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用心理学专业08030806班临床心理学作业论文题目1 人际心理治疗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2 行为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3 合理情绪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4 阅读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5 支持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6 社交技能训练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7 自信心训练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8 心理剧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9 角色扮演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10音乐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11现实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12舞蹈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13叙事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14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15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16积极心理治疗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17认识领悟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18疏导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19心理技能训练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20图画心理分析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21游戏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22沟通分析治疗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23朋辈辅导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24合理情绪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25团体动力学理论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26暗示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27完形治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28聚焦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29艺术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30文学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31意义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32归因训练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33体育锻炼干预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34简短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35分析心理治疗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36依恋理论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37循证心理治疗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38箱庭心理治疗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39网络心理治疗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40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理论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41家庭心理治疗在大学生抑郁情绪辅导中的应用42人际心理治疗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43行为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44合理情绪疗法在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45 阅读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46 支持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47 社交技能训练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48 自信心训练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49 心理剧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50 角色扮演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51音乐疗法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52舞蹈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53叙事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54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55团体辅导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56积极心理治疗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57认识领悟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58疏导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59心理技能训练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60图画心理分析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61游戏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62沟通分析治疗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63朋辈辅导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64合理情绪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65团体动力学理论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66暗示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67完形治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68聚焦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69艺术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70文学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71意义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72归因训练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73体育锻炼干预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74简短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75分析心理治疗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76依恋理论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77循证心理治疗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78箱庭心理治疗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79网络心理治疗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80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理论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81家庭心理治疗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82现实疗法在大学生社交焦虑辅导中的应用论文要求:1. 不需要做实证调查,全文为文献综述。2. 全文字数应在4500字以上。3. 全文不得大面积抄袭,抄袭部分请用红色标注。4. 参考文献不低于12篇。应用参考文献必须在文章中间用方括号向上标注。5. 必须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搜索文献只用部分关键词,否则搜不到相关资料。6.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文字简练、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7. 参考刊物文献按照以下顺序排列:序号 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必须把参考文献放在文章最后。8. 定稿时才写摘要和关键词。9. 一人一题不得重复,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做小范围的调换和调整。10 邮件发送到 发送邮件时,务必在主题栏写明姓名学号和论文题目。11 论文题目下面写上姓名班级和学号以及你自己的邮箱。论文范例:心理剧在学生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摘要:在众多的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中心理剧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在学生抑郁症治疗中,心理剧治疗可以帮助学生缓解抑郁情绪、活跃思维和认识自我。心理剧治疗主要从破冰、演出和谈论分享等三个阶段进行。关键词:心理剧 抑郁症 应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目前全球抑郁人口多达1.2亿人,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疾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目前已经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每年给中国带来的经济负担达到了621.91亿元。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如心理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应对和处理自己的心理疾患,从而保持心理健康。在青少年学生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心理剧是一种比较实用而且操作简便、见效较快的一种方法。1、心理剧疗法概述心理剧(psychodrama)是由著名的维也纳精神病理学家莫雷诺(Moreno)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团体治疗的方法1,是完成心理治疗、个体发展等等目标而设计的咨询技术,也是格式塔疗法、团体咨询等等疗法的前身。它通过演剧的方式达到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目的2。心理剧可以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戏剧。它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借助于某种心理冲突情境下的自发表演,主角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于舞台,在心理辅导老师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协助下,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在实践中,心理剧的治疗更多的体现在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治疗当中3。在心理剧中,没有固定的剧本,也没有确定的角和配角。其主角就是自愿的将自身所遇到的困惑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给大家的人,配角就是在此过程中配合主角演戏的人,而剧本就是由主角及所有参加演戏的演员共同创造出来的4。它是开放性的,完全可以在演戏的过程中修改、丰富、完善和创新。这种随机的、隐匿性的展现问题的方式,让主角很容易去掉伪装和掩饰,从而通过剧中的人物表现自己的意愿、观念、性格和行为方式5。心理剧给青少年提供了这样一个宣泄不良情绪的场合。在剧中,由于有配角的积极配合,当事人很容易进入状态,他(她)可以借剧中的人物尽情的发泄自己的情绪,揭示内心深处的症结,在知情观众的协助及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当事人在痛快的宣泄之后,可以使愤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此过程后,他们往往可以在心情相对平静的状态下,冷静地分析问题,或在角色置换的过程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及对自己情感的把握6。2、心理剧在抑郁症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抑郁症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起初可能在短时间内表现为各种情感体验能力的减退。