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规章制度内容.doc_第1页
教学系统规章制度内容.doc_第2页
教学系统规章制度内容.doc_第3页
教学系统规章制度内容.doc_第4页
教学系统规章制度内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系统规章制度内容 教学系统规章制度篇教务处1.教学常规量化考核方案课堂教学教师行为和仪表基本规范为营造课堂教学的良好环境,充分挖掘教师自身德育资源,有效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特制定本规范,望各位老师认真执行。 一、行为基本规范1.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上课前一分钟预备铃响后,教师必须进入教室,下课铃响后,方可离开教室)。 2上课时间内,除特殊情况如生病、突发事件、紧急通知等外,不得离开教室。 3上课及上自习辅导时,不得开启手机等通讯工具。 办公室打手机应该避开别人。 4禁止在教室内吸烟。 5除特殊情况(如生病)外,一律不得坐着讲课。 6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私自停止学生上课,打骂学生等)。 7.实习期间要服从学校调动和安排,有事必须请假,不准随便不到位。 二、仪表基本规范 1、课堂上教师仪表要庄重、朴素、大方。 2、禁止穿拖鞋、短裤、背心上课。 3、头发要整洁。 男老师不留长发,女老师不留披肩发;不得将头发染成黄色、绿色等“刺眼”的颜色。 4、一般不佩戴首饰,特别不佩戴耳环或“显眼”的首饰。 5、着装整洁得体,不穿奇装异服。 6、化妆要自然,不得浓妆艳抹。 临汾一中目标任务管理班级学生成绩、教师教学成绩有效评价实施方案(试行)临汾一中目标任务管理班级学生成绩、教师教学成绩有效评价实施方案(试行)考试成绩的分析与评价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宏观、微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只有对考试数据信息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才能确保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 一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与评价,通常采用总分排序,根据目标任务数确定总分分数线,对班级教学成绩进行评价与管理,这样有利于目标任务的落实。 对于学生单科成绩评价如果仅采用“平均分”、“及格率”来评价,则会出现单科成绩评价与目标任务关系不明确甚至不相关的现象。 要弥补这一缺陷,可以采用有效分数对教师教学成绩、班级学生成绩进行有效评价,以达到目标任务管理的目的。 目标任务管理的基本思路为明确各级目标任务,围绕目标任务制定管理办法、教学策略以及针对学生个体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让任课教师明确自己所任学科对班级目标任务完成的影响,变关注学生的平均分为关注所完成的目标任务数,让任课教师为个别学生成绩影响学科平均分的苦恼变为受目标任务的驱动而有明确目标进行教学。 有效评价是通过总分“有效分”、单科“有效分”对班级学生总成绩、单科成绩进行分析比较,根据目标任务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成绩做出具体的分析判断,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减少盲目性;同时,也为学生准确判断强科、弱科及纠正偏科现象,有效地防止出现、形成“拉腿”学科提供可靠依据。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通过有效分数对班级学生成绩、教师教学成绩进行有效评价,也为教师了解学情,调整教学行为并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一、有效分数的确定及有效人数的统计。 通过对考试成绩分析、计算确定有效分,按年级目标任务数进行分类统计,为目标任务评价提供数据信息。 1.总分有效分数的确定及总分有效人数将各学科的总分分数由高到低排序,目标任务数所对应名次的分数则为总分分数线,总分分数线的分数(以下称分数线)即为总分有效分。 分数线以上的人数即为总分有效人数。 总分有效人数的多少则反应对目标任务的贡献大小。 2.单科有效分数的确定及单科有效人数将总分有效分(分数线)分解到各个单科,每科的分数则为该科的有效分。 显然各单科有效分之和等于分数线的分数。 单科有效分数以上的人数即为该科有效人数。 单科有效分的含义如果某学生单科成绩恰好为该科有效分时,该科成绩相对于他自己的总成绩来说,既没有向上“提分”、也没有向下“拉分”。 单科有效人数的多少反应了对目标任务的贡献大小。 确定单科有效分的思路 (1)如果一个学生某几个学科都刚好达到相应学科的平均分,一般我们认为该同学这几个学科的水平相当,其判定的依据是“分数达到了各科的平均水平”而不是分数的高低。 单科有效分是以各自平均分为参考点(基准点),跨学科有一定的可比性。 (2)如果分数线恰为总分平均分,则每一单科的平均分即为单科有效分,各科平均分以上的人数为有效人数,但这仅仅是一种特殊情况。 那么,当分数线与总分平均分之间有差值时(偏高或偏低),如何确定各科的有效分数呢?按照上面所确定的思路我们应当明确当分数线高于总分平均时,各科有效分均高于各科平均分;当分数线低于总分平均分时,各科有效分均低于各科平均分。 换句话说,这时各科有效分与各自的平均分之间有差值,且这些差值的总和等于分数线与总分平均分之间的差值。 看来,将分数线与总分平均分二者之间的数值之差合理的分解(不是平均)到各个学科是计算单科有效分的关键,那么,如何将分数线与总分平均之间的差值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学科?考虑到各学科试题的难度、区分度的差异,不能平均地将这个差值分解到各个学科,也不能由学科满分的多寡或平均分的高低按同一个比例分解到各个学科。 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是要解决每一单科分数距离各自平均分的差值的平均大小。 根据统计学原理:一个数据集的标准差(也称均方差)能反映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 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的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 通过计算每一学科的标准差,用单科标准差在所有学科标准差总和中所占的比例,将分数线与总分平均分二者之间的数值之差分解到各个学科,所分解的差值与单科平均分之和即为该科有效分。 其计算公式如下(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学科标准差语文学科有效分数语文学科平均分数(总分分数线-总分平均分)所有学科标准差之和(说明上述公式计算后,四舍五入取整数;统计计算时,总分为0分的学生不参与计算)这一计算方法,是以平均分为参考点、以标准差来配“差”,虽然各学科试题满分、难度及区分度、不同,但由于各科都是以各自的平均分为参考点,有相同的起点和“单位”,能够实现跨学科对比。 