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育成中心进驻户类型与培育服务需求.doc_第1页
创新育成中心进驻户类型与培育服务需求.doc_第2页
创新育成中心进驻户类型与培育服务需求.doc_第3页
创新育成中心进驻户类型与培育服务需求.doc_第4页
创新育成中心进驻户类型与培育服务需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創新育成中心進駐戶類型與培育服務需求關係探討進駐戶觀點洪鉛財 張文龍實踐大學企業管理所 台北市大直街70號Tel: 02-25381111ext 8021 Fax: 02-25333143E-mail: .tw師範大學工技系人資組博士班 台北市信義路三段153號八樓之一Tel: 02-2707-5908 Fax: 02-2704-5490E-mail: 摘 要瞭解進駐戶的培育服務需求對提高新創事業的存活率是重要的。為瞭解進駐戶之培育服務需求為何,及不同類型進駐戶之服務需求是否有顯著差異,本研究依據影響新創事業成敗的重要因素根源,將育成中心進駐戶分為三型:無母組織型、科技產業衍生型和傳統產業衍生型。並據以驗證理論上之新創事業之根源差異將導致其培育服務需求差異之假設。經調查與資料處理,研究發現三型進駐戶在技術與人才支援服務類別及7項服務項目確有需求程度顯著差異。本研究之發現將有助於育成中心經理人更精確瞭解各型進駐戶之培育服務需求而提高其存活率。關鍵詞:創新育成中心、進駐戶、培育服務需求、根源 A Study on the Nurturing Services Demand Among the Type of Incubator Tenants the Tenants Point of ViewChien-Tsai Hung Wen-Long Chang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ih Chien University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AbstractKnowing the nurturing service demand of tenants for increasing survival rate of new venture is important. For the purpose of knowing the nurturing service demand and its comparison among different type of tenants, this research classified incubators tenants by “origin” into three types: new venture with no origin, new venture with hi-tech origin, and new venture with traditional origin. And constructed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that different type of new venture with different origin should have different service demand significantly.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ed that demand intensity deviation did exist significantly in “technology and personnel support” service category and 7 service items.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useful for incubator managers to know more accurate about tenants service demand and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of tenants.Keyword: Incubator, Tenant, Nurturing Service Demand, Origin一、緒 論新創事業初期是最脆弱,最容易失敗的一段時期,也最需要各方面的支援。創新育成(Incubation)的概念緣自孵蛋器或早產兒的保溫箱,以外力協助脆弱的新生命得以順利成長。創新育成中心(Incubator)即是根據這樣的概念所創設的一種服務機構,提供創業者所需的早期實驗室及營運空間、技術支援、行政服務與後續的商業服務。育成中心對培育科技事業之價值獲得許多文獻之肯定(Mian,1994;袁建中、解鴻年、洪志洋、程明台,1995;溫肇東,1997)。據研究,其降低失敗率的具體效益是初創事業4至6年55%至65%的失敗率(U.S.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Advocacy, 1992)降低到只剩下20%的失敗率(McKee, 1992)。