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某公司煤矿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模式案例研究论文(PDF 55页).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ABC集团公司煤矿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模式案例研究 姓名 张征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工商管理硕士 指导教师 张杰 2010 09 摘 要 摘 要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国 富煤 贫油 少气 的能源 特征和 煤为基础 多元发展 的能源战略 决定了煤炭仍将长期主导我国一次 能源消费 煤矿开发建设成为保障我国能源供给的现实选择 本文从分析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国内煤炭行业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 产业政策入手 依据国家有关能源发展战略和基建项目论证程序 结合 ABC 集团 公司某煤矿开发项目的实例 紧扣影响煤矿项目决策的关键问题 从建设条件 安全环保 开拓开采 设备设施 人力资源 投资评价等方面 对煤矿投资建设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模式进行了研究 最后 本文在归纳煤矿等大型工业项目可行 性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对推动煤炭企业科学决策 提高煤矿项目投资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煤矿项目 分析模式 案例研究 Abstract Energy is the significant physical base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energy structure of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short of oil and gas but rich in coal resources and Chinese government has stipulated energy strategy by relying on coal to be the foundation and multiple development which has determined that coal will still dominate the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in the long term Therefore the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coal mine has become the realistic choice to ensure China s energy supply Starting from analysis of macro economic situation and state industrial policies faced by domestic coal industry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by analyzing a coal mine project developed by ABC Group based on related state energ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demonstration process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ject centered on the critical issues affecting coal mine investment decision closely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mode of coal mine investment project from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loiting and mining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human resources investment evaluation and etc Finally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advices based on a summary of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feasibility studies of coal mines and other large industrial projects The article has played a guiding role in promoting 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 of coal enterprises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investment quality of coal mines Key words Coal Mine Project Analysis Mode Case Study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特此声明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0 年年 11 月月 1 日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 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 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 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 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0 年年 11 月月 1 日日 导师签名 导师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1 第 1 章 引言 第 1 章 引言 1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1 1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能源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既是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资源 也是实 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列宁曾说 煤是工业的粮食 石油是工业的血 液 能源的替代和变革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 每一次变革的结果 都必然促进人类社会产生质的飞跃 尤其是对工业的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 