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课25课练习和答案.doc_第1页
24课25课练习和答案.doc_第2页
24课25课练习和答案.doc_第3页
24课25课练习和答案.doc_第4页
24课25课练习和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望江南中,从“ 清晨 (梳洗)”到“ 黄昏(斜晖) ”,写出了词中女子等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2.渔家傲秋思中所写的塞下秋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思想感情: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具体分析:北雁南飞,说明边地苦寒,异于江南的温暖;边声四起、战事吃紧、戒备森严,有异于内地平和的生活;千山万壑、长烟落日、荒凉寂寞,有异于江南的繁华热闹;)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千骑卷平冈”中的“卷”换成“过”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卷:形容飞马疾驰的样子。过:通过。“卷”写出千骑疾驰过平冈的气势,场面雄伟壮观(阔?)。“过”,经过而已,显得太过平淡5.武陵春中“风住尘香花已尽”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象征了什么?暮春时节的景象,象征词人自己青春已逝。6.武陵春这首词中诗人用哪两个外在行为表现了内心的愁苦之情?“倦梳头”和“泪先流”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雄壮悲凉的氛围。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但结尾一句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 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抒发了作者不能建功立业,报国无门的强烈愤慨之情。【综合练习】四、阅读理解。1望江南是一首_的词。“望江南”是_词的开头两句写闺中女子登楼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急切神态。“独倚”二字让人想像出她_、_(填两个成语)的形象。2渔家傲的下片说尽了作者矛盾繁杂的心情,这个矛盾是什么?3破阵子一词中现实与梦境交融,其中写现实的词句是_。词句_有力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4请谈谈你对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理解。1描写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词牌名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希望建功立业的主观愿望和不可能“勒燕然”的客观现实的矛盾。 3醉里挑灯看剑 可怜白发生 4人们总是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流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1望江南作者是_(朝代)_(姓名),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词中表现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名句是:_,_。2渔家傲秋思作者是_朝文学家_(姓名)。词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_。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_朝_(姓名)字_,号_,与_并称“三苏”。“江城子”是_,_是词的题目。词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_,_?4武陵春作者是_朝_(姓名),号_。词中叙述词人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的诗句是:_,_。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_朝爱国词人_(姓名),字_,号_,与_并称“苏辛”。下阕中表达词人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_。1晚唐 温庭筠 花间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2宋 范仲淹 寒下秋来风景异3宋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词牌名 密州出猎 持云中,何日遣冯唐4宋 李清照 易安居士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5宋 辛弃疾 幼安 稼轩 苏轼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能力提高1简要说说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_2简述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引用“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等典故分别表达的意思。_3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回答问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上阕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_(2)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_(3)“沙场秋点兵”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_(4)下阕中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_(5)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_(6)假如你是词人的好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_1作者先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的哀愁。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能触摸。然后“只恐双溪舴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2引“亲射虎”典故,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表现了他虽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引“遣冯唐”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引“射天狼”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3(1)写了挑灯看剑、听吹角的活动。梦见了自己已经置身于抗敌的前线。(2)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3)“秋”字用得好。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的季节。(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争画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5)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6)略4温庭筠的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认识。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6渔家傲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江城子一词描写了打猎的场面,抒发词人怎样的心情?8请你谈谈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的理解。9破阵子一词中描写将士酒足饭饱后列队布阵场面和描写残酷战斗气氛的语句分别是什么?10破阵子一词的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11武陵春上片的哪句诗表明季节是春天?12作者“日晚倦梳头”的原因是什么?13由“也拟泛轻舟”可联想到词人如梦令中写泛舟的词句是什么?武陵春中作者泛舟的目的是什么?4这首词描写了女主人公梳洗打扮完毕,独自登上可以眺望江面的楼台,倚栏而盼,强烈地盼望亲人的归来,水面上成百上千的船只都驶过了,没有她盼望的那一只,眼前只有斜晖脉脉,照着悠悠流水,望着她送别亲人的白蘋洲,怎不令她心伤肠断!5写出边塞的荒凉,冷清豪迈的景致。6展露了词人功业未成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境。7表达了自己关心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8这是作者借用典故。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能派使者来,让我获得重用,效力疆场呢?表达了作者渴望立功边陲的急切心情。9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10可叹壮志无法实现,只能听任白发增生,抒发了词人的伤感和悲愤之情。11风住尘香花已尽。12物是人非、国破家亡。1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为解国恨家愁。文言文阅读(一)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译文: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答案 :12(1)答应;(2)长,这里指身高;(3)护城河;(4)通“邀”,邀请。(任选两小题,多选按顺序评卷,2分)13A14(1)亲近贤臣,远避(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2)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共4分,意思接近即可,如关键词语漏掉或错译,酌情扣分)1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16(1)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出师表1、作家作品。课文节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2、文章大体介绍。本文写作时间:蜀汉建兴五年(227年)第一次出题伐魏之前。本表文的写作目的:希望刘后主亲贤远佞,修明政治,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得以实现。贯穿全文的感情是“报先帝”“忠陛下”;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报先帝忠陛下”的一往深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坚定决心。3、文中诸葛亮向刘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作者反复陈述的是亲贤远佞。4、后人对出师表的评价。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5、列举有关诸葛亮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及俗语。典故。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名言警句。A、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B、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C、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跟诸葛亮有关的故事。A、三顾茅庐B、舌战群儒C、三气周瑜D、草船借箭E、挥泪斩马谡6、下面对联中具体指的什么事件?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收二川指收东川、西川排八阵指摆设八阵图六出指六出祁山,七擒指七擒孟获三顾)指三顾茅庐东和指东和东吴,北拒指北拒曹魏(刘备的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7、文言知识:通假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拣。)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古今异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古义:时刻、时候。今义:秋季)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开始营业。引喻失义(义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意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非常憎恨。)由是感激(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非常感谢)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恶劣。)深入不毛(毛古义:长草木、长庄稼。今义:毛发。)一词多义重点词语解释。