表现为无精打采,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思维联想缓慢,语速慢,语音低,语量少,应答迟钝。动作尤其手势动作减少,行动缓慢。应用心理剧进行治疗就有着独特的优势。它对抑郁症的具体症状能有更全面和深入的治疗。心理剧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验到复杂的情感过程,缓解低落的情绪,重新对特定的情感进行真切的感受。在学校抑郁症的治疗中,心理剧更是作用突出。由于心理剧的内容都是根据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改编的,对于有抑郁症的学生,这样的治疗就显得很有特点。它让抑郁症学生的感情,在进行舞台表演时加入自己的表演方面的技能。对于有抑郁问题的学生他们可能在内心世界中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和剧中的人物一起经历心理的起伏,体验特别的情感过程。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更加真切的体会一些平时都难体会到的感受。心理剧可以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变得活跃。抑郁症学生的思维缓慢,在早期阶段,他们就不太爱进行思维活动。时间一长,就可能恶性循环,加重抑郁程度。在心理剧中,他们都要与外界形成一定的互动,治疗效果就更好。在表演的过程中他要与其他的表演者达到一种表演默契,形成舞台气氛。与其他单纯的心理治疗相比,心理剧就将被动改为主动。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心理辅导老师可以知道主动参与可以改变自身的主观认识。这就是心理剧比其他治疗方法有更好治疗效果的原因之一。抑郁症学生表现在外就是动作手势明显减少。在心理剧中,学生要将自己的情感过程展现给观众。那么肢体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他不仅要将这个过程生活化,还要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那么在这个体验过程中学生就可能突破自己,甚至收到连学生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效果。3、心理剧在抑郁症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在咨询中,很多人一张嘴就开始谈抑郁症,一有症状就对号入座,这和咨询行业当前将来访者“妖魔化”的现象有很大关联。在心理剧中,主角很少被给予明确的诊断,甚至在表演过程中会忘记自己是在接受“治疗”,在参与过程中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提升。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它不能说明你心胸狭窄,也不能说明你品质低劣或意志薄弱。治疗起来就要充分考虑到它的特点,将它的心理剧的优势有效的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心理剧阶段为:破冰阶段、演出阶段和谈论分享阶段。一个完整的心理剧的参加人员包括:导演(辅助导演或主持)、演员、问题人、观众7。心理剧在抑郁症心理治疗中的具体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破冰阶段在暖身阶段对群体行为作评估,并进行角色分配和组织热身。遭受抑郁症困扰并急需解决这些困扰的对象,在前期就要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评估,提出问题并找相关老师获得指导帮助,或者通过他人的表演演绎问题,领悟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抑郁症学生一般都与外界沟通较少。心理辅导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在心理剧的策划上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多找机会与他们商讨心理剧的排练。问题提出以后,就要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各个事件的影响程度及相互关系。通过对造成心理问题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关系的精心演绎,使问题层层展开,不断深化,从而探讨这些问题对个人心理产生的影响程度以及他人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此阶段的重点也应放在让这些抑郁症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彻底放松,并能将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剧中的人物的情况形成对照,对外界的防御降低上,使他们能与其他人沟通,融入到组织中。在进行角色分配的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也要考虑到学生对问题的领悟等因素。如果学生对角色人物的问题根本不能觉察,那么这样的角色很显然是不适合他的。评估问题时要适当、客观,不要一味的夸大。如果问题被夸大,那么在无形中就会加重当事人的心理压力,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对自己问题的认识。组织热身也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当然这样的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对问题的把握很难能做到适度。这就对心理剧的策划者及其他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 演出阶段人物的内心感受不能仅仅通过表白来说明和揭示,而要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以第一人称的身份通过相应动作表现出来,通过动作表现人物对某一具体事件的情绪反映和内心体验,真实地再现当时具体的情景,从而使当事人有所领悟和感受。由于角色扮演提供了在假设、不用负责的情况下尝试应付问题,以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学习及练习应付问题的技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演绎,使演员和观众受到震撼和感悟。抑郁症学生情绪低落,很可能在这个阶段体会不到应有的情绪体验。那么在心理剧的设计上就要凸显这个特点,将心理剧的故事情节加以戏剧化,或者说让心理剧的情节跌宕起伏,更多的引起抑郁症学生的情感上的冲击。同时心理剧的结局要有深意,能够引起观众的回味与反思,要通过内心冲突与斗争,使观众有所体验和领悟,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行为。这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尤其重要。 学生不是专业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也很难达到神似的效果。尽管如此专业老师还是要在表演方面多提供给表演者一些建议。在心理剧的设计上注重内容的启发性和震撼性,那么在演出阶段心理辅导老师就要注重对演出的把握和真实展现上。如果在演出时出现笑场,那么不仅不能起到治疗的效果,反而会让抑郁学生对自己问题产生反感情绪。心理剧不是喜剧,不要一味的追求喜剧元素,表演时注重真实性才是最重要的。