在计算中,若分数线高于总分平均分,则每一学科有效分数将高于学科平均分;若分数线低于总分平均分,则每一学科有效分数将低于学科平均分。 3.数据统计1.学校下达 一、二级目标任务,年级部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班级。 (分配方案由年级具体制定)2.参与统计(评价)对象学籍在本校的学生(不含特长生)。 3.统计项目分实验班、普通班及文理科,以班级为单位统计总分、单科有效分线以上的人数。 统计得到如下报表。 (见统计报表)4.考号的编排为便于统计评价,并适应网上阅卷系统运行,考号采用10位编排。 届别类别班号流水号 1234567891000011、2位代表届别入学年号后两位,如xx年入学为“09”。 第3位代表类别高一本校学籍0;特长生6;借读及其它7。 高 二、三文科1;理科5;特长生6;借读及其它7。 第46位代表班次。 第710位为流水号。 二、班级学生成绩、教师教学成绩评价指标。 年级部根据学校所下达的 一、二级目标任务数,结合教学实际制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将目标任务数分解到各个班级,做为班级应完成的目标任务(所定任务数)。 分解目标任务时,高 二、三年级侧重目标任务的结果管理与评价;高一年级侧重目标任务的过程管理与评价。 1.班级总分有效人数评价指标总分达标差。 成绩统计得到的班内总分有效人数与班内所定目标任务数的差值。 计算方法(班内总分有效人数)-(班内所定目标任务人数)按总分达标差排序,确定班级完成目标任务的名次。 2.单科有效人数评价指标单科达标差。 班内单科有效人数与班内总分有效人数的差值(考试成绩统计值)。 计算方法(班单科有效人数)-(班总分有效人数)。 按单科达标差排序,确定单科完成目标任务的名次。 (说明大于零为正贡献;等于零为持平;小于零为负贡献)附标准差及计算方法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也称均方差(mean squareerror),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表示。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 标准差计算公式21()niix xn=?=?例如用1表示语文学科标准差,n为参考总人数;x i为每一个学生语文成绩,x为n个学生的语文平均分。 考号姓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总分成绩名次成绩名次成绩名次成绩名次成绩名次成绩名次成绩名次1051590001赵一62149836915841741389347611051590002钱二571665137076187118856409121051590003孙三923301971156147315902412111051590004李四9815516691567676784744941051590005周五7577210707802791621343861051590006吴六6810361871161872173520343191051590007郑七7572420691555157834119342xx51590008王八8265815707461871184718374181051590009冯九972749711362075105117404141051590010陈十5117983691546187676213402151051590011诸甲66127787074817711898143071051590012卫乙4220826711684751088542681051590013蒋丙8357111691557137915615415101051590014沈丁749611470768477589343951051590015韩戊511752177116937837410395161051590016杨己631382669156187755416406131051590017朱庚4719691270761875106811390171051590018秦辛884975711647741378947221051590019尤壬6810992707581276783845431051590020许癸611510017075416731566124249平均分707070607570415标准差16.0022.440.7711.082.5317.97计算示例(此计算只作示例,对几组数据无实际统计意义)162+57+92+98+75+68+.+68+617020x=2222221 (6270) (5770) (9870) (7570). (6870) (6170)16.0020?+?+?+?+?+?=各科标准差之和16+22.44+0.77+11.08+2.53+17.97=70.791.任务数为5,分数线为439语文科有效分为 (439415)70167570.79?+=,有效人数6人。 数学科有效分为 (439415)7022.447870.79?+=,有效人数9人。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合计有效分757870647676439有效人数87147992.任务数为10,分数线为415,有效分数为各科平均分。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合计有效分707070607570415有效人数911141112103.任务数为15,分数线为402。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合计有效分676670587567402有效人数121214121211课堂教学设计要求及考核方案?关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教学设计一般包含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 教学如何由“教教材”向“教材教”转变,由“如何教”到“教什么”转变,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 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 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重在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三、教学策略制定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应用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 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它涵盖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等内容,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环节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 五、教学设计自我评价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 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教育目的。 