基於此,育成中心被認為是一項培育新事業的有效機制。但就學術觀點,探討育成中心管理之種種議題,以瞭解育成中心是如何降低新事業風險而獲得此項肯定,此議題毋寧值得去探討。在各管理議題中,服務項目是育成中心能否成功孕育進駐戶的重要關鍵因素(Smilor & Gill, 1986),因此研究者認為從需求/供給之角度來看,關鍵的問題是:育成中心如何針對進駐戶之培育需求特性,提供其量身訂製的培育服務,才能提高培育績效。換句話說,瞭解進駐戶之培育服務需求是首要之務。而從科學知識累積觀點,分類是累積的重要步驟,如何將進駐戶分類,以探討各型進駐戶之培育服務需求,並進而比較不同進駐戶類型,其培育服務需求是否有顯著差異,將有助於育成產業管理之知識累積。因此,本研究參考創業管理文獻(Hines, 1957; Weiss, 1981),依據新創事業之根源(Origin)將進駐戶分類,理論上,進駐戶根源之差異,代表其資源能力之差異,將衍生出培育服務需求的差異。若能經由科學研究程序探討不同類型進駐戶之培育服務需求為何及其差異,研究發現將有助於育成中心經理人更精確瞭解進駐戶之培育服務需求,而提高培育績效。從行銷理論之瞭解客戶需求觀點,育成中心的培育客戶類型不同,其所提供之服務內容也應有所不同。但是,由於國內育成中心的體系才剛剛建立,大多只能夠從育成中心主觀的觀點來設計有關的服務項目,而未有系統的從進駐戶觀點來瞭解其培育服務需求。因此衍生出研究問題: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培育服務需求為何?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培育服務需求是否有顯著差異?前二研究問題之實證發現將有助於育成中心正確瞭解進駐戶之培育服務需求,進而提高培育成功率。此也凸顯本研究之價值。二、文獻探討2.1 新事業根源與進駐戶類型傳統上將進駐戶依其所屬產業分類,例如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998)將國內進駐育成中心的廠商依產業類型來劃分如:資訊業、電子業、半導體、通信事業等。此分類乃建立在不同產業類別隱含其產業特性導致其培育服務需求的差異。除了從產業特性差異來分類,研究者認為新創事業之特點為有脆弱的新生期,其主因為新事業的資源能力較薄弱,因此,創業管理文獻或從根源來探討比較根源變數對新事業績效的影響。例如:Hines(1957)認為有母公司支持的新創事業是比較有利的,其進入障礙比起獨立型的公司來得小,主要原因在於能獲得資訊、取得資金、人員訓練以及市場。相反地,Weiss(1981)則完全否定這個論點,他不認為有母公司支持的新創事業較容易成功,他以新創事業個別的創業家精神來比較其表現,發現獨立型的公司與有大公司支持的新創事業相同的獲利率時,只有一半的時間,其獨立型公司不只是較快達成獲利,在觀察的八年期間,在ROI有四次、銷售毛利有三次、成長率有兩次超過有母公司的新創事業,因此,Weiss認為其母公司的存在並不會影響新創事業的績效表現。另一方面,文獻多僅依是否有母組織支持來分類,本研究觀察國內有母組織支持之進駐戶又可分為高科技產業或傳統產業所衍生,因此,乃將擬探討之進駐戶類型依母組織差異將之分成以下三種類型: 1.獨立新設企業之無母組織型:此類型之進駐戶主要以新創的企業為主。理論上,創新育成中心基本的進駐戶應是以此一類型為主。然而,此種類型的進駐戶幾乎大都可以說是從無到有。有的創業家是只憑一個點子、概念或理想就設立新企業。因此,從Hines(1957)觀點,此類型廠商所需要的協助應是最多的,且其經營的風險性也最大。2.有高科技產業母組織之支持,且為其所衍生之科技產業衍生型:此類型進駐戶的形成,主因於國內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所形成的一種創業新趨勢。國內高科技公司通常除自行進行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工作外,也經常與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機構或公司共同研發。惟在研發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另外成立一個新的事業部門或公司。因此,便由原來的高科技公司與合作的單位共同出資設立新的公司,其主要目的通常是為了達成特定的研發工作。3.有傳統產業母組織之支持,且為其所衍生之傳統產業衍生型:由於工資、土地與環保意識的高漲,造成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變遷。中小企業如欲維持企業經營與競爭優勢,轉型是不可避免的過程。基於以上的原因,再加上政府為協助此類型之企業進行轉型,亦提出相當多的配套措施,同時,這類廠商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並且也成為育成中心的主要進駐對象之一。2.2 育成中心之培育服務創新育成中心所提供的服務項目不僅是成功孕育進駐戶的關鍵性機制,並且也關係著育成中心營運績效的好壞。