能源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这正是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在 1 能源关系国家的命脉 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 重要方面 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中国是 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 目标的确立 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 2 国内能源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 用 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3 1 能源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动力之源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 中期阶段 城市化稳步发展 能源需求必将增加 中长期看 能源需求将继续增 长 十二五 期间 国家将加快发展清洁能源 可再生和新能源 但由于基数 小 总量不大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和火电仍然是我国的主要一次和二次 能源 2 能源产业融合趋势明显 布局向基地化 规模化 集群化方向发展 煤 炭企业向下游电力 化工发展 电力 化工企业向上游大规模投资 能源产业融 合发展加快 在煤炭资源及产能富集区 能源及化工产业布局正在向基地化 规 模化 集群化方向发展 3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能源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2009 年 9 月 我国 政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 45 为实现这一目标 十二五 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 国家将 1 能源知识 能源与国民经济 年 8 月 10 日 2 能源知识 能源与国民经济 年 8 月 10 日 3 王华民 李志强 煤炭行业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调查研究 2009 年第 3 期 第 23 25 页 2 加快发展水电 核电 风电等非化石能源 逐步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增长速 度 预测 十二五 期间煤炭需求增速控制在 4 左右 1 1 2 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从我国现有的能源结构看 煤炭仍占主要地位 国家能源发展 十一五 规划 中确定了 节约优先 立足国内 煤为基础 多元发展 的能源方针 提 出 2010 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66 煤炭工业发展 十一 五 规划 指出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煤炭工业是关系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 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 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进一步提出我国能源发展 的格局是 以煤炭为主 以电力为中心 将煤炭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重要位置 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 在国 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煤炭作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能源基础 对整个国 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进入 十一五 规划期 中国 富煤贫油少 气 的能源储备特征和进入 重化工业主导型 经济发展的特点 决定了煤炭在 较长的时间内仍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主导地位 4 1 1 3 煤矿开发是我国能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 2020 年 我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关键时期 预计其间我国 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 7 以上 2020 年 GDP 总 量将达到 54 万亿元 按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0 5 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 3 75 计算 2020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约 38 亿吨标准煤 宏观经济环境的高速 发展 必将拉动对煤炭的需求 预计未来十年煤炭需求的增速约为 4 估计 2010 年 2015 年 2020 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分别为 28 亿吨 35 亿吨和 40 亿吨 5 加快大型现代化矿井的建设 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现实选择 为此 国家发 改委对适度加快煤矿投资建设开发力度 扶持大型煤炭企业做大做强 保障煤炭 能源稳定供应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即 十一五期间要促进形成6 8个亿吨级和8 10 个 5000 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使其产量占到全国的 50 以上 十五 期间 结转的在建煤矿全部建成投产 十一五 期间 小型煤矿整合改造为大中型矿 井 增加产能 2 亿吨 新开工建设煤矿规模 4 5 亿吨 形成 2 亿吨产能 6这为国 内大型煤炭企业做大做强创造了良机 4 崔民选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200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年版 第 46 页 5 煤炭工业规划设计总院 ABC 集团公司发展规划 2009 年 第 35 页 6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煤炭工业发展 十一五 规划 2006 年 3 1 1 4 国内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现状 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 包括技术科学 社会学 经济学及系统工 程等 对一项建设工程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综合科学 