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育工作报告.doc_第1页
2010年教育工作报告.doc_第2页
2010年教育工作报告.doc_第3页
2010年教育工作报告.doc_第4页
2010年教育工作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村乡人民政府2010年教育工作报告各位人大代表: 大家好! 我受乡政府委托,现就2010年的教育工作,向各位代表报告如下,请予以审议:学校概况;我乡的学校设置为初中一所:高村一中;九年制学校一所:高村二中;小学两所:高村第一小学、高村第二小学;幼儿园1所:高村乡中心幼儿园;独立设置的成人学校1所。2010-2011学年在校初中学生571人,小学生1003人,入园幼儿968人(含私立园人数)。在职教职工 257人。近几年来,随着乡域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我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开拓进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地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现将我乡开展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向诸位领导、专家进行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教育经费:07年乡财投入 13.9万元,08年乡财投入15 万元,09年年投入 17.3万元,2010年投入20.8 万元。高村乡中小学生均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2007年初中398.1元,小学270.6元;2008年初中475.2元,小学292.2元;2009年初中686.1元,小学387.3元,;2010年初中830.1元,小学440.7元。全部拨付到位,达到了省定标准,并做到了较大幅度的逐年增长。我乡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每年都努力为中小学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年年有新变化。 2、教师队伍建设:我乡共有专任教师220 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幼儿园教师23人,高层次学历教师17人,占教师数的74%;小学教师107人,高层次学历教师92人,占教师数的86%;初中教师90人,高层次学历教师50人,占教师数的56%.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100%,提高培训参训率为50%。 3、办学条件:中学校园占地面积 5716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13571平方米;学校存书总数34561册;学校共有计算机62台;学校教学仪器、实验设施均达10年省颁二级标准。小学校园占地面积41478平方米,生均41.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100平方米,生均11.1平方米;学校存书总数25025册,生均25册;学校共有计算机30台,机生比为1:30,学校教学仪器、实验设施均达10年省颁二级标准。 4、教育事业发展: 、入学(园)率:幼儿园:20062007学年适龄儿童1135人,入园人数971人,入园率85.56;20072008学年适龄儿童1127人,入园人数982人,入园率87.13;20082009学年适龄儿童1103人,入园人数968人,入园率87.76。20092010学年适龄儿童1007人,入园人数942人,入园率93.5;20102011学年适龄儿童937人,入园人数925人,入园率98.5;小学:20062007学年适龄人口数3002人,入学3002人,入学率为100;20072008学年适龄人口数2477人,入学2477人,入学率为100;20082009学年适龄人口数2325人,入学2325人,入学率为100。20092010学年适龄人口数2213人,入学2213人,入学率为100。20102011学年适龄人口数1785人,入学1785人,入学率为100。初中:20062007学年适龄人口数2979人,入学2895人,尚在小学23人,入学率为97.18,辍学率为1.34;20072008学年适龄人口数2534人,入学2448人,尚在小学29人,入学率为96.6,辍学率为1.6;20082009学年适龄人口数2100人,入学2011人,尚在小学26人,入学率为95.76,辍学率为1.71;20092010学年适龄人口数1510人,入学1474人,尚在小学26人,入学率为97.6,辍学率为1.84;20102011学年适龄人口数1351人,入学1305人,尚在小学31人,入学率为96.59。 、成人教育我乡建有独立设置的成人教育学校一所,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960平方米,内设教室6个,课桌凳250套,图书5235册,仪器200余件。学校有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3人,学历均在中专以上。2010年举办农民培训班18期,培训学员3200人,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857人。五年来涌现出一大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刘沟的河阴石榴基地成迅猛发展态势,全村家家种植、人人学习管理,仅此一项年户均纯收入就在数万元以上,孟寨村的张建生、惠淑玲、孟根生、王文强的优质桃基地,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官庄的蔬菜大棚有150多个,年收入150万元;荆寨西冯村、牛口峪村的养猪专业户:冯根新、贾殿军抓住时机,精心管理,年收入10-15万元。另外,我乡的药品、农机、建筑机械、化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成为我乡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人学校已通过河南省示范性成人学校验收。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1、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制度 为加强对教育的领导,促进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实现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创建“教育强市”工作目标。我乡着重从五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是荥阳走在全省发展前列的需要。二是建立健全领导议教机制,把教育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制定高村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方案、高村乡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成立实施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三是全面发动,形成合力。我乡把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工程抓实抓好,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配合抓、所有干部共同抓的良好工作格局。四是规范运作,达成共识。五年来,我乡坚持建立党、政领导与学校挂钩联系制度,两位党政正职分别挂钩一所学校,不断强化重教意识。定时下校调研,了解办学情况,为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每逢“六一”节、教师节,党委、政府召开专门座谈会,慰问师生和离退休教师。五是不断完善考核奖惩机制。2、 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控辍保学” 乡政府把农村实施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按照荥政201012号关于做好控制中小学生辍学工作的通知要求,紧紧抓住初中“控辍”这根主线不放松,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建立有效的控辍机制,主要措施是: 、广泛宣传,明确目标。控辍保学是做好所有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的关键。