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促进新型建筑材料.doc_第1页
科技进步促进新型建筑材料.doc_第2页
科技进步促进新型建筑材料.doc_第3页
科技进步促进新型建筑材料.doc_第4页
科技进步促进新型建筑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进步促进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 李惠相提 要本文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科技进步对我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1975年以来,国家建材局组织科研、设计、高效、生产、施工等130多个单位开展新型建材及其房屋的大型科研工作,“六五”、“七五”期间又组织了近20个科技攻关项目,为新型建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975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开始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不仅建材行业,其它行业,如冶金、轻工、化工、石化,军工等都在开发新型建材。至今已有3000多个新品种,有的产品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三星级旅游饭店的全部建筑材料已能在国内配套解决。这表明,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已经开成并在稳步发展。回顾10年来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1975年以来,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国家建材局的领导就组织科研、设计、高校、生产和施工等130余个单位开展了新型建筑材料及其房屋的科研工作,同时还进行新型建筑材料及其房屋的科研工作,同时还进行新型建筑材料生产设备与先进技术的准备工作。“六五”与“七五”期间又组织了近20项的科技攻关,解决了新型建材工业的关键技术问题。这些科研攻关和引进技术为近10年来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定的技术基础。近10年来新型建筑材料的科技进步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 墙体材料1、 混凝土空心砌块10年来,砌块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1982年总产量为45万m3,现在超过了300万m3。砌块所用原料已发展到利用工业废料,如粉煤灰、煤渣、煤矸石等,现在又利用浮石,膨胀珍珠岩等制造节能型保温砌块。“六五”期间还组织了小型空心砌块成型机的攻关,现在这种小型成型机已销往国外。为了提高生产水平,还从国外引进20余条砌块生产线。在建筑上已制订了小型宽心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全国已建成的砌块建筑超过3000万。此外,还建成了10层和11层的高层建筑。砌块建筑的抗震设计也基本解决。2、 加气混凝土自1967年引进瑞典设备在北京建厂生产水泥矿渣砂的加气混凝土以后,国内又研制成功水泥石灰砂与水泥石灰粉煤灰蒸压加气混凝土。1978年全国产量仅为24万m3,1988年已达到202万m3。混合湿磨新工艺提高了加气混凝土的性能。另外还研制成功能切3.9m宽的切割机。3、 复合墙板为了解决节能建筑的墙板,“六五”、“七五”期间,国家科委组织了各种类型的复合墙板的攻关。其中有:薄壁混凝土岩棉复合外墙板、混凝土岩棉复合外墙板(承重型)、GRC复合外墙板、石棉水泥轻型复合外墙板等。现在薄壁混凝土岩棉复合外墙板已在大开间(6.6m)大模体系中应用,在北京已建成14层高层建筑,外墙实没热阴为1.256K/W,相当于三砖半的砖墙。准备在严寒地区推广这种复合墙板。混凝土岩棉复合外墙板已在北京形成10万的生产能力。复合墙板一般可节能30%左右,增加使用面积1015%。亚运村80万的住宅将普遍采用岩棉保温层的节能复合墙体。二、 石膏与石膏制品纸面石膏板的优越性已为人们所认识,1988年成为紧俏商品之一。1978年,我国自行设计的年产400万纸面石膏板机组抽产成功,后又引进联邦德国的生产2000万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随后,我国自行研制的防水石膏板、高强石膏、石膏砌块、粉刷石膏、自流平石膏、石膏空心条板与装饰石膏板和装饰石膏线角先后投产。石膏护面纸原是进口,现在采用少量进口木浆的条件下试制成功了国产纸,已供国内主要工厂使用。此外,还组织了磷石膏利用的研究,用磷石膏抽半水石膏或空心条板、还进行了石膏硬化机理的研究。三、 GRC与纤维水泥GRC的耐久性是我国科技人员努力钻研而解决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课题。由于这个突破,才使GRC可以应用于外墙护面板、天花板、浴缸和建筑小品等,在北京,GRC护面板已用于亚运会羽排训练馆、天坛饭店等。青岛市正在建造24层的高层建筑。GRC板的突出优点是造型突出,轻质高强,可以完成一般预制混凝土墙板难以完成的任务。由此派生的TK板已在上海地区推广,用于住宅建筑的隔墙。纤维水泥方面取得的突出进展是采用维尼龙代替石棉纤维制纤维水泥制品。广州市引进的埃特尼特板的生产线,苏州引进联邦德国的9000t压机生产FC水泥加压板都增加了纤维水泥板材的新品种。四、 非水质人造板这是利用农业废料的新领域,我国引进了黄国的稻草板生产线,可生产稻草板和麦草葩,所用护面纸也实现了国产化。江西人造板研究所研制成功稻壳板与人造板的饰面材料。各地还生产了麻悄碎料板、棉杆刨花板、花生壳板、蔗渣板。当前应抓紧应用技术与二次加工的研究工作,才能发挥人造板的经济效益。