总之,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最终是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教学设计在编写时要注意1.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 2.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使用说明本教学设计每本共76页,可供编写36课时(一个模块)的教学设计,每课时教学设计书写地方不足时可用“备课本”补充。 学生作业布置、批改要求及考核方案 一、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原则 1、目的明确明确所留作业的目的,包括知识内容的掌握,思想方法的训练,能力创新的培养。 2、内容精选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作业要有针对性。 3、分量得当作业量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基础,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语数外作业每次各在20-30分钟,其余科目每次可在10-15分钟,学生每天的作业总量平均不超过1.5小时。 4、难易适度作业要防止过难或过易,防止机械性作业,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别,分层次留作业。 5、要求具体作业格式要规范,完成时间要明确,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验作业等都要有具体的要求。 6、检查、批改一般留作业后1-2天内,教师要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认真批改作业。 要求作业要全批全改,要有结构化评语(评价鼓励建议)。 7、讲评及时教师要及时记录好作业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及时讲评,促进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 二、批改作业的次数 1、非毕业年级每学期批改作业次数应为周课时数实际授课周数百分比(语文、数学、英语为80%,物理、化学为60%,其他学科为50%)。 2、初 三、高三年级作业批改次数应为平均每两节课一次(包括单元测验),要求全批全改。 3、每次作业都要有批改日期,有评语(包括语言叙述,得分或等级)。 三、作业检查 1、每学期由教学常规检查评审小组定期检查,期中1次,期末1次。 2、检查时由各班上交指定科目的作业。 3、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并将结果分为优、良、一般、差四档赋分记入年终考核。 四、作业等级 1、优秀批改作业次数达到规定次数以上,批改认真、及时,全批全改,有结构化评语。 计2分。 2、良好批改作业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批改认真、及时。 计1.8分。 3、一般批改作业次数达到规定次数的4/5以上,批改认真、及时。 计1.6分。 4、差批改作业次数在规定次数的4/5以下等其他情况。 计1.4分。 教师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方案教师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方案一评价目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和水平,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树立一中教师的良好形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二评价时间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两周时间。 具体日期,由教导处确定并通知各年级组。 三评价内容包括师德、师资、教学常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问卷的详细内容由教导处制定并提前告知教师,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评价方法学生评价实行全员评价。 评价时,教务处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年级组进行集中评教工作,要求当天必须全部发放、回收完毕,并及时送至电教中心进行扫描、评分。 五评价结果 1、教导处将各年级任课教师最后得分情况,报告给校领导,反馈给有关年级组、有关任课教师。 2、要求年级组、任课教师高度重视,对评价结果要认真对待,冷静思考,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3、评价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按比例计入考核成绩。 六各年级组要将教导处反馈后的结果,有针对性的告知任课教师,要求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导处。 附1.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校学生评教卡(正反面)2.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校学生评项目及赋分办法2.学籍管理规定学籍注册办理程序2.学籍管理规定学籍注册办理程序1.应届初中毕业生经参加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按照省教育厅核定的普通高中规模轨制和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招生方案所录取的高中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到录取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后,即取得学籍。 2.新生应按时到校报到,办理入学手续。 如因病或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办理入学手续者,须在开学前一周内持有关证明向学校申请延期办理入学手续,延期期限不超过两周。 