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和新医药类-工程、机械.doc_第1页
生物和新医药类-工程、机械.doc_第2页
生物和新医药类-工程、机械.doc_第3页
生物和新医药类-工程、机械.doc_第4页
生物和新医药类-工程、机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度项目和需求对接活动推荐项目汇编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二零零八年十月目 录生物和新医药 1No 1.项目名称:小肽血红素 1No 2.项目名称:猪肝金属硫蛋白的提取技术 1No 3.项目名称:治疗败血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药物 1No 4.项目名称:治疗NHL的抗体药物 2No 5.项目名称:药物纳米输送系统 2No 6.项目名称:心血管疾病干细胞临床治疗技术与产品 3No 7.项目名称:病原快速检测装置-分子马达微动力生物传感器 3No 8.项目名称:促分化抑增殖抗癌新药CF 4No 9.项目名称:生物发酵法番茄红素生产技术 4No 10.项目名称:壳聚糖的水溶性改性技术 4No 11.项目名称:维生素 K2的合成 5No 12.项目名称:发酵法生产谷胱甘肽 5No 13.项目名称: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S-腺苷-L-蛋氨酸 5No 14.项目名称:细菌发酵法生产L-乳酸 6No 15.项目名称:治疗腰间盘突出的药酒 6No 16.项目名称:一种黑曲霉菌株及其在果胶酶固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6No 17.项目名称:口服新型缓控释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平台 7No 18.项目名称:芍甘片 7No 19.项目名称: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复合物 7No 20.项目名称:治疗老年痴呆中药组合物 8No 21.项目名称:肿瘤抗体导向治疗新药 8No 22.项目名称:癌症基因治疗药物ZL-2 9No 23.项目名称:伽马T细胞制剂 9No 24.项目名称:兽用狂犬病毒基因工程疫苗 9No 25.项目名称:治疗肾功能不全新药硝克柳胺 10No 26.项目名称: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盐酸氯苯哌酮 10No 27.项目名称:抗焦虑药布格呋喃 10No 28.项目名称:治疗脑卒中药物DL 0108 11No 29.项目名称:帕金森氏病和抗老年性痴呆治疗药物FLZ 11No 30.项目名称:降血脂药物 CCS 11No 31.项目名称:治疗哮喘、过敏、变应性鼻炎的中药新药-Vams 12No 32.项目名称:糖尿病治疗药物SZ-A 12No 33.项目名称:治疗艾滋病创新药物V9722 13No 34.项目名称:重组水蛭素 13No 35.项目名称:类抗艾滋病新药 AEBL-2 14No 36.项目名称:具有细胞凋亡促进活性的多肽 14No 37.项目名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测 15No 38.项目名称:Alport综合征的基因诊断试剂 16No 39.项目名称:潜在的肿瘤分子标记物DD1-6基因 16No 40.项目名称:生物I类新药肝癌多肽疫苗 17No 41.项目名称:乳腺癌患者手术、化疗后血清HER-2 ECD 水平变化对乳癌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17No 42.项目名称:新抗骨质疏松复方中药 17No 43.项目名称:促神经再生复方中药 18No 44.项目名称:国家I类基因工程新药抗血栓多肽 18No 45.项目名称:山香圆叶综合开发项目 18生物和新医药No 1. 项目名称:小肽血红素专利:专利号 ZL01100011.2项目阶段:产业化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 其它(合作建厂)项目简介:项目特点1产品创新第一次获得了以较小分子量的稳定的亚铁形式存在之血红素,突破了传统的只有以高铁形式(如氯高铁血红素、羟高铁血红素等)才能稳定的血红素存在形式,属原创性高新技术成果,具有革命性飞跃。2工艺创新传统中从动物血提取血红素多采用化学法(如丙酮法、冰醋酸法等),这些方法需耗用大量化学试剂,成本高,有残毒,且提取的血红素极不稳定,只能以高铁血红素的形式存在,影响了吸收。本工艺将生物工程技术与超滤、微胶囊化等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无需耗用化学试剂,成本低,无残毒。特别重要的是,提取的血红素是以稳定的亚铁形式存在的,极利于吸收,它体现了血红素提取技术的重大进步。项目意义1首次实现了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物理方法取代传统化学法,从动物血液中提取血红素,并实现了从不稳定的血红素向稳定的血红素的革命性跨越。2为我国普遍存在的缺铁性贫血人群提供了高效生物补铁剂。3为农副产品高科技产业化开辟了新路径,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4“小肽血红素”是一个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全新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No 2. 项目名称:猪肝金属硫蛋白的提取技术专利:专利号 ZL200410013212.X项目阶段:产业化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项目融资项目简介:猪肝金属硫蛋白的提取技术金属硫蛋白简称MT,是利用猪的肝脏提取的一种特异蛋白,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约为SOD的几千倍,而清除氧自由基(O)的能力约是谷胱甘肽(CSH)的25 倍,而且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动。已通过鉴定。被列入863,“八五”、“九五”重大攻关项目, 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联合国将MT列入向世界各国推荐的生物技术产品。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及化妆品等。按5公斤/年粗品计算,需设备投资260万元,厂房300。按国内每克3000元,产值 1500万元。扣除成本费用 500万元,年 利税1000万元。No 3. 项目名称:治疗败血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药物专利:专利号项目阶段:中试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项目简介:一、项目概况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是早期发现的细胞因子之一。