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1.doc_第1页
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1.doc_第2页
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1.doc_第3页
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1.doc_第4页
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专 业:地质工程班 级:10级3班姓 名:杨东兴学 号:1009020323指导教师:骆祖江、赵燕容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二零一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章 绪言(3)第一节 地质野外实习的目的及意义(3)第二节 地质野外实习的任务及要求(3)第三节 地质野外实习概况(7)第二章 地质实习内容(9)第一节 燕子矶、汤山镇阳山地貌岩性观测(9)第二节 南京六合瓜埠地质公园考察(12)第三节 南京地质博物馆参观(13)第四节 安徽张八岭地区地貌岩性观测(14)第五节 巢湖地区地貌岩性观测(15)第六节 苏州灵岩山、虎丘地区地貌岩性观测(19)第七节 瑶琳仙境地貌岩性观测(21)第八节 新安江水电站参观考察(22)第九节 灵隐寺飞来峰观测考察(23)第十节 西湖成因考察(24)第三章 结束语(26)第一节 地质野外实习内容概述(26)第二节 地质野外实习个人体会及建议(26)第一章 绪言第一节、地质野外实习的目的及意义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专业学生在学完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大型的重要实习。实习的目的是令我们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我们的专业兴趣。地质野外实习是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借此使我们巩固并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野外地质实习的特殊课堂使我们开阔思维,野外实习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建立并完善地质体的空间概念,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地质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阅读前人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当地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判断、整理、图件编制、报告编写等一系列工作的系统训练,获得对研究区的沉积发展史、生物演化史、构造活动史的较全面认识,并为地质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其他地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加深了我们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基础,为后续地质专业的进一步发展确定了方向。第二节、地质野外实习任务及要求地质野外实习是我们在老师的协助下开展地质研究的起点,在实习过程中使我们学会从各种地质现象出发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为达到上述要求,地质野外实习的任务大致如下:1. 识别地貌特征地形特征是受地质特征控制的,地形起伏反映出地质的性质。许多区域地质的特征表明:山脉的走向往往与区域构造线(断层或褶皱轴向)方向大体一致。例如,长江燕子矶的地貌,山坡突然而止,陡崖如劈,成排的“三角面”山定向延伸。我们可以推断“三角山”分布的区域是新断层分布之处,即所谓的断层崖地貌现象。观察山坡的变形、河岸的稳定等也是我们认识工程地质条件的启蒙。实际上,沿着预定的路线做地质观察时,最基本的地质情况的了解,往往是从地貌开始的,恰当的说是由表及里的观察。所以,沿途的地貌观察就成为地质实习的先行任务。在我们领略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同时,以科研工作者独到的眼光去观察探索,进一步了解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条件,分析其成因,就会初步体会到解开自然奥秘的欣慰。2. 认识矿物、岩石和古生物图1-2图1-1地质学中,很多地质现象的认识、解释是建立在研究矿物、岩石与古生物基础之上。例如,本次实习中所考察的位于安徽省巢湖北山的麒麟山,在石炭系下统金陵组上段(C1j)生物微晶灰岩中发现的笔管珊瑚化石和微量海百合化石(见图1-1,图1-2)研究化石不仅可以研究生命起源与发展,确定遇到的地层年代,而且可以了解 沉积岩系形成的环境。因此,我们在地质实习时必须掌握一定的矿物、岩石和古生物的知识,这是正确认识地质现象的前提。3. 认识地层年代地层是研究一切地质问题的基础,确定地层的年代是进一步研究当地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矿产形成过程等的必要步骤。在野外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基本上应注意以下几项:、地层的层序地质相对年代的确定主要有三大定律I、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状态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且二维延展直至变薄、尖灭。先形成者位于较下部位,后形成者位于较上部位。简言之,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这就是地层层序律,亦称地层叠置律。如果地层因后期构造运动变倾斜,则顺倾斜方向的地层新,反倾斜方向的地层老。构造运动可使地层层序倒转,及上下关系颠倒。