(3)谈论分享阶段心理辅导老师在扮演结束后把大家组织起来,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感受和领悟,使当事人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别人的反应和感受,学会换位思考,改变不正确的认知;同时使团体气氛更融洽,使当事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获得团体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消除无助感,增强信心和勇气。心理剧不同于其他治疗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是团体治疗。在团体治疗中较易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演出结束后并不意味着治疗真正结束啦。后期的反馈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演出过后,当事人在经过情感经历和体验后可能存在很多的想法、困惑。后期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将心中的感受梳理一遍。有什么体会大家一起交流,这样得到的将是大家从不同角度所得到的收获。心中有疑惑也会在一阶段得到解释。将自己的疑惑讲给大家听,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根据心理学有关理论,当当事人能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归属感之后,自身的问题也就会很坦然的和他人交流,并寻求解决办法。抑郁症学生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他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因为他在某些方面已经完全战胜自己了。无助感消除之后他们会寻求进一步的帮助,直至问题得到解决。4、小结心理剧的应用在未来的时期它将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但从整体上来讲,它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有理论上的争议与模糊,造成了对应用上的阻碍8,特别是在我国心理剧的发展,不仅在理论上很多心理学者都对其很陌生,而且对于心理剧的应用上也几乎还是空白,关于心理剧的研究书籍还很少,大多都是来自外国或者台湾香港学者的研究成果。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对于心理剧的应用应该有很大发展空间,也必将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参考文献:1黄辛隐,戴克明,陶新华.校园心理剧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2苏高岩.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M.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6(2) 3王学慧.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与自我心理调试J.玉溪师专学报,1997(2) 4余敦旺. 对莫雷诺心理剧方法的评价J.池州师专学报,2002(2):117-1195郝琦,汪新建. 表演治疗的理论与方法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6刘华. 演戏治病的“心理剧”J.心理与健康,2005(7):467李鸣.心理剧的历史和理论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6)8张海燕.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与就业辅导,2004(4):140 - 142社会技能训练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社会认知技能、行为技能和情感技能缺失是抑郁症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对抑郁症患者进行社会认知技能、行为技能和情感技能方面的训练,能够有效的缓解抑郁症状。关键词:社会技能训练 心理治疗 抑郁症抑郁症是以心境持续低落为特征的,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等症状,属情感性障碍的一个方面,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是一种最常见的心理疾病【1】。近年来,抑郁患者越来越多,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为8.3%【2】。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近十年来,儿童期重型抑郁症的发病率是2%4%,青春期上升到4%8%,抑郁症患者的人数逐年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3】。如何对抑郁症进行治疗已成为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发现,社会技能训练在治疗抑郁症中有显著疗效。1.抑郁症的产生原因抑郁症的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是指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症。青少年时期特有的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都可成为引发青少年抑郁症的原因。除此之外,人们所面临的各种可能的压力,如学习、就业、恋爱、人际关系等都是引发抑郁症的重要因素。其中,社会技能缺失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而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技能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认知技能缺失Beck在阐述认知理论时,提出了认知模式 (Cognitive Patterns)和认知歪曲 (Cognitive Distortions)的概念。把抑郁症视为三种主要认知模式被激活的结果。这三种模式是:“消极看待自身,消极看待周围环境,消极看待自己未来。这些模式使个体以消极方式看待事物,从而产生与抑郁状态相联系的各种现象,如抑郁心境、意志消沉、回避的愿望,自杀念头、依赖性增加等【4】。”因而,社会认知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件的认知,在内容上涉及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关于个人的认知,包括对自己和别人各种心理活动及思想观点、个性品质等的认识;第二,关于人与人之间各种双边关系的认知,如:对权威的服从、友谊、冲突、合作等关系的认知;第三,对社团内部或社团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等。抑郁症患者一般不能很好地理解他周围的社会关系,不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社会行为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预测,他们不能选择出恰当的交往目标,并且缺乏有效的交往策略。(2)社会行为技能缺失患有抑郁症的人很少能够与同伴合作、进行有效的社会交往、给予同伴积极强化或引用社会规范。在从事游戏性活动中,他们更多地表现出杂乱无章、独自一人的不成熟的游戏形式或破坏性活动,很少从事有结构的游戏活动、参加群体表演性游戏。在试图进入一新群体或参加同伴活动时,他们总是表现出退缩,难以引起同伴注意来进入活动,很少能友好地接近同伴、赞扬同伴的活动,采纳群体参照框架,做出与情境相适应的反应。他们很少能与自己社会地位相近的同伴交往,很少对同伴的建议做出积极的反应,很少能与同伴保持长时间的交往。