本项目提供特异性结合MIF的单克隆抗体及分泌这种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高水平的MIF生成在急性感染中是有害的。在动物模型中,抗MIF抗体能够抑制MIF活性,对于败血症,急性肺损伤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都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是SARS和人禽流感的重要致死原因,抗MIF抗体对这类突发性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应有很好的疗效。MIF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疾病也有重要联系。例如在大鼠关节炎模型中,抗MIF抗体可以很好地减缓大鼠的病情发展,100%地抑制死亡率。MIF在肿瘤生成中也起到关键作用,多种肿瘤细胞高表达MIF,而MIF对肿瘤细胞的存活以及肿瘤血管的生成是必须的,因此抗MIF抗体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成。综上所述,MIF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胞因子,该药物机理清晰、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对MIF活性的抑制可望给患有严重败血症和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癌症的病人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二、技术创新点利用自主创新的小鼠免疫技术,克服了高度保守抗原的免疫耐受问题,开发出高亲和力的抗MIF抗体,这一技术在世界上是首创。在工程细胞株构建方面,利用小鼠骨髓瘤细胞NS0表达重组蛋白,由于NS0细胞不需基因拷贝扩增的步骤以及从贴壁到悬浮培养的驯化过程,所以比国内广泛使用的CHO细胞开发周期短很多。No 4. 项目名称:治疗NHL的抗体药物专利:专利号项目阶段:实验室阶段合作方式:合作开发项目简介:一、项目概况CD20是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特有的标识,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理想的靶抗原。近年来,NHL发病率逐渐攀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以前的治疗方法无法治愈,患者最终因淋巴瘤的复发而死亡。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新的有效移植肿瘤细胞增长的治疗方案,在治疗NHL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目前国外已经批准的抗CD20抗体药物有三种,分别是Rituximab、ZEVALIN和BEXXAR。本项目研究的抗人CD20嵌合抗体TGLA是基于抗原抗体的立体结构信息学设计而成的新型药物分子,是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产权的新表位抗体。二、技术创新点TGLA是针对NHL新抗原表位的新型抗体。No 5. 项目名称:药物纳米输送系统专利:专利号项目阶段:实验室阶段合作方式:合作开发项目简介:一、项目概况本项目提供一种药物纳米输送系统,它是一种动力学稳定的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在体内有靶向作用,增加药物在病变部位的分布,提高药物疗效并降低副作用。本项目的主要技术优势在于利用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作为载体,辅以其他制备纳米微粒的材料,通过一定的制剂学手段,将药物包裹于所形成的纳米胶束中。该给药系统一方面利用聚乙二醇长链的亲水性能够在微粒外面形成亲水性保护膜,防止微粒聚集,避免药物与血液中的酶等蛋白分子接触和被体内网状内皮系统识别、吞噬,从而延长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保留时间,达到长循环的目的。另一方面药物包载于胶束的疏水核中,可以使药物免受外界因素(水、氧、光)的破坏,大大提高药物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胶束制剂可以改变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动力学性质,增加药物在病变部位的分布,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二、技术创新点过去,类似的纳米药物输送载体提高了靶向输送药物的能力、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但通常伴随药物杀伤肿瘤细胞能力的减弱而需要增加用药剂量来实现其疗效。本项目的药物纳米输送系统可使药物选择性地在肿瘤组织蓄积并渗透到深层肿瘤组织提高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从而显著增强药物的细胞毒性、抑制肿瘤的生长。获得粒度小而均一的药物纳米制剂,对工艺和设备的要求很高,且批量生产的规模小。目前国内还无法解决此关键性制备技术,本项目采用自制的自动化一步成膜水化设备制备胶束,可以避免这些缺陷,保证产品的粒径均一,产品的生产工艺简单。No 6. 项目名称:心血管疾病干细胞临床治疗技术与产品专利:专利号项目阶段:实验室阶段合作方式:合作开发项目简介:一、项目概况(实施项目的必要性,包括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技术等)我国心肌梗死已累计超过300万人,并以每年新增60万的速度攀升,每年死于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人数已超过100万人。心肌梗死的核心问题是心肌细胞死亡。心肌细胞一旦死亡则几乎没有再生能力。尽管目前的药物治疗、动脉介入治疗和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运动耐力、进行血运重建以减轻心肌缺血,但均无法修复业已死亡的心肌组织。进行心脏移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供体心脏的来源有限。本课题试图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坏死心肌的局部或周围,重建心肌组织,即细胞心肌成形术来达到修复心脏功能的目的。人胚胎干细胞是心肌细胞移植的重要来源,目前国内只有本课题负责人能够得到大量的从人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心肌细胞。本课题将研制出用于心肌细胞移植的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并使其产品化。利用前期开发的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心肌,为外科心室成形手术提供新型的心肌代替品。