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论文(PDF 67页).pdf_第1页
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论文(PDF 67页).pdf_第2页
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论文(PDF 67页).pdf_第3页
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论文(PDF 67页).pdf_第4页
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论文(PDF 67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论文(PDF 67页).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 基于柳工的案例分析 姓名 徐翔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企业管理 指导教师 晏钢 2011 05 摘要 I 摘要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人类进入了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 步伐的加快 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从 60 年代末至 80 年代中期的国际化过渡到全球 化 且日益呈现出加剧的趋势 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 是当代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 着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结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 了 无国界竞争时代 企业国际化经营已从单一的把商品推向国际市场 进入 到生产 销售 服务到产品开发和研究一体化的全方位国际化经营时期 本文主 要分析在新经济形势下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力求找出一种适合自 身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并希望以此为例 给其它中国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一些 建议和借鉴 围绕上述观点 文章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讨论 1 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也被 动地卷入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通过研究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希望可以对国内正在或者已经走上国际化经营的工程机械企业以借鉴和指 导 也希望可以将工程机械国际化经营的建议推广到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 经营 2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运用理论对中国工程机械 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首先运用 PEST 方法分析了工程 机械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宏观环境 接着对国际国内的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趋 势进行分析 最后提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 这样一系列分析 清楚地看到工程机械企业目前在国际国内所处的环境 也说明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 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核心竞争力分析 文章对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 营的核心竞争力内涵进行了描述 然后具体分析了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 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针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特点提出增加企业国 际化经营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4 案例分析 文章从柳工概况 国际化动因分析 柳工的国际化经营历程 摘要 II 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以及国际化经营战略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全方位 的阐述了柳工国际化经营战略 5 结论与展望 文章最后基于以上分析 针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经营 目前的形势 结合工程机械行业特点总结了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 略措施 提出了把这一方法扩展到中国制造业的展望 关键词 关键词 工程机械 国际化经营 柳工集团 Abstract III Abstract Since the 90s in the 20th century humanity has entered the age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economy With the pace of integration in the world economic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has changed into globalization from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the period from late 60s to mid 80 s and it is showing a increasingly worsening trend The enterprises making investment directly and multinational operations in the foreign market is a inevitabl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the end of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enter into the era of competition without borders Enterprise 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has entered the period of production marketing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services integrated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from the period of selling a single good 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is article analyzes China s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nterprises in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in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and strives to find a suitable path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its own At the same time I hope that