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广泛的 调查研究 综合论证一个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 实用和可靠 在经济上是 否合理 在财务上是否盈利 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而将可行性研究的成 果编制成报告 即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7 可行性研究作为一种系统方法 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在总结基本建 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我国于1983年研究和借鉴国外经验 将可行性研究正式 纳入了基本建设程序 从而明确了决策前研究的重要地位 8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2002年3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编写了 投资项 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具体编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规范 可行性研究对有效控制投资 保证科学决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同时 对可 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投资主体的高度关注 1 1 5 选题的意义 本文依据国家有关能源发展战略和基建项目论证程序 以ABC集团公司A煤矿 项目为典型案例 对煤矿投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模式进行研究 旨在深入探 讨煤矿投资项目开发建设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程序 方法和步骤 着力增强煤矿 开发项目分析论证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提升项目建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更好地 推动煤炭工业安全发展 和谐发展 健康发展 1 2 论文结构和内容 本文主要由9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 第1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及全文结构 内容 第2章从分析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入手 介绍了国家十一五 期间能源及煤炭工业产业政策 结合A煤矿产品特点进行供需预测和市场分析 为ABC集团公司开发A煤矿提供依据 第3章按照国家煤矿项目投资开发建设的有关规定 结合A煤矿的实际 分析 论证了建设A煤矿所需的各项条件 第4章根据煤矿高危行业的特性 按照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的相 关要求 结合A煤矿的具体情况 分析了影响其安全 环保的主要因素和拟采取 7 本书编写组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年版 第 181 页 8 陈大鹏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集团经济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 第 92 94 页 4 的措施 提出了综合评价意见 第5章介绍了煤矿开拓开采的基本概念 流程 联系A煤矿的实例进行了分析 说明并提出了综合评价意见 第6章概述煤矿所需主要生产系统 基本设备 施 结合A煤矿的实例进行 了具体分析说明 第7章按照煤矿人力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结合A煤矿实际进行了设置 第8章介绍说明了煤矿项目投资评价的工具 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A煤矿 的案例进行了具体说明 第9章在总结目前煤矿等大型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对策和建议 对提高可行性论证的科学化水平 提升煤矿 项目经济效益具有指导意义 5 第 2 章 A 煤矿开发背景分析 第 2 章 A 煤矿开发背景分析 2 1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 1 1 世界经济及能源形势分析 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在各国金融救援措施和经济刺激政策 作用下 世界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 一个以低能耗 低污染 低排放为基础的低 碳经济时代正在到来 在上述背景下 世界能源产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 能源需求继续增长 但受金融危机影响 未来几年能源需求增速将明显 放缓 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12 95亿吨油当量 其中 石油占34 8 天然气占 24 1 煤炭占29 2 核能占5 5 水力占 6 4 据预测 2005年 到2030年间 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增加55 年均增长 1 8 达到177亿吨油当 量 9 2 发展中国家人均能耗低 增长空间大 据统计 2006 年 世界人均能源 消费为 1 7 吨油当量 中国为 1 3 低于平均水平 美国为 7 7 日本为 4 1 德国为 4 0 法国为 4 3 英国为 3 7 加拿大为 9 7 澳大利亚为 6 0 韩国为 4 6 俄罗斯为 4 9 巴西为 1 1 印度为 0 5 土耳其为 1 3 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新型 经济体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将占全球增长量的 74 全球超过 60 的能源需求增长 将来自亚洲等发展中国家 10 3 化石能源未来仍是世界主要能源 2008 年 化石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 应中约占 88 煤炭占其中的 25 7 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较快 但仍保持较低比例 尽管世界能源结构已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但今后相当长 一段时期内仍将以化石能源为主 预测到 2030 年 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 约占 85 其中 煤炭占 19 3 天然气占 27 液体燃料占总需求的 38 9 11 4 煤炭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亚太地区仍将是煤炭消费和贸易中心区 2008 年世界煤炭产量为 65 亿吨 其中 中国为 27 16 亿吨 位居全球第一位 占全 球总产量的 40 全球煤炭消费量为 64 81 亿吨 其中亚太地区占 59 7 中国 占亚太地区消费量的 73 未来全球煤炭需求继续增长 据预测 2015 年 2030 年世界煤炭需求将分别达到 80 亿吨 100 亿吨 年均增长 2 2 增长较快的国 