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doc_第1页
207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doc_第2页
207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doc_第3页
207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doc_第4页
207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7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作者:陈敏莹,周璇,李宝玉单位: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珠池医院妇产科,广东 汕头【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方法:回顾住院分娩8 470例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分析比较产前的影响因素。结果:8 470例产妇中,207例发生产后出血,有流产史的产后出血发病率明显高于无流产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88 8,P=0.000 0)。产前检查次数≤2次的产后出血发病率高。阴道助产产后出血发病率高,其次是剖宫产,而自然分娩产后出血发病率低,各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621 2,P=0.000 0)。结论:加强孕期检查,及早发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积极处理,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的关键。【关键词】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预防措施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产科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2。因此,及时处理产前高危因素,评估病情,积极处理产后出血,可以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产后出血有许多潜在因素,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对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近3年住院分娩8 470例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 470例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有207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44%。产后出血诊断标准:均为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500 ml。产妇年龄1743岁,平均(28.1±3.4)岁。阴道分娩114例,剖宫产93例。1.2 产后出血量测定方法:阴道分娩者胎儿娩出后,立即置弯盘于产妇臀下至产后2 h取出,直接测量弯盘中的血量。用面积法计算接生区域所用的浸血纱布及血染的产单。剖宫产分娩者,术中于子宫前壁下段切一小口,将羊水尽量吸净,记录羊水量,术后统计术中出血量。上述患者均于回病房后至产后24 h,用称重法换算出血量。1.3 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经过SPSS 13.0软件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孕产妇的职业情况:207例产妇,36例(17.39%)为职员,47例(22.71%)为工人,14例(6.76%)为教师或公务员,110例(53.14%)无固定职业或务家。2.2 产后出血与流产史关系:有流产史4 196例,产后出血例数为175例,无流产史4 274例,产后出血例数为32例。有流产史的产后出血发病率明显高于无流产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88 8,P=0.000 0)。见表1。表1 产后出血与流产史关系2.3 产前检查次数情况:产前检查>5次3 530例,其中产后出血14例,产前检查25次3 792例,产后出血29例,产前检查次数<2次1 148例,产后出血164例。产前检查次数<2次产后出血发病率最高,各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702 2,P=0.000 0)。见表2。表2 产前检查次数与产后出血关系2.4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剖宫产1 159例,26例产后出血,阴道助产288例,147例产后出血,自然分娩7 023例,34例产后出血,阴道助产产后出血发病率最高,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621 2,P=0.000 0)。见表3。表3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2.5 产前高危因素比较:高危因素依次为胎位异常占28.01%,胎膜早破占15.45%,疤痕子宫占14.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12.56%,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占9.66%,羊水异常占9.18%,头盆不称和产程异常占8.70%,过期妊娠占6.28%,死胎占4.35%,多胎妊娠占3.80%。见表4。表4 207例产后出血孕妇产前高危因素顺位3 讨论产后出血是一种发展迅速而且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患者可在短时间内陷入休克状态。严重的产后出血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丧失生育功能以及席汉综合征等3,失血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的早期预防、早期识别、早期处理极其重要。产后出血往往是多个诱因共存或互相影响所致。多次流产、多产者,子宫肌纤维受损、过度膨胀、弹力下降,都会直接影响子宫的收缩功能而导致产后出血。同时流产次数较多,可导致胎盘粘连、植入以及前置胎盘。我们研究也证实有流产史与无流产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产时软产道尚未完全扩张,产钳助娩,可导致阴道、宫颈的裂伤,出现产后出血。剖宫产的产后出血率较高的原因是剖宫产手术中子宫平滑肌纤维被切断,破坏了子宫肌壁的完整性,术中应用镇静剂,使得分娩后子宫收缩力明显下降;部分手术为择期手术,许多孕妇在未经试产或根本没有临产的情况下就实施了手术,宫颈管仍然存在,宫颈口尚未扩张,术后宫腔内出血不能及时顺利排出,影响子宫收缩,这些都导致剖宫产的产后出血。本研究也提示阴道助产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剖宫产,而自然分娩的产后出血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的病因虽复杂,但是可以预防的4。本研究也证实产前检查次数越少,其产后出血发病率越高。因此,应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加强正确的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刮宫及妊娠次数。重视产前保健,加强对产妇孕前、孕期宣教,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和孕期检查,提高孕期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防治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及监测产前存在的危险因素。对筛检出的高危孕产妇给予及时治疗,加强高危妊娠的系统监护,对不宜妊娠者及早适时终止妊娠。提高产科治疗水平,严密观察产程、胎心、宫缩的变化,认真利用产程图描述监测产程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宫口扩张情况和胎先露下降的位置。注意产妇饮食和休息,避免产妇过分疲劳,合理使用镇静剂,预防产程延长及滞产,及时正确处理产程。认真保护会阴、阴道,胎儿娩出后尽快钳夹、切断脐带,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有无缺损。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降低剖宫产率,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难产及产程异常,积极提供导乐式分娩和无痛分娩。总之,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及时正确的筛选高危妊娠,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不利因素,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参考文献】1 Nour NM.An introduction to maternal mortalityJ.Rev Obstet Gynecol,2008,1 (2): 77.2 乐 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3 刘付春.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