所以,服務項目的完善與否可說是育成中心與進駐戶能否順利成功發展的決定要素。但是,各創新育成中心提供之服務內容為何?以及其分類的情形如何?本研究彙整國內外相關文獻提出之服務項目及其分類如表1。而在具體的服務項目上,名目繁多,本研究摘述經濟部中小企業處87年度創新育成中心發展現況參考手冊對育成中心服務項目所作的集群分類如表2。表1 創新育成中心服務項目之分類提出機構/專家學者時間分類情形賓州大學19841.財務支援協助。2.管理的援助。3.一般商業服務。4.專業的商業服務。5.實體設備服務Smilor19861.商業專門知識。2.財務與融資的管道。3.內部支援服務。Allen & McCluskey19901.共用服務。2.管理上的服務。3.社區的企業支援網路服務。袁建中,洪志洋19941.實體設備。2.一般商業服務。3.專業商業服務。4.管理的援助服務NBIA19951.空間服務。2.一般管理顧問。3.企業規劃與執行4.財務獲得。5.行銷協助。6.財會服務。7.技術諮詢。8.法律與智慧財產權。9.其它。OECD19971.實體設備的功能。2.管理支援的功能。3.技術支援的功能。4財務獲得的功能。5.法律協助的功能。6.關係網路協助的功能。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9981.空間與設備。2.技術與人才支援。3.商務服務。4.資訊支援。5.行政支援。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表2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國內創新育成中心服務項目及分類方式主要分類內 容一、空間與設備1.低廉的空間成本。2.辦公事務設備。3.公共設施。4.共用實驗設施。二、技術與人才支援1.學術性人才之投入。2.工讀生或人力支援。3.技術移轉服務。4.科技研發單位合作與結盟。三、商務服務1.成立商務諮詢小組,提供營運諮詢服務。2.專業訓練規劃。3.宣傳展覽推廣。4.資金協助。5.實務專題,傳承成功或失敗經驗。四、資訊援助1.建立專家資料庫。2.蒐集政府相關輔導體系與政策之資訊與辦法。3.協助蒐集產業、市場資訊或技術情報,並提供專業雜誌與剪報。4.建立專業團體之合作網脈。5.促成企業經營的策略聯盟。6.運用人脈與資源,協助企業宣傳與拓展商機。7.建立地區性各產業環境之互動關係。8.掌握園區或工業區等相關資訊的申請模式,協助解決企業畢業後之發展空間。9.其它。五、行政支援1.提供共通性秘書行政。2.協助公司之設立登記、商業登記或工廠登記。3.協助向政府申請新產品開發及新技術發展輔導計畫。4.指導撰寫營運計畫書。5.協助尋找辦公室或生產製造空間。6.協助建構各項對內或對外合約。7.其它:如軟、硬體管理與維護、門禁安全之管理、育成企業之聯誼等。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998)三、研究設計 3.1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本研究以前述的中小企業處之培育服務項目及進駐戶三類型為基礎,調查國內進駐戶對各項培育服務之需求程度,並探討不同類型的進駐戶,其培育需求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因此,在觀念上可建構如圖1之研究架構與下述之研究假設:進駐戶類型l 無母組織型l 科技產業衍生型l 傳統產業衍生型H1培育服務類別l 空間與設備l 技術與人才支援l 商務服務l 行政支援l 資訊援助圖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研究假設:H1: 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培育服務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H1-1: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空間與設備培育服務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H1-2: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技術與人才支援培育服務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H1-3: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商務服務培育服務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H1-4: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行政支援培育服務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H1-5: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資訊援助培育服務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3.2 資料來源與資料處理在資料取得方面,本研究以36家1998年前成立的育成中心之進駐戶為研究對象,透過育成中心經理人發放問卷,郵寄或傳真問卷。