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规范化研究.doc_第1页
管理会计规范化研究.doc_第2页
管理会计规范化研究.doc_第3页
管理会计规范化研究.doc_第4页
管理会计规范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管理会计融合了管理理论与会计理论,是现代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管理会计的作用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就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三届管理会计论坛暨2010中国管理会计实践奖颁奖典礼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会计正逐渐由信息提的供者转变为价值的创造者,他们认为管理会计将成为未来会计的蓝海。然而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并不容乐观,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上已经远远的落后于管理会计的实务工作。迄今为止,管理会计理论仍然明显缺乏规范化,管理会计规范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中主要探讨的是管理会计基础理论的规范化和学科内容体系的规范化,这也管理会计规范化所面临的两个难题。理论研究的落后不仅不利于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推广与运用,制约了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也影响了其自身理论更深入的研究与发展。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研究该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二章讨论了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具体回答了管理会计究竟有无规范化的必要,如有必要,则应当如何进行规范化,由谁来进行规范化以及在哪些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会计的规范化应当遵循哪些原则等一系列问题;第三章探讨关于管理会计基础理论的规范化。管理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规范化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这一章主要探讨构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诸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的逻辑关系,并选择合适的逻辑起点作为出发点构建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框架。第四章主要探讨管理会计学科内容规范化的一些问题。近几十年来,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呈出了无限扩大的趋势,不少内容与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内容存在重复与交叉,这种现象不仅不利管理会计自身的发展,也造成了教学、研究资源的浪费。管理会计内容应当如何界定,以及与会计专业其它相关学科成本管理、财管管理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整合、协调等在这一章进行了探讨。第五章是对管理会计未来发展的展望。21世纪,管理会计将是会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其未来的研究重点可能在以下方面:构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突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的研究、管理会计信息化以及管理会计的主题向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变等。【关键词】管理会计 规范化 理论框架 内部经营管理AbstractAccounting theory integrate the management theory 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enterpris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nd an important branch of accounting.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on, the rol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tioners and theorists have received unprecedented attention.Concluded in just the third 2010 China Forum 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s Awards ceremony, the delegates agreed that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accounting is gradually changing as the value of the supply by the creators, they think accounting management will be the future of accounting blue ocean.However, the theory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not optimist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in the theory has been far behind the practical work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So far,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ory is still the apparent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standardizatio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atic proje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tandard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basic theory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cademic content system, which also manages the accounting standardization of the two facing problems.Theory behind the study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business promotion and use, lim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s and also affecting the theory of its own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proposed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ubject;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feasibility issues of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such as whether the specific answer to th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necessary, if necessary, how it should be standardized, normalized by whom,where to standardize, and which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standardization and other issues in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standardization;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of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basic theory. Basic theory standardiz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system mainly build a scientific and a complete system of the accounting management theory. In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build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starting point for