建立一套生产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心肌细胞的工艺流程。二、技术创新点(技术特点;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或成果比较)人胚胎干细胞分化心肌细胞,用来治疗心肌梗死属国内首创,为心肌梗死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推动胚胎干细胞治疗的应用。No 7. 项目名称:病原快速检测装置-分子马达微动力生物传感器专利:专利号项目阶段:实验室阶段合作方式:合作开发项目简介:一、项目概况(实施项目的必要性,包括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技术等)当前对于病毒,类病毒等病原分子的快速灵敏测定技术十分缺乏,快速检测技术往往灵敏度差、灵敏度高的检测技术往往不快速。仿造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设计,构建在纳米水平上的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在经过适当修饰后(如结合生物大分子、病毒分子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可以在单分子水平上检测目标生物大分子或病毒分子等。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有望发展成新一代微动力单分子传感器,使生物传感器的功能材料、纳米器件的制造技术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并推动生物芯片、生物医药、环境、国防、能源、信息等众多领域的革命性进步,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该项目涉及的核心技术已基本成熟,目前集中在系统优化和适用性验证方面。二、技术创新点以分子马达技术为核心,集成免疫识别、荧光探针标记与检测、阵列微接触印刷和量子点荧光编码控制等技术,建立一个全新概念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首次用量子点构建生物分子马达杂交体生物传感器,可同时检测多种不同病毒。有四个特点:一是快速,原来检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分析需要4个小时,而运用了智能生物传感器后只需要1020分钟;将目前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直接从禽产品中检测禽流感的检测周期从4小时缩小到30分钟;而且灵敏度要高于传统方法,原来的装置在少量的分子情况下检测不出来,但新技术可迅速检测;三是便宜;四是方便,目前的仪器还是比较大,不过可以携带,以后可做的更小。项目主要应用范围:(市场化前景):(1)用于食品安全的超灵敏测定(如盐酸克伦特罗)(2)用于生物反恐的病毒测定(如对禽流感病毒测定的敏感性可达到单分子)。(3)用于环境污染物监测(4)疾病早期快速诊断、血液安全检测。(5)个人家庭保键检测(6)毒品检测(如K 粉)No 8. 项目名称:促分化抑增殖抗癌新药CF专利:专利号项目阶段:实验室阶段合作方式:合作开发项目简介:一、项目概况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类抗癌新药促分化抑增值抗癌新药CF(coleusin factor),对多种人体肿瘤细胞(包括人肺腺癌细胞PG、人鼻咽癌细胞CNE-2、人结肠癌细胞CA-、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和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NB4)的增殖抑制效果明显。CF对人早幼粒白血病抑瘤率达60%79%,口服制剂对人胃腺癌BGC-823和人鼻咽癌CNE,抑瘤率分别为40%70%和49%84%。静脉注射剂对人胃腺癌BGC-823和人鼻咽癌CNE,抑瘤率分别为50%70%和71.2%88.3%。成骨肉瘤细胞移植裸鼠的动物模型试验显示,抑瘤率达60%,这为攻克骨癌这一世界性难题带来希望。二、技术创新点毒性极微:细胞药理超显微结构观察,CF不伤害正常细胞(如图示)。CF的这些高效微毒的独特优势,对于实体瘤缺少非细胞毒治疗药物的临床现状而言,与现有的诱导分化类药物相比,显示出了极强的竞争优势。CF的研究已申报了3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2项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1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CF的科研型预临床研究显示出可喜结果:1、CF对早幼粒白血病疗效明显。2、CF治疗人晚期胃肠癌(已转移)疗效明显。3、CF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显著。4、CF治疗晚期肝肿瘤的疗效显著。除上述疗效显著的服药者外,还有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总计22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服药患者都是因医院已无法治疗,患者的家属主动要求志愿试用CF,并签署了责任书,在医生的严密监护下,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方案而进行了科研型预临床试验。No 9. 项目名称:生物发酵法番茄红素生产技术专利:专利申请号 200510090996.0项目阶段:中试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项目简介:番茄红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认定番茄红素为A类优秀营养食品添加剂。番茄红素对单线态氧、自由基的消除能力以及抗氧化作用均优于胡萝卜素,具有防癌、抗癌、防治心血管病等功效。目前番茄红素制备有三种方法:天然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及微生物发酵法。其中微生物发酵法因不受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并且产量高,是生产番茄红素的最佳方法。本技术以三孢布拉氏霉菌通过甲羟戊酸途径生产番茄红素,采用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的RNAi干扰技术代替阻断剂的添加,利用角鲨烯合成酶抑制剂将代谢流由麦角固醇向番茄红素方向转化,并添加氧载体增大溶氧水平,强化番茄红素的生产。在此基础上,建立年产20吨番茄红素生产线,使工业生产番茄红素的发酵单位大幅度提高。通过添加氧载体、麦角固醇代谢途径阻断以及RNAi方法,使三孢布拉霉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发酵单位超过1400mg/L;番茄红素的提取收率达到80%;应用范围:食品、医药。