this example can give some recomme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and reference to other Chinese manufacturers Around the points above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Part one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s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dustry is also involved in passive 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I hope that this simple can supply reference and guidance to company which is or has been on the international project I also would like to supply the recomme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to Chinese manufacturing Part two analysis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atus and industry I use some theories to analysis th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nterprises in the Chines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first I use PEST mode to analysis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Abstract IV machinery industry then I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dustry Finally I supply some problems of Chinese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Through such a series of analysis we can clearly know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nterprises currently This result also shows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nterpris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art three analysis of core competence of Chinese machinery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I explain the defini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in the machinery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then I analysis the China s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nterprises at last I supply some measures to Chinese engineering machinery enterprises on increas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business Part four the case study I analysis the Liu gong case through international motive Liu gong operating history process of access to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It is used to explain the Liu go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Part five Conclusions and Outlook On the above analysis with the strategic measures for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dustry I hope that I can put forward to extend this approach to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iu gong Group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云南财经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和论文电子版 允许 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 发表学位论文 授 权学校将学位论文的全文或部分内容编入 提供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循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引言 1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通常 对 个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可以将一个行业划分为 夕阳产 业 朝阳产业 和 日不落产业 根据这样的划分 我们可以从全球工 程机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如果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政维护设施 提供在内的话 那么工程机械产业将是一个与人类生活共存的 日不落 行业 是一个有着广阔和长期前景的事业 值得我们几代人持续奋斗下去 所谓国际化 就是跨越国界的资源积聚与配置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国 际化 也就是在全球范围内 实行资源的积聚与配置活动 国际化 包含一切可 流动 可利用来创造财富的资金 人才 技术 政策 人文环境及自然资源等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国内工程机械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的同时 他们也正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 由于中国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的 需要 增加了更多工程机械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 国外大批工程机械企业纷纷 加入中国 占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机会 这个时候 在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行业形 势下 还尚未强大的中国工程机械业被迫地卷入了这一竞争格局当中 那时 对 于国内这一行业而言 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就变得显而易见 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不但没有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被 打败 还在不断地壮大自己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并继续在海外 不断扩张 强大 然而 现阶段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没有形 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没有立足于中国实践 