除明水創新育成中心無具體進駐戶數字,寄予5份問卷,其餘35家創新育成中心共有346個進駐戶,因此合計寄出351份問卷。在回收方面,計回收66份,回收率18.8%。在這66份回卷中有10份非科技研發型廠商,乃排除在外,本研究即以這56份進行分析,其中無母組織型有29家(51.8%),科技產業衍生型有13家(23.2%),傳統產業衍生型有14家(25%)。在樣本代表性方面,按本文之研究時點1999年7月,並以36家1998年前成立的育成中心及其進駐戶為研究對象,育成中心問卷回收24份,根據回卷有填答進駐戶之數據彙計,其進駐戶達246家,獨立新創之無母組織型家數最多,達153家,佔62.2%;科技產業衍生型為43家,佔17.5%;傳統產業衍生型為50家,佔20.3%。若以前述之246家來代表母體,而回收之56家為樣本,本研究以卡方檢定驗證其代表性,Pearson卡方值為2.10,雙尾檢定P 值為0.35,未達顯著水準。顯示在無具體母體數據情況下,若以前述之246家來代表母體,而回收之56家為樣本,回收樣本具代表性。在資料處理方面,本研究先計算總體及各型進駐戶對各服務項目需求程度的平均數、標準差,再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Scheffes Test比較其差異。四、研究結果與討論4.1 整體進駐戶服務需求程度分析在探討不同類型進駐戶對於服務項目需求認知的差異之前,本研究先探討整體進駐戶對服務需求程度的認知。大體上而言,研發型進駐戶對育成中心所提供的培育服務的需求程度皆很高。其對於五大類服務類別需求程度的平均數最低也達3.9388(請參照表3)。而整體進駐戶在各培育服務項目上需求程度的前五名依次則為(請參照表4):1.學術性人才之投入;2.協助蒐集產業、市場資訊或技術情報並提供專業雜誌與剪報;3.促成企業經營的策略聯盟;4.科技研發單位合作與結盟;5.宣傳展覽推廣。至於整體進駐戶需求程度最小的培育服務項目依次為:1.協助尋找辦公室或生產製造空間;2.協助公司之設立登記、商業登記或工廠登記;3.協助建構各項對內或對外合約;4.提供共通性秘書行政;5.指導撰寫營運計畫書;皆為行政支援服務類,由此也可知為何行政支援的需求程度為最低。(請參照表4)4.2 各型進駐戶服務需求程度分析在各型進駐戶服務需求程度分析中,無母組織型進駐戶對五大類服務需求依序為:1.商務服務;2.空間與設備;3.技術與人才支援4.資訊援助;5.行政支援。服務項目需求程度最高為:辦公室空間及學術性人才之投入;而需求程度最低的服務項目為:協助尋找辦公室或生產製造空間,與整體進駐戶的需求程度相同。(請參照表5、表6)科技產業衍生型進駐戶對五大類服務需求依序為:1.技術與人才支援;2.商務服務;3.資訊援助;4.空間與設備;5.行政支援。對服務項目需求前三項依序為:1.資金協助;2.科技研發單位合作與結盟;3.促成企業經營的策略聯盟;而需求程度最低的服務項目則與無母組織型進駐戶相同。(請參照表5、表6)傳統產業衍生型進駐戶對五大類服務需求依序為:1.技術與人才支援;2.資訊援助; 3.商務服務;4.空間與設備;5.行政支援。對服務項目之需求前三項依序為:1.學術性人才之投入;2.科技研發單位合作與結盟;2.協助蒐集產業、市場資訊或技術情報並提供專業雜誌與剪報;而需求程度最低的服務項目則為協助公司之設立登記、商業登記或工廠登記。(請參照表5、表6)表3 整體進駐戶對五大培育服務類別需求程度統計表培育服務分類平均數標準差需求重要程度技術與人才支援4.36880.54411商務服務4.33800.49862資訊援助4.26220.61413空間與設備4.22880.61684行政支援3.93880.72985資料來源:本研究表4整體進駐戶對培育服務項目之需求程度統計表培育服務項目平均數標準差需求重要程度排序學術性人才之投入。4.650.591協助蒐集產業、市場資訊或技術情報並提供專業雜誌與剪報4.50.852促成企業經營的策略聯盟。4.460.733科技研發單位合作與結盟4.410.794宣傳展覽推廣。4.410.665協助向政府申請新產品開發及新技術發展輔導計畫4.384.386運用人脈與資源,協助企業宣傳與拓展商機4.380.957低廉的空間成本。4.360.808資金協助。4.360.869專業訓練規劃。4.350.6810實務專題,傳承成功或失敗經驗。4.330.7011公共設施。4.290.7112技術移轉服務。4.250.8413蒐集政府相關輔導體系與政策之資訊與辦法4.240.8614成立商務諮詢小組,提供營運諮詢服務。4.230.7015建立專家資料庫4.220.7116辦公事務設備。4.150.8417建立地區性各產業環境之互動關係。4.121.0318共用實驗設施。4.111.0119工讀生或人力支援。4.080.8520掌握園區或工業區等相關資訊的申請模式,協助解決企業畢業後之發展空間4.080.8021建立專業團體之合作網脈4.020.9322其它:如軟硬體管理與維護、門禁安全之管理、育成企業之聯誼等。