效益分析:以年产20000吨番茄红素(以5含量计),每吨生产成本约为35万元,每吨售价110万元左右。No 10. 项目名称:壳聚糖的水溶性改性技术单位:北京化工大学专利:专利号 98102884.5项目阶段:中试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项目简介:壳聚糖来源于甲壳素,在药物控释、化妆品、组织工程、污水处理、食品包装等方面有大量的应用。本壳聚糖的水溶性改性技术,通过化学改性使壳聚糖的晶体结构受到破坏,水溶性大大加强,因而为后加工提供了方便。目前已申请三项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工业生产中壳聚糖的水溶性改性。改性后的壳聚糖能在水中溶解,且不会改变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应用范围:组织工程、药物释放载体、皮肤修复膜、卫生材料、消炎材料、杀菌无纺布、杀菌喷雾剂、水凝胶、骨修复等壳聚糖产品的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市场分析:壳聚糖目前的市场售价在2040万/吨,用于生物材料壳聚糖产品,价格在50100万/吨之间,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No 11. 项目名称:维生素 K2的合成专利:专利号项目阶段:中试阶段 产业化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项目简介:维生素 K 是一类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萘醌基团的衍生物。在动物体内具有生物活性的是维生素 K2 ,而维生素 K1 和维生素 K3 都要转化为维生素 K2 才能起作用。三种维生素 K 的形式都在肝中转化成维生素 K2 ,并和胃肠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 K2 一起被吸收利用。药用功能:治疗维生素 K2 缺乏性出血症,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维生素 K2 可预防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维生素 K2 产品的使用最早是日本,其纳豆菌中富含维生素 K2 ,在每 100 克纳豆中含有 870ug 维生素 K2 ,是其他食品的数百倍,骨质是由维生素K2 和优质蛋白质先形成骨元蛋白,再与钙生成骨质,蓄积骨中,增加骨密度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随着维生素K2 的独特功能被发现,目前美国用于抗骨质疏松剂已经进入 3 期临床阶段,相应的保健食品也有约 6 家公司正在开发和试生产初期。技术特点:利用15%的茄尼醇和维生素 K3 中间体为基本原料合成维生素 K2,方法工艺简单易行。No 12. 项目名称:发酵法生产谷胱甘肽专利:专利号 2005100024083项目阶段:产业化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项目简介:谷胱甘肽(GSH),又名-L-谷氨酰-L-半胱氨酸-甘氨酸 ,是细胞内主要还原物质,能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型、毒害性化合物和辐射的伤害。GSH在医学、食品及化妆品方面有着广泛用途。国内依靠进口。国内谷胱甘肽生产方法有:萃取法、发酵法、酶法及化学合成法。目前发酵法已成为主要方法。北京化工大学自1999年开始研究发酵法生产谷胱甘肽,承担863项目“发酵法生产谷胱甘肽”。已选育得到了谷胱甘肽高产菌株。采集230株菌株,用快中子结合紫外线诱变法,得到谷胱甘肽高含量假丝酵母,谷胱甘肽含量达2.4,采用先进的酵母发酵技术,谷胱甘肽发酵水平达到达到2000 mg/L。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而且开发了谷胱甘肽分离纯化工艺,提取率达76%,GSH含量在98%以上。市场分析:国内需求10吨/年,几乎全部进口。试剂级价格46000元/公斤左右;药用级价格9000元/公斤左右。2001年已进口食品级GSH 5吨;药用300公斤。35年内国内需求量预计00吨以上。No 13. 项目名称: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S-腺苷-L-蛋氨酸专利:专利号项目阶段:产业化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项目简介:S-腺苷-L-蛋氨酸,又称S-腺苷甲硫氨酸,简称SAM,具有治疗肝病,抑郁症和关节炎的强大疗效。药用SAM目前已作为抗抑郁药,关节炎药和肝病药应用于临床。目前SAM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酶促合成和微生物发酵制备三种。本技术采用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SAM。微生物发酵法是选育优良高产菌株结合发酵调控手段,利用微生物自身生长代谢规律,大量合成SAM,这是实现SAM产业化的主要途径。目前发酵法制备SAM所用菌株主要是用野生酵母和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酵母菌。本技术采用酵母发酵生产SAM具有以下优势:1、将高密度发酵平台技术(国家863项目)成功应用于SAM的生产,与传统发酵相比,本实验室注重从代谢调控角度进行生产。2、可以非常好的达到与谷胱甘肽,麦角固醇联产,工艺比较成熟。3、与基因工程菌及其他菌种相比,本实验室保藏的酵母具有稳定性好,基本不退化,维护费用低的特点。技术指标:北京化工大学采用酵母发酵生产SAM,在5L反应器中SAM产量可达7.5g/L,生物量干重达到110g/L。No 14. 项目名称:细菌发酵法生产L-乳酸专利:专利号项目阶段:产业化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项目简介:聚L-乳酸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工程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可生物降解纤维、可生物降解塑料和医用材料等。L-乳酸生产技术:乳酸的工业生产主要有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发酵法生产乳酸,可通过菌种和培养条件的选择而获得具有立体专一性的L-乳酸或D-乳酸或是两种异构体以一定比例混合的消旋体。发酵法采用玉米、小麦等淀粉为原料,先将淀粉糖化,再由微生物将糖转化为乳酸 。因其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而成为生产乳酸的重要方法。北京化工大学L-乳酸生产技术:用于L-乳酸发酵的菌种为由本研究室经过多年选育得到的一株高产菌种。本L-乳酸生产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生产L-乳酸的菌种立体专一性高,发酵周期短, 间歇发酵产量为145g/L,发酵时间为70小时左右;2、碳源可采用工业葡萄糖,也可采用玉米、小麦等淀粉为原料,其原料来源广泛,廉价可再生,生产成本低、安全性高;3、氮源为食品工业副产品,无须添加价格昂贵的蛋白胨、酵母粉等;4、厌氧发酵,能耗低,工艺相对简单,可利用现有的普通发酵设备,易于实现工业化;5、用分子蒸馏技术精制L-乳酸,L-乳酸回收率大于75%。