一味地搬西方模式和理论 过多 地受到西方国际化思想的影响 逐渐的有一种 纯拿来主义 倾向 并且现阶段 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变化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 经营形势尤为严峻 那么 在新经济条件下 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 否取得成功 取决于它们是否可以保持以往的竞争优势以及发展新的竞争优势 因此 采取适合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对于现阶段中国工程机械企业 而言尤为重要 保罗 克鲁得曼等 国际经济学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马春光 国际企业管理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引言 2 第二节 研究的现实意义 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高度标准化 高度技术化的行业 加大国际市场开发 已成为行业内各企业增加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战略方式 全球的工程机械行 业企业 都要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针对这一现实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依靠自身 技术研发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 不断积累自身优势和经验 国际经营战略也 从地区战略转向了全球经营战略 面对着工程机械竞争的全球化趋势 中国工程 机械企业在全球化战略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 走向世界 既是机遇也是挑 战 中国企业只有对内外部竞争环境有一个充分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进行国 际化经营 并要根据工程机械行业的特点 发展现状 行业结构以及自身条件等 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方案 在国内工程机械领域 一些龙头企业如三一重工 三联重科 柳工和徐工集 团从弱到强 从小到大 一直保持着其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随着各龙头企业国 内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 技术水平的不断加强 这些行业龙头应把人才培养 技 术研发和国际化的组织机构做为其核心竞争优势进行发展 要想成为工程机械行 业世界领先的企业 就必须充分把握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加强行业内的 合作 逐渐培养其健康的运营机制 以确保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以及柳工国际化案例进行分析可以让我 们清楚的看到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要如何构建其国际竞争核心竞 争力 这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以及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经营发展具有现实指导 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目前对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系统研究还很少 主要集中于对中 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研究 而国际化经营只是作为研究的一个部分 而不是专门地 去研究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研究问题 即使这样 众多学者在探讨中国工程机 械行业发展的过程中 也都达成了一些其国际化发展的共识 一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 已初具规模 在重大工程项目 余据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J 今日工程机械 引言 3 的牵引下 国产工程机械产品逐渐成熟 国产化率提高 中国制造和品牌受到逐 渐世界重视 二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趋势整体向上 出口已成为行业内企业应对宏观 调控 实现持续增长的重要方式 三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经济发展推动下内需持续增长 出口快速增长 在 发展中也体现出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组织的发展 主要有 业务及管理流程不完善 激励考核体系不健全 新产品成长缓慢 关键技术落后 四 21 世纪以来 国际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选择 青睐于中国 印度以及 东南亚等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和地区 尤其是中国 世界主要的工程机械企业 基本都已经在中国拥有自己的合资或独资企业 经受磨砺的国产品牌 目前基本 上已经控制了国内中低端市场 国内工程机械的高端市场依然由工程机械巨头把 持 第四节 研究方法 本文章遵循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基本原则 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法对中国工程机 械行业的现状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以及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核心竞争力 的构建进行解释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今后如何提高国际化经营核心竞争力提 出建议 李毅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态势 存在问题几对策 D 复旦大学 2008 路树龙 金融危机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战略研究 D 复旦大学 2009 向专 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的组织结构创新和选择 中南大学 2009 李猛 国机集团工程机械板块国际营销战略研究 J 华东理工大学 2009 引言 4 第五节 文章基本框架及创新点 文章基本框架如 1 1 图所示 图 1 1 文章结构图 本文的创新点 目前对于国际化经营的研究较多 但是尚少看到针对我国工 程机械行业国际化经营具体情况的系统研究 对于工程机械行业的研究也较多 但是也没有针对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经营的系统研究 本文通过对工程机械行业 现状的分析 提出适合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构建国际化经营核心竞 争力的方式方法 并且这样的 中国模式 还可以为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经营提 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研究背景和意义 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 际化现状和行业分析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核 心竞争力分析及发展措施 柳工国际化案例分析 结论与展望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5 第二章 国际化理论综述 第二章 国际化理论综述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研究主要理论 学术界对于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理论 即 比较利益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生产综合理论 