4.010.7923指導撰寫營運計畫書40.9424提供共通性秘書行政3.940.9325協助建構各項對內或對外合約3.861.1126協助公司之設立登記、商業登記或工廠登記3.571.1527協助尋找辦公室或生產製造空間3.451.1528資料來源:本研究表5 各型進駐戶對五大培育服務類別需求程度統計表培育服務項目無母組織型科技產業衍生型傳統產業衍生型平均數排序平均數排序平均數排序技術與人才支援4.172834.596214.53571商務服務4.290714.492324.28573資訊援助4.097944.446434.41962空間與設備4.196424.384644.14884行政支援3.821454.290553.84695資料來源:本研究4.3 不同類型進駐戶服務需求程度差異分析除了分析各類型進駐戶之需求程度外,本研究進一步以ANOVA及Scheffes Test比較各類型進駐戶其需求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並於表7、8列出不同類型進駐戶對服務需求程度顯著差異之項目。1.不同類型進駐戶對各類別服務的需求差異分析:針對三類型進駐戶之各類別服務的需求差異分析,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在五大類別中只有技術與人才支援一類,科技產業衍生型進駐戶的需求程度(4.60)較無母組織型進駐戶的需求程度(4.17)為高,其餘四大類別之需求程度無顯著差異。以培育服務類別來看,科技產業衍生型進駐戶在技術與人才上支援是比無母組織型進駐戶來得殷切需要。這是因為高科技衍生型進駐戶通常所從事的研發工作,大多不是與原組織有所差異,就是更加前瞻的研究。為此,在技術與人才方面的需求也就比已經具備有研發構想的無母組織型進駐戶來得迫切需要。2.不同類型進駐戶對各服務項目的需求差異分析:針對三類型進駐戶對各服務項目的需求差異分析,統計結果如表8所示,顯示在28項培育服務項目中有7項達顯著差異水準(詳表8),而此7項包括技術與人才支援有3項:學術性人才之投入、技術移轉服務、科技研發單位合作與結盟;商務服務有1項:資金協助;資訊援助有3項:蒐集政府相關輔導體系與政策之資訊與辦法、促成企業經營的策略聯盟、建立地區性各產業環境之互動關係。再次支持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培育服務需求程度確有顯著差異,且差異來源為技術與人才支援及資訊援助二服務類別。另外從進駐戶經理人觀點,在7項培育服務需求程度有差異之項目,比較其需求程度之大小,7項皆是科技產業衍生型及傳統產業衍生型之需求程度大於無母組織型之需求程度,顯示獨立創業型新事業之培育服務需求程度不是最強的,亦間接支持Weiss(1981)之觀點。表6 各型進駐戶之培育服務需求程度統計表培育服務項目無母組織型科技產業衍生型傳統產業衍生型平均數排序平均數排序平均數排序1.空間與設備(1)低廉的空間成本。4.4614.46124.0719(2)辦公事務設備。4.15124.15234.1518(3)公共設施。4.18114.46124.3612(4)共用實驗設施。4.00214.46124.00212.技術與人才支援(1)學術性人才之投入。4.4614.6755.001(2)工讀生或人力支援。4.08144.17224.0021(3)技術移轉服務。3.96164.5884.505(4)科技研發單位合作與結盟。4.07204.8524.6423.商務服務(1)成立商務諮詢小組,提供營運諮詢服務。4.2384.15234.2914(2)專業訓練規劃。4.4434.31204.2117(3)宣傳展覽推廣。4.4144.54104.2914(4)資金協助。4.08144.9214.3612(5)實務專題,傳承成功或失敗經驗。4.2674.54104.29144.行政支援(1)提供共通性秘書行政。3.76254.45153.8625(2)協助公司之設立登記、商業登記或工廠登記。3.50234.00253.3628(3)協助向政府申請新產品開發及新技術發展輔導計畫。4.19104.6754.505(4)指導撰寫營運計畫書。4.12134.00253.7926(5)協助尋找辦公室或生產製造空間。3.35283.64283.5027(6)協助建構各項對內或對外合約。3.56264.36174.0021(7)其它:如軟硬體管理與維護、門禁安全之管理、育成企業之聯誼等。3.89174.36173.93245.資訊援助(1)建立專家資料庫。4.00174.36174.505(2)蒐集政府相關輔導體系與政策之資訊與辦法。3.88224.5884.574(3)協助蒐集產業、市場資訊或技術情報並提供專業雜誌與剪報。4.3054.8244.642(4)建立專業團體之合作網脈。3.85273.91274.4311(5)促成企業經營的策略聯盟。4.2764.8334.505(6)運用人脈與資源,協助企業宣傳與拓展商機。4.2294.6474.505(7)建立地區性各產業環境之互動關係3.77244.45154.505(8)掌握園區或工業區等相關資訊的申請模式,協助解決企業畢業後之發展空間。