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先帝:指刘备。崩殂:死)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益州:指蜀汉。诚:的确。秋:时刻、时候。)盖追先帝之殊遇(盖:原来。殊遇:优待、厚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诚:确实。宜:应该。开张:扩大。光: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发扬扩大。)此皆良实(良实:善良诚实的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以: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必能裨补阙漏(裨补:弥补)性行淑均(性:性情。行:品行。淑:善。均:平)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疏远。)B、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倾颓:衰败。)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贞良死节: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平民。躬:亲自。于: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以:因为。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知浅。猥:降低身份。顾:拜访。于:到)由是感激(感激:感动、激动。)遂许先帝以驱驰(遂:于是。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后值倾覆(倾覆:兵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那时以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故:所以。寄:托付)深入不毛(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夙夜忧叹(夙夜:早晚)庶竭驽钝,攘除奸凶(驽钝: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攘除:排除、铲除。)至于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以彰其咎(彰:表明、显扬。咎:过失。)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咨诹:询问。道:道德。察:明察。纳:采纳。雅言:正言。雅:正确。)8、文言解释。(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蜀汉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的确是形势危急、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啊。(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译:但是,侍卫大臣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在边境舍生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要把它报答给陛下啊。(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译:陛下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的勇气,不应该自己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臧否:善恶。)(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译:如有作坏事违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译: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志向、心思都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愿陛下亲近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昌盛就能够指日可待了。(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扬名显贵。(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译: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10)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译: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1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译:后来正遇上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之际奉命出使东吴。(1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译: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啊。9、课文剖析。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1)当前形势:A、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原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2)本段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建议,其语句是(正面):诚宜开张圣听(反面):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3)成语: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自己看轻自己,自轻自贱。(4)诸葛亮提出的“开张圣听”的主张,有何现实意义?(答: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我们学生都应该广开言路,广泛听取他人意见,虚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第二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1)“作奸犯科”照应“否”,“忠善”照应“臧”。(2)作者认为该“刑”的是作奸犯科的人,该“赏”的是为忠善的人。(3)“内外”指宫中府中;“宫中”指皇宫,“府中”指朝廷中。(4)成语:作奸犯科。(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第五段:提亲贤远佞的建议。(1)先汉兴隆的原因:亲贤臣,远小人;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2)诸葛亮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作对比,意在说明什么?(答:说明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兴亡,使刘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大业。)(3)“亲贤臣”换成成语: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知人善任。(4)列举我国历史上的贞良死节之臣。(A、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B、文天祥、拒绝降元,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言。)(5)列举几个“亲小人”而误国的例子。(商纣王、楚怀王、隋炀帝)(6)与“计日而待”意思相同的成语:指日可待。“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希望刘后主亲贤的恳切之情。)第六段:自述本志及先帝“三顾草庐”之恩。(1)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不求闻达于诸侯;“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表明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概叙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目的是说明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千古名句,你能体会作者的感情吗?(答: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创业的艰难的思想。)(4)历史上还有谁像诸葛亮耕作于田间,并乐在其中“(陶渊明)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并表兴复汉室的决心。(1)作者回顾了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臣以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后主。(2)作者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凤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和行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目的是说明自己时时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3)“出师”的目的: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4)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其中“报先帝”一词响应前文“三顾草庐”和“临崩寄臣以大事”。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巩固训练 一、分段阅读阅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 ;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 ”形成的。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 ” 的人,该受赏的是“ ”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 10.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 11.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2.文中的“先汉”指的是 ,后汉指的是 。13.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14.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1.略。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作奸犯科” 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7.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8.忠心、品德、才能。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10.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11.贞良死节之臣 12.西汉,东汉 13.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14.臧 否;刑 赏;平明 偏私;兴隆 倾颓等阅读67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 2.用原文回答问题: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由是感激”的原因? 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 。3.选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 。4.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7.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8.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略(二)1. 略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4. 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5.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6.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 7.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 8.略阅读89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 相照应。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二、综观全文1. 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