一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 David Ricardo 1772 1832 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 的经济学家 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 在 1817 年出版了他的主要 著作 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 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在论证自由贸易的利益时 发展和修改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他认 为在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 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成本 斯密的 理论暗含着一个假定 就是贸易双方各有一种成本低于另一方的商品能在国际间 销售 比较优势强调 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决定了一个国家将生产和应该生 产某种产品 当两个国家都分别只专门生产本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时 那两个 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然而 比较优势理论未能说明究竟是哪些因素引起了各 国劳动效率的差异 从而它就不能解释为什么某些工业会位于它们目前所在的地 区 以及贸易为什么会呈现出现在的格局 比较优势的运用将促成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资金 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的积 累 长期的积累将使其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 缩小和发达国家工程机械 企业的差距 二 区位优势说 区位优势说与贸易障碍和区位理论具有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 各国关税的非 关税壁垒的存在常常使正常进出口贸易受阻 企业既不想失去某一个海外市场 王文超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J 经济问题探索 No 2 2004 46 一 48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6 又要努力避开贸易壁垒 海外直接投资就成为进入该国市场的最好方式 另一方 面 贸易壁垒的存在也使进入特定市场的企业可以享受区位优势的好处 由此 胡德 N Hood 和杨 S Yong 提出 有四种要素与海外直接投资 的区位优势有关 即劳动成本因素 市场潜因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因素和政府 政策因素 劳动成本因素是区域优势的重要内容 海外直接投资可以利用当地劳动力 原材料等资源的优势和资本与技术优势 节约运营成本 市场潜力因素主要与市场规模 客户压力 和竞争压力有关 当国内市场规 模限制企业的发展时 企业会主动开发国外市场 进行海外直接投资 以利用海 外市场的区位优势 企业也会为了保持与消费者更紧密的联系 更好地为海外客 户服务或防止海外客户流失而进行直接投资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因素包括政府设置的障碍 消费者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支 持倾向及文化差异等 海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消除这些贸易壁垒 政府政策因素涉及一国政治的稳定性 对所有权的限制 汇率变动 货币的 稳定性和税收等方面 对海外直接投资具有重要影响 区位优势取决于要素投入和市场的地理分布状况 各国的生产要素成本和质 量 运输成本与通讯成本 基本设施 政府干预与调节措施的范围和程度 各国 的金融状况和金融制度 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类型的差异程度 以及由于经济条 件不同形成的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物质和经济距离由于历史 文化 语言 风 俗 偏好 商业惯例等形成的心理距离等 企业只有在国外区位优势较大时 才 有可能从事国际生产 因此 区位优势不仅决定了企业从事国际生产的倾向 而 且也决定了它们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和国际生产的类型 邓宁把国际生产分 为资源开发 制造业和进口代替 产品生产或加工 贸易和销售 服务等六种类 型 三 垄断优势理论 海默 S H Hymer 在 20 世纪 60 年代首次提出 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不是国际利率差价和汇率差价 而是追求海外垄断优势 他认为 由于市场的不 完全竞争 跨国公司已经在海外市场上建立起了所有权特定优势 所有权特定优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7 势 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 是指企业拥有高于其他国家同类企业的优 势 主要包括技术优势 企业规模 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和金融 货币优势 这些 优势来自企业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占有 有形资产包括规模经济 对原料和 产品市场的垄断 多元化经营等 无形资产包括范围经济 例如管理技能 谈判 经验等 商标 专利权等 这些特定优势能够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优 势 但由于传统的产品出口和许可证方式无法使企业尽早收回成本并获利 因而 企业为保证投资安全 克服投资障碍 战胜国外竞争对手和实现垄断优势而进行 海外直接投资 海外直接投资还可以使企业实现对国外原材料或关键资源的控 制 从而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垄断优势 四 内部化优势说 内部化优势说是基于科斯 R H Coase 的交易成本理论发展起来的 科 斯认为 在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 借助企业内部协调机 制来完成交易 其效率会高于市场 这就形成了企业的垄断优势 巴克莱 P L Buckley 和卡森 M C Casson 把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 运用于海外直接投资理论 特别是运用在对跨国公司的研究上 发展了市场内部 化学说 他们认为 所有权垄断优势只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而 不是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 具有所有权垄断优势的企业 可以通过直接出口或许 可证方式 如技术转让 发挥其优势 而不一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拓展这些优 势 企业在世界资源配置的外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 只有将其所有权资产直接 到国外投资生产 使其内部化 以保持和利用企业技术创新的垄断地位 内部化 优势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与形式 在技术等无形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方 面 企业对其优势实行内部化 避开外部市场机制不完全性 可获得最大收益 处在国际化阶段的西方跨国公司 其国际竞争能力不是来自对技术的占有 也不 是来自传统的垄断优势 而是来自技术优势的内部化 因此 公司在从事国际生 产时 不仅要拥有一定的所有权垄断优势 而且还要使其内部化 内部化优势说 对企业国际化的贡献在于它对企业如何取得成本优势的研究 即对企业内部国际 化的研究 这反映出国际企业日益重视从全球角度进行战略思考 更加重视企业 一体化战略趋势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8 