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中医适宜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腰痛的中医适宜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腰痛的中医适宜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腰痛的中医适宜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腰痛的中医适宜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腰痛病的经验 西宁市山川人民医院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疼痛科 常林海 1 一 腰痛概述 1 定义 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 多见于 腰部软组织损伤 肌肉风湿 腰椎病变 椎间盘病变 内脏病变 内科 2 2 几种常见的腰痛疾病 腰椎间突出症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退行性变 3 腰椎间突出症 由于椎间盘损伤 退变 纤维环破裂 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外向后外侧或正后方突出 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 产生下腰部疼痛和下肢的坐骨神经痛 直腿抬高试 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腰椎CT或MRI有助于诊断 4 腰部软组织损伤 有明显的外伤史 病变的部位是竖脊肌 轻者仅表现腰部疼痛 重者腰部剧痛难忍 翻身有困难 甚至不能起床 连咳嗽 深呼吸都感到疼痛加重 操作部位有局限性压痛点和肌肉痉挛 5 腰椎退行性变 多见于40岁以上者 腰部僵硬酸痛 不能久坐 晨起症状加重 疲劳 受寒可使症状加重 局部有压痛或肌肉痉挛 腰椎生理前凸曲线弧度减小或消失 弯腰受限 腰椎X线照片协助诊断 6 3 病因病机 7 二 临床表现 以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疼痛在腰脊正中部 为督脉病症 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 为足太阳经病症 分型 寒湿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 8 寒湿腰痛 腰部有受寒史 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 腰部冷痛重着酸麻 或拘挛不可俯仰 或疼痛连及下肢 9 瘀血腰痛 腰部有劳损或陈伤史 晨起 劳累或久坐时加重 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 痛处固定不移 10 肾虚腰痛 起病缓慢 腰部隐隐作痛 以酸痛为主 乏力易倦 脉细 11 二 治疗原则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 感受外邪 属实 治宜祛邪通络 根据寒湿 湿热的不同 分别予以温散或清利 外伤腰痛 属实 治宜活血祛瘀 通络止痛为主 内伤致病 多属虚 治宜补肾固本为主 兼顾肝脾 虚实兼见者 宜辨主次轻重 标本兼顾 12 证治分类 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 1 肾阴虚 2 肾阳虚 13 1 寒湿腰痛主证 腰部冷痛重着 转侧不利 逐渐加重 静卧病痛不减 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 舌脉 舌质淡 苔白腻 脉沉而迟缓 证机概要 寒湿闭阻 滞碍气血 经脉不利 治法 散寒行湿 温经通络 代表方 甘姜苓术汤加减 本方有温中 散寒 化湿作用 适用于寒湿闭阻经脉而致腰脊疼痛之证 14 2 湿热腰痛主证 腰部疼痛 重着而热 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 活动后或可减轻 身体困重 小便短赤舌脉 苔黄腻 脉濡数或弦数 证机概要 湿热壅遏 经气不畅 筋脉失舒 治法 清热利湿 舒筋止痛 代表方 四妙丸加减 本方有清利湿热 舒筋通络 强壮腰脊作用 适用于湿热壅遏 经脉不舒 腰脊疼痛 15 3 瘀血腰痛主证 腰痛如刺 痛有定处 痛处拒按 日轻夜重 轻者俯仰不便 重则不能转侧 部分病人有跌仆闪挫病史 舌脉 舌质暗紫 或有瘀斑 脉涩 证机概要 瘀血阻滞 经脉痹阻 不通则痛 治法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代表方 身痛逐瘀汤加减 本方有活血通络止痛作用 适用于腰部外伤 瘀血阻脉 腰痛如刺 16 4 肾虚腰痛 1 肾阴虚主证 腰部隐隐作痛 酸软无力 缠绵不愈心烦少寐 口燥咽干 面色潮红 手足心热舌脉 舌红少苔 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 肾阴不足 不能濡养腰脊 治法 滋补肾阴 濡养筋脉 代表方 左归丸加减 本方有滋阴补肾 强壮腰脊作用 适用于肾阴亏虚 腰脊失于濡养 腰痛绵绵 五心烦热 17 2 肾阳虚主证 腰部隐隐作痛 酸软无力 缠绵不愈 局部发凉 喜温喜按 遇劳更甚 卧则减轻 常反复发作 少腹拘急 面色咣白 肢冷畏寒 舌脉 舌质淡 脉沉细无力 证机概要 肾阳不足 不能温煦筋脉 治法 补肾壮阳 温煦经脉 代表方 右归丸加减 本方有补肾壮腰 温养命门火作用 适用于肾阳不足 筋脉失于温煦 