超过延期期限仍不能正常入学的,按照本细则第五章规定办理休学手续。 普通高中新生开学后10个工作日内不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又不办理延期手续,或延期期限内仍不报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并注销学籍。 普通高中新生如被发现有采取舞弊、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入学资格的,由学校报学籍主管部门取消其学籍。 学校各年度录取新生后,要接续管理新生学籍,并对各新生电子学籍档案中的照片重新采集、上传,同时通过电子学籍系统更新完善电子学籍档案中的其他信息。 市、县学籍主管部门须在各学年开学一个月内通过电子学籍系统核准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生学籍。 3.普通高中招生结束后,由学校对新生进行分班并经学籍主管部门审核后,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将办理入学注册手续的学生编入相应班级。 普通高中高一年级班容量限定在50人以内,三年内不超过56人。 4.学校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籍。 学籍管理实行“籍随人走”。 除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和普通学校接收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随班就读外,学校不得接收未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 残疾程度较重、无法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由承担送教上门的学校为其建立学籍。 5.高中学生在学习期间,如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修改学生基础信息的,凭居民户口簿或其他证明文件向学校提出申请,并附相关证明复印件,由学校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发起受控学生学籍信息变更申请,并报主管教育局学籍管理部门审批。 主管学籍部门核准变更的,由学校及时维护电子学籍系统中的有关信息,并将证明材料归入学生学籍档案。 休学、复学手续办理程序1.休学、复学手续办理程序1.休学持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包括学生病历及医疗收费发票等)或其他有效证明、休学申请表(到教务处领取)?班主任、年级主任签字?教务主任、主管校长?填写山西省休学审批表、校长签字审批?教育局备案。 休学期限原则上为一年。 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应当由学生家长持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或其他相关证明向学校申请延长休学期,经学校同意并报经学籍主管部门核准后,可继续休学,至多可休学两年。 2.复学持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包括学生病历及医疗收费发票等)或其他有效证明、复学审批表(到教务处领取)?教务主任、分管校长签字审批?填写山西省复学审批表、校长签字审批?教育局备案?教务处开进班证?年级组安排上课休学结束后,由监护人填写休学、复学申请表。 复学时可根据本人要求回原年级就读,也可以到下一年级就读。 核准复学的学生,由学校通过电子学籍系统报教育主管部门登记后做复学处理。 3.转学转学持相关证明(转学申请表、转学证明、家长调动工作证明、户籍迁移证明、山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册、学生学籍卡片及新生入学录取登记表、跨省(市)转学的,需提交转出地省级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管部门确认的成绩证明)、借读审批表(到教务处领取)。 ?教务主任、分管校长签字审批?教育局备案?会计室交纳有关费用教务处开进班证?年级组安排上课 (1)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期间,不得随意转学。 因家庭居住地跨省、市、县迁移(不含同城区内迁移,下同)且户籍已迁入居住地,或外来务工人员务工地跨省、市、县发生变化确需转学的,由父母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同意,并经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转入户籍所在地或务工所在地学校就学。 (2)办理转学手续须提供山西省中小学生转学申请表(附件8)、转学相关证明材料(包括户籍迁移证明、家长工作调动证明等)。 已在当地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还须提供省级学业水平考试证明。 跨省转入、转出的,还须符合其他相关省份学籍管理有关规定。 转学审批过程在网上完成。 由父母或监护人向转入或转出学校提出申请,由接受申请学校同意并签章,并上传学校盖章后的转学申请电子影像件;经双方学校负责人审签并经双方学籍主管部门审批后生效。 转学成功后,由转入学校以收到的学籍档案为基础为学生接续档案。 转出学校应保留电子档案备份,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复印件。 (3)在普通高中学校就读的学生,经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申请,可在全省范围内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4)中小学转学执行同级互转的原则,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 原则上学期中不能转学,毕业年级不能转学。 学生休学期间以及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 一般普通高中不能转入省级示范高中。 民办高中不能转入公办高中(转入地无民办学校的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 同一城市区域普通高中不能转学。 普通高中不得接收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包括普通中专学校、职业高中学校、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学校)学生转入。 (5)转入、转出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在审核同意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学生学籍转接。 