(3) 社会情感技能缺失情感是人对事物是否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体验,社会交往情感则是对社会交往行为所产生的体验,它是产生交往行为的内在动力。抑郁症患者大多是由于其早期不健康的亲子依恋,导致他们没有能够建立良好的与其他个体建立关系的内在模式。不良的亲子感情,导致了不良的交往体验,从而泛化到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对同伴缺乏热情,不能肯定对方,又怀疑自己的能力,更多地体验到社会焦虑。2.社会技能训练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社会技能(Social Skill)是一个包含社会信息的接受、解释和传递等技能在内的多维结构体【5】。社会技能是个体社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个体社会技能的某个层面发展受阻,就会产生结构性失衡现象,出现社会技能缺失【6】。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认为社会技能缺失在抑郁产生发展中扮演特别重要的角色,关键的基本假设就是抑郁症患者经常是因缺乏社会技能,从而难以从社会中获得积极的强化,导致抑郁。Lewinsohn解释,因为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存在社会技能缺陷,在社交场合无法做出合适的行为,使得周围的人包括他们的家人厌恶其交往行为,尽可能的回避他,因此减少了交往过程中的积极强化,并且不可避免的发生惩罚性的事件,产生人际压力,导致抑郁等不良情绪,并进一步恶化抑郁程度。这里的社会技能缺失被看作是抑郁的重要前提【7】。在心理学中,一般采用社会技能训练(Social Skill Training,SST)来弥补社会技能缺失。传统的社会技能训练模式主要包括认知训练、行为训练和情感训练【5】。社会技能训练旨在通过干预方案的实施,帮助社会技能不良的个体掌握社会交往所必须的知识或技能、提高其社会适应。(1) 社会认知技能训练认知训练着眼于社会技能的概化和迁移,试图在认知水平上改善个体的社会技能,其中多使用榜样法和移情训练法【8】。认知治疗者会教导当事人如何通过评估过程,去辨认扭曲与导致功能不良的认知,并通过双方的努力合作,使对方学会分辨自己的想法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而了解认知对感觉、行为、甚至环境中的事件的影响力。咨询员会教导对方去认清、观察并监控自己的想法与假设,特别是那些负面的自动化思考。当患者进行自我观察,了解到不切实际的负面思考如何影响自己之后,接着便会审视那些支持或反对自己认知的证据,使自动化思考与现实做比较。这个过程包括:与咨询员进行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做家庭作业、收集自己所作的假定的相关资料、活动记录,以及做各种不同的解释。最后他们会对自己的行为提出假设,并学会使用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应对技能。跟理性行为疗法一样,认知疗法借用相当多的行为治疗技术,这些技术包括:果断训练、行为练习、放松方法、羞恶攻击练习,以及书籍阅读治疗【9】。最后,当事人学会以实际、正确的解释去取代偏差的认知,也学会改变那些扭曲其经验并使功能不良的信念与假定。认知治疗法通常会根据当事人的特定问题以及治疗关系的程度而指派不同的家庭作业。一般而言,在治疗初期,咨询员会负起指导的角色。正如我们所了解的,许多治疗取向都使用家庭作业。认知治疗法的家庭作业在目的上不仅在于教导当事人学习新技能,同时也促使他们能够去测试其信念在现实世界里的有效性。本疗法强调自我协助的任务指派,视之为治疗过程的延续。家庭作业也包括阅读一些解释认知治疗法的哲学的相关书籍,视为行为治疗的辅助工作(Dattilio &Freeman,1992)。常推荐的书籍包括:爱是永远不够的(Love Is Never Enough)、好感觉手册(The Feeling Good Hdandhook)、拥有自己的生活(Own Your Own Life)以及我会、我能、我应该(Woulda, Coulda Shoulda)。这些书籍对于如何处理人们的一些困扰,也提供了实践知识。认知治疗法在本质上属于心理教育模式,因为它强调治疗是一种学习过程,包括:获得与练习新技术、学习新的思考方式,以便能更有效地处理问题情境。这种教育色彩充斥着整个治疗过程。到了治疗的最后,当事人会知道如何有效避免病情复发。他们会去复习他们所学到的,包括:认知上与行为上,并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与家庭作业,他们能够提高维护新技能的机会,避免陷入过去那些无效的行为模式。(2) 社会行为技能训练行为模式训练则直接从改善个体的社会行为着手(即让个体通过反复练习而获得相应的行为或技能),如操作性条件反射程序,其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惩罚、模仿、行为管理程序等。目前一些学者尝试采用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模式,如社会认知行为训练,即个体通过行为与认知的交互作用而获得适宜的行为或技能,其重点在于问题解决的技能、社会规范的知识、自我强化及其它的自我约束防护【10】。行为训练一般着重于目标行为的塑造,直接训练各项具体的交往技能,让其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体验。行为技能训练一般是提供大量的专业训练项目,如人际交流的技能、约会技能、工作面试技能等,这些技能训练包括讲授、示范、角色扮演和家庭作业等【11】。研究者一方面通过一定的训练使患者掌握足够的必要的社会行为技能,以应付社会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促进已获得的行为技能的运用。在一个研究项目里,Hersen和他的助手证实了社会技能训练作为抑郁治疗手段的效果,他们的治疗包括12个每周一次的训练单元,每次从6090分钟,这些训练项目集中于掌握与家人、朋友、同事和陌生人的交往技能,参与者通过听讲座、角色扮演、任务反馈、示范、积极强化等方式,讨论适合的言语反应,研究恰当的接触,包括表情,微笑,声调等,患者都被要求在自然环境里练习他们学到的新技能,结果表明参与者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技能进步提高,并在随后的36个月里自我报告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2】。(3) 社会情感技能训练情感训练模式侧重于移情能力的训练,主要通过示范、角色扮演等方法来跟抑郁症患者探讨人际关系模式和沟通模式,并提醒病人怎样改善该模式。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确认病人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以及病人不满意的人际关系事件,然后探索过去对相似问题的处理方式,再将病人现在对人际关系事件的反应与他们过去的处理相联系,要病人指出从过去的人际关系中学到的经验,并建议病人承认其成功的方面,将成功经验用于解决当前的情况。 最后,将病人关于情感和愿望的沟通模式进行归类,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鼓励病人从他人的角度考虑或看待问题,并尝试不同的沟通方式。当病人在沟通方式上做出改善时,要及时给予积极反馈。在用社会技能训练的方法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及时的进行自我强化。自我强化的措施主要包括:坚持正常活动;定适当的计划;及时肯定自己;尽量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3总结大量研究表明,给予社会技能训练的抑郁患者表现出在抑郁症状方面明显的改进这个事实证明了有效社会行为在提高和保持积极心理状态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几十年来对抑郁症的人际方面问题的研究以及通过社会技能训练治疗抑郁症的尝试都清楚地表明,要全面的理解抑郁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必须考虑患者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参考文献:1龚银清.