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淳中2009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五)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五)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三、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四、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五、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典型例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4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全国卷1)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07江苏卷)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辽宁卷)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 夜深 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答:答题套路归纳:所抒感情:通过( )意象+用( )手法抒发/寄寓/揭露( )什么感情。(一)分析某句(联)诗表达的情感及上(下)片的情感1、分析某句(联)诗表达的情感一、典型例题【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例2】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2007年高考湖南卷)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二、答题思路分析诗中某句(某联)表达的感情,仍然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解读其具体含义,进而明白其整个句子(某一联或几联)的意蕴,为下一步的分析做准备。在弄清诗意的基础上,再看其的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有的题目在要求分析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要一同考虑。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三、课堂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问:尾联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4分)答:2、分析上(下)片的情感一、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安徽卷)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二、答题思路分析上下片的情感,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分析其具体的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意义,品味其技巧和作用,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将诗歌中表达的情感表述出来即可。醉落魄咏鹰的上片,“寒山几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下得极新颖而别致,有此二字,凌厉激荡的气势喷薄欲出,接着数句,以“袒貂裘”、“略记”写出词人浩茫风度,为后文铺垫。词的下片兴感,“男儿”三句极豪迈,又极悲愤,精警无匹,如干将出匣,寒光射人。末二句以荒莽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后作含蓄的一折,特别凸现词人九曲黄河般的积郁之情,力量沉厚。陈维崧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词人运用衬托的手法,将雄鹰与壮士融为一体,表达了老当益壮、猛志常在,欲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和雄心。读本篇,不仅令我们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三、类题训练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沁园春 梦孚若刘克庄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四顾,慷慨生哀。注孚若:方信儒,字孚若,以使金不屈著名。宝钗楼:汉武帝时建,在咸阳市。铜雀台:曹操建,在河北临章县。圉人:养马的官。龙媒:骏马名。使君:指刘备。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4分) (二)分析整首诗表达的情感或表达某种情感的原因1、分析整首诗表达的情感一、典型例题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福建卷)武夷山中(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如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二、答题思路古代诗歌,取材广泛,涉及内容丰富多彩。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具体而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诗歌的意象。诗歌用形象说话,一般不是直白地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而是借助于意象(形象)抒情言志。常见的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有:梅花、松、莲、竹、菊花、芳草、寒蝉、月亮、鸿雁、鹧鸪、杜鹃写羁旅离愁,常用折柳、阳关、长亭、短亭、烟波、夕阳、西风、寒蝉、归雁、子规、鹧鸪、浮云等意象;写相思怀远,常用登楼、凭栏、登高、捣衣、寒砧、流萤、悲秋、鸳鸯等意象;写边关战乱,常用烽火、烽烟、狼烟、干戈、天狼、黑河、玉关、金河等意象。把握这些常见意象的内涵,有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品味诗歌的意境。意境,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是意象选择在先,而意境是全诗创作完成之后呈现的整体内涵,即起点是意象,终点在意境。诗歌是否有诗味、有意蕴,是衡量诗歌美丑高下的重要标准,而意蕴来自意境。贺铸青玉案的最后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烟草”、“风絮”、“梅雨”这三个具有江南特征的自然意象,组成意象结构,且兼作比喻,画出江南暮春迷蒙、灰暗的景色,融情于景,把无处不在,纷繁杂乱,难以穷尽,不可捉摸的愁情,表现得多么形象生动,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因此而博得“贺梅子”的雅号。概括意境特点的常用词语:雄浑苍茫、孤寂、闲适、雄阔、悲壮 、凄迷幽远、悲凉凄清、苍凉沉郁、和平静穆、明丽鲜艳等。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涉及宋谢枋得的武夷山中的阅读鉴赏,命题者对“陌生”的作者注为:“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这就为考生把握诗的情感铺平了道路。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同时,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如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首诗就抒发了多种情感:思乡之情;孤寂之心绪;对童年生活的留恋等。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春日即事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写暮春时节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由雨丝之网愁绪之网,进一步联想到它“欲网春”,就非常自然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似乎不妨把“小雨丝丝”看作诗人伤春愁绪的外化。眼前所见,惟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愁怅也更深了。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这里用“张罗地”借指自己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宿鸟”应上“黄昏”。宿鸟声在这里恰恰反托出了张罗地的冷寂。“自掩门”的“自”字,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赖的意味,暗示像这样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行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如果将作者失势的原因(反对和议,触忤秦桧)与诗中所抒写的情景联系起来体味,则后两句所蕴含的感慨便更深了。诗的前两句写春残日暮的景象,后两句写闲居生活的冷寂,而从“丝网”联想到“鸟罗”,从“黄昏”过渡到“宿鸟”、“掩门”,上下承接得很自然。武夷山中的“独立青峰”、“寂寥”的“天地”、“山雨”等意象,表达了作者亡国后的寂寥心境,而“梅花”高洁的品格也表明了作者孤傲坚贞的心志。三、类题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蟾宫曲 庾天锡环滁秀列诸峰。山有名泉,泻出其中。泉上危亭,僧仙好事,缔构成功。四景朝暮不同。宴酣之乐无穷,酒饮千钟。能醉能文,太守欧翁。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春即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作者在诗中流露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请试作简述。