生产能力6万纱锭/年,按照设计规模,年需原棉10000吨。主要生产各类纯棉纱、色纺纱、化纤纱,产品享誉赣、浙、苏、闽、粤等,在全国各大用纱市场,建有固定的销售网点和稳定的客户群,产品销售市场稳固,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往往因为企业外购原棉成本高、原棉供应不上而使企业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也在尝试建设自有的棉花种植基地,以求一方面降低企业外购原棉成本,求得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使企业这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名符其实。项目建设初期规模为20000亩优质高产棉花种植基地,按初期亩产平均产量500斤籽棉,年产籽棉10000吨,可加工成皮棉2000吨,占企业年需皮棉10000吨的20%,加上鄱阳县目前棉花的种植面积也只有约50000亩,只可产皮棉约5000吨,仍然不能充分保证企业规模所需,同时企业采取资金扶持、技术帮扶、签订产品包销合同等经营方式,因此本项目建设规模所生产的籽棉可得到充分保证。五、建设方案(一)按照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初期建设20000亩标准化优质高产棉花基地,实现基地良种化、无公害化。后期计划在2012年扩建至50000亩。(二)主要技术方案1引进优质高产棉种计划引进抗虫杂交棉鲁RH-1F1。(1)抗虫杂交棉鲁RH-1F1特征特性:鲁RH-1是山东省棉花杂优协作组和中科院生物研究中心共同选育,该品种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株高110公分。茎杆粗壮,叶片大小中等,叶色浓绿。植株塔型,略松散,株型清秀,层次分明,通风透光性能好。发棵快,结铃性强。三桃集中,上中下分部均匀。早发不早衰。铃大,卵圆型,单铃重6.5克左右,吐絮畅,絮色白,衣分40%左右,霜前花率90%左右,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全生育期120-129天。(3)播亩用种量人工穴播亩用种量1.5公斤,每穴点播34粒,集中摆放。(4)产量表现:一般亩产籽棉350-45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500公斤以上。(5)已推广种植区域:该品种属两系配套抗虫杂交一代春棉品种,已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棉区作春棉品种种植。2推广适用技术 (1)平衡施肥技术按照适氮、增磷、重钾、补微的原则,将氮、磷、钾比例调整到1:0.50.6:1。同时补施硼、锌等微量肥料,以提高座桃率。重施底肥。全部磷、钾肥和50%60%的氮肥底施,亩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硼肥1公斤,腐熟有机肥2方。追施花铃肥。7月上中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底肥少、长势差的地块,可增施磷酸二铵15公斤。追肥后要及时浇水;无水源条件的应趁雨追肥。叶面喷肥。中后期每亩用尿素0.51.0公斤、磷酸二氢钾0.2公斤或富万钾15毫升,加少量硼酸,兑水50公斤喷雾。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2)系统化调技术 系统化调有利于根系生长,增加抗逆能力;有利于控制植株旺长,协调营养与生殖生长关系,减少蕾铃脱落。因此,要推广棉花系统化调技术,特别要重视蕾期化控。一般掌握少量多次、前轻后重、逐次增量的原则,全生育期喷施缩节安34次:第1次在6月中旬,使用量1.5克/亩;第2次在7月上旬,使用量2.0克/亩;第3次在7月底,使用量3.04.0克/亩。如果地力好,仍有徒长趋势的地块,在8月中旬可增加一次,使用量4.0克/亩。(3)简化栽培和间套种技术简化栽培技术简化栽培是棉花节本增效的主要措施之一。其技术要点是:a.降低密度亩密度15001800株。b.早打顶一般在7月1015日。c.增加底肥投入一般比常规栽培亩增施尿素7.5公斤。间套种技术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经济效益,选择棉花与高效经济作物进行间作套种,如棉花西、甜瓜、棉花葱头、棉花天鹰椒、棉花绿豆(菜豆)等。具体操作是:采用简化栽培技术,扩大行距,大小行种植。大行1米,小行0.5米,株距11.2尺;等行距栽培,行宽11.2米,株距1尺。