学生办理学籍转接手续后,转出学校应及时转出学籍档案,并在一个月内办结。 借读生学管理规定1.借读生学管理规定1.学生应在户籍所在地就读,学校原则上不收借读学生。 如学额许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借读父母双方出guo工作一年以上者;父母双方从事野外工作或流动性较大工作者;父母双方支援边疆建设在当地就读有困难者;父母双方均在我省务工的农民工子女。 2.借读的学生应持父母所在单位和原学校证明,到接受学校办理借读手续。 借读生不做为学校正式学生,借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半。 借读学生必须在与原校相同的年级借读。 凡在低于原年级借读者,一经发现,即取消其借读资格。 借读学生的学籍保留在原学校。 3.借读学生的各学科的模块考试、学分认定、基础素养评定、学期评语等事宜,均由借读学校负责进行。 借读期满,应如实向学生学籍所在学校提供在校期间的全部情况。 借读学生的综合发展报告册、学业水平考试、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发放、毕业升学考试等均回原校进行。 退学手续办理程序1.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期间,除因病因故丧失学习能力或出guo出境定居外,不允许学生退学。 必须退学的,丧失学习能力须附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出guo出境定居须凭学生本人护照复印件、居民户口簿复印件,按学校隶属关系报所在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批准,退学手续一律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办理。 2.学生在普通高中学习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退学 (1)因患不能治愈的重症或患严重的传染疾病已休学两年,不能坚持或不宜继续在校学习(须附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的。 (2)在学习期间因意外伤害性事故导致严重的智力障碍或生活不能自理(须有二级甲等以上医疗单位证明)的。 (3)出guo定居(须凭学生本人护照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的。 (4)经司法部门判刑或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等特殊原因要求退学的。 (5)普通高中学生在一学期内连续无故旷课超过8周或累计旷课10周及以上,其间经学校与家长多次联系帮助教育无效者;或休学期满,经学校与家长联系后仍未复学或不按期办理继续休学手续的,经学校报请县、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按自动退学处理,由学校注销学籍。 (6)学生死亡的,学校应当凭相关证明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电子学籍系统报学籍主管部门注销其学籍。 毕业(结业、肄业)1.普通高中学生在校学习期满,达到以下要求者,准予毕业。 (1)基础素养评价总评达到合格,无重大错误者(含学习期满,处分已撒销的)。 (2)各学年获得的总学分至少达到144个(其中必修学分至少116个,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22个学分,学习学校自主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6个学分)。 (3)参加各规定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含补考),且各科目成绩达到A、B、C等级。 (4)达到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体标准可参考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 (5)按规定参加了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省统一要求印制。 准予毕业的普通高中学生毕业证书由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编号、验印。 毕业证书验印工作在每年的五月底前一次性完成。 3.普通高中学生未达到规定毕业条件者,由学校发给结业(或肄业)证书(附件11)。 4.学生毕业证书遗失的,一律不补发,由毕业学校发给学历证明(附件12),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验印后生效。 学历证明原则上只能办理一次。 奖励、处分1.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应给予奖励。 凡受到校级以上的奖励,应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 2.学生严重违反日常行为规范、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以及治安管理规定者,应给予处分。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处分分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处分分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普通高中学生留校察看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 学生在留校察看一年内仍无改正表现者,应开除学籍。 学生受到记过以上处分,须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 开除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籍须报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3.学生因失踪、被刑事拘留等原因离校的,学校须及时向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可以保留其学籍的,应尽量保留其学籍。 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学校不得取消其学籍。 被人民法院宣告免刑、缓刑、假释、判处非监禁类刑罚的学生,学校应继续让其留校学习,并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协助司法机关做好教育、挽救工作。 解除刑事强制措施,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允许其及时回校就读。 3.