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对有线电视用户放大器的使用技巧一文的几点不同看法.doc_第1页
34 对有线电视用户放大器的使用技巧一文的几点不同看法.doc_第2页
34 对有线电视用户放大器的使用技巧一文的几点不同看法.doc_第3页
34 对有线电视用户放大器的使用技巧一文的几点不同看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有线电视用户放大器的使用技巧一文的几点不同看法林挺逵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乡镇广电站退休职工有线电视用户放大器的使用技巧一文(/showtopic-40469.html),是根据国内有线电视起步阶段、共用天线和小型独立前端的设计理论和分立元件放大器的调试方法写成的,老早已经过时淘汰,进“博物馆”了,根本不可能在近年和当前系统中有光缆或者有干线放大器的情况下运用。鉴于此文可能造成有线电视基础理论倒退的混乱局面和系统指标恶化的严重后果,不可等闲视之!因此笔者把自己认识到的几点不同看法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并提请大家注意,千万不要将“古董当时髦”啊。(1)设计算式老早已经过时淘汰,根本不适合近年使用有线电视用户放大器的使用技巧一文中提出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算式是:So=Somax-10lg n-7.5lg(N-1)这是早年共用天线(或小型独立前端)时期用的,适用于系统中频道数只有10个左右、n级用户放大器占用全系统100%失真(CM)指标的情况。最大输出电平Somax的定义,是指在系统中总共只有1台放大器、2个频道时,当测出输出口交调比CM指标为48dB(或德国标准的“三音交调比”为60 dB)时放大器的最大输出电平值。可见,文中的算式是属于“最大输出电平交调比CM指标”系列的计算公式,这一系列算式共有两种:国内有线电视发展初期阶段的共用天线或小型独立前端时期,系统中既没有干线放大器、更没有光缆,仅仅只有n级用户放大器串联,因此这 n级串联用户放大器占用全系统100%的失真(交调比CM)指标,所以不必进行“指标分配”,可以直接用以下公式计算用户放大器的输出电平So:SoSomax10 lg n7.5 lg(N1)(1)国内有线电视发展过程的第二阶段,是用电缆干线延伸的大型独立前端系统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这时系统中有n干级串联干线放大器和n用级串联用户放大器,系统设计时就必须首先进行“指标分配”,分别给干线放大器部份和用户放大器部份分配“指标占用比例”K干总、K用总,再用下式算出指标值CM干总和CM用总:CM干总CM设计值20lgK干总CM用总CM设计值20lgK用总然后用下列算式分别计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平So干和So用:So干Somax1/2(48CM干总)10 lg n干7.5lg(N1)(21)So用Somax1/2(48CM用总)10 lg n用7.5lg(N1)(22)这两种算式仅仅适合于有线电视系统中频道数在10个左右时使用,当系统中频道数超过20个以后,三次差拍失真成为系统中最严重的失真,因此就得采用“标称输出电平三次差拍比CTB指标”系列的设计计算公式。因此,上述算式(1)、(2)均不适合近年和当前使用。更何况采用技巧一文的算式(1)必须符合4个先决条件:第一,系统中运行的频道数在10个左右,不超过20个;第二,系统中没有光缆;第三,系统中没有干线放大器;第四,系统中只有用户放大器,全部放大器的输出电平相同、质量指标相同。只要其中一个条件不符合,这个算式就不能用!可见,这种技巧一文采用的设计算式老早已经过时淘汰。详见笔者发表的论文:重视有线电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更新与发展(中国有线电视.2005年24期P2387)、有线电视放大器的最大输出电平和标称输出电平(中国有线电视.2007年14期P1333);帖子:有线电视放大器输出电平计算公式的演变(/catvbbs/viewthread.php?tid=68596&extra=page%3D7)。(2)认为放大器输出电平的提高是通过提高输入电平来获得的观念过时和早年放大器几乎只有一种30dB增益的情况不同,近年放大器的增益有高、低不同的多种规格。当前要获得高、低不同的放大器输出电平,对于单模块放大器首先必须选用增益高、低不同、即“标称输出电平Sa”高、低不同的相应放大器;对于双模块放大器,则首先是调节两模块中间的衰减器,改变两个模块的总增益。然后通过微量调节输入衰减器,使放大器的输出电平为设计值。这样做的结果是,放大器的实际输出电平So就会在放大器的“标称输出电平Sa”附近,实际输入电平Si也就会在“标称输入电平Sia(72dB)”附近,所以无论放大器的输出电平是低还是高,放大器的输入电平都是很接近的,这样不仅放大器的载噪比指标合适,而且放大器的间距适当,不至于造成高输入电平时放大器间距缩短、增加前级放大器用量的问题。(3)分别设计或定下放大器输入电平、输出电平的做法是不妥当的由于当前有线电视放大器都是由专用放大模块来制造,它的增益在放大器调试过程中是不会改变的,放大器的输入电平Si随着输出电平So的调试变动而同步变动,同时调试完成。所以放大器的输入电平Si和输出电平So既不应该分别进行单独的设计,也不可能进行单独的调试;而且放大器通常都没有输入电平Si的检测口(从放大器设置的 “输入电平测量口”测出来的电平是放大器的“输入口电平Si口”,不是“输入电平Si”!),输入电平Si是不可测量的,既无法对它进行单独调试,更无法对它进行单独检测。