腰痛绵绵 拘急肢冷 18 预防调护 1 预防腰痛 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确的坐 卧 行体位 劳逸适度 不可强力负重 避免腰部跌仆闪挫 2 避免坐卧湿地 暑季湿热郁蒸时 亦应避免夜宿室外 贪冷喜凉 涉水冒雨或身汗出后即应换衣擦身 或服用生姜红糖茶 以发散风寒湿邪 19 治疗方法 基本治疗寒湿 温经散寒泻法治则瘀血 活血化瘀针灸并用肾虚 益肾壮腰补法 20 基本治疗 处方 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 主穴和方义 肾俞大肠俞疏通气血腰阳关阿是穴通经止痛委中 疏通膀胱经气血 21 基本治疗 加减 寒湿腰痛加灸大椎温阳散寒瘀血腰痛加膈俞活血化瘀肾虚腰痛加灸命门益肾壮腰操作 诸穴均常规操作 肾虚腰痛者 命门穴以隔附子灸法为佳 22 小针刀疗法刺络拔罐法隔姜或隔附子饼灸针刺腰痛点中药穴位敷贴法 2 其它疗法 23 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吸收现代西医及自然科学成果 再加以创造而成的医学新学科 具有疗效好 见效快 疗程短 无毒副作用 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是一种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的治疗方法 24 刺络拔罐法 皮肤针叩腰部或委中穴后 拔罐 适用于急性或慢性腰肌病变 25 拔罐治疗腰痛 穴位 肾俞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 5寸大肠俞 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 5寸委中 腘横纹中点 26 27 28 2 其它疗法 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 寒湿腰痛或肾虚腰痛 针刺腰痛点 急性腰肌扭伤中药敷贴法 百草正骨疼痛膏敷痛点 国家发明专利 29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 1 保持腰椎的正确姿势 腰椎前凸位 坐姿时应选择高且有靠背的椅子 卧位应选择硬板床 2 在一定的时间内应随时调节体位 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 如久坐 尤其长时间弯腰最易引起椎间盘后突 30 31 3 学习省力的姿势动作 如搬重物时尽量采取屈膝屈髋下蹲 避免直腿弯腰搬物 同时 重物应尽量靠近身体 4 避免在腰椎侧弯及扭转时突然用力 不能避免时 也应先做热身运动 以增强脊柱抗复合能力 32 5 功能锻炼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和消除腰椎间盘周围软组织的水肿 延缓和防止椎间盘突出 但切忌超强度剧烈运动 可做以下腰部保健操 腰部的伸展运动 鱼跃式腰背肌锻炼 6 注意腰部的保暖 避免受凉 33 7 肥胖者应适当减肥 着装时避免穿高跟鞋 8 已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平时应配带腰围 限制腰部活动 避免加重病情或复发 卧床后可解掉腰围 9 积极地近早地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避免延误病情 给自己带来痛苦 给治疗增加难度 3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姿位 1 卧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睡硬板床 仰卧时膝微屈 腘窝下垫一小枕头 全身放松 腰部自然落在床上 侧卧时屈膝屈髋 一侧上肢自然放在枕头上 2 下床从卧位改为俯卧位 双上肢用力撑起 腰部伸殿 身体重心慢慢移向床边 一侧下肢先着地 然后另一仙下肢再移下 手扶庆头站起 35 3 坐位坐位进腰部挺直 椅子要有较硬的靠背 椅子腿搞度与病人膝到足认错的高度相等 坐位时 膝部略高于髋部 若椅面太高 可在足下垫一踏板 36 4 起座从座位上站起的 一侧下肢从椅子侧面移向后方 腰部挺直 调整好重心后起立 37 腰椎间盘突出症家庭锻炼法 1 反复搓腰 将双手分别放于同侧腰大肌处 由上向下 再自下而上反复搓10 15次 以双侧腰部发热为度 2 五点支撑法 是一种简单的锻炼腰背肌肉方法 做法为仰卧位双膝屈曲 以足跟 双肘 头部当支点 抬起骨盆 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 然后缓慢放下 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 连续20 30个 38 3 飞燕式锻炼 俯卧于床 先后做双下肢交替抬举 双下肢同时抬举 上半身后伸抬起 身体两端同时抬离于床等动作 上述动作各十余次 每日坚持30分钟锻炼 4 团身运动 仰卧于床 先后做屈髋 屈膝 仰卧起坐或仰卧起坐接双手抱膝贴胸等动作各十余次 此运动可与飞燕式隔日交替进行 39 5 退走锻炼 在走廊或空旷处倒退走 每次30分钟左右 这种锻炼有利于改善腰背肌状态 恢复腰椎生理弓和腰部小关节滑动 可帮助解除小关节粘连 6 挺腹疗法 每日做挺腹运动数十次 一方面加强腰背肌的锻炼 另一方面使椎间隙及纤维环 椎间韧带发生旋转 牵拉 产生周边压力 突出物易于回纳 可使椎体关节回复解剖功能位 达到适应状态 4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饮食 1 饮食中注意补充钙 镁 维生素D以及维生素B族等 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