No 15. 项目名称:治疗腰间盘突出的药酒专利:专利号 D2159247.0项目阶段:产业化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项目简介:本产品是由杜仲、山药、骨碎补、当归、续断、熟地黄、千年健、补骨脂、五加皮等二十多种中草药制成;本药的首服病人是发明人自己,发明人于1988年患腰间盘突出症,半年多自己不能走路,长期休息,遍求医药,久治不愈。申请人学医出身,自己开始读书研配,试配试饮,终于痊愈。今年已72岁,腰仍如初始无病时。后凡有患此病求医者,发明人不吝医治,至今医治百余人。本药已获发明专利。专利权人愿把本药方与其配制方法的专利技术转让。有关事宜可面议。No 16. 项目名称:一种黑曲霉菌株及其在果胶酶固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专利:专利申请号 200410006199.5项目阶段:产业化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项目简介:其黑曲霉菌株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 1100;本发明的微生物菌株可用于果胶酶的固态发酵生产中培养本发明黑曲霉F02菌株(Aspergillus niger F02)的营养源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营养物;采用本发明菌株生产原料主要是麦麸、米糠和面粉等农副产品,故投资少、操作方便;以单位体积计算,固态发酵果胶酶的活力要比液态发酵高5-6倍。果胶酶是用于饲料的重要酶制剂,能明显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减少畜禽水产的死亡率。在动物饲养早期还能起到替代金霉素的作用。在1993年以前,关于高产果胶酶的黑曲霉研究报道很多,但是发酵酶活力上升有限,最高值在1270单位/克左右;近几年的报道中,一种塔宾曲霉产果胶酶也仅为3200单位/克左右,另一种黑曲霉产果胶酶为6000单位/克左右。因此工业上迫切需要一种可高产果胶酶的微生物新菌株并将其在发酵中应用。发明人愿把本配方与其配制方法做技术转让,有关事宜可面议。本发明技术成熟,已在实际生产中卓见成效。No 17. 项目名称:口服新型缓控释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平台专利:专利号 ZL 200510055203.1项目阶段:中试阶段合作方式:合作开发合作意向:科信必成公司以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开发“口服新型缓控释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平台”,为了加快平台的建设步伐,加强项目开发中信息、设备、人才、经验等资源的共享,希望有合作意向的科研单位、企业和专家以共建、合资、委托等多种灵活的合作方式加入平台共同开发。项目简介:“口服新型缓控释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平台”计划开发一批口服缓控释制剂产品,实现产业化,并获得一批技术发明专利。项目以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开发,以企业的缓控释制剂关键技术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缓控释产品为核心,以实现产业化为目标,加强产品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开发疗效独特,使用安全,有国内外市场前景产品和专有技术,提升我国新型药物制剂研发及产业化技术水平,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原有的商业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围绕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常见多发病,重点为具有缓控释制剂开发技术优势的心脑血管、糖尿病、抑郁症、抗病毒等疾病,研究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制剂,并与国外先进制药企业缓控释开发同步。仿制一批国外进口国内独家、市场需求大、临床效果好、替代进口的药物并全部实现产业化。“口服新型缓控释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平台”计划在2-3年中完成50个品种的临床前研究,10个品种进入临床研究阶段,5个取得生产批件,并实现产业化。完成4项符合美国FDA、欧盟药品注册标准的非专利药品的制剂临床前研究,其中2项与生产企业联合完成向美国FDA、欧盟进行药品注册并获得批准。国内申请制剂相关发明专利20项,申请欧美专利58项。No 18. 项目名称:芍甘片专利:专利号 02156681.X项目阶段:中试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合作意向:希望能与医药企业以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的方式出售本品的临床批件。项目简介:芍甘片中药止痛新药本项目为五类中药新药,适应症为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主治阴血亏虚,血行不畅,脘腹疼痛,临床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是对经典古方“芍药甘草汤”进行的中药现代化开发。是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研究新思路的指导下,分析其有效成分之后组成的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目前已获临床研究批件,正在进行一期临床试验。该品种目前国内尚无同品种上市,在国内已获取专利证书。本项目将传统古方以现代医药理论指导,采用先进方法提取制备白芍及甘草的有效部位芍药总苷类成分、甘草总酸类成分及甘草总黄酮类成分,并经药效学试验筛选证明此三类成分均对止痛有明显作用,且具有协同作用,同时服用可使疗效显著增强。在此试验基础上开发出中药止痛新药,经过对体内外多个动物模型的药效学研究,证明其对子宫痉挛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子宫痉挛是引起痛经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该产品对痛经的治疗效果确切且起效迅速。No 19. 