为此,我乡扎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宣传。乡政府把每年二月、九月定为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教育法律意识,切实增强广大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让社会、家长、学生明确接受义务教育是一种守法行为,使送子女入学真正成为广大家长的自觉行动。二是实行责任包干。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和学校教师的作用,动员学生回校上课;对未入学、辍学的学生发放催入学通知书和家长保证子女入学承诺书,确保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三是落实学校辍学报告责任制度。新学期开学时,学校实行学生入学日报告制度,如发现学生辍学,即向乡政府和教育局报告,学校、乡、村共同配合做好动员学生复学工作。四是落实教师巩固学额责任制度。班主任建立学生家长情况、学生在校学习及生活备忘录等档案,健全教师点名制度。 、完善机制,扶贫济困。一是落实国家政策。2005年以来,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为学生免去课本费和杂费,同时为特困学生发放生活补贴。二是积极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五来,高村乡各校接受村委、企业、企业家、资助资金计10万余元,每年资助贫困生100人,奖励优秀生100人。 、因材施教,关爱学生。一是要求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积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以考试成绩排学生名次。科任教师根据所任班级后进生的具体情况做到“五定”(定计划、定对象、定内容、定时间、定方式)进行帮教,让后进学生学有所得,招得进,坐得下,跟得上,留得住,避免后进生因学习困难而厌学、逃学、弃学。二是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把“留守学生”的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大事来抓,从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入手,努力构筑爱心工程,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寄宿制学校,完善办学条件,改善寄宿生的食宿环境,建立与“留守学生”结对帮扶制度,作学生的临时监护人,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学习、生活指导,加强家校联系力度,学校专门设置亲情电话,学生能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安全保障和应急机制,使留守学生在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3、营造重教氛围,促进队伍建设 、构建考评机制。每逢节假日,党政领导深入中、小学慰问教职工或召开座谈会,了解学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并给予解决。一是每年投入资金5000元,表彰在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等突出的教育工作者、教学标兵、优秀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干劲投入教育工作中去。二是每年乡政府对照教师考评方案发放奖励资金约2万元。10年教师节期间,在乡政府举行表彰大会,拿出资金61612元表彰优秀教师(奖品为手提电脑)和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小学校;每学年教师节前夕,乡党委召集各村的支部书记及村委会主任、企业家到高村中心校召开座谈会并筹集奖教资金,奖励在教学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小学教师。 、改善工作条件、关心教师生活。去年冬天,乡长到高村一中视察教育工作,看见教师冒着严寒在办公室里办公,他深受感动,当即决定拨款2万元,为办公室、教室安装了空调。为了改善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乡里又投资30000元,为学校添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乡里坚持定期议教、视教,坚持节日走访慰问教师,坚持重奖优秀师生。每年开学,乡党委书记、乡长都要亲自到学校了解教育教学工作,承诺:有事尽管说,一定做好你们的坚强后盾,再苦不能苦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07年以来,乡里共拨出专项经费10万元,慰问在职教师、离退休教师200余人次。 4、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 、建立健全教育工作机制。首先,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引导学校制定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其次,引导学校注重人本管理,根据河南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导方案、河南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若干意见(试行)和荥阳市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评估标准要求,扎实开展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第三,引导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第四,引导学校建立以评价促发展的激励机制;第五,引导教师把握新课改精神实质,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在具体教学工作中。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07年开始,我乡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新课改的各项准备工作,制定了高村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高村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高村乡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方案、高村乡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等。组织教师参加新课改的知识培训,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深入开展大讨论,分析现状,寻找问题,转变教育观念的“五观”(人才观、质量关、儿童观、学习观、课程观),掌握新课改要求,理解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反思。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名师授课,组织教师到外地取经等途径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5、优化资源整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我乡根据乡情适时在2003年进行合点并校,小学由原来18所调整为8所,06年调整为4所,07年全乡中小学布局全部调整到位,物力、财力向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方向运转,极大地优化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主要存在问题、尽管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作了最大的努力,但教育经费仍然十分紧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的学科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科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