building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s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Chapter IV focuses on the content of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standardization problems.In recent decades,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was out of the infinite expansion of the trend, many content exist duplication and cross with the research of cost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this phenomenon is not only negative self-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teaching waste of resources. How to define the content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how to integrate and coordinate to the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such as cost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All of these are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Chapter V is the outlook for the future about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development.The 21st century, management accounting will be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ccounting, the focus of future studies may be in the following areas: build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ighlighting the integr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ools,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the subject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shifts to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s.【Key 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 Standardizati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ternal management目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1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21绪论1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2研究综述21.2.1国外研究综述21.2.2国内研究综述51.3本文研究思路与创新点61.3.1本文的研究思路61.3.2本文的创新点82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92.1管理会计规范化的相关概念92.2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必要性分析92.3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可行性分析102.4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基本原则122.4.1管理会计规范化应当遵循适度原则122.4.2管理会计规范化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132.4.3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会计框架142.5管理会计规范的机构153管理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规范化173.1现存问题分析173.2管理会计基础理论框架的内容183.2.1管理会计的属性183.2.2管理会计的目标193.2.3管理会计的职能193.2.4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203.2.5管理会计假设213.2.6管理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223.3构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233.3.1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233.3.2管理会计理论框架244管理会计学科内容的规范化284.1现存问题分析284.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学科内容的规范284.2.1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内容交叉的原因294.2.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内容交叉的解决对策304.3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学科内容的规范314.3.1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原因314.3.2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解决对策325结论与展望345.1结论345.2对管理会计后续发展的展望35参考文献37致谢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1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曾经有人把企业当前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形像的描述为:“天花板愈来愈低,地板愈来愈高,生存空间愈来愈小,竞争压力愈来愈大。”2008年,一场罕见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许多世界知名企业相继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给全球经济带了巨大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我国自然也未能独善其身,长江、珠江三角洲大批的企业停产、倒闭,然而在这种恶劣的大环境下,有一些企业却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发展壮大起来。究其原由,管理会计功不可没。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上世纪50年代在我国就已经出现,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已经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并被认为是会计行业后续发展的方向。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管理会计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相对于发展比较成熟的财务会计而言,管理会计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理论结构、方法体系、内容体系等方面都不够规范化。管理会计的不规范,不仅影响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也影响了人们对该学科更深入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高新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出现了许多管理会计新领域,如战略绩效评价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知识资本成本管理会计、行为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等。这说明管理会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管理会计的内容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另人眼花缭乱,使管理会计的内容难以规范化。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已经实现一定程度的规范化。英国和美国早已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负责管理会计的规范与推广等工作,日本大藏省也制定了成本会计准则等,但在我国既没有管理会计的专门机构,更没有管理会计的准则、制度等。