项目名称: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复合物单位: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专利:专利号 02100193.6项目阶段:中试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项目融资项目简介:摘要信息: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复合物,它由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和盐酸普鲁卡因组成,其中二者的重量比为1:2500,优选1:40100,胆碱能受体拮抗剂优选为樟柳碱及其盐或山莨菪碱.该复合物表现了较强的平喘作用,并能够减少胆碱能受体拮抗剂的常见副作用,如口干等.优势和技术特点:1:老药新用,原材料价格低廉,通过复方增强疗效、降低副作用.2:配方只有2个成分,便于药物相互影响的研究和满足新药申报资料的要求.3:已完成了毒性、药效和制剂方面的大部分研究工作,有把握获得新药临床试验批准.4:临床试用效果明显,尤其对慢性支气管哮喘在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有效率100%.No 20. 项目名称:治疗老年痴呆中药组合物专利:专利号 ZL03125124.2项目阶段:中试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项目简介:摘要信息:通过Balb/c小鼠侧脑室微量注射聚集态淀粉样多肽(A25-35),建立模拟AD的小鼠动物模型,以西药脑复康和中药当归芍药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作为对照,应用多种中药方剂对AD模型小鼠进行治疗,已筛选出一种含熟地、等七味中药复方(称为抗AD I号);应用AD模型小鼠进行行为学实验和脑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研究抗AD I号对AD模型小鼠认知和记忆功能的影响作用,结果证明抗AD I号对AD模型小鼠的认知和记忆能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选用了目前国际上公认的AD药物筛选动物模型-PDAPPV717I转基因小鼠及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动物行为学实验、脑组织内淀粉样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学染色等方法观察抗AD I号对PDAPPV717I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神经病理学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抗AD I号不仅能够明显地改善PDAPPV717I转基因小鼠的认知和记忆功能,对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性作用;而且能够明显地降低PDAPPV717I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Ab淀粉样蛋白的沉积,老年斑减少;能够降低PDAPPV717I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进一步肯定抗AD I号对AD的治疗作用。这一结果提示该中药方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目前正在利用代谢组学等技术来优化抗AD I号的组成,并且寻找出有效化合物组群,开发一个中药一类新药。No 21. 项目名称:肿瘤抗体导向治疗新药专利:专利号 ZL02153924.3;ZL02153923.5项目阶段:实验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项目简介:摘要信息:抗体导向治疗肿瘤是肿瘤免疫生物学治疗的热点领域。目前,抗体导向治疗肿瘤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应用领域均有较大突破,但是大多数上市抗体是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而较少用于实体肿瘤治疗。缺乏特异性肿瘤抗原的靶标是抗体治疗实体肿瘤的瓶颈所在。V2型T细胞是人类外周血中T细胞的主要亚群,对多种实体肿瘤显示良好的体内外杀伤活性。基于人类V2T细胞肿瘤识别特异性是由V2TCR CDR3区决定的研究成果(论文已发表,Mol Immunol. 2007,44:302-310),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此决定T细胞肿瘤识别特异性的结构(V2TCR CDR3)移植到一个基因工程抗体中,研发一种集T细胞肿瘤识别特异性和抗体分子导向性于一身的嵌合抗体,可望成为肿瘤抗体导向治疗的新药,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本项目完成了肿瘤浸润gdT细胞的CDR3合成肽OT3和卵巢癌细胞SKOV3等多种肿瘤细胞、组织结合特异性的研究,证实该合成的肿瘤反应性V2TCR CDR3肽能与SKOV3等多种肿瘤细胞、组织及其蛋白质提取物特异性结合。No 22. 项目名称:癌症基因治疗药物ZL-2专利:专利号 ZL 200410070093.1项目阶段:实验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项目简介:摘要信息: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受体DR5是一个理想的抗肿瘤治疗的靶分子。在本课题的前期研究中,以DR5作为靶抗原,制备了一个与国际上已报道的同类抗体分子结构不同、抗肿瘤功能强大的抗DR5单克隆抗体(AD5-10)。AD5-10在体外可诱导多种人类肿瘤细胞凋亡,最高杀伤活性可达70-80%,对正常细胞没有细胞毒性;AD5-10具有和重组TRAIL同样的特异性结合DR5的能力,且与TRAIL在杀伤肿瘤细胞时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在人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模型中,该抗体抑制小鼠移植瘤生长的能力达60-70%,不引起任何组织损伤,对正常小鼠无毒副作用;因此,该抗体有可能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论文已发表在J Biol Chem 2005; 280(51), 41940-41952上。该抗体将可发展成为治疗性的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单链或微型抗体以及基因治疗抗体,用于肿瘤治疗,在艾滋病的治疗中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该抗体已申请了中国和国际(PCT)发明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No 23. 项目名称:伽马T细胞制剂专利:专利号 ZL02156725.5项目阶段:实验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项目简介:摘要信息:过继细胞疗法是通过分离获取的患者自身免疫细胞,在细胞因子诱导下,大量扩增出具有高度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回输病人体内以治疗肿瘤。