因此在设计放大器工作状态时,没有必要刻意定下放大器的输入电平值或者其范围,只要根据放大器所要求达到的C/N指标值计算出放大器的“最低输出电平So低”:So低CN分配值GNF2.4 (dBV)根据放大器所要求达到的CTB指标值计算出放大器的“最高输出电平So高”:So高104(12)(CTB104CTB分配值) (dBV)然后取它们的中间值作为“输出电平So”的设计值:So=(12)(So低+ So高) (dBV)或者按照笔者提出的“有线电视放大器输出电平第三套设计算式”(中国有线电视.2008年1期P24)的方法设计出放大器的输出电平值。在现场调试放大器时,只要调准输出电平So就行了,用不着去管输入电平Si。如果我们不做放大器工作状态设计,也没有必要分别设定放大器的输出电平和输入电平的数值或数值的范围,只需按照放大器的“标称输出电平Sa”去调试放大器就行了,“标称输出电平=72+增益G”。对于用户放大器,可以比“标称输出电平”略高1、2个dB,以提高分配效率;对于干线放大器,可以调在标称输出电平、或上下浮动1、2个dB。以上两种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入电平会自然符合要求。如果要将放大器的输入电平数据作为放大器间距设计依据的话,我们在设计放大器间距的时候,只要把干线电缆出口电平,也就是放大器“输入口电平”设定在76dB,那么放大器就可以调出“标称输出电平”,而且还留下4dB的调节贮备电平。这样,放大器的间距比较适当,前级放大器带负载的效率也高、设计也方便了。有线电视用户放大器的使用技巧一文于2002年在刊物上发表以后至今,在各种刊物和论坛上不断出现同名和内容相似的文章,有些版本的文章甚至把放大器输入电平设计选择范围定为805dB(/grid20/detail.aspx?QueryID=18&CurRec=3),把用户放大器输出电平设定在1005dB(/showtopic-40469.html),这更是不妥当。把放大器输入电平值选定得过高,会给放大器间距的设计造成很大的困难,前级放大器带负载的效率可能会变得很低,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把用户放大器的输出电平范围定为1005dB,囊括了有线电视干线放大器和用户放大器输出电平可能达到的全部范围,好比天气预报说“明天天气是晴少云多云阴小雨大雨”一样“准确”而无用,说了等于白说。系统中用户放大器输出电平调在95dB也对、105dB也对,哪有这种可能啊?用户放大器的输出电平低了,不仅会降低分配效率,而且要劣化载噪比指标。详见笔者发表的论文从前级起算的放大器调试参数计算式的推导和分析(中国有线电视)2007年9/10期P871;帖子:有线电视放大器调试参数计算式(/catvbbs/viewthread.php?tid=68958&extra=page%3D3),有线电视传输系统设计新算式/catvbbs/viewthread.php?tid=73221&extra=page%3D1&frombbs=1。(4)认为用户放大器可以在10级以内串联设置的说法过时了国内有线电视起步阶段的共用天线和小型独立前端时期,系统中没有光缆和干线放大器,用户放大器占用100%的失真指标(CM),10级以内串联设置是可行的。近年的有线电视系统,通常都是多级光缆联网或准备实施多级光缆联网的大系统,留给电缆分配网络的失真指标占用系数很少,往往只允许在系统最末端设置一级用户放大器,不允许两级或两级以上用户放大器串联设置。用户放大器多级串联设置,是当前系统指标严重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再举几个例子请大家思考:假设县市总前端附近有一个3级用户放大器串联的用户分配网络,直接取用总前端放大器输出的信号;又假设县市总前端通过3级光缆将信号送到某村居(像笔者所在镇),村居下也是3级用户分配放大器串联的用户分配网络。显然,用有线电视用户放大器的使用技巧介绍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两处用户放大器的输出电平必然相同。其中有没有问题?倘若将此文算式也应用到干线放大器输出电平的设计计算(见CATV系统干线电平设计/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6、/catvbbs/thread-65676-1-1.html),上述两例中,如果在3级用户放大器之前,又有2级不带用户的干线放大器串联,计算的结果必然两处干线放大器的输出电平相同、而且比用户放大器的输出电平还要高一些(因为串联级数n比用户放大器少了一级)。其中有没有问题?如果还看不出此例的问题,请先阅读一下笔者发表的论文系统指标占用系数分析法应用和推广的体会(中国有线电视.2005年3/4期P246),以及笔者发的帖子有线模拟电视基础知识新编 第二章 系统指标占用系数分析法(/catvbbs/thread-75628-1-1.html),然后再分析此例的问题。有线电视用户放大器的使用技巧于2002年在某杂志刊登后,曾经得到一再的肯定和赞誉,此后至今,标题相同或相似的文章在各种刊物上陆续刊出、反复刊出,几乎所有的有线电视专业技术网站和有线电视单位的网页,都把这篇文章或直接或稍作改编,作为重点帖子推介给读者,目前有多个网站的点击量达到数千甚至近万,回帖更是一片肯定和赞誉,罕有异议者。由于技巧一文的理论陈旧过时,因此对有线电视界的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无数1996年以后加入有线电视行业的年轻一代,以及一些老同志,都把这篇文章的理论作为唯一正确的理论加以运用;各种有线电视技术刊物刊登的论文中,常可见应用该文某些理论的章节;有些论文还把它的计算公式推演运用到有线电视干线放大器的设计上;好些地方坚持采用用户放大器多级串联设置、导致失真指标恶化,或者迫使调低输出电平运用、导致载噪比指标劣化。当然,其中有一些可能是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