9 BP 世界能源统计 2009 年 3 月 10 日 10 煤炭信息研究院编 能源数据 2008 煤炭信息 2009 年第 4 期 第 10 11 页 11 煤炭信息研究院编 能源数据 2008 煤炭信息 2009 年第 4 期 第 11 12 页 6 家和地区分别是 中国 3 2 印度 4 5 其它亚洲国家 2 7 中东 3 2 拉丁 美洲 2 4 增长较慢或下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 俄罗斯 1 0 非洲 1 0 太 平洋地区 0 5 欧洲 0 1 12 5 低碳经济时代来临 能源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高碳经济是世界资源 环境问题的主因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生存的理性选择 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到 来 一些发达国家大力推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 纷纷采取低碳能源开发和使 用政策 并对产业 技术 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以抢占先机 低碳技术成 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支撑 13 2 1 2 国内经济及能源形势分析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影响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 在国家一揽 子经济振兴政策作用下 经济复苏步伐加快 中长期看 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 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从而带动能源 原材料 等产业持续稳定增长 同时 基于资源 环境压力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选择 在上述背景下 国内能源产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 能源需求稳定增长 到 2020 年 全国人口总量将达到 14 2 亿人 城市 化率将达到 58 将增加对能源的需求 由于清洁能源 可再生能源基数小 总 量仍不大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 煤炭和火电仍然是我国主要的一次和二次能 源 2 煤炭占主要地位 2008 年 国内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28 5 亿吨标准煤中 煤炭占 68 7 石油占 18 7 天然气占 3 8 水电 核电 风电占 8 9 国内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6亿吨标准煤中 煤炭占76 7 石油占10 4 天然气占3 9 一次电力占 9 预测到 2020 年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 60 以上 14 3 能源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 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加快 煤炭企业向下游电 力 化工发展 电力 化工企业向上游大规模投资 2008 年底 煤炭企业控制的 电力装机容量约 6000 万千瓦 其中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近 3000 万千瓦 国内五大 电力公司已控制的煤炭产能约 1 亿吨 年 预计到 2015 将达到 4 亿吨 年 在煤 炭资源及产能富集区的产业布局正在向基地化 规模化 集群化方向发展 4 低碳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2009 年 我国政府提出力争 2020 年中国非化 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15 十二五 时期 国家将加快发展水电 核电 12 煤炭信息研究院编 世界能源展望 2007 年 煤炭信息 2008 年第 3 期 第 10 12 页 13 煤炭工业规划设计院编 ABC 集团公司发展规划 2009 年 第 15 页 14 国家统计局编 中国统计年鉴 2009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年版 第 105 页 7 风电等非化石能源 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增速 15 2 2 我国煤炭工业产业政策分析 为实现我国煤炭行业长期健康 可持续发展 国家出台了不少煤炭产业政策 力图通过经济 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推进煤炭资源 整合 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实现煤炭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这些产业政策 是影响煤炭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是分析煤矿开发项目可行性 合法性 合理性的重要依据 162005 年至今颁布的主要政策法规有 2005 年 国务院颁布 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把煤 矿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 培育大型煤炭企业 和企业集团为主线 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17 2006年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纲要 提出了 加强资源勘探为基础 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为主线 的 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思路 奠定了煤炭工业十一规划的编制基础 根据以上两个文件精神 2007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 煤炭工业发展 十一五 规划 提出煤炭工业发展的定位 方针 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是 18 1 产业定位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煤炭工业是关系能源安全和国民经 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 十一五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煤炭工业 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 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结构调整 走资源利用率高 安全有保障 经济效益好 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发展方针 以煤炭整合 有序开发为重点 完善体制 创新机制 强化 管理 保障安全 改小建大 优化结构 依靠科技 促进升级 深度加工 洁净 