第三章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第三章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理论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基本动机 包括 扩大销售 获取资 源和实现经营多元化 一 扩大销售 根据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 一个企业的销售状况将受到对其产品或劳务感 兴趣的消费者人数和消费者购买力水平的影响 而当企业将其市场扩大到其他国 家后 消费者的人数必然增加 绝对的购买力水平也会增加 在一般情况下 销 售额会有增长 因而 具有较强经济实力 特别是具有赋予生产能力的企业都会 有跻身于国际市场的强烈动机 一般来说 较大的销售量意味着较高的利润 只 是因为 在单个产品利润较为固定的时候 其利润的总量与销售数量存在直接关 系 但从更深层次讲 还会因产量增加减少产品的固定成本 而使公司在扩大销 售的同时 获得更为丰富的利润 二 获取资源 提供商品和劳务的厂商或经销商往往喜欢在商品市场所在国生产和推销产 品 其根本原因是希望降低成本 以获取更高利润 成本的降低 一方面可以增 加公司利润 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企业制定更为合适的市场战略 吸引顾客 扩大 产品销售的数量 有利于企业与竞争对手开展有效竞争 三 经营多元化 经营的多元化是企业为了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或为了避免生产 销售 利 润大幅度波动 甚至是为了更好地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而采用的经营策略 其主 要的做法是在关联度不大的产业进行投资 或在不同的市场开展经营 以确保 东 谭力文 国际企业管理 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9 北不亮 西边亮 的经营效果 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往往利用国际性经营活动实 现经营多元化 以保证企业收入稳定 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第二节 企业国际化环境分析理论 企业国际化环境分析理论 分为两个方面 包括 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 境分析 一 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是收集企业外部环境的基本数据 对相关环境要素的现状进行 分析 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依据的过程 外部环境分析包 括宏观环境分析和产业环境分析两方面 在进行企业国际化外部环境分析的过程 中 企业要分三个层面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 这三个层面是 国家 地区和全球 在国家层面上 收集的数据要有助于对不同国家的政治 经济 法律 社会文化 环境做出准确估计 在地区层面上 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要有助于准确理解该地区 或地区联盟中的关键环境因素 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在该地区的生产经 营活动 在全球层面上 收集的数据要有助于对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相关领域发展 趋势进行评估 二 内部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是分析和评估企业在资源 能力 现状和文化等方面的优 势及劣势 首先 国际企业需要对自己所拥有或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状况进行分 析 对于国家企业而言 考察物质资源 自然资源和企业战略资源的存量和未来 可能的需求量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同样也对国际企业的经营起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是企业国家经营成功的重要保证 其次 国际企业 要对企业能力进行分析 主要是分析企业在各方面所具备的潜在能力 尤其是关 注企业是否拥有核心能力 再次 要对企业现状进行全面扫描 了解企业未来发 展可能的突破点和方向 最后 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审视和评估 贾旭东 国际管理学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10 第三节 宏观环境分析 针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面对的宏观环境 采用 PEST 分析法进行研究 PEST 分析 11是对宏观环境分析的一种方法 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 是指影响一切行 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因素 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 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 点和经营需要 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 但一般都应对 P 政治 Political E 经济 Economic S 社会 Social 和 T 技术 Technological 这四大 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一 P 政治环境分析 一 主要出口地区政治稳定 少数地区政治局势动荡 一 主要出口地区政治稳定 少数地区政治局势动荡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主要向北美 俄罗斯 西欧 中东 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地 区进行产品出口 这些年来 这些地区大部分局势稳定 但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 等一些南亚地区局势常年动荡 在东南亚区域 泰国内乱持续 伊朗核问题面临 国际制裁 朝鲜半岛局势紧张 特别是近来的导弹风波 对产品出口产生了一定 影响 非洲部分国家经常性地处于政局不稳定的环境中 并且近来利比亚的内乱 以及各发达国家对它的打击 严重影响了对非洲产品的出口 二 中国政府支持工程机械企业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 二 中国政府支持工程机械企业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 国家工程机械产业 十二五 规划 12中指出 目前 除中国之外 国际工程 机械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北美 欧盟 日本 为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实现制造大国到强国的转变 规划 要求 全行业要进一步提高产品销售的技 术附加值 当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着 关键零部件制造及核心技术严重制约 着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这一严重问题 部分国际强势企业为了本国产业安全 要 么不给 要么限量提供中国需要的核心零部件 还使用提价 延期交货等多种方 式想方设法限制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对此 规划 13中强调必须把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 为重要目标来实施 加强基础技术和关键配套零部件的创新研发体系建设 要筛 11 韩富荣 国际企业管理 M 北京 北京工业出版社 2006 12 工程机械协会网 13工程机械行业 十二五 规划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11 选一些共性技术 编制具体的专项规划 列入 十二五 期间工信部和商务部的重 点支持发展对象 对于核心零部件及核心技术创新 像三一重工 三联重科 柳 工和徐工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无疑最具有实力 