主要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CD3AK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树突状细胞(DC)等。T细胞免疫在肿瘤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免疫监视作用。因此,基于T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与方法的探索一直是肿瘤免疫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目前应用的过继免疫治疗的LAK细胞、CTL,CD3AK治疗疗效均不理想。gdT细胞主要以非MHC限制性和非抗原特异性方式直接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肽类或非肽类抗原。gdT细胞介导的非特异性肿瘤细胞毒可克服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在应用上的限制;gdT细胞对实体或血液肿瘤均有杀伤,从而克服了NK细胞对实体肿瘤基本无作用缺点;gdT细胞的产生细胞因子和细胞毒的双重功能使在体内能够发挥更全面的功能;gdT细胞识别抗原的多重方式使其更易在体内发挥作用。自体T细胞是一种体外扩增无需肿瘤抗原的刺激的患者自体体细胞制剂,具有无抗原性、无毒副作用之特点。目前已建立了gdT细胞体外扩增与纯化技术,证明该方法可稳定而特异性扩增不同来源的gdT细胞,并有扩增的gdTCR的库容完整,简便易行的优点,且费用低廉。解决了gd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应用于临床的技术难题。No 24. 项目名称:兽用狂犬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专利:专利号 ZL01120639.X项目阶段:中试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项目简介:摘要信息:1.较为全面的研究了所构建的重组复制缺陷腺病毒在传代过程中基因组稳定性、病毒滴度、目的基因表达等特性。2.小鼠免疫保护-脑内攻击实验(NIH)法结果表明:该疫苗有很好的免疫和保护效果,不同途径免疫,其效力在1-2.61U/ml以上(按WHO资料,对兽用疫苗效力达1.0即可)。3.目标动物狗的实验:该疫苗免疫狗,可诱导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已检测了免疫后一年半的犬血清,结果仍保持远高于具有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水平(0.5U/ml),而对照动物为0。4.完成了疫苗的安全性检测:皮下及腹腔注射小鼠无致死及其他不良影响;狗在一年半的实验期内,未见任何异常。5.2005年7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安全评价申请(农基安办字2005-T064)。进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1.用重组疫苗免疫目标动物犬,测定疫苗的保护效力.(本项研究两个月内可完成)。2.在前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田间和区域试验观察疫苗的效力。(两年内完成)。No 25. 项目名称:治疗肾功能不全新药硝克柳胺专利:专利号 PCT/CN2003/001046项目阶段:中试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 项目融资项目简介:摘要信息:硝克柳胺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跟踪国际前沿研究,在体外以与肾脏纤维化病变相关的两个最关键因子之一TGF-b1为靶点,有目的的设计、合成、筛选、结构修饰与优化,经反复体内药效学验证,毒理学研究,研制出的具有明确肾功能不全治疗作用且毒性低、活性较高、作用机理新的一个香豆素酰胺类小分子的新结构化合物。经5/6大鼠肾切除、链脲霉素(STZ)致大鼠糖尿病肾病以及遗传性高血压大鼠(SHR)性肾损伤模型研究表明,它可明显降低肾功能不全大鼠血尿素氮、肌酐、血管紧张素II、TGF-b1水平和尿蛋白水平,增加肌酐清除率。5/6大鼠肾切除模型病理结果显示明显减轻肾衰大鼠的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与阳性对照药比较,强于Benazepril,与Losartan相当;STZ致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病理结果显示明显减轻肾病大鼠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空泡变性(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以及肾盂黏膜增生,对后两方面的作用均强于阳性对照药Losartan;大鼠遗传性高血压 (SHR)性肾损伤模型病理结果显示明显减轻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硬化、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蛋白管型和小管扩张,同时对胸主动脉壁中膜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与抑制TGF-1合成及受体结合和降低A水平有关。安全性评价表明其对骨髓造血系统无影响,亦无细胞毒、致突变和致畸作用,一般药理学试验结果表明,对正常Beagle犬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均无明显影响,口服一次性给药大、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LD505g,经查新证实硝克柳胺为新结构化合物,目前已申请国内、国际化合物发明专利。药代预试研究提示,采用HPLC在紫外光谱320nm可检测到一强吸收峰,灵敏度为5ng/ml左右,Tmax在1小时左右,Cmax为2mg/ml。目前已获SFDA临床批件。No 26. 项目名称: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盐酸氯苯哌酮专利:专利号 200410070528.2项目阶段:中试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项目简介:摘要信息:盐酸氯苯哌酮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属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PAF是一个重要的炎性介质,PAF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阻断PAF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适用于一切急、慢性及免疫性炎症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PAF受体拮抗剂除具有抗炎作用外,还具有胃肠粘膜保护作用,克服了现有抗炎药的不良反应。