4.00174.30214.0719資料來源:本研究表7 不同類型進駐戶對服務類別需求程度ANOVA及Scheffes Test統計表服 務 類 別IIIIIIANOVA Sig. PScheffesTest空間與設備4.204.384.150.574技術與人才支援4.174.604.540.026*III商務服務4.294.494.290.448行政支援3.824.293.950.138資訊援助4.104.454.420.129資料來源:本研究*p0.05。I.無母組織型;II.科技產業衍生型;III.傳統產業衍生型表8 不同類型進駐戶對服務項目需求程度ANOVA及Scheffes Test統計表服 務 項 目分析方法ANOVA Scheffes TestSig. PSig. P比較學術性人才之投入.019*.019*IIII技術移轉服務.041*.094*III科技研發單位合作與結盟.005*.011*III資金協助.012*.012*III蒐集政府相關輔導體系與政策之資訊與辦法.013*.054* .044*III IIII促成企業經營的策略聯盟.080*.082*III建立地區性各產業環境之互動關係.045*.094*IIII資料來源:本研究 *p0.1,*p0.05I.無母組織型;II.科技產業衍生型;III.傳統產業衍生型五、結論與建議5.1 結論本文旨在探討不同類型進駐戶之培育服務需求及其差異。依據前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將培育服務需求差異之假設驗證結果及各型進駐戶之培育服務需求研究發現摘述如下:1.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培育服務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主要在技術與人才支援及資訊援助二類別。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培育服務需求是否有顯著差異,研究假設驗證彙總如表9,在五大培育服務類別中,技術與人才支援培育服務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0.05)。雖然在五大類服務類別中有一項達顯著水準,在28項中有7項達顯著水準。研究假設似乎無法支持。唯研究者認為相對於育成中心經理人之認知(洪鉛財、張文龍,2001),在五大類培育服務類別中沒有一項達顯著水準,在28項培育服務項目中僅有2項達顯著水準。已是相當大之差異。顯示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培育服務需求程度存在有顯著差異。而從個別服務項目之需求差異檢定結果來看,在28項培育服務項目中有7項達顯著差異水準(詳表8)(=0.1),而此7項包括技術與人才支援有3項、商務服務有1項及資訊援助有3項,再次支持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培育服務需求程度確有顯著差異,且差異來源為技術與人才支援及資訊援助二服務類別。表9 研究假設驗證結果彙總表假 設假 設 敘 述結果H1-1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空間與設備培育服務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不支持H1-2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技術與人才支援培育服務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支持H1-3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商務服務培育服務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不支持H1-4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行政支援培育服務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不支持H1-5不同類型之進駐戶,其資訊援助培育服務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不支持資料來源:本研究2.各型進駐戶之培育服務需求(1)無母組織支持之獨立新設企業型進駐戶,因為通常在其進駐創新育成中心之前經營者大多已經具備有開發新技術的方法或能力,且對於所欲研發的技術或者是產品的有關資訊等全面的瞭解,所以其進駐的主要目的無非是希望能夠借助育成中心的力量,以獲得本身較缺乏的商務服務(專業訓練規劃、宣傳展覽推廣)以及較低廉的空間與設備服務項目上的支援。(2)有高科技母組織之支持,且為其所衍生之科技產業衍生型進駐戶,雖然在母組織的支援之下其基礎技術的獲得及資金協助大多不成問題,但是科技業衍生型進駐戶進駐創新育成中心的目的卻是希望藉由中心的網路關係,獲取較多與科技研發單位合作或結盟的機會,並能進一步的與創投單位或金融投資機構建立良好的關係,以獲得其營運所必需的資金。