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希望管理会计学科能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早日形成一个比较规范成熟的学科,更好的发挥其理论的指导功能,管理会计能够规范化将有利用明确管理会计理论的方向和重点,提高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水平和效率,也将有利于开拓管理会计研究的新领域,推动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1.2研究综述1.2.1国外研究综述西方的管理会计自20世纪初产生以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追求效率的管理会计(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1911年,美国科学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泰罗出版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开创了企业管理的一个新纪元,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泰罗制”的诞生。伴随着“泰罗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广泛的运用,会计界学者开始涉及管理会计有关问题的研究,科学管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理念开始与会计相结合,形成例如:“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等独特的标准成本系统,可以说这是管理会计的雏形。从1918年开始,美国工程师哈里森一直致力于标准成本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多部著作,例如:有助于生产的成本会计、新工业时代的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科学基础等。1921年,他设计出了第一套健全的标准成本制度,并给出一组成本差异分析公式,1930年,他把对标准成本计算的研究成果写成了标准成本一书,由此建立的标准成本计算方法,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了基础条件,并推动了对预算控制问题的研究。1921年6月,美国国会颁布了预算与会计法,在当时对推行预算控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22年,美国学者麦金西于出版了预算控制论一书,这是美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预算的著作,该书全面介绍了预算控制的理论。同年,著名的会计学家奎因坦斯出版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首次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个名称。1924年麦金西教授又出版管理会计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管理会计”命名的著作。同时,布利斯所著的通过会计进行经营管理也出版了。上述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美国管理会计初步形成了统一的理论。1933年,诺泊尔出版了利润工程学一促使企业盈利的应用经济学一书,把“本量利”的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在20世纪前期,“本量利分析法”逐渐融入到管理会计当中,成为了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时期,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其特点是追求效率,它强调的是企业如何在既定的战略条件下把事情做好。第二阶段:追求效益的管理会计(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进入了战后期,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面对新的经济形势,科学管理学说的根本性缺陷暴露无遗,其重局部、轻整体的特点使之不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应时代的要求,现代管理科学逐步取代了泰罗的科学管理。现代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管理会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美国学者马特西克在其管理会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文中评述WF瓦特教授在1950年所著的管理会计时写到:“瓦特教授的管理会计这部著作是以往几十年间撒下种子所结出的硕果”。这是对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界限的划分。1955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对一些重要的成本概念加以明确,这些概念主要包括差别成本、重置成本、计划成本、历史成本、标准成本、责任成本、预算成本等。1958年该学会在其发布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管理会计体系包含的内容,即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管理、量本利分析、差量成本分析法、变动预算、边际贡献分析和责任会计等,基本确立了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体系。6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业绩会计”和“决策会计”,使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体系进一步丰富。1962年贝格尔和格林在其合著的预算编制和职工行为一书中,对行为会计作了精辟的论述,使之成为管理会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后,又有多部优秀的管理会计著作问世,例如:著名的会计学家柯普兰的出版的管理会计和行为科学、霍普伍德出版的会计系统和管理行为等。这些著作进一步对完善和充实了管理会计理论方法体系。至70年代末,美国会计学术界对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达到高峰,出版了很多管理会计学的著作与教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穆尔和杰德凯合著的管理会计、纳尔逊和米勒合著的现代管理会计、以及霍恩格伦的管理会计导论等。在这个阶段,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是追求效益,它强调的是首先把事情做对,然后再把事情做好 胡玉明. 管理会计发展的演进J. 财会通讯,2004.1。至此,形成了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的管理会计结构体系。第三阶段:管理会计的反思时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科技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管理会计显得有些过时落伍了。在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中,管理会计的研究分为传统学派与创新学派两大流派。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传统学派指责创新学派理论脱离实践,复杂的数学模型使管理会计远离现实。而创新学派则指责传统学派视野狭隘、观念陈旧、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新经济的环境。两大学派的纷争促使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进入一个反思期。1987年,卡普兰与约翰逊联合出版了著作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在当时,轰动了西方会计学界。他们认为管理会计实践在近年来一直没有多大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几十年都未发生变化,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而这种过时的管理会计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危机,管理会计信息已经失去了决策的相关性。因此,必须对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使之适应新经济环境。针对这种观点,西方管理会计学家做出了积极反应。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布拉米奇和比姆尼联合发表了调研报告管理会计:发展而不是革命,他们并不认为管理会计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危机,需要革命性的变革,而是认为在近几十年来英国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虽然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管理会计实践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因此应该在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基础上,通过对实践经验的研究,特别是案例研究逐步摸索出一套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并强调这个体系的建立不是对现有体系做出否定和彻底的变革,而应该是在其基础上不断的发展与完善。1988年到1990年期间,罗宾.库珀和卡普兰相续在成本管理杂志发表多篇论述作业成本计算的文章,在西方掀起了一场“作业成本计算”研究热潮。