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美丽的“三潭印月”.doc_第1页
2、美丽的“三潭印月”.doc_第2页
2、美丽的“三潭印月”.doc_第3页
2、美丽的“三潭印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 2、美丽的“三潭印月”主备人罗艳群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设问句、反问句的作用;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设问句和反问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关于其他风景名胜的阅历积累,让学生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2、收集有关杭州西湖的图片、资料。教 学 过 程累计课时第 3 节教学时间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个性化批注一、谈话导入:1老师谈自己暑假期间去过风景名胜,再问学生?2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一处风景名胜。那就是西湖美景“三潭印月”。(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出示阅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围绕“三潭印月”这一景点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文中提到哪些景物和相关故事,画一幅图表示出景物的位置。三、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词语,指名读。、结合自己的实际理解词语意思。、指名读课文。1学生谈自己去过的风景名胜。 2让游览过西湖的同学谈自己所了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1)西湖中央有一个人间仙境般的小岛。(2)相传是苏轼带领百姓挖湖堆泥筑成的,并在湖中立了三个石塔。(3)石塔的别致造型,成了西湖的标志。(4)“三潭印月”的来历。、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西湖景物,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介绍相关景物。储存、浇灌、观察、范围、绿树依依、繁花似锦、亭台楼阁、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光辉朗照、欢歌笑语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话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读。师生共同评价。教 学 过 程累计课时第 4 节教学时间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个性化批注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浏览了美丽的“三潭印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西湖,走进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二、品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意境美。、默读课文,思考:“三潭印月”到底美在哪里?你出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请你置身其中,读出美美的感觉。三、体会设问、反问的妙用。、默读、自然段,说说他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设问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四、学会表达.、尝试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介绍景物。五、拓展学习。、进一步了解杭州西湖风景。、有关西湖的诗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边默读,边画下相关的句子。赛读(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用符号标出三个句子:()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为什么叫“三潭印月”?()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引读、自然段,体会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出示课后练习、自己读读,体会反问句的作用。(强调了“三潭印月”的美。感情色彩更加浓烈。)、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要求:尽量运用合适的修饰词语,如“绿树依依”“繁花似锦”“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等。还可使用设问句、反问句。、学生交流。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西湖著名十景。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柳浪闻莺、双峰插云、苏堤春晓、南屏晚钟 花港观鱼、雷峰夕照、曲院风荷、三潭印月、欣赏西湖图片。吟诵收集的有关西湖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苏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作业设计、背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