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石河子大学商学院课程论文题 目: 我国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分析 课程名称: 计 量 经 济 学 院(系): 商学院统计与金融系 年 级: 2010级 专 业: 统 计 学 班 级: 统计2010级(1)班 小 组: 2010级统计班第二组 组 员: 李娅 王玥敏 刘江峰 赖虹 王俞玲 包雪薇 组 长: 乐爱莲 完成日期: 2012年 6 月16日 18石河子大学商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目 录摘要2关键词2引言31我国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41.1城市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的背景及现状4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较5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例图52.我国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62.1实证方法的选择62.2变量的选择62.2.1二元经济结构62.2.2城乡教育费附加72.2.3城乡固定资产投资72.2.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72.3.5我国户籍制度72.3基本模型的建立82.4序列的单整检验82.5协整检验及模型82.6多重共线性检验92.7异方差性检验92.8自相关检验103.结论及政策建议113.1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113.1.1制定税收优惠政策113.1.2优化产业结构113.2加大对农村的投资113.3增加农村教育投入113.4完善中国农村社会救助113.5改革城乡户籍制度12结束语13参考文献14附表15摘要:结合我国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现状,及根据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较,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逐年增长,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因而,我们在此文中研究了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我们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发现,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有二元经济结构系数、政府支助的教育经费、城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我国的户籍制度以及保险制度,经检验发现,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有二元经济结构系数、城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的现代化与农业的产业化和城市的投资环境与农村的投资环境的不平衡,造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因而,为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本文给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实证检验 对策建议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而其中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尤为显著。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呈波动状态。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率由257上升到3.27,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增大,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类似的国家。如果仅仅看货币收入差距或者说名义收入差距,只有非洲的津巴布韦比中国稍高一些,但如果考虑非货币因素,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最高。由此可见,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面临最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果任由这种趋势继续发展。畸高的城乡收入差距必然将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与以及谐社会构建的巨大障碍,为中国的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留下严重的隐患。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经引起了政策制定者以及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这类方向的导向下,我国政府陆续许多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如取消农业税,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完善农村社保体系等等,这些政府措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晟高的一年,但城乡收入差距却仍然在继续扩大中。从2007到2008城乡收入差距从333上升到338。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国家在从小农经济转变为现代经济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但是我国高居不下,而且仍在继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无疑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本文对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更进一步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产生的这些因素,也就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产生变化的动态变量,只有对其动态变量合理调节,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对于当前或者以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的制定和具体的措施能够有一些启示性作用。1我国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1.1城市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的背景及现状建国后,由于我国在政治社会领域采取的是城乡二元化的社会控制模式,并且完全禁止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大批人口被强制性地纳入农村,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也明显呈两极分化态势。 在我国,农民是社会主体,农民是否有稳定和逐步增长的收入,以及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是否有所缩小,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更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配置机制和城乡各自内部的收入分配制度。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在迅速提高的同时,差距也在不断变化。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1978-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较快缩小趋势。198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397.6元,增加了2.98倍,年均增长28.23%;同时城镇居民收入从343.4元增加到739.1元,增长了115.23%,年均增长16.46%。此阶段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1985年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年份。 1986-1994年,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逐步扩大趋势。这一阶段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农村居民,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 1995-1997年,收入差距再度缩小。这一阶段,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了20.48%,年均增长10.24%;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了32.84%,年均增长16.24%。城乡收入差距从1995年的2.71缩小到1997年的2.47。 1998-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成扩大趋势。这一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51扩大到3.28。