此时,必须利用沉积岩的沉积构造(泥裂、波痕、粒序层、交错层等)来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II、生物层序律:年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年代越新的地层中所含的生物越进步、越复杂、越高级。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且在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先的海洋或陆地相通,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标准化石是指地质历史中具有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例如本次实习中于巢湖北山凤凰山山脚石炭系下统金陵组上段(C2h)生物微晶灰岩中遇到的笔管珊瑚。III、切割律:就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来说,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地层接触关系地层接触关系反映出地质历程中的地壳运动状况。根据地壳运动后地层界面上留下的运动特征的某些形迹,可以判断当时地壳变动的激烈或缓和程度,并借此了解地层在形成过程中有无沉积间断、当时的地壳运动是造山运动还是造陆运动等等。联系区域地质情况或邻区的相似情况,大致确定其地层的年代。、观察地层的岩石性质岩性对比法:通过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成分、组织结构、颜色等方面,由此间接的推断出所遇地层的地质年代、认识标志地层标志层是指含有某种丰富的化石,具有特殊岩石性质的地层,容易识别并确定其地质年代,若该套岩层层序正常的话,则位于标志层上下的地质年代也就不言自明了。IV、了解风景名胜与地质的关系地质实习中大多会前往风景名胜,可以说是山水地质。了解风景名胜与地质的关系是地质实习中最为频繁接触的话题。在风景名胜的山水之美与当地的地质特点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图1-3例如,本次实习中浙江省桐庐县瑶琳镇的瑶琳溶洞(图1-3),纵深约1公里,面积达28000平方米,瑶琳溶洞岩石所属地层为石炭系中统和州组(C2h)地层,为中层厚度的灰岩,层次分明,质地较纯,易溶蚀,且洞内有北西方向的断裂分布,断层带中有多组裂隙分布,有利于地下水活动,加之浙江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极利于溶洞的发育。自然中的景物千奇百怪,奇妙无穷,这都与当地的地质条件相联系。因此,在地质实习过程中,对所见的地质现象进一步解释和分析,不仅可以增加实习的乐趣,也是我们进行地质研究的开端。在老师的指引和启发下,我们逐渐掌握地质研究的技巧,积累经验,对地质专业产生新的感悟。第三节、地质野外实习概况1、实习过程2011年8月29日上午9:40,我地质工程专业的95名师生齐聚致用楼321教师,召开河海大学10级地质工程专业第一次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动员大会。会议确定了以赵燕容、骆祖江老师为主体负责人的领导团体,6位负责老师决定了各自所带领的班级,我很幸运的被划分在骆祖江老师与赵燕容老师的小组中,每位老师补充强调了部分注意事项后一致决定于2011年8月30日上午8:00出发。实习路线及具体安排大致如下:8.30 燕子矶:观察白垩系中统浦口组(K2p)厚层状紫红色砂岩、砾岩。震旦系灯影组(Z2d)白云质灰岩及溶洞。长江河流地貌,包括河流、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8.30 阳山碑材:观察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深灰色生物微晶灰岩。观测阳山正断层构造,寻找断层证据。8.31 六合瓜埠山地质公园:观察玄武岩岩性及地貌,及其特有的柱状节理,寻找第三系中统雨花台组(N2y)胶结松散的砾岩。8.31 南京地质博物馆:参观馆藏珍贵矿物、化石,了解中国的地质学发展历史。9.1 安徽张八岭:观测角度不整合,张八岭群包含的变质安山岩、变质流纹岩、千枚岩等。9.2 巢湖:沉积岩地区的地层构造。9.4 苏州灵岩山:观察花岗岩岩性、捕掳体、球形风化。9.4 虎丘:观察侏罗系黄尖组(Jh)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火山凝灰岩,观测该地层的构造、节理、裂隙。9.5 瑶琳:观察喀斯特地貌,探究石柱、石笋、钟乳石形成的原因。9.5 新安江水电站:参观水利设施、大坝整体结构。9.6 杭州灵隐寺飞来峰:观察飞来峰溶蚀洞穴、角峰、鳍脊。9.6 杭州西湖:探究西湖成因。9.6 返回江宁校区,10级地质工程专业第一次野外普通地质学认识实习野外考察阶段圆满结束。9.7 资料整理,报告汇总阶段。第二章 地质实习内容第一节、燕子矶、汤山镇阳山地貌岩性观测一、燕子矶观测1.燕子矶概述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山上,三面临空,形如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其余三面均被江水环绕,地势险要。燕子矶西南方沿江的悬崖上有若干个石灰岩溶洞,古游记中称为岩山12洞,主要有头台洞、观音洞、二台洞、三台洞等。2.燕子矶观测图1-4燕子矶位于白垩系中统浦口组(K2p)陆相沉积地层(图1-4),砾岩中的碎屑物质的成分以石英、白云质灰岩为主,磨圆度较差,砾石含量60%左右,碎屑物质的粒径极不规则,约在0.1mm150mm之间,分选型较差,由砾岩的坚硬程度及其表面的红色物质判断其胶结成分为硅质胶结与铁质胶结,胶结方式为孔隙式胶结。3.长江沿江断裂带的观测断层崖沿长江自北至东绵延数公里,断层崖走向稳定与地层走向无关,断层崖周边存在断层带,并有构造岩产生,非长江冲蚀且其走向与江水弯曲无关。断层崖下方有串珠状泉水出露,在断崖处有一系列断层三角面存在,并伴有一系列冲沟。综上可以推断长江沿江存在断裂带。4.岩溶现象的观测图1-5三台洞大致高出江面大约10米,二台洞高出江面2025米,头台洞高出江面约40米。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都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白云质灰岩,它们大致与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