(三)具体扶持模式采取由公司统一购进种子、化肥、农药等资金扶持、由公司技术帮扶、产品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包销合同,采取市场价位高时随行就市、市场价位低时以保护价收购的方式对棉农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服务。六、经济效益估算(一)种植成本1.投入成本(1)种子播亩用抗虫杂交棉鲁RH-1F1种量1.5公斤,单位价格100元/公斤,种子成本150元/亩。(2)肥料氮肥底肥单位用尿素量10公斤/亩、花铃肥单位用尿素量15公斤/亩、叶面肥单位用尿素量1公斤/亩,合计用量26公斤/亩,现行尿素市场价1800元/吨,单位尿素费用46.8元/亩。磷酸二铵底肥单位用磷酸二铵量20公斤/亩、花铃肥单位用磷酸二铵量15公斤/亩,合计用磷酸二铵量35公斤/亩,现行64%磷酸二铵市场价2600元/吨,单位磷酸二铵费用91元/亩。钾肥底肥单位用硫酸钾量20公斤/亩,叶面肥单位用富万钾1瓶/亩,现行50%粒状硫酸钾市场价3200元/吨,单位硫酸钾费用64元/亩;富万钾18元/瓶,合计单位钾肥费用82元/亩。硼肥底肥单位用硼肥1公斤,现行硼肥市场价13000元/吨,单位硼肥费用13元/亩。农家有机肥单位使用农家有机肥2方,主要为农家自沤有机肥,主要为运输费用,按20元/方计,费用为40元/亩。上述5项合计单位肥料费用为272.8元/亩。(3)农药按照经验数据,此项支出一般在50元/亩左右。上述三大项合计单位费用为472.8元/亩。(二)种植效益(1)种植收入2007年,鄱阳县单位播面亩产籽棉450斤,由于引进新品种,待各项种植技术经掌握稳定后,单位籽棉平均亩产,按保守数值计算,以500斤籽棉/亩计,现行籽棉市场受过收购均价3.6元/斤,单位产出1800元/亩。(2)种植效益种植成本包括投入成本、投入资金相对应的贷款利息两项费用,通过估算,投入成本为472.8元/亩,现行6个月的贷款利率为4.86%(年),则:种植成本=472.8+472.84.86%126=487.3元/亩种植效益种植效益=种植收入种植成本=1800487.3=1312.7元/亩按每户农户种植棉花2亩计,每户农户种植棉花纯收入为2625.4元。(三)种植棉花与种植水稻效益对比(1)种植收入2007年,鄱阳县早稻单位播面平均单产361.2公斤、二季晚稻单位播面平均单产416.7公斤,全年单位播面平均单产777.9公斤,鉴于引进新品种棉花全生育期120-129天,水稻全生育期110-130天左右,故取单季水稻数据对比,2007年,鄱阳县单季单位播面平均单产389公斤,早、晚稻水稻平均销售单价1.0元/斤,则单季水稻种植收入为778元。(2)种植水稻成本根据相关统计,2007年全国水稻种植成本中,平均每亩生产成本为384.08元,鄱阳县平均每亩生产成本约为400元左右。(3)种植效益种植效益=种植收入种植成本=778400=378元(4)种植棉花与种植水稻效益对比种植效益对比=种植棉花效益种植水稻效益 =1312.7378=934.7元/亩(四)企业自建基地后皮棉成本及新增效益根据中国棉花现货网上交易市场2009年11月19日提供的主产棉区籽棉收购价格,引进的优质高产品种棉种,衣分率40%左右,轧花机机型400型,籽棉水分13%,加工费500元/吨,棉籽销售价格1.4元/斤,折算后企业基地自产、加工后的三级皮棉实际成本为13400元/吨,同时中国棉花现货网业内权威人士也预测三级皮棉棉花价格会在14500元/吨左右震荡,因此,基地建设后,可使企业减少外购原棉费用约1000元/吨,同时也减少了企业外购原棉的运输成本,按20000亩基地生产的5000吨籽棉可制成原棉2000吨,可供应企业6万纱锭生产线所需的10000吨原棉的20%,仅此一项就可使企业减少原棉成本近300万元。(五)基地建设后棉农经济和社会效益1全部棉农经济效益20000亩基地建成后,可带动农户10000户,新增农户种植收入3600万元/年、种植户纯收入2625.4万元/年、平均每户纯收入2625.4元/年。较种植水稻亩新增收入1321.7元/年,为鄱阳县农民增收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可发挥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作用,重塑鄱阳县棉花种植的辉煌历史,形成鄱阳县真正的“银色产业”,同样也使企业已建成投产的6万纱锭生产线达产达标,将充分保证纺织这个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同样也使10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安居创业,也将使地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和增加地方税收。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1投资估算通过上述经济效益估算,建设20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