从2002年开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三年均超过3.0,可以预见,若不采取有效调控措施,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态势。 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必将引发社会心里失衡, 进而导致社会的失序,在党中央实行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劳动力市场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下, 必须改善农民生活,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才能全面实现社会的小康目标。因此, 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下表列出了1978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有关统计数据,从中可以大致看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演变情况。年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之比1978343.4133.62.5703592811980477.6191.32.4966021961985739.1397.61.85890342119901510.2686.32.2004954119911700.6708.62.39994355119922026.6784.02.5849489819932577.4921.62.79665798619943496.21221.02.86339066319954283.01577.72.71471128919964838.91926.12.51227869819975160.32090.12.46892493219985425.12162.02.50929694719995854.02210.32.64851830120006280.02253.42.78689979620016859.62366.42.89874915520027702.82475.63.11148812420038472.22622.23.2309511120049421.62936.43.208554693200510493.03254.93.223754954200611759.53587.03.278366323200713785.84140.43.329581683200815780.84760.63.314853948200917174.75153.23.332832024201019109.45919.03.228485845表(1):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其比率(单位: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比率系根据相关数据折算得出。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较据资料显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要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虽然,它们的都在逐年增长,但是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幅度,明显要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幅度。说明有明显的收入差距增大的趋势,如下图:数据来源: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例图据已收集的二手资料,经过计算得到城乡居民收入比例,可以直观地看到,从1990年的最低点2.2到2009年的3.33,(如下图)它不仅说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存在差距,也同时在说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在不断增大,而且在11年内,一直是城市的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大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不用交过多的农业税等其他税款,但人民除了购买基本生活用品,其余都会节省下来,但大部分居民收入并没有多少变动,因而称它们为纯收入,而城市的要缴纳很多税款,它们的收入一般称为可支配收入。产生了2002年到2010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基本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城市与农村人均居民收入的比例基本保持在3.2-3.3水平上,这种差距现象已经持续了9年,仍旧没有得到深入解决。数据来源: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2.我国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2.1实证方法的选择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并利用协整以后的模型对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以及自相关性检验,从而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变量,保留主要变量来研究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其所得到的主要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达到对症下药的结果。实证过程包括4个步骤:(1)确定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即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2)如果变量有协整关系,那么对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一系列的检验;(3)其中,在利用逐步回归法时,剔除一些变量 ,得到新模型。(4)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对其进行针对性调整。2.2变量的选择对于城市与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找到了五个,有二元经济结构、城乡教育费附加、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户籍制度。2.2.1二元经济结构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国家在从小农经济转变为现代经济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但是我国高居不下,而且仍在继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无疑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对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革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我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都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即现代工业部门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差距较大的特殊原因是决策者当时实行了特殊的政策,尤其是以农产品低价收购政策作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的手段之一,同时采取了严格限制农村居民迁入城市的户籍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城乡两个经济系统的分割。但从1978年中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由于在旧体制下被压制的农民劳动积极性被迅速释放出来,伴随农民的劳动生产效率的迅速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度缩小。2.2.2城乡教育费附加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增长迅速,而教育经费附加值的分配到城市和农村有差异,教育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也会有差距,这些将影响到城市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而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影响到居民在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工作的性质和收入的差距。2.2.3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在以城市为导向的经济政策下,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城镇,导致农村投资萎缩,农村经济增长缺乏有力的推动力。农村经济上不去,农民收入水平上不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城乡投资和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这主要因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转移到以城市为中心,全社会投资呈现出以特区投资、沿海投资和开发区投资为重点,农村投资被边缘化。在控制其他相关变量下,城乡投资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是显著的,即当前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政策下,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2.2.