利用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 业体系 3 发展目标 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 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中小型煤矿整合改造取得明显进展 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 形成若干个亿吨 级产能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 基本形成适应煤炭工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 系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洁净煤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全面发展 资源综合 利用和节约资源取得明显进展 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职工收入稳 15 煤炭工业规划设计院编 ABC 集团公司发展规划 2009 年 第 16 页 16 崔民选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201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年版 第 57 59 页 1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5 年 1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煤炭工业发展 十一五 规划 2007 年 8 步增长 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和煤炭法 律法规体系 4 主要任务 优化煤炭布局 调控煤炭总量 建设大型煤炭基地 培育大 型煤炭企业集团 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 淘汰资源回收率低 安全隐患大的小煤 矿 加快煤炭科技创新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矿区 5 控制指标 2010年 我国煤炭生产企业数量要在 万个以下 煤炭生产 矿井要在 万个以下 加大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10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 天煤矿 10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 2010年 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22 4 亿吨 促进大企业以煤为基础 煤电 煤化 煤路等多元化发展 形成6 8个亿 吨级和8 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 以上 2007年底 国家发改委发布 煤炭产业政策 提出 深化煤炭企业改革 推进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兼并和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 形成以大型煤炭企 业集团为主体 中小型煤矿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2009年 月 经国务院批准 国土资源部等中央十二部委联合下发了 关于 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 进一步严格规范煤炭等15个重要矿 种的资源开发工作 加大了扶大限小 扶优做强的力度 2 3 煤炭资源大省山西的实践探索和初步成效 2 3 1 相关背景 随着 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煤炭工业发展 十 一五 规划 等文件的出台 我国煤炭工业正在进入 大矿时代 国家大力推 行煤炭整合和产业布局调整 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做大做强 鼓励有实力的大 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 区域内煤炭企业重组 跨区域企业整合成为大势所趋 2 3 2 实践探索 山西作为我国最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省份 自 2004 年起开始了以 煤炭资源 整合和有偿使用 为主题的改革探索 2004 年 月山西省政府下发了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化煤矿安全整治 的决定 提出对现有煤矿 资源整合 能力置换 关小上大 有偿使用 同年 5 月 省政府把临汾市作为资源整合和有偿出让的试点地市 由此拉来了 山西 煤炭新政 的序幕 2005 年以来 面对由省内煤炭行业 小 散 乱 引起的矿难频发 环境污 9 染等问题 山西省委 省政府明确了科学发展的目标 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法规 大力整顿煤炭行业生产经营秩序 推进省内煤炭资源整合工作 2009 年 4 月 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出台 决定全力推进山西煤炭产业整合 山西省煤炭工业 十一五 规划 确立了三大煤炭基地的发展目标 提出到 2010 年全省煤炭生产总量控制在 亿吨左右 全省煤炭企业个数控制在 2500 个以内 2015 年控制在 2000 个以内 2010 年全省百万吨以上矿井煤炭产量要占全省总产 量的 80 以上 19 2 3 3 初步成效 截至2009年11月 山西全省形成了以股份制企业为主要形式 国有 民营并 存的办矿格局 目前 山西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协议签订率已达97 9 主体接 管到位率达71 全省矿井个数由2598座减少到1053座 压减比例为60 30万 吨 年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关闭 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其中 90万吨 年及以上的综采机械化矿井占2 3 平均单井规模由36万吨 年提高到100万吨 年以上 全省办矿企业由2200多个减少到约130个 含 中央企业及省外大企 业办矿46处 在全省整合后保留的矿井中 国有办矿比例约占19 民营企业 办矿比例约占28 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办矿约占53 20 山西煤炭新政 成为贯彻落实国家 十一五 煤炭工业调控政策和发展规 划的有益探索 一方面为国内其他煤炭资源型省份的煤炭工业改革提供了可供借 鉴的宝贵经验 另一方面也为国有大型煤炭骨干企业整合地方煤炭资源 投资建 设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提供了难得机遇 2 4 ABC集团公司的应对之策 A 煤矿项目的投资主体 ABC 集团公司是国有大型能源企业 现有子公司 70 余户 在册职工 18 万人 2009 年年产原煤 1 2 亿吨 实现总资产 1500 亿元 利润总额 120 亿元 营业收入 790 亿元 位于国内煤炭企业前列 十一五以来 ABC 集团公司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 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指导 