五、 陶瓷面板陶瓷面砖,1981后全国产量约为200万,1988年产量已达1.03亿,增长5倍以上。花色品种已由原来的十几种增加到几十种。六、 化学建材近10年来,化学建材有了大的飞跃,各种主要产品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如建筑塑料1981年产量为1万t,1987年达到18万t,占全国塑料总产量的4%。聚氯乙烯室内排水管材用配套件已研制成功,制订了国家标准及施工验收规程,在上海、天津两地新建住宅中已取代铸铁管50%。“七五”期间,大口径上水管,煤气管和热水管的应用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六五”期间国家安排了塑料门窗的攻关项目,现已完成居室内门及华北地区六层以下住宅聚氯乙烯窗的技术开发,塑料壁纸产量大增,品种有印花,压花和发泡等类型,塑料地毯1987年年产200万,后来引进几十条生产线,估计产量在600万。在建筑涂料方面,估计全国产量达25万,其中包括有机涂料与无机涂料,在产品上出现了功能涂料、如防蚊涂料、防霉涂料、防炎涂料等,现在涂料下身高档产品发展。建筑粘结剂现在已研制成多种专用胶,可用于粘贴壁纸、地板、瓷砖、防水卷材和PVC管材等。这些产品中有的已达到国际标准,如BA-1塑料壁纸粘结剂已达到日本标准的要求。七、 防水材料过去,我国防水卷材以纸胎沥青油毡为主,80年代以来,防水卷材的新品种得到较快的发展,天津、武汉引进了两条聚合物改性沥青多功能生产线,改变了防水卷材的产品结构。有的厂家已用玻璃纤维毡代替纸胎,使油毡性能得到改善。近年来开发的产品有: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聚氯乙烯卷材、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多层复合防水卷材等20余个新品种,此外,还引进了两条三元乙丙橡胶(EDDM)片材生产线。全国防水卷材的生产能力已达1400万,防水涂料的生产能力近10万t,密封材料已形成2万余t的生产能力。八、 新型建材房屋为了探索如何合理地使用新型建筑材料,10年来,科研、设计、高校等单位对新型建筑材料房屋的结构、建筑和室内设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结构上在研究了框架剪力墙体系,整体预应力体系、梁板柱体系、板柱体系、纵梁框架体系。为了解决抗震问题,研究了整体剪力墙、速缝剪力墙、剪力支撑以及种框架节点,并对框轻体系的变形与极限负荷进行了整体破坏试验,为在地震区推广新型建筑材料房屋奠定了基础。框轻建筑从1978年苏州建成第一幢建筑到1988年底,已建成500万,至今已有22个基地开发新型建材房屋。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国南极长城站就是利用新型建筑材料的优越性和快速施工建成的,经受了严酷气候的考验,博得了国际上的好评。10年来取得上述科技进步的基本经验,初步归纳有以下4点:1、 引进并消化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装备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许多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生产线,几乎每一类新产品都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生产线或关键装备。尽管由于缺乏宏观控制、存在着重复引进的现象,但在开民具有国际水平的新产品方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 科研工作从单一的建筑材料转向以房屋为对象的综合性研究过去,往往重单一材性、生产工艺或设备的研究。后来,在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一开始,就明确地提出以房屋为对象研究新型建筑材料。首先是探索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的轻型结构,后来逐步深入到建筑保温、隔音、密封等所需的新型建筑材料。近几年来更注意从室内设计来研究开发新产品。这就要求新型建筑材料在形式、色调方面能配套使用,同时还注意到降低造价问题。通过科研使新型建筑材料建筑达到美观、适用、经济的要求。这样,新型建筑材料也必然得到较顺利的发展。3、 加强了配套材料与应用技术的研究过去我们往往重视产品对象,忽视配套材料与应用技术的研究,以致在推广中遇到不少困难。在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加强了配套材料与应用技术的研究。例如纸面石膏板的科研工作中注意解决轻钢龙骨、嵌缝腻子、接缝纸带、板用粘结剂、钉子与电器件等配套材料,还编制了石膏板的通用图集,出版了石膏板应用手册,同时对石膏板隔墙的耐燃、隔音等进行了系列试验,最后又下大力量基本解决了石膏板护面纸的国产化问题,再辅以比较庞大的推广销售队伍,才使纸面石膏板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砌块推广上也是首先确定砌块标准尺寸,编制了小型空心砌块的检验方法与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才使砌块建筑推广有了可靠的技术依据。4、 组织了新型建筑材料的协同攻关,解决了若干难题“六五”、“七五”期间,新型建筑材料共有玫关项目20项,其中化学建材有这方面获得了突出的成绩,如建筑用硬质聚氯乙烯下水管及管件的攻关是在化工,建材、建工等部门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又如多层复合弹性塑料地板、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建筑用热塑性塑料制品等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