(3)有傳統產業母組織之支持,且為其轉型設立之傳統產業衍生型進駐戶,由於剛剛才跨入高科技產業,因此極需要技術與人才支援服務,像是教授群及研究生或研發機構之高級技術人才的投入,提供技術諮詢或委託研究等學術性人才之投入及資訊援助,如:蒐集政府相關輔導體系與政策之資訊與辦法上的服務需求。3.獨立創業型新事業之培育服務需求程度不是最強的創業管理文獻探討根源對新事業績效之影響有對立之二觀點(Hines, 1957 ; Weiss, 1981)。本研究並未直接驗證根源對新事業績效之影響,但從進駐戶經理人觀點,在7項培育服務需求程度有差異之項目,比較其需求程度之大小,7項皆是科技產業衍生型及傳統產業衍生型大於無母組織型,顯示獨立創業型新事業之培育服務需求程度不是最強的,亦間接支持Weiss(1981)之觀點。5.2 建議1.育成中心應依進駐戶類型提供不同的培育服務“平衡的”團隊經營能力對於新創公司是重要的(Berry, 1996),但新創事業往往無法達到最佳的團隊組合,因此育成中心應依進駐戶類型的不同所造成服務需求程度的不同,針對各型進駐戶作到“平衡”進駐戶經營能力的功能。另一方面,目前國內育成中心通常是為各型進駐戶提供一般全方位之服務(邱紹成、張清俊、吳紹楨,1998),而根據本研究之發現,進駐戶類型的差異會影響培育服務需求的程度,據此,本研究建議育成中心應依據本身之資源能力特性,並配合本研究發現之各型進駐戶之培育需求,來提供培育服務。2.持續從不同構面探討進駐戶類型及其培育服務需求育成產業管理知識累積的起點在於持續瞭解進駐戶之培育服務需求,而從不同構面將進駐戶分類是第一步。文獻多依產業別來分類,本研究依根源將進駐戶分成三類。後續研究可依據新創事業之特點持續從不同構面探討進駐戶類型及其培育服務需求。例如新創事業在短暫的創業初期是脆弱易失敗的時期,因此可參考創業管理文獻將創業初期再細分成子階段(Gordon and McNarama, 1991),探討進駐戶處在不同創業子階段之培育服務需求及其差異比較。5.3研究限制本研究雖經科學研究程序,惟研究過程仍有些研究限制將影響本文研究發現之外部效度。茲說明如下:1.問卷效度之限制在問卷設計上,由於育成中心提供之服務項目繁多,且多為概念性文獻,並未有實證驗證之完整培育服務量表,本研究乃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998)之培育服務項目為問卷設計之基礎。基於問卷效度之限制將影響本研究發現之推論。2.進駐戶新創或既有的限制國外育成中心主要培育對象多為新創企業,但我國育成中心大多同時培育既有企業及新創企業,此將影響其資源能力及培育服務需求。本研究基於國內實際運作情形,並未對進駐戶區分,或將影響進駐戶培育服務需求之認知。基於進駐戶新創或既有造成之限制將影響本研究發現之推論。誌 謝作者感謝審查委員修正意見及實踐文教基金會、國科會對育成中心系列研究補助,編號NSC 88-2416-H-158-001。參考文獻1. 邱紹成、張清俊、吳紹楨,創業育成中心之運作與管理以工研院創業育成中心為例,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第77-88頁(1998)。2. 洪鉛財、張文龍,創新育成中心進駐戶類型與培育服務需求關係探討育成中心觀點,空中大學,管理與資訊學報,第六期,第24-42頁(2001)。3. 袁建中、洪志洋,科技研究成果暨技術移轉途徑策略規劃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4)。4. 袁建中、解鴻年、洪志洋、程明台,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規劃報告,經濟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1995)。5. 溫肇東,台灣創業育成中心的發展與問題,第三屆服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B5-1(1997)。6. 87年度創新育成中心發展現況參考手冊,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998)。7. Allen D.N. and R., McCluskey, “Structure, Policy, Services, and Performance in the Business Incubator Industry,”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61-68(1990).8. Berry, M.M.J., “Technical Entrepreneurship, Strategic Awareness and Corporate Transformation in Small High-tech Firm,” Technovation, 16(9), 487-498(1996).9. G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