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治疗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3月第26卷 第3期2Brent DA,Birmaher B,Kolko,etal.Depression.NEJM,2002,347:667-6713Angold A,Costello E.The epiemiology of dep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In: Goodyer IM Depression: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vol.2.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95.1 779-1 7914肖风. Beck对抑郁的认知研究J.医学与哲学,1994(1).5蒋欢.短程团体游戏疗法应用于幼儿社会技能训练的实验研究J. 心理学(人大复印资料),2006(3)6杨秀华.3-5岁儿童社会技能训练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人大复印资料),2004(4)7Lewinsohn PMMischel Chaplin et al Social competence and depression:The role of illuso-self-perceptions Abnorm Psychol 1980:89f 21:203128Friedman.H.s. The concept of skill innonverbal communication:Im 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social interaction.In R.Rosenunal(ED.) Skill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Cambridge,MA:Oelgeschlager,Gunn&Hain.1979.9郭平,郭华,杨长虹.社会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5):65910Successful inclusion: Teaching Social Skill through Curriculum Integration.Williams&Gregory,2003,2.11方一红.抑郁症的社会技能缺陷理论与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5(4)12Hersen L, Gallagher T, Dorta K P, et al. A group adaptation of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for depressed adolesc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2004, 58(2): 220-237 Application of Social Skills Training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435002)Abstract: Social skill defic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 To review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studies to impaired social skill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nd the social skill deficit hypothe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mental health in depressive patientsThree different hypothese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 skill deficit and depression are described and evaluated.Including poor social skills as a cause of depression,depression as a cause of poor social skills,and poor social skills as a vulnerability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The relevant studies and effective social skill training support each of these conceptualizationsKey words: Social Skills Training; Treatment; Depression游戏治疗在儿童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摘 要:儿童具有爱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游戏治疗是儿童心理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并被广泛用于治疗儿童的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团体游戏治疗是团体治疗与游戏治疗的一种自然而有机地结合,在团体中可以自由地使用游戏语言进行沟通,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关键词:游戏治疗 团体游戏治疗 理论模式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19游戏治疗是指治疗者以游戏为手段来矫正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团体游戏治疗是指儿童与治疗师之间的一种动力性人际关系,游戏治疗师能提供精心选择的游戏素材和营造出安全的团体气氛,借由儿童自然的沟通媒介,实现其自身的完全表达和揭露自我(感情、观念、经验和行为) 1。游戏对儿童的价值和附加值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儿童在言语表达和认知发展上发育不成熟,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口语沟通,对于治疗关系及治疗效果有很大的限制,而游戏治疗通过木偶、绘画、讲故事等活动把儿童意识或潜意识中的东西自然地表达出来,并逐渐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因此,在儿童中开展游戏治疗是有效的辅导方式,必将在儿童心理辅导中广泛的应用开来。一、游戏治疗在儿童团体辅导中应用的意义 由于儿童独特的心理特点,游戏对于儿童有着特别的意义。游戏是人之天性使然的自发性活动,在充满各种强制性规则的社会中,游戏将会令人体验到一种清新的感觉。游戏没有成人的评判与批评,使得儿童能够自在地犯错误而不必担心失败或成人的嘲笑。游戏鼓励幻想和运用想象力,使得儿童能在虚构的世界中满足和表现控制性需求。游戏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度与参与度,因为儿童的注意广度较狭窄,且不愿参与无兴趣的和低活动性的活动,同时,游戏有助于发展儿童的生理我和心理我。