课表管理规定课程表的编制与运行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 为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与条件,确保教学计划的有效组织与实施,确保教学任务的落实与完成,特制订本规定。 一、课程表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课程表管理包括编制与运行两项工作,主要包括下达教学任务,选派任课教师,组织学生选课,编制教学进程与课程表,管理课程表的运行等多个环节。 课程表的管理工作涉及任课教师、学生、教室、实验室及有效时间段等诸多要素,必须统一调配,合理安排,规范运行,及时调度。 其中课程表的编制工作尤为关键,应遵循以下原则1.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日历,合理、均衡地安排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2.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理规律,协调理论课、体育课等各类课程的时间安排。 3.坚持优教优先的原则,优先选派教学质量高的教师担任课程教学任务。 4.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比例,均衡课内课外学习时间。 5.优化教师、实验室、教室等教学资源的调配,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类教学资源。 二、课程教学的运行管理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表授课,不得擅自调课、停课和并班上课,不得串课。 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变动课表时,须按以下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1.调(停)课 (1)法定节假日、运动会和学校的大型活动等涉及的调(停)课,以校历规定或学校的放假、停课和调课通知为准执行;学校临时组织的大型活动需调(停)课,由主办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校主管教学领导批准,由教务处统一下发调(停)课通知。 (2)任课教师因公(出差)、因事或因病确需调(停)课的,须填写“调课申请表”,一学期一门课调(停)课时间不得超过总课时的10%。 调(停)课需经年级主任、教务处主任、教学副校长批准后送教务处确认备案,由学生所在年级负责在课前通知学生。 如因急病、急事需调(停)课时由开课年级派人到教学现场通知学生,事后必须补办相关调(停)课手续。 2.补课 (1)因学校大型活动造成的缺课,由学校统一安排补课。 (2)因任课教师的病假、事假造成的缺课,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补课时间,并报教务处。 各年级负责检查补课落实情况。 4.临汾一中周课时计划执行总表(见附件2)5.接收师范院校实习生的规定临汾一中周课时计划执行总表(见附件2)5.接收师范院校实习生的规定每学年都有大批师范院校毕业生来我校实习。 接收实习生是师范院校对我校的信任,也是我校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既有利于实习工作,又有利于我校教学,特作以下规定。 一、接收实习生1.各单位凡要在我校实习者,均需提前两周与我校教导处联系,并提交实习计划。 2.初中毕业班、高中毕业班一般不安排学生实习。 3.非毕业班安排实习生,根据任课教师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每年级每科总人数不超过30人。 每位指导教师所带实习生不超过6人。 教龄不满三年的教师,不得担任实习生指导教师。 4.凡在我校实习者,均需按规定交纳实习指导费(每名实习生五十元)。 实习指导费,指导教师领三分之二,学校留三分之一。 理、化、生实验人员可在指导教师领取的数额中酌情分配,最高不超过10。 5.实习生所需教材、凳子等,在条件允许下由学校提供,由年级组组长打借条在学校总务处、图书馆领取,并交纳一定的押金。 实习结束归还后抽取借条并退给押金,丢失或损坏者照价赔偿。 二、指导教师职责1.实习生上课的教案,指导教师要提出具体修改意见,经实习生修改,由指导教师签名后方可上课。 2.实习生上课时,指导教师要在教室听课,课后要认真给予指导,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必要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以保证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对实习生进行的其它教学常规活动和课外活动,指导教师都有责任进行指导和帮助。 4.指导教师除在业务上指导实习生外,在政治上、思想上也要给予关心,言传身教,以临汾一中教师的形象给实习生做出表率。 5.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要给每位实习生写出评定意见。 意见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做到既有对成绩的肯定和赞扬,也有对缺点的批评和指正,更有对今后的期望和鼓励。 三、对实习生的要求1.实习生入校后,要自觉严格地按照临汾一中的作息时间和课堂教学教师行为和仪表基本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得将上大学期间或社会上的一切不良言行带入临汾一中,不得做出有损临汾一中声誉的违规违纪事情。 2.来校后,由年级组确定指导教师并将实习生分配到班级,第一周先听课,第二周备课、试讲,然后再登台上课。 3.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主动参与听课,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请教;深入班级,详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授课做好准备。 4.深入专研教材,认真写好教案,要主动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反复修改教案;课前要进行试讲,不断改进教法。 教案不经指导老师签字,不得上课。 每节课要尽量做到不留“后遗症”,不做“夹生饭”。 目前,我校推广学案教学,实习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学案的理论,积极备课、写好学案和“堂堂清”,练习题。 5.批改作业和自习辅导,是实习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批改要认真,辅导要热情。 6.根据需要,实习生在我校教导处的统一安排下可以进行其它实习活动,比如监考、评卷、教学常规检查、学籍管理检查、中考、高考报名、填表、档案等工作。 7.实习组长每周一到我校教导处汇报实习进展情况,包括上周工作情况,本周实习安排,实习生中的好人好事,实习中的困难和问题,8.