组织编制了 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 确定重点发展煤炭生产主业 提出要在建成亿吨级煤炭企业的基础上 积极增加 后备资源储量 加快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努力建设现代化矿井 不断巩固行业排 19 崔民选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201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版 第 60 63 页 20 崔民选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201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版 第 60 63 页 10 头兵地位 21 总之 ABC 集团公司拟投资新建的 300 万吨 A 煤矿项目就是在以上背景下提 出的 2 5 A 煤矿产品市场供需预测 2 5 1 国内 区域市场煤炭供应状况及预测 1 国内供应状况及预测 煤炭供给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一方面煤炭产能 产量扩张的动力犹存 人 民币升值趋势也增加了煤炭进口的预期 另一方面政策的调整又将在一定程度上 制约煤炭的供应能力 安全准入门槛的提高 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同时 客观 上也限制了煤炭产能的增加和释放 22 近几年 国家继续加大对存在安全隐患和没有安全保证的煤矿关停力度 虽 然会影响煤炭的供应能力 但整体上不会对煤炭稳定供应构成显著影响 煤炭资 源供应能力将明显提高 预计 2010 年全国煤炭产量将达到 33 亿吨 2 山西煤炭供应预测 动力煤市场分析 近年以来 山西动力煤销量逐年增加 对国内火电市场的 影响力依存 炼焦煤市场分析 焦煤是煤炭品种中的稀有品种 在钢铁 化工工 业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2000 2010 年我国炼焦煤需求量将稳中有升 预 计在 1 8 2 1 亿吨 无烟煤市场分析 无烟煤市场潜力巨大 与山西无烟煤企 业形成竞争的有宁夏太西集团 河南焦作集团 河南永城煤电集团 河南神火集 团 河北冀中集团 京煤集团等 23 2 5 2 国内 区域煤炭市场需求现状及预测 1 国内煤炭市场需求现状 十一五以来 国内经济社会对煤炭的需求持续增长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煤炭需求增幅出现波动 2009 年煤炭需求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 国内煤炭的 总需求达到约 27 亿吨 国内工业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 90 以上 电力 冶金 建材 石油加工及化工五大行业煤炭消费量占全部煤炭消费量的 75 2 国内煤炭市场需求预测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能源需求稳步上升 煤炭工业发展空间 21 岳福斌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 2006 200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年版 第 42 页 22 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 ABC 集团公司发展规划 第 20 页 2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编 A 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35 页 11 广阔 十一五 期间基础设施的建设 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使工业生产呈 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对燃料的需求明显增加 电力 冶金 建材和化工是我国 的主要耗煤行业 据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预测 全国主要耗煤行业煤炭消 费量 2010 年为 25 亿吨 2020 年为 29 亿吨 我国煤炭需求综合预测情况见表 2 1 表 2 1 全国煤炭需求综合预测表 单位 万吨 项目名称 2010 年预测 2020 年预测 全国煤炭需求 250000 290000 一 国内煤炭需求 243000 282000 其中 1 电力 150000 190000 2 冶金 29000 29000 3 建材 21000 19000 4 化工 11000 20000 5 其它 32000 24000 二 净出口 7000 8000 出 口 8000 9000 进 口 1000 1000 资料来源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根据山西区域经济和焦炭 电力等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山西省省内煤炭需求 预测情况见表 2 2 表 2 2 山西省省内煤炭需求预测表 单位 万吨 项目名称 2010 年预计 2020 年预计 省内煤炭消费量 25300 31000 其中 电力 9000 15000 炼焦 12500 12000 冶金 1000 1200 建材 900 900 化工 1500 1500 资料来源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2 6 A 煤矿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山西省内炼焦煤生产企业在资源 煤种 煤质及产量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 山西拥有 1400 多亿吨焦煤资源 占国内资源总量的 55 国内四种主焦煤资源的 50 在山西 A 煤矿所产优质炼焦煤属于稀缺煤种 还可用作优质低灰的高炉喷 吹用煤及优质动力煤 该矿区周边是年产焦炭 1860 万吨 焦油 52 万吨的煤化工 工业园区和其他煤化工 建材 冶炼等工业项目 为此 A 煤矿产成品的市场销 12 售不存在问题 2 6 1 煤炭价格预测 受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煤炭市场趋向宽松 价格将呈现稳中略降的态势 山 西省内生活用煤价格将保持稳定 电煤价格将稳中有升 冶金用煤 建材行业用 煤价格走低 焦煤仍将维持高价 2 6 2 市场竞争分析 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 在煤炭资源整合 产业结构调整的 过程中 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将发挥主力作用 我国煤炭大型企业面临难得的发展 机遇 根据该矿煤种和煤质 结合地区能源需求和交通运输条件 A 煤矿的产品 市场竞争力较强 2 6 3 市场风险 近年来 全国煤炭供需矛盾已趋于缓和 煤炭价格涨势趋缓 企业利润水平 出现下降趋势 因此 投资 A 煤矿项目应关注潜在的产能过剩问题 应根据市场 变化 加强产运销衔接 优化产品结构 重视市场风险带来的不利因素 提高投 资效益 13 第 3 章 A 煤矿建设条件分析 第 3 章 A 煤矿建设条件分析 3 1 衡量煤矿项目建设条件的要素 煤矿项目建设条件包括矿井概况 内外部建设条件 资源条件和建设条件综 合评价等四个方面 矿井概况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气候 地震 矿 区总体规划及开发现状 