团体游戏治疗能让儿童快速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物,并建立联系的机会。如新搬迁来的孩子一般不需要太多的介绍.他通过问邻居的孩子“你想玩游戏吗?你参加我们的游戏吗?”等交流,很快就会被认识或接纳。游戏可帮助儿童从自恋转向体会他人的感受而促进成长3。如,儿童通过游戏扮演“爸爸”“妈妈”“宝宝”“老师”“医生”“警察”,让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别人做什么、怎么做、想什么、怎样做会更好。游戏能使儿童克服烦恼。如用玩具玩看病的游戏,让儿童置身于“医生”“病人”的医疗环境之中,使他们把原先认为是痛苦、恐惧的事情,逐渐转变为对疾病治疗的心理认同,一旦生病时.容易配合治疗。游戏能使儿童体验快乐、展现出真诚的微笑,便于互相接纳和沟通,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真诚微笑的人。从这一角度看。善于游戏的人一般是很会学习、做事、人际关系好,而且内心体验很快乐的人。二、游戏治疗在儿童团体辅导中的应用(1)团体游戏治疗的适用对象适用年龄层:3-13岁之间,主要考虑是智力因素。目前,游戏治疗的对象两极分化。一方面,治疗对象的专门化程度不断提高,直接服务于特殊人群的游戏治疗方法不断出现;另一方面,游戏治疗不仅局限于有困扰的年幼儿童,也可应用于年长儿童(如学校情境中各种问题儿童),而且可应用于每个儿童,游戏治疗已广泛深入到学校、家庭、医院等,满足更大范围的儿童的发展需要。因此,游戏治疗的预防属性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2)在游戏治疗中对咨询师要求现在,游戏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出现了一些新的要求和发展。首先,对治疗师的角色要求在不断提高。由于儿童的文化背景会直接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实施,甚至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治疗师不仅要对自己所处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而且还要熟悉来访儿童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处理好与儿童家庭之间的关系和明确儿童父母的期望。除此之外,治疗师也应该了解儿童所在地区的相关法律、宗教以及父母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制约治疗师对游戏的解释和对玩具的选择、治疗师与儿童的关系以及不同阶段双方的角色变化2。再次,作为心理治疗师,在治疗中与儿童打交道较多,要善于和儿童做游戏,了解并接纳儿童,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儿童创造一个自由适宜的游戏环境和安全的心理环境,理解游戏治疗在儿童心理辅导中的重要作用。咨询师不应以成人眼光主导或自主中断儿童游戏,避免游戏模式化。在设计游戏时,应估价儿童游戏活动的学习潜力,然后再寻求帮助他们获得有关信息的途径。咨询师再游戏中应有计划的观察,对儿童进行适时的指导,为了使游戏向前发展,咨询师有时也需要成为主动的游戏者。(3)团体游戏治疗的应用过程尽量选择规则简单的团体游戏。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选用的游戏规则过于复杂,可能会耗费过多时间在沟通规则上,不仅如此,还可能因为孩子们无法完全理解游戏规则而使游戏无法完成。因此,如果可以的话,应尽量选择规则简单的游戏。在讲解规则时,也应声音洪亮清晰,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把规则告诉大家。如果需要进行示范的话,示范动作应尽量夸大,方便大家看清楚。利用儿童天性调动游戏积极性,加强人际互动。游戏使儿童主动自愿参加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最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的,能满足儿童各种需要的有效途径。游戏是儿童感到轻松愉快的活动,对于儿童来讲,游戏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利用儿童的这一天性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团体辅导中,游戏是儿童的通用语言,它能让儿童快速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物,并建立联系的机会。通过游戏的接触和咨询师的引导,可以促进儿童间的人际互动和相互沟通。鼓励儿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建立宽容的态度,鼓励儿童为自己作决定,帮助儿童学习如何自我控制,教导儿童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想法。团体作为儿童生活的缩影,使得儿童有机会从同辈的立即反应中获得替代性学习,发展对他人的敏锐观察,高度提升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感2。选择的游戏要兼备趣味性和价值性。团体游戏一般可以粗略地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静态的思考成分居多,动态的活动色彩更浓。孩子们好动的天性似乎决定了他们对那些比较激烈又充满趣味的动态团体游戏更为热衷。但在对团体游戏进行安排时,趣味性和价值性是两个都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有时出于对整个团体培训目的的考虑,一些有价值的静态团体游戏也是必需的4。在游戏后进行体验分享时,教师要加强引导5。低年级儿童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都还不是很好,因而在活动后进行体验分享时,他们很少能够主动地谈及白己观察到的事实,也很少能如成人一样自发地进行反思。当然这可能还涉及到个问题,即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可能看到了、想到了也很难自如地表达出来。因此在游戏后进行体验分享时,教师的引导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于游戏中表现特别好的团队或个人,可及时进行表扬,并让大家都说说看,他们好在什么地方。最后还可让孩子们把自己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三、团体游戏治疗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场面的控制低年级的小朋友由于年纪太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活动开后非常容易出现失控的现象。这种混乱的场面是在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团体游戏时很少出现的。这种时候最需要的是“心定”,要沉着镇静,用平稳的语气马上把场面控制下来。此外,针对这种情况还有些策略可以使用:如果团队中人数较多,可将团队分为若干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协助组内进行管理。采用竞赛制让孩子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来。同时也可采用评分的方式对孩子们的表现加以评价。告诉他们,若某组成员获得某轮比赛的胜利,将得到100分;然而如若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纪律问题,让老师进行干涉的话,他们将会被扣掉50分等。当场地、老师有限时,每组可能需要按先后顺序来进行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等待组很可能会发生问题。