在国际上,PAF受体拮抗剂作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的研究,还处在初级的生物活性研究阶段。因此,盐酸氯苯哌酮的临床前研究与开发处于本领域的国际前沿。盐酸氯苯哌酮作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疗效好,副作用少,将挑战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各类抗炎药物,给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来福音,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药盐酸氯苯哌酮的临床前研究与开发得到了2003年度-2005年度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及北京市科委的大力资助,自2003年1月以来,化学合成、质量控制、制剂及药理毒理等学科均严格按照申报一类新药的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工作,课题总体进展顺利,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正在申报期临床试验。No 27. 项目名称:抗焦虑药布格呋喃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专利:专利号 ZL98122447.4;ZL00108339.2项目阶段:中试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 项目融资项目简介:摘要信息:布格呋喃是沉香中一类化学成分沉香呋喃的衍生物,由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在系统的神经精神药理模型上对布格呋喃进行研究,发现布格呋喃主要在抗焦虑试验模型上呈阳性结果,而在戊四氮惊厥、肌松、镇痛、木僵、隔离打架、电击跳台条件反射等试验中无活性或活性很弱。现已经完成了包括合成工艺,制剂、质量研究、药效学、一般药理、药代、毒理等各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布格呋喃在动物模型上抗焦虑作用效果与地西泮相当,较丁螺环酮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其它作用较弱。毒理研究结果显示布格呋喃毒性低,无依赖性和耐受性。曾获得科技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和“863”“十五”重大专项的支持。已申请国际专利,其中在美国和韩国已经获得授权,日本和欧洲的专利正在实审阶段。目前已获临床批件。No 28. 项目名称:治疗脑卒中药物DL 0108专利:专利号 ZL200410037860.9项目阶段:产业化阶段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项目简介:摘要信息:DL0108是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在数万个化合物中筛选出来的具有显著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化合物,该化合物最早是从天然药物蜂胶中分离得到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在经过结构修饰、优化和改造合成的近百个衍生物中,DL0108表现出良好的抗多种因素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多种动物脑缺血模型(急性脑缺血、慢性脑缺血、局灶性脑缺血、腔隙性脑血栓等缺血模型)中,DL0108130 mg/kg(po,ip,iv)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脑缺血作用,与阳性药物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相比较,作用具有明显的优势。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DL0108口服最小致死量超过治疗量100倍,是一种毒性较小的活性化合物。DL0108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促进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的磷酸化发挥脑保护作用。在治疗脑缺血性中风等疾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该用途已经申请专利保护,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该药物口服吸收较好,下一步还可开发口服剂型,用于脑卒中恢复期的治疗。本产品效果好,毒性小,药理作用与现有同类药物比较有明显的优势,适应症为多发疾病,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项目开发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重大创新药物专项基金等政府基金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申报临床。No 29. 项目名称:帕金森氏病和抗老年性痴呆治疗药物FLZ专利:专利号 ZL02107737.1项目阶段:中试阶段合作方式:合作开发项目简介:摘要信息:帕金森氏病(PD)和老年性痴呆(AD)老年人发病率高, 巳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的医疗卫生问题,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帕金森氏病,是由椎体外系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很高。目前已有的抗帕金森氏病药物如左旋多巴等只起改善症状的作用,不能延缓疾病的进程,且长期服用常有副作用,因而临床急需疗效好的治疗新药。FLZ是人工合成的番荔枝有效成分的衍化物,对实验性帕金森氏病和老年性痴呆有明显防治效用,能保护神经细胞因氧化应激造成的凋亡,下调相关信号转导,是一种新的神经保护剂,已申请化合物专利。其毒性低,有开发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帕金森氏病和抗老年性痴呆新药的良好前景。在药学研究方面完成了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改进了整个工艺路线的各步纯化条件,纯品含量99.5%,为今后工业生产创造了条件。No 30. 项目名称:降血脂药物 CCS专利:专利号 ZL200310101650.7项目阶段: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