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城市的社会保险得以发展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得以建立健全,而农村的社会保险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在农村建立起来,但其保险水平偏低,同时农村的养老保险依然很不完善,城乡在社会保险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又降低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例如目前在农村开展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都是农民自愿参保,自愿参加的结果是有支付能力的农民参加保险,而贫困的农民无力缴费,无法享受保险待遇。同时,只有农民先履行了缴费义务,政府才会予以补贴,这样的规定带来的问题是富裕的农民有条件参保,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而贫困的农民无力参保,因而也无法享受政府补贴。 城乡社会保险在内容及覆盖面和待遇水平方面均有较大差距,农村居民享受不到完善的社会保险,面临巨大的生活负担和返贫致贫的风险,所以城乡社会保险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2.3.5我国户籍制度我国由于户籍制度导致城乡劳动市场分割状况由来已久,农村流动人口受到了与城市劳动者不平等的待遇。也就是通过劳动力力的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在某些基本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成立。但是户籍制度的存在阻碍了这些条件的实现,户籍制度的改革只是把剩余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而没有赋予他们与城市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权利,城乡劳动者在就业、工资、职位晋升、劳资关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在城市内部形成一种二元结构,把城市本地居民和进城农民分离在城市的不同领域。在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上,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分割大部分进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工资收入长期处在较低水平,拥有城市户口的劳动者比农村劳动者更容易进入高收入行业。农村户口使得进城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市场上收到多重歧视,农村迁移者主要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劳动报酬低、职业流动性大的工作。户籍制度下的机会不平等是造成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居民的工作性质不同,拥有城镇户口显著地有利于劳动者进入高收入行业,城镇居民在收入会让福利待遇比农村居民要高。而农村户口的居民则相反。户籍制度是导致他们的收入和福利水平低,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2.3基本模型的建立在查找二手数据时,由于数据缺失,或者有些数据并没有给出,因而我们在这里只对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城乡教育费附加的模型的设定,为把每一个数据化为统一数据,因而都化为其比例关系来代替各个变量,利用工业与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x1来代替二元经济结构因素;利用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x2来代替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因素;利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占总的教育费附加与农村教育费附加占总的教育费附加的比例x3来代替城乡教育费附加因素;利用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例yt来代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因而,建立了一个基本模型: 2.4序列的单整检验由于是本文所选取的二手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因而,为了避免伪回归,需要先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得出,几个因素都是在二阶差分下,才会有平稳性数列,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图1),那么它们的原始数据可以说是并不平稳的,那么对其进行协整性检验。变量ADF检验值检验类型临界值/5%结论-5.577139(0,0,1)-2.006292平稳-5.105886(1,t,0)-4.246503平稳-3.354777(0,0,1)-2.006292平稳-2.529083(0,0,0)-1.995865平稳表2:ADF检验2.5协整检验及模型由于本文所选取的二手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且都是非平稳序列,因而,对其进行协整检验,按照协整检验的步骤,我们对其、进行了回归分析。 得到以下结果:协整以后的模型为: t=(0.465109) (0.082288) (0.040080) (0.166737) (-2.08422)=0.684113 DW=1.288320上述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取决于二元经济结构、城乡教育费附加、城乡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二元经济结构、城乡教育费附加、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总和对均衡水平的偏离。2.6多重共线性检验在经过协整检验以后,为了避免由于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所产生的错误判断,因而,本文也对此做出了多重共线性检验,首先,对每一个因素做回归分析,得到下表:参数估计量t值R2调整后的R21.1780396.7957650.8523510.833894-0.03506-0.7063180.0587-0.0589620.7803747.0726280.8621210.844887表3:每一个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在上表中,可以判断出、三个因素中,R2最小的是,其R2为0.0587,因而,直接将因素排除,也就是将教育经费的因素排除。2.7异方差性检验为了保证的有效性,必须检验在这个模型中是否存在异方差。因而,本文做出了异方差性检验,利用white检验法来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white检验结果如下:White 检验从上表可以看出,nR2的伴随概率0.2443大于0.05,则应接受不存在异方差的原假设,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2.8自相关检验为了确保t检验、F检验不高估也不低估,以及R2的可靠,需要检验在这个模型中是否存在自相关,因而,本文做出了自相关检验。由于样本数据为10个数据,0.05的显著性水平,查DW统计表可知 上述经过多重共线性修正的模型DW=1.306696,因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自相关。考虑到DW统计量应用范围有限,而我们的样本数据只有10年的,所以同时采用图示法来进行相关性检验:图示如下: 残差图1 残差图2残差图1上散乱的点,显示出并不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残差图2上无规律的残差曲线图,同样显示出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自相关。综上所述,在经过上述检验以后,最终得到的模型为:t=(0.762685) (0.369585) (0.272676) (-2.385637)R2=0.683987 DW=1.306695 F=3.607370则说明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对变化的影响,可以得出在本文所研究的因素中,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因素。3.结论及政策建议3.1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3.1.1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应进一步通过对高收入人群的征税来调整收入差距,因为税收可直接有效地减少高收入人群的比例,并且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对于农用物资也应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国家虽然减免了农业特产税等税种,但是对于农业物资(如化肥等)也应依照一定比例来减少其税率,让农民最直接受益,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能较快缩小。3.1.2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落实农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和非农产业,以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国际上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解决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长期性和根本性措施。