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之我见.doc_第1页
学校德育之我见.doc_第2页
学校德育之我见.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启东市班主任论文评比学校德育之我见鹤城中学 成钰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我国本就被称为礼仪之邦,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一直以来国家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第一位,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下,国家依然将德育放在首位,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显示了我国社会仍然需要精神文明,我们要加强道德建设,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社会主义学校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它贯穿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只有青少年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崇高的理想和道德,能够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最大程度上发挥聪明才智。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量巨大的现代化社会下,所接收的信息来自四面八方,同样也受到了西方的道德影响,我们可以结合国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合理地运用到我们的学校德育中来,从我们的孩子开始教育,从基础抓起,从自身开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关系。奥地利的存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布贝尔认为:在道德教育中师生间的关系好坏会影响教育效率的高低。他提出了“我你”关系论。以往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师生关系搞成君臣的关系,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样反而不利于教育的开展,甚至起到相反的结果。用布贝尔的观点说,那就是“我它”关系,这是不利于教育的,是无法提高教育的效率的。这样一来,又出现了许多教师没把握好尺度,给了学生完全的自由,导致了懒散的局面。他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对话的交往关系,是建立在“爱”原则下的“我你”的平等关系,只有爱学生,包容学生,才能进行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目的。我所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比较特殊,她的父亲在她小学时就因事故去世了,母亲之后没多久就改嫁了,又有了小孩,从那时起,正如她作文中所写的她就像是多余的。在她进入我班时,她的学习成绩以及品德的确令人担忧。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决定从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着手,让她先喜欢上我,从信任我开始,这中间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不言而喻,但最终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从这件事上,让我更相信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让我更要爱学生。因此我们要改善师生关系,创造出和谐的教育环境,从孩子的心灵出发,让孩子感受到爱,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因而让我更加相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二教师的表率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意思是教师的行为是对学生最有力的暗示。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之相处接触的时间最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身先垂范,要成为学生道德的关心者,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的人格魅力就如无形的旗帜,会在潜移默化下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为国家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教师职业古老而崇高,光荣而圣神,平凡而伟大。是学生走向科学宝库的引路人,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学生学好,教师必须先好好学。“因而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科学文化水平, 勤奋教学,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始终坚持德育先行的原则。我对学生总有一些要求和规定,比如说学生的衣着打扮,学生不能戴首饰等,我认为我先要做到这点,从自身讲起,让学生照着做,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再比如我要求学生不要迟到早退,那么我自己先要做到,让学生有时间观念。我更要求学生有脚踏实地的态度,告诉他们态度决定一切,为了让学生信服,我本身也会做到这点,让学生看到并学到做到。教师作为班级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播者,同样,必须自觉的、无条件的遵章守纪,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并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学习的典范,使学生对你佩服、崇拜既而仿效,以达到教化的目的,这就是身教。很多的家长都会说这么一句话:“老师,麻烦你多管管我家孩子,他(她)不听我的话,只听你的。”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乃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受到教师多多少少的影响,正如子贡所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因为学生把教师当作表率,教师的言行就成了学生模仿的对象。三创新思维,更新理念。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我国大力倡导以德治国,不断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下,学校的教育重点要以德为首,为了避免空谈,为了真正体现这一观点,这就要求教师的观念变化,要有创新思维作为指引,真正实现德育课程进课堂,渗透在每一门学科上,从多方面对学生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这时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发生改变,不能一味的看分数,以分数论英雄,要以德、智、体等各方面表现为依据来综合评价学生。这样一来,那些以前在教师眼里是“差生”的学生也找到了自身的闪光点,也能发现自己的价值,还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种良好的局面,我们的教育有了新的希望。四家长的配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影响是时刻存在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起着耳闻目睹的直观影响。因而老师和家长的联系就成为了孩子德育教育特别是心理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了。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地利用这点,多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意见,反馈学生在校在家的信息,掌握多面的学生,以便于更好的了解学生,更好的教育学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连接纽带。只有家校两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