外部建设条件包括论述项目交通条件 电源条件 水源 条件及其他建设条件 砂 石 水泥 钢材等供应情况 资源条件包括论述矿 井的地层 地质构造 煤层赋存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煤层 顶底板 瓦斯 煤尘 地温 地压及自燃性等情况 煤类 煤质 煤的用途 其它有益矿物 井田勘探程度及资源 储量等情况 24 3 2 结合 A 煤矿案例分析说明 3 2 1 A煤矿内部建设条件 1 基本情况 1 地形地貌 A 煤矿开发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吕梁山山脉 呈现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 地形 形态主要为侵蚀地形 冲沟密集而狭窄 谷底基岩出露 地势最高点海拔 1701 米 最低点海拔 1104 米 最大相对高差 597 米 总体呈西北高 东南低的态势 2 气候条件 A 煤矿开发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 昼夜温差较大 春季干旱少雨 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温度适中 冬季干燥寒冷 全年日均最高温 度 37 3 最低气温 11 9 年平均气温为 8 9 全年风向以东北风为主 年平均风速为 2 2m s 最大可达 3 3m s 年平均降雨量 427 80mm 多集中于 6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 其降雨量占全年的 58 年平均蒸发量 1843 40mm 平均无 霜期 185 天 25 3 水系及主要河流 A 煤矿开发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系不发达 主要有白岔沟和童子川沟两条有 水河沟 区内自然冲沟密集 但冲沟一般无水 只有雨季时有水且水量不大 常 24 宋黎明 煤炭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 试行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23 35 40 页 2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编 A 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9 年 第 9 页 14 年有水的自然冲沟一般流量 15m 3 h 左右 平时流量 70m3 h 左右 4 人文状况 A 煤矿开发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优美 文化底蕴深厚 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人文环境良好 为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政府欢迎有实力的国有大型企 业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承诺给予政策支持 5 矿区经济 A 煤矿开发项目所在县人口 28 万余人 年均工农业总产值 40 多亿元 矿区 内耕地贫脊 人口稀少 经济欠发达 6 地震烈度 本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VIII 度区 迄今有记载的地震共发生 50 次 其中 破坏性地震达 6 次 强度为 4 3 5 5 级 2 矿区规划现状 A 煤矿开发项目属山西省西山矿区 2006 年 12 月 山西省西山矿区总体规 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了山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评审 西山矿区南北长 70 5km 东西宽 55 7km 面积 2126 7km 2 含煤面积 1662 55km2 截止 2005 年底 矿区保 有资源储量 220 2 亿吨 根据西山矿区总体规划 矿区共规划各类矿井 35 处 总规模 8428 万吨 年 西山矿区目前现有生产矿井共计 32 个 产量累计 6800 万吨 其中 生产矿 井 10 个 新建矿井 13 个 改扩建矿井 6 个 资源整合矿井 3 个 A 项目规划能 力 300 万吨 年 区内现有煤矿普遍生产规模较小 点多面广 产业集中度低 装备水平差 安全隐患大 随着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深入 调 整区内煤炭生产企业布局迫在眉睫 3 2 2 A煤矿外部建设条件 1 交通条件 A 煤矿井田区内交通方便 路况良好 交通便利 省级公路横贯全区 井田 区内向南 15km 直达高速公路和国道 为矿区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2 电源条件 A 煤矿所在地区电源充实 可以满足矿井的供电需求 3 水源条件 A 煤矿生活和生产 消防用水安全 卫生 稳定 4 其它条件 15 1 土地征用情况 A 煤矿工业场地均为山坡地 土地征购 使用成本可控 2 主要建材供应条件 A 煤矿矿井建设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需由外地调入 水泥 砖 瓦 沙 石 等一般性的大宗建筑材料可就近采购 3 人力资源情况 A 煤矿所在地工业项目不多 居民多以农业和煤矿劳动为主 为 A 煤矿项目 提供了大批一线熟练工人和青壮年劳动力 A 煤矿作为国内一流的大型现代化矿 井 对技能人才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大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 技术人 员骨干 班组长可依托 ABC 集团公司内部人力资源平台统一调配充实 从山西省 内院校煤炭专业招生情况和省内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看 可以基本满足该矿建成投 产后对管理 技术人员的需求 3 2 3 A煤矿资源条件 1 地质构造及煤层 1 地层及地质构造 区域地层 A 煤矿所在矿区位于西山煤田东南部 区域地层由老至新为 下 古生界寒武系 奥陶系 上古生界石炭系 二叠系 中生界三叠系及新生界上第 三系和第四系 区域构造 A 煤矿所在的西山矿区西临鄂尔多斯块体 东跨太原断陷盆地 全区明显分为断隆山区和断陷盆地两个构造区 井田地层 A 煤矿井田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 石千峰组 二 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和分布于山梁及沟谷之中的新生界第四系地层 2 煤层 A 煤矿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共 16 层含煤 该矿井田内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的煤层共有 6 层 自上而下分别为 03 2 5 6 8 9 号煤层 2 水文地质条件 1 地表径流 A 煤矿矿区内地表水在庙前山分水岭北侧有白岔沟和童子川沟两条主要沟 谷 该沟谷属大川河支流 沟谷中常年有水 但水量很小只在大雨过后才能形成 较大的洪流 在分水岭南侧较大的沟谷有都沟和白石沟河等几条支流 均属季节 16 性沟谷 平时干枯无水 只在雨季才有洪水通过 2 井田含水层 A 煤矿井田内共有 5 个含水层 分别是 奥陶系峰峰组及上马家沟组灰岩岩 溶含水层 石炭系太原组碎屑岩夹薄层碳酸盐岩类裂隙含水层 二叠系山西组砂 岩裂隙含水层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以上砂岩裂隙含水层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 