三 国家将引导工程机械产品进行结构调整 三 国家将引导工程机械产品进行结构调整 十二五 规划 14明确指出 将引导工程机械产品结构向中高端方向发展 要通过环保排放 安全 能耗等技术与法规标准 限止低端产品入市等方式 在 十二五 期间使工程机械高端产品的比重达到相当水平 四 国际新兴市场的兴起 四 国际新兴市场的兴起 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分布于中欧 东欧 中美洲 亚洲 非洲地区 这些国家局势稳定 经济发展迅速 自然资源丰富 劳动力成本低廉 拥有更大 的市场空间 并且大量的国际资金在这些区域进行投资 与此同时 发达国家和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 国内市场已接近饱和状态 因 此 企业可以逐渐将投资方向转移到如 巴西 阿根廷 俄罗斯 匈牙利 南非 泰国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以寻求扩大市场 赚取更多利润 二 E 经济环境分析 一 据世界银行预测 未来五年全球经济整体保持增长 但各区域发展不 均衡 一 据世界银行预测 未来五年全球经济整体保持增长 但各区域发展不 均衡 如 3 1 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中国 印 度和 ASEAN5 国的 GDP 增长速度位居前三位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然保持世界第 一 但在 2010 年达到峰值后 增速渐渐放缓 印度 2011 2012 年经济增速稍有 下降 但未来 5 年的增长速度仍保持在 8 左右拉美 东欧等区域 GDP 增长速度 保持在 3 5 4 的水平 并表现出逐年上升的势头 欧盟和北美区域的 GDP 增长 显示其正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但是复苏速度缓慢 14工程机械行业 十二五 规划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12 资料来源 www IMF org 图 3 1 2010 2015 年世界 GDP 增长预测图 二 金融危机后 多国政府刺激经济 各国加大基础建设投资 二 金融危机后 多国政府刺激经济 各国加大基础建设投资 由于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应 对方案刺激经济 美国表示将在未来六年内进行 500 亿美元基建投资计划刺激经 济 巴西表示将启动一项总额 8780 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以升级巴西的基础设施 计划将推动巴西航空 公路及铁路系统的现代化进程 英国表示将利用更大规模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13 的基础建设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 德国表示将投资 500 亿欧元于公共基础设施建 设 法国表示将用 267 亿欧元重点投资交通 能源 住房 加拿大表示 120 亿加 元将用于未来两年的基础建设投资 主要道路 桥梁 宽带互联网接入 电子健 康记录 实验室和加拿大跨越边界的建设 南韩财政部表示政府将会致力推动基 础建设投资和企业的资本开支 以及吸引外资直接投资 以刺激经济 这些国家都 希望通过推动本国的基础建设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 基础建设的投资加大了对工 程机械的需求 这将给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遇 三 全球矿业 石油产业预期看好 三 全球矿业 石油产业预期看好 全球矿产 石油产业的逐渐复苏 给我国工程机械出口带来了巨大的海外需 求空间 在石油产业方面 2011 年国际油价预计将在 70 110 美元 桶区间运行 2010 年全球原油需求一举扭转金融危机以来的下滑态势 得益于中国需求的强 劲增长 全球原油需求实现 2008 年以来首次正增长 预计 2011 年全球原油消费 量将回升至 2007 年时的峰值水平 四 人民币升值 出口压力增大 四 人民币升值 出口压力增大 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而言 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更多的国外产品已进 军国内市场 抢占国内市场占有率 而国内产品的出口已持续减少 贸易顺差缩 小 这种情况势必会使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一方面是国内出口的减少 一 方面是国内市场许多企业的价格优势将逐渐减小 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企业要在 国际市场上生存 发展 前行道路上还有克服诸多困难 五 国际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五 国际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印度 巴西 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及中东等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巨大 从发展规划来看 印度 巴西等地区未来五年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与中国相当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工程机械设备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在这些发展 中国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地区 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印度 从 2012 年开始的五年内 印度计划投入 1 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巴西 从 2010 年到 2016 年 巴西计划建设价值 8800 亿美元的基础设施 俄罗斯 09 年宣布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 万亿美元 非洲 世界银行预计非洲每年需要 800 亿基础建设投资 中东 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未来 10 年在基础建设投资将达到 2450 亿 资料来源 东北证卷 表 3 10 全球新兴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长表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14 现在印度采购的工程机械多数为美国和日本产品 与欧美产品相比 中国工 程机械在性价比与地理位置上有一定的优势 印度市场的开发潜力较大 巴西将 主办 2014 年足球世界杯与 2016 年夏季奥运会 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高峰期 俄 罗斯表示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投资金额从占目前GDP的3 以下提高至4 未来 5 年之内 中东地区对建筑车辆 重型机械及工厂设备的需求预计将增长 20 海湾国家目前就有 2 100 个在建及计划建设项目 总值达 1 2 兆亿美元 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车辆及机械市场 目前迪拜酋长国有总值达 3 000 亿美 元的在建项目 使用的建筑起重机占全球 12 5 万台的 24 达 3 万多台 我国工程机械出口的收入占比还较低 2008 年占比在 20 30 之间 受金融 危机的影响 2010 年下降到 15 以下 国际性工程机械公司的海外销售占比通常 在 60 以上 国内公司海外市场拓展的空间与潜力巨大 国际公司 中国公司 公司名称 出口占比 公司名称 出口占比 美国卡特彼勒 69 徐工机械 7 96 日本小松 77 中联重科 12 59 美国特雷克斯 72 三一重工 8 24 瑞典沃尔沃 55 柳工 8 62 美国约翰迪尔 35 山推股份 14 49 瑞典三特维克 60 厦工 5 48 韩国斗山 65 常林股份 18 05 资料来源 东北证卷 表 3 11 2010 年国际与中国工程机械主要公司出口占比表 根据发达国家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出口占比的扩大有效抵御了在 