农村工业化,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不断提高第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对于农村经济,政府应积极指导,使城乡对农产品供求双方信息得到尽可能对称,以便科学布局。3.2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增加投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加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同时改革农业投入体制,推进农村投资和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搞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信贷资金不准或按特定优势比例投向非农领域和非农产业,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并广泛吸纳外资、工商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制,扩大农业投入来源,增加农业投入总量,通过各种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3.3增加农村教育投入面对教育经费附加值的分配到城市和农村有差异,教育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也会有差距的现状,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把农村基础教育列入中央预算,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办学模式,并且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完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让广大的农村劳动者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实现教育在农村的真正普及。此外,还要对农民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人员素质,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4完善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完善中国农村社会救助需要提高贫困线,扩大救助对象的范围,提高救助标准,保障贫困人群的最低生活,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同时需要加大政府投入,保证救助资金的充足,对财政困难的地区适当加大转移支付的比例,确保救助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逐步实现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 从而为农民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并且使广大农民拥有比较好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3.5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制度就是实行开放式管理的户口制度,即任何人不论从何处迁往另外任何一处,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应该依法享有同当地居民同等的权利,如享受教育(子女上学问题)、医疗等。改革户籍制度的实质是去除依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差别,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上的均等,社会身份的同等,使户籍只承担对人口的社会管理职能,不再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结束语本文基于1996年到2006年,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的描述以及其他资料的调查,找到了五个影响因素,分别是二元经济结构、城乡教育费附加、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户籍制度。运用了ADF检验、协整检验、多重性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自相关性检验,对其所设定的模型进行了调整和分析。由于数据收集及篇幅限制以及学识和能力所限,本文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本文仅研究了我们所调查得到的五个因素,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因而可能会存在遗漏关键变量的问题;其次,本文对于所研究的我国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可以引入虚拟变量,对其进行分析,但由于能力有限,未能做成虚拟变量。对这些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机会做进一步研究,希望能得到老师们的悉心指引和宝贵建议。参考文献1杨宜勇.刘婉.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J.经济纵横,2007,(3). 2李迎生.从分化到整合: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起源、改革与前瞻J.教学与研究,2002,(8).3刘志英.中国城乡贫富差距与社会保障制度J.江汉论坛,2004,(3). 附表附表一年份农业工业工业与第一产业之比1978 1027.51607.01.5639 1979 1270.21769.71.3933 1980 1371.61996.51.4556 1981 1559.52048.41.3135 1982 1777.42162.31.2166 1983 1978.42375.61.2008 1984 2316.12789.01.2042 1985 2564.43448.71.3448 1986 2788.73967.01.4225 1987 3233.04585.81.4184 1988 3865.45777.21.4946 1989 4265.96484.01.5200 1990 5062.06858.01.3548 1991 5342.28087.11.5138 1992 5866.610284.51.7531 1993 6963.814188.02.0374 1994 9572.719480.72.0350 1995 12135.824950.62.0559 1996 14015.429447.62.1011 1997 14441.932921.42.2796 1998 14817.634018.42.2958 1999 14770.035861.52.4280 2000 14944.740033.62.6788 2001 15781.343580.62.7615 2002 16537.047431.32.8682 2003 17381.754945.53.1611 2004 21412.765210.03.0454 2005 22420.077230.83.4447 2006 24040.091310.93.7983 2007 28627.0110534.93.8612 2008 33702.0130260.23.8651 2009 35226.0135239.93.8392 2010 40533.6160867.03.9687 附表二年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之比1978343.4133.62.5703592811980477.6191.32.4966021961985739.1397.61.85890342119901510.2686.32.2004954119911700.6708.62.39994355119922026.6784.02.5849489819932577.4921.62.79665798619943496.21221.02.86339066319954283.01577.72.714711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腾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招聘国有企业人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顺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劳务派遣人员10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国机集团总部及京内企业管培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区属国有企业招聘4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地铁施工安全培训心得课件
- 固定资产的取得课件
- 固安县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课件
- 回延安优翼课件
- 医护关系学科研究
- 综合实践 探索年月日的秘密(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 2025年医师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上半年)
- 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锁骨下盗血综合征伴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护理查房
- 磷化铝管理办法
- 水下激光探测-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海底捞企业面试题及答案
- 小学体育家长会课件
- 教育的人口功能
- 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