实习结束,要认真填写有关表格,交年级组长、指导教师签注意见,并经我校教导处盖章后,方可离校。 6.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见附件3)6.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见附件3)7.学生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课程标准和山西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指导意见,本着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有利于高中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教育教学管理与操作的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特制定本办法。 2、对学分的认定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3、确保学分认定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二、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 、学生高中三个学年在8个学习领域的必修课程中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各10个学分,政治8个学分,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各6个学分,艺术(或者音乐、美术)6个学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各4个学分,体育与健康11个学分(其中田径1个学分、健康教育1个学分、选学9个学分),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社会实践(含国防教育)6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 选修学分在28个学分以上,其中在选修中要至少获得6个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个学分方可毕业。 3、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 三、学分认定 1、学分认定管理小组学分认定管理小组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 实行校长负责制。 管理小组其他成员由学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教研组长等组成。 其名单如下组长副组长陈建平支刚华成员陈杰芳张剑锋陕光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长 2、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设置若干个学分认定小组,负责各领域学分的初步认定和学分认定过程的监督及检查。 各学习领域学分认定小组名单如下 (1)语言与文学领域学分认定小组组长侯春平刘蒲英成员秦梦郝忠莲张林霞常玉荣左琴马玉龙田慧萍孔祥凤鲁洪宣黄华星庞燕丽樊广明亢静静马素琴 (2)数学领域学分认定小组组长张素虹成员张普怀古跃宏霍金萍李欲晓王朝彦王妍李娟侯俊茹 (3)人文与社会领域学分认定小组组长陈玉梅吉丽萍岳秀云成员王淑萍(大)董来英宋浏高洪山任敬牛红菊赵军张洪范 (4)科学领域学分认定小组组长袁文清杨文龙张敏成员陈学红邱晓荣李明张剑锋侯亲变王春玲肖东平孟镭 (5)技术领域学分认定小组组长赵盛云刘国梁成员杨仙锋张云霞樊晓玮王文莉王勇强 (6)艺术领域学分认定小组组长陈向中田文昌成员贾玲玲丁俊瑞 (7)体育与健康领域学分认定小组组长刘彦平成员秦永乐闫丁龙李江英殷鹏李安刘家慧王林虎宋全喜盛禄君李晓琴 (8)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小组组长李国锋成员李鹏翀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相关学科教研组长 3、认定的条件给予学分认定的课程(模块)是指学校已经开设、学生已经修习并且经过考核已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模块)。 认定学分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学生修习时间至少须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课时的45,其中研究性学习每个学分必须达到18课时(三年共计15个学分,要保证有270个学时);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不得少于一周(共计6个学分,每学年1周);社区服务每个学分不低于5个工作日(共计2个学分,高中三年的社区服务活动必须达到10个工作日才可获得2个学分)。 (2)实验操作、日常作业(报告)、体育日常锻炼等多方面过程表现合格;文化课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学生因公、因事经学校同意外出耽误学时,学校应给学生补课,补课合格者,计算学分)。 (3)研究性学习活动须以研究报告、论文、总结等形式呈现;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认定须有实践和服务过程中的详实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 4、模块学分认定的方式 (1)学校对学生的每门学科每个模块的学习经过认真的考核以后,方予以认定学分。 考核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从四个维度进行考核修习课时数占10%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占10%平时测试成绩占10%模块考核成绩占70%。 (2)学校认真记录学时数并统计学生实际学习时间(学生只要修满该模块学时数的4/5以上就可获得满分)。 (3)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动手能力、信息处理、质疑创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每一学科每一模块完成教学任务后必须进行相应的学业水平测试。 学业水平测试的组织、命题、阅卷、评价,原则上由学校负责。 测试中一般采用百分制,全卷分值100分,测试时间按学科需要可分为90分钟或120分钟。 平时测验可参考平时提问、小测验等进行打分。 (4)根据学生在每门学科的学时数、学习过程中表现、作业和平时检测以及模块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