(4分)答:2、分析表达某种情感的原因一、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江西卷)金陵晚望 金陵图高蟾韦庄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4分)答:二、答题思路分析诗人情感产生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立足诗作,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联系写作背景,分析产生这种情感态度的原因。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站立场不同,诗人的心胸气度不同,品格修养不同,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不同等原因,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就不同。答题时,应从多方面考察,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有注解,一定要充分利用。如2007年江西卷问:“诗人为什么伤心?”题目给了注解:“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这个注解对回答产生伤心的原因十分重要。作者既然是晚唐诗人,当然他们的伤心就和唐朝的衰落有关了。用简练的语言将答案表述出来。三、类题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别 滁 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管弦作离声。注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有人说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4分)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4分)答:(三)运用典故表达的思想情感一、典型例题【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浙江卷)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例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卖花声怀古张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元曲使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5分) 二、答题思路明确诗歌用典的类型(如上所述),同时还要弄清典故的具体内容,是历史人物事件,就要知道其所处的时代,有什么典型事迹,影响如何等。是化用古诗文,就要知道化用了哪位作家诗人的作品,原句是怎样的。是神话传说,就要明白其内容及其思想意义。平时要多留意积累常见典故,应试中,还要注意注解,命题者一般要将考生陌生的典故作注。分析典故在诗中蕴含的情感态度,用简练的语言作答。三、类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君平,指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这首诗的尾联“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用君平的典故,有何用意?(4分)2.阅读下面一首元小令,然后回答问题。南吕金字经宿邯郸驿卢 挚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时自嘲,虚名无处逃。谁惊觉?晓霜侵鬓毛。注本曲是作者第二次就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司时所作。这首小令开篇化用了一个什么典故?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4分) (四)分析细节表达的某种情感一、典型例题【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全国卷)秋 思 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4分)答: 二、答题思路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同样包括情态细节描写和生活细节描写,目的是借助这些细节,更好的抒情言志。答题思路:通过阅读作品找出有细节描写的诗句;分析其在诗中抒情言志的作用(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事件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增强情节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及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分析表述出来。三、类题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绣龟形诗 侯氏 暌离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 闻雁几回修尺素,见霜先为制衣裳。 开箱迭练先垂泪,拂杵调砧更断肠。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注龟形诗:以“龟”谐“归”。暌离:分离。尺素:书信。开箱迭练:打开箱子折叠丝绢。练,白色的丝绢。拂杵调砧:拂拭捣衣的木槌调整好捣衣石准备为征夫制衣裳。杵和砧,均为捣衣用具。诗中哪几句是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感情?(4分)答: (五)同题材诗歌的不同情感比较一、典型例题【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重庆卷)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的光彩。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4分)答: 【例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辽宁卷) 秋夜独坐(节选) 唐 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 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答: 二、答题思路抓住关键,分别解读诗作的内容情感。求同析异,找出不同诗作在相同题材中表达情感的差异。根据题目要求作答。语言简明,注意条理。三、类题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中吕山坡羊 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骊山一炬,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元)赵善庆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两首元曲都是怀古小令,却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试分别加以概括。(4分)答: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江西卷) 金陵晚望 高蟾金陵图 韦庄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 (六)分析情感变化一、典型例题【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2008年山东卷)画堂春 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1捻(nin):持取,捻弄“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答: 【例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广东卷)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 ,沉思忽自惊。注: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4分) 二、答题思路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变化,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的大意;明确诗歌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主要景物的变化,这是分析情感变化的基础。如清人叶燮的客发苕溪:“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诗人久居他乡,归心似箭,而归程也十分顺利。此时的诗人是沉浸在思乡和即将归家的喜悦之中,无暇顾及船窗外的景象。第三句一转:“忽讶船窗送吴语。”那忽然传入耳际的吴侬软语,使诗人惊讶地发现,家乡就在眼前!诗歌将归家心情的急迫到忽然发现已到家乡的激动表现得亲切有味,情感的抒发曲尽其妙。根据审清题目要求准确、简练作答。语言要能体现“情感变化”过程。春日登楼怀归写诗人远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出资合同协议书范本
- 物流公司的采购合同范本
- 门面房车位出租合同范本
- 消防施工协议合同书范本
- 汉中酒店承包联营协议书
- 电商app开发合同范本
- 申请延期的补充合同范本
- 派出所门面出租合同范本
- 父子结婚房子协议书范本
- 污泥处理外包合同协议书
- 2025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成果报告书范本
- 家庭教育指导计划表
- 2025-2030年中国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竞争状况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四川酒业茶业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珊瑚礁生态修复施工方案
-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我的家乡泉州
- 体外冲击波碎石
- AEO贸易安全培训
- 科研办公楼建筑设计与规划方案
- 甘肃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