水层 3 隔水层 A 煤矿井田内共有 2 个隔水层 分别是 二叠系上 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砂 岩层间泥岩隔水层组和 9 号煤层底板至奥灰顶界面间泥岩隔水层组 4 矿井涌水量 地质报告对首采区的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测 预计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 一 水平矿井正常涌水量 120m 3 h 最大涌水量 200m3 h 二水平投产后 矿井正常涌 水量 200m 3 h 最大涌水量 300m3 h 3 其他条件 1 煤层顶底板情况 03 号 5 号和 9 号煤层直接顶板以砂岩为主 局部为泥岩 砂岩为顶板时 岩层结构坚硬 强度较高 2 号 6 号和 8 号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 结构松软 强度较低 主要可采煤层直接地板砂岩为主 局部泥岩 2 瓦斯 A 煤矿井田中部瓦斯含量相对较高 区内地质构造以背 向斜为主 伴有少 量的正断层和陷落柱 这些构造的存在对瓦斯的含量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而 言 背斜轴部瓦斯含量相对较小 向斜轴部瓦斯含量增加 煤层瓦斯含量在垂向 分布规律 上部 2 号煤层甲烷一般低于下部 8 9 号煤层 主采煤层 2 8 9 号 均为高瓦斯 3 煤尘 矿井各主要煤层为有爆炸性危险的煤层 4 煤的自燃倾向性 03 号 2 号 6 号 8 号 9 号煤层均为不易自燃煤层 5 环境地质 井田位于吕梁山脉中段东翼 地势中部高两头低 相对高差 597 77m 地形 切割严重 风化剥蚀较为强烈 植被遭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常见滑坡 崩塌等 17 不良地质灾害现象 区内没有大的河流 但沟谷纵横 暴雨时易形成泥石流 区内无工业厂矿 在勘探区东侧有小型矿井三个 矿坑排水很少 但堆积大量煤炭和矸石 雨季由 于水流的冲刷作用 大量泥砂 煤层随洪水进入汾河 6 地温 根据地质报告 本区恒温带在 50 100m 左右 实际变化范围在 14 16 地温变化梯度一般为 1 05 2 19 100m 平均为 1 66 100m 属正常地温 4 煤质与用途 03 号煤层 为低水 中高灰分为主 少量低中灰和低灰 特低硫分为主 少 量低硫中磷 中 高热值的瘦煤 贫瘦煤 属于良好的动力用煤 2 号煤层 为低水 低中灰分和中灰分煤为主 少量中高灰和高灰分煤 低 硫分煤为主 少量特低硫和低中硫煤 低磷分 中磷分煤为主 高热值 特高热 值的贫瘦煤或贫煤 属于煤气发生炉用煤 冶金焦用煤的配煤和高炉喷吹用煤 5 号煤层 为低水 中灰分和中高灰分为主 特低硫和低硫分 低磷分 中 高发热量的贫瘦煤或贫煤 可作为良好的动力用煤 6 号煤层 为低水 中高灰和中灰分为主 中高硫为主 低磷分 中等固定 碳 高热量的贫瘦煤或贫煤 可用作动力用煤 8 号煤层 为低水 低中灰煤为主 中高硫 中磷分 中高固定碳 高热量 的贫煤或无烟煤 可用作气化用煤和高炉喷吹用煤 同时也是良好的动力用煤 9 号煤层 为低水 中灰分为主 低硫分 低磷分 中高热值的无烟煤或贫 煤 可作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 3 3 对 A 煤矿建设条件的综合评价 A 煤矿开发项目交通便利 电源 水源可靠 建材供应充足 外部建设条件 较好 该项目勘探程度高 井田倾角平缓 地质构造较简单 资源储量丰富可靠 在 A 煤矿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中 对矿井概况 交通条件 电源条件 水源 条件及其他建设条件 地层 地质构造 煤层赋存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其他开 采技术条件 煤类 煤质 煤的用途 井田勘探程度及资源 储量等内容作出了详细 的阐述 论述正确 依据可靠 符合国家有关编制标准的要求 18 3 4 A 煤矿生产规模分析 3 4 1 相关概念及影响因素 1 相关概念 煤矿生产规模是指煤矿每年能生产的煤炭总量 矿井服务年限 煤矿可采储量 煤矿生产规模 储量备用系数 3 1 煤矿可采储量 矿井设计资源 储量减去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量后乘以 采区回采率 3 2 矿井设计资源 储量 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减去永久煤柱损失量 3 3 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 地质资源量经可行性评价后 其经济意义在边界经济 及以上的基础储量及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之和 地质资源量 地质勘探报告提供的查明的井田煤炭资源量 包括探明的 控 制的 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26 2 影响确定煤矿生产规模的因素 1 矿井资源条件 包括资源 储量 井田地质条件 煤层赋存条件 水文 地质条件 开采技术条件 媒质煤种等 2 外部建设条件 包括地理位置 交通条件 水源和电源条件等 3 国家对煤炭资源配置及市场需求 4 技术装备条件 5 经济效益是指煤矿生产规模的确定必须以经济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TR 62595-1-6:2025 EN Display lighting unit - Part 1-6: Quantum dot films and quantum dot diffuser plates used in backlight unit
- GB 50478-2008 地热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标准(2024年版)
- 浙江中烟工业2025年下半年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代收快递的合同范本
-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2025事业单位招聘拟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江西九江市修水县部分县直机关下属事业单位选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借用信用卡合同范本
- 公司换部门合同范本
- 公司委托催收协议书
- 广州市人社局2025年下半年第二期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中铁建云网科技(贵州)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赣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聘编外工作人员5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民航招飞英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力营销安全教育课件
- DB3208∕T 216-2024 机关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 光伏电池板清洗维护项目分析方案
- 跨境电商的财务知识培训课件
- 知识管理规范化手册
- 琴行学员合同(标准版)
- 2025年哈市冰城骨干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专利代理师真题及答案解析2025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