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事业从职业规划开始.doc_第1页
成功的事业从职业规划开始.doc_第2页
成功的事业从职业规划开始.doc_第3页
成功的事业从职业规划开始.doc_第4页
成功的事业从职业规划开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功的事业从职业规划开始20XX年10月,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指出,近年来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学生中,因各种原因退学人数占在校生数平均每学年为0.75%,即每学年约16万人。这一数据,虽然相比此前有关调查机构公布的50万少了不少,但是,16万大学生退学,还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样,这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退学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也是本文想要寻找的答案。不为选择未来分心,必为未来天天闹心熊丙奇熊丙奇简介:着名教育学者,上海交大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16万大学生退学,我认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大学教育质量令学生不满意;二是高考志愿填报中,由于学生对志愿填报政策不了解,以及选择空间有限,一些学生被录取进入不理想的学校,或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三是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也不适应所选的学校及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失对于前两方面原因,这需要通过大学教育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改善大学服务,以及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加以改变。如一名学生可以在高考升学中拿到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根据学校录取的专业、提供的奖助学金进行选择,无疑会大大减少抱憾进入某所学校某一专业的可能。而在相关制度未改革时,对于考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从自身做起,这就是在上大学之前,就做好较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大学、专业,以减少报考大学的盲目性。国内某所着名高校曾在大一新生中抽出了1400人作为调查样本,数据显示,考生对所报学校和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仅2.1%表示非常了解,35.5%则不太了解,甚至有10%左右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48.6%的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会考虑换专业;此外66.1%的学生将学校的知名度作为填报志愿时的第一考虑因素。同时,某调查机构披露的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仅有29.5%的人表示满意自己当年的高考专业志愿,41.0%的人表示一般,还有29.5%的人表示不满意。如果不满意自己的专业怎么办?在调查中,73.2%的人选择接受现实,9.9%的人选择跨专业考研,另有8.4%的人则试图转换专业。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很多大学生是在自己并不了解、不满意的学校和专业里学习,这样的学习状态堪忧。而出现这种局面,与他们中学学习期间,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有关。被规划被管理的包办式选择我国中学普遍强调学生的知识教育,同学们的第一要务是提高与高考相关科目的成绩,为此,本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很多事,包括学习时间的安排、选择课外辅导班等,大多由老师和家庭包办代替。学生们完全被规划被管理,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自主规划、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在对未来发展影响巨大的高考填报志愿中,不少考生也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任务是考出好的分数。而父母就应该完全为自己做出选择,加上很多父母对此也乐于包办,一方面,这可让孩子完全贯彻父辈的意图上某所大学,实现家族的某种愿望,另一方面,也可让孩子全心投入学习,不为了解大学、专业,掌握高考志愿填报政策分心。但父母的判断与选择,体现的是他们的价值观,极有可能不符合学生的心意,更重要的是,上大学是学生自己的事,不可能由父母代替自己上大学。当自己天天要和自己并不了解、不满意的学校和专业打交道时,很多同学才后悔不事先了解学校、专业,但已经为时已晚,除非选择退学,重头来过。高考目标明确,大学之后却模糊不为选择未来分心,其结果是未来天天被此闹心。这两者的利弊,根本不必分析就十分明了。在美国,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校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引导,学生们可以选择未来自己准备从事的职业,进行初中、高中以及上大学的简单规划;在加拿大,十年级有一门专门的课程Planning,要求所有学生必修,这门课程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职业,并根据自己的职业选择,确定上大学的目标,选择中学的课程。这种伴随在求学生涯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为自主,同时也更具责任感。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个学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课,规划意识和能力的缺失,会造成每个学生重大的人生缺失。反观我国,很多高中生可以说出自己的高考目标,是上一本还是上二本,或者进某所名校,但是,为什么要上这所大学,大学毕业之后有怎样的打算,却很模糊。这往往会造成一种普遍现象,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目标缺失,失去了进一步奋斗的动力,大学在混日子中度过。对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与网友的交流中也感到忧虑:为什么高中毕业上大学就以为学习到头了?就会出现真正埋头学习的人少了?这一问题需要多方求解,而每个高中生及家长,也要从自身寻找问题的答案。从前面退学的原因中我们发现,很多高中生由于没有对自己的生涯进行相关的职业规划,导致填报志愿几乎没有自己的想法,要不随心随意选择,老师、家长怎么说就怎么填,或是关系好的同学选了这所大学,自己也选,导致进入大学后出现对专业、大学满意度不高的现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什么是职业规划,为什么要进行职业规划以及什么时候开始职业规划?职业规划,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金海燕周文芳金海燕简介:浙江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求是学院党委书记,全球职业规划师,职业生涯教练。周文芳简介:杭州21世纪人才评价中心主任,全球职业规划师,浙江省教育厅职业规划专家首批专家。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个叫做比塞尔的村庄,它地处一块绿洲旁边,被誉为沙漠中的一颗明珠,如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观光游览。可当初若不是肯莱文从这里走了出去,并把它介绍给世人,恐怕这里至今还不为人们所知。因为在此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所以,人们就认为,这儿根本就走不出去,也就没有人再去尝试了。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肯莱文来到这里的时候,听到别人这么说,当然不相信,因为自己既然走得进来,就一定可以走出去。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询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肯定还是转回原来出发的那个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肯莱文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3天就走了出去。但是,比塞尔人为什么祖祖辈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足够半个月吃喝的水和干粮,牵了两峰骆驼就上路了。肯莱文这回没有带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是拄了一根木棍跟在那个比塞尔人的后面。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在第11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才终于明白: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由于比塞尔位于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如果不认识北极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肯莱文在离开比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