因而当老师在指导活动组时,对等待组也要严加注意,最好是能给他们分配一点任务。不要简单地说“你们看活动组是怎么做的”,应把任务具体化,比如可把活动与场面描写联系起来,提出具体的几点要求让他们进行观察等等。还可以在等待组中设立计时员、纠察官等,协助你对活动组进行指导。(2)通常团队在游戏中出现违规现象时,需要受到一定惩罚。当活动难度较大时,团队可能会连续地出现违规现象,这时孩子们可能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甚至有人会想要放弃。教师也可能会开始想“要不要放松规则,帮孩子们完成游戏?”事实上最好不要这样。这时最好叫一次暂停,让大家分享一下感受。当孩子们向你表达他们有多么不满,对完成这个游戏有多么绝望时,要耐心地倾听。在他们发泄完负性情绪后,再鼓励他们坚持下去。这样的暂停最多叫一次,多叫就将失去意义。因此游戏的难度不要设置得过高。(3)团队中出现相互指责或恶意攻击时,要及时加以制止。在进行竞争性的团体游戏肘,经常可能会出现团队中成员相互指责的现象,这时候让他们停下来,追问他们当问题出现时,相互指责能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应该怎么办?”应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相互指责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伤害他人感情。如果因某人失误而遭致团队失败,很可能有成员会对其进行严厉指责,甚至是恶意攻击,这种情况也要马上进行处理。可引导大家换位思考,“他是不是故意的?”“在他已经很自责的情况下,大家是不是还应该这么指责他?”“身为一个团队的成员,应该相互鼓励、相互安慰,共同迎接下一轮的挑战!”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去认识这种情况。(4)当某个团体成员拒绝参加某个活动或想要中途退出时,要妥善处理。这种情况通常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孩子对这个难度的游戏感到害怕。在这种情况下应首先对孩子进行鼓励,告诉他我们会保证他的安全,也可让他看看别人是怎么完成的。如果他依然拒绝的话,那按照“自主性选择”(challenge by choice)的原则,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意他退出游戏,但不要让他离开,让他在一旁观看6。第二种常见的可能是,组内发生冲突,一人表示要退出。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应进行调解,然后对冲突双方进行教育,告诉他们同属一个团队,应互敬互爱,鼓励他们重新开始游戏。如果该成员依然坚持,也可同意他的退出,让他不要出声,在旁观看。但游戏结束后,需要找他单独谈谈。游戏治疗在不同心理咨询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出多种治疗取向,目前游戏治疗趋向于综合各种流派的长处,针对儿童的心理问题给予最适当的帮助。游戏治疗的使用不仅建立在对游戏治疗理论的理解上,而且需要实践与操作。它是儿童心理治疗里最受欢迎且最具效果的方法之一。学会如何实施游戏治疗,可以帮助儿童心理治疗师、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更好地帮助那些遭受心理困扰的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相对于成人的团体游戏培训而言,儿童的团体游戏培训带有更浓重的教育色彩。只是这种教育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建立在个体体验上的引导,它更容易为人所接受。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游戏治疗一定能在儿童心理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 C.Schaefer等编著,梁培勇译.游戏治疗的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版:6-7。2刘勇.团体咨询治疗与团体训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13-15。3杨振宇.游戏治疗在儿童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3)。4郑洪利,董秀琴.儿童游戏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J.青少年研究,2004(6)。5徐儿.漫谈游戏治疗的使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3)。6徐儿.小学校园中的游戏治疗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23)。7范国平,李江雪,高岚.“沙盘游戏”的理论分析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心理学探新,2003(2)。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20 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关注人类的幸福、力量与最佳机能, 致力于对积极的主观体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移动应用内广告位布局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虚拟现实全球文化交流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本地生活优惠信息与团购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输油泵安全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现场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内容课件
-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用户需求分析与市场拓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新型甜味剂在饮料行业的法规监管与消费者信任度提升策略分析
- 2025年旅游地产项目规划设计中的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报告
- 湖北省宜昌市高中教学协作体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等四校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制衣厂生产合作协议范本
- 无纺布行业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秋季教导处工作计划-深耕细作教研路笃行不怠启新程
- 2024象山县辅警招聘考试真题
- 党建品牌创新活动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
- 2025年保山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合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教学
- 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1课件
-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 优秀班主任的修炼手册 课件(共34张ppt)
- 冀教版九年级全一册英语全册课前预习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