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doc_第1页
掘进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doc_第2页
掘进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掘进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掘进专业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为杜绝掘进工作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大面积冒顶催到棚子和切眼垮面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现场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工作,特制定掘进专业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内容如下 一、矿压观测机构(一)掘进专业成立矿压观测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掘进副总工程师副组长掘进副主任、管段工程师成员由基层单位技术区长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二)主要职责组长职责负责牵头组织编制矿压综合监测方案,并指导施工单位进行实施。 副组长职责组织实施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对施工单位上报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实施。 掘进矿压观测实施由施工单位技术区长负责,按照矿压观测方法组织安排技术人员进行观测并记录,记录必须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二、矿压观测方法通过矿压显现规律总结分析,掌握巷道围岩动态及其矿压规律为掘进优化巷道设计和合理确定支护提供科学依据。 -2-(一)巷道矿压观测应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全面收集矿压与支护信息。 1、微观观测巷道表面位移量顶板移近量(底鼓量、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支架受力支架受力变形情况,锚杆受力变化情况(如锚杆是否断裂、屈服,支护帮顶变形破坏特点、底鼓状况等), 2、宏观观测围岩状态:包括围岩岩性、稳定性类别、煤岩层层位、涌淋水、地质构造、沿空情况、动压影响等;支护形式及参数变化,包括一次支护、二次支护、加强支护等。 (二)观测范围及观测频度 1、新掘巷道(30-50米设一个测点,优先选择巷道站点),自迎头向外200米重点观测,观测频度不超过3天/次,巷道抽测率不小于80%。 2、施工期内巷道2个月以内不超过10天/次的观测频度,2个月以外不超过1月/次的观测频度,巷道抽测率不小于50%。 3、受动压影响巷道自动压源(工作面回采、其他巷道掘进等)起始日至动压源结束后1个月内重点观测,观测范围150-300米范围内的主要巷道不超过10天/次的观测频度,以后不超过1月/次的观测频度,巷道抽测率不小于50%。 观测频度应针对巷道实际情况而定,原则上新掘巷道、采动影响巷道频度要高,巷道压力稳定后频度可低些。 (三)观测方法采取十字布点法。 附测量示意图记录表格巷道名称编号及位置微观观测记录宏观观测记录初始巷宽初始巷高观测日期Oa Ob移近量Oc Od下沉/底鼓量dc垂线水平线底板a、b为巷道两侧水平线点;c为顶板线点或站点,垂线与水平线交岔点为o,oa、ob记录两帮移近量;oc记录顶板下沉量;od记录底板底鼓量。 oaoaobb-4- 三、矿压分析与预报每月月底施工单位将观测记录上报掘进室,根据观测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利用巷道宏观矿压显现的状况、特点,结合微观观测数据,分析矿压显现的原因,分析支护时机的合理性、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的合理性等,分析施工与支护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围岩与支护的总变形量和变形速度,得出支护稳定性评价,无动压影响或其他特殊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围岩变形速度应日趋平缓,即达到稳定支护。 巷道水平收敛量速度小于1.5mm/d、垂直收敛速度小于1mm/d时视为稳定支护,当巷道围岩收敛速度大于2mm/d,且延续时间较长时,应采取补强支护措施,当巷道断面小于设计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