经济增速与需求放缓后对本国工程机械产业的不利影响 海外市场的拓展支撑了 其工程机械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日本工程机械在 2003 年出口额占到总销售额 的比例为 54 1 2007 年进一步提升到 69 1 韩国本国对工程机械的需求有限 海外市场是韩国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出口额占到韩国工程机械总销 售额的 76 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公司卡特彼勒同样也是通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保持了 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 卡特彼勒的战略是 到 2010 年 总收入达到 500 亿美元 2020 年 总收入达到 1000 亿美元 国际工程机械市场的需求仍保持稳定增长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15 六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出口空间广阔 六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出口空间广阔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出口空间广阔 与欧美相比 中国在中低端产品方面具有 性价比优势 在大型高端产品方面也在不断取得进步 主机产品中出口额最大的 是装载机 汽车起重机 叉车 目前 国内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地区以俄罗斯 中东 非洲为主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 2008 年出口额比 2002 年增长 17 8 倍 占 国际市场份额的 18 成为国际工程机械主要出口国之一 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从 2002 年以后出口高速增长 2002 2008 年的年复合增 长率高达 52 5 出口的快速增长表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全球竞争力的逐步提 高 2008 年 工程机械出口金额占行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为 20 30 2009 年 全 球金融危机使出口遭受重创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 未来出口市场潜力巨大 海外 市场有望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要增长点 图 3 7 工程机械行业历年出口金额与增速图 七 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七 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工程机械行业主要公司争先在全球开始布局 三一重工已在美国 德国 印 度 巴西等地区建立四大海外制造基地 并规划今后在海外建立 20 多个制造基 地 从而覆盖全球市场 中联重科通过并购意大利 CIFA 公司跃升为全球混凝土机 械行业的首位 柳工在印度建立首个海外生产基地 进入东南亚等市场 2010 年 三一重工 中联重科两大巨头相继筹备发行 H 股 为走向国际市场 充分利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16 用全球资源迈开了重要的一步 这将有利于公司提高品牌知名度 进一步增强国 际竞争力 公司名称 国家 项目内容 美国 07 年投资 6000 万美元设立了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计划在五年内实 现 5 亿产能 印度 投资 6000 万美元建设工业园 2010 年投入运营 德国 投资一亿欧元建造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 预计在 2011 年正式营业 年销售收入 3 5 亿欧元 巴西 已在巴西投资 2 亿美元建立工程机械生产基地 计划在 5 年内达到 5 亿美元销售收入 10 年达到 20 亿 三一重工 印尼 已投资 5000 万美元建立生产基地 中联重科 意大利 收购意大利 CIFA 公司 柳工 印度 08 年建立第一家海外制造基地 资料来源 柳工国际部 表 3 12 主要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表 三一重工目前海外业务仅占公司营业总收入 10 左右 公司预计 2012 2015 年将达到 30 长期目标是出口占比达到 50 以上 中联重科预计未来出口销售占 比达到 40 以上 柳工至 2015 年的目标是海外市场份额达到 20 至 30 徐工机 械的目标是 2015 年国际化比例达到 25 以上 从上述公司的发展目标来看 出 口将成为推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 未来 中国本土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 际化竞争中 并逐渐成长为世界级企业 三 S 社会环境分析 对于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社会环境的分析 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首先 随着世界性气候大会的不断讨论和磋商 全球各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逐渐提高 对工业 减排 的关注也日益提升 所以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在设计机 械产品时应更多考虑适应环境生态发展的要求 这是一种设计理念的变革 是对 传统机械设计的一种修正和补充 其次 随着各国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经济全 球化进一步发展 经济一体化逐渐进步 各国交流日益频繁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 文化融合情况日益改善 其他各国对中国品牌的认识较过去有了很大改进 海外 对 中国制造 的低质 廉价印象正在逐渐改变 再次 随着中国在应对国际金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17 融危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模式 日益被世界各国接受 中国的国际地位 逐渐提高 国际社会也对中国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越来越多的中国 品牌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四 T 技术环境分析 一 技术壁垒加强 各种认证要求增多 一 技术壁垒加强 各种认证要求增多 任何国家的工程机械类产品出口到欧盟 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都需要进行强制 认证15 如 出口欧盟需要 CE 认证 出口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需要 GOST 认证 CE 认证标志是一种安全认证标志 被视为制造商打开并进入欧洲市场的 护照 凡是贴有 CE 标志的产品就可在欧盟各成员国内销售 无须符合每个成 员国的要求 从而实现了商品在欧盟成员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 在欧盟市场 CE 标志属强制性认证标志 不论是欧盟内部企业生产的产品 还是其他国家生产的 产品 要想在欧盟市场上自由流通 就必须加贴 CE 标志 以表明产品符合欧 盟 技术协调与标准化新方法 指令的基本要求 在工程建筑机械行业 要取得 CE 认证需要符合的欧盟指令由最初的 98 37 EC 2006 42 EC Machinery 机械指 令 后逐渐加入 2000 年颁布的 2000 14 EC Noise emission in the environment by equipment for use outdoors 噪音指令 以及 2004 年颁布的 2004 108 E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电磁兼容指令 这些要求的提升显示出了在 欧美出口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