“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与波特提出的“价值链”观念相结合,使管理会计又致力于为企业“价值链”优化而服务。在20世纪80年代,管理会计许多新的进展都是围绕着企业“价值链”优化和价值增值展开的。纵观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现代管理会计主题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不断的发生改变,大致沿着“效率效益价值链优化”的轨迹向前发展。 第四阶段:管理会计主题转变的过渡时期(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会计的主题已经从单纯的价值增值转向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上来。20世纪90年代是管理会计主题转变的过渡时代。 1997年,希尔兹在美国会计学会主办的管理会计研究杂志上发表了90年代北美管理会计研究一文。该文对1990至1996年刊登于会计、组织和社会、当代会计研究等主流杂志上关于成本管理会计研究的150余篇论文进行归类分析,得出管理会计研究呈现多元化格局的结论。与此同时,滑铁卢大学的阿特金森等学者发表了论文管理会计研究的新趋向,他们认为管理会计在组织变更中的地位与作用、管理会计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共生互动性、管理会计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作用三个研究领域将是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20世纪以来,管理会计的发展丰富了会计的内容,扩充了会计的内涵,拓展了会计参与决策、预测未来等作用,促使现代会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2.2国内研究综述一、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的学术界主要是进引和学习西方的管理会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会计学大师杨时展教授的从管理会计学看近三十年西方国家会计科学的演变和现代会计向传统会计的挑战,余绪缨教授的现代管理会计主要特点及其吸收利用问题、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与“洋为中用”、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和现代管理会计中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等,这些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些西方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另外,余绪缨教授编著管理会计与李天民教授编著的管理会计学这两本教材对中国引进西方管理会计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众多学者纷纷发表管理会计的相关文章,具有代表性的有裘宗舜教授的企业经济责任与责任会计以及杨继良教授的关于标准成本的几个问题、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浅谈成本分析的传统方法及问题等,这些文献分别探讨了责任会计以及在中国企业的应用问题。这个时期仍然是以介绍西方的管理会计为主。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的管理会计进入了反思与提升阶段。1990年,会计学家李天民教授提出了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观点。孟焰教授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学科。他在其发表的论管理会计的规范化一文中, 提出了管理会计适度规范化的原则。认为管理会计的规范化范围应主要涉及以下一些领域: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管理会计与其它学科的界限、管理会计教科书内容的规范化等。1992年,余绪缨教授在其发表的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一文中提出包括微观管理会计、宏观管理会计和国际管理会计三个组成部分的“广义管理会计”的概念。他还先后发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的主要特点、试论现代管理会计中行为科学的引进与应用问题等多篇管理会计论文。二、管理会计的实务发展关于管理会计实务的文献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管理会计涌现出了一些具有“本土化”的理论与方法,管理会计的一些最新理论,例如作业成本、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全面预算管理等开始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并在一些企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文献有杨伊勤教授和李天民教授的活动量基础成本计算法介绍正确计量成本的一种新方法、楼申光教授和陈建明教授的 活动量基础成本计算法的现实基础与理论分析等。1993年至1994年期间,余绪缨教授等在当代财经杂志连续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及其框架, 探讨了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 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国内著名学者纷纷发表文章总结中国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经验。例如王平心教授等发表的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 实行ABC系统的决策分析等。探讨经济增加值及其在中国的运用的文章也有很多,例如:胡玉明教授的让经理人富有,但必须首先使股东更加富有、 罗雪梅的 经济增加值(EVA) 一种新的财务评价指标、 谷祺,于东智的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 等。关于平衡计分卡的文献主要有:胡玉明教授的平衡计分卡:一种战略绩效评价理念、杨臻黛的业绩衡量系统的一次革新平衡记分卡、叶盛的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系统的新发展、李志斌的我国预算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等。虽然中国已经引入各种管理会计工具,例如: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全面预算管理等。但是这些并不等同于管理会计, 需要有效地将各种管理会计工具进行整合。这方面的文献、著作,具有代表性的有:胡玉明教授的全新的管理会计框架高级管理会计给我们的启示等文章,王斌和高晨的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 余绪缨教授的论知识经济的形成、发展将对管理会计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等文章。 此外, 会计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们对管理会计的一些新领域也进行引进,并且在引进的基础上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取得一定的成绩, 发表或出版了不少相关文献。这些管理会计新的分支主要有:战略绩效评价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知识资本成本管理会计、行为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等。1.3本文研究思路与创新点1.3.1本文的研究思路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管理会计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该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二章介绍管理会计规范化的一些相关概念,对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规范化的原则,并对规范化的机构进行了讨论。第三章是探讨管理会计基础理论体系规范化的问题。对构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一些思考,包括对管理会计属性、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管理会计假设、管理会计职能以及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综述。第四章是对管理会计学科内容规范化的问题进行的探讨。管理会计内容应当如何界定,以及管理会计与会计专业其它相关学科成本管理、财管管理之间应当如何整合、协调等问题在这一章进行了探讨。第五章是结论与展望,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以上为本文的整体构思,如下图1-1所示:图1-11.3.2本文的创新点在借鉴和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管理会计不仅有规范的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本文主要探讨了关于管理会计基础理论规范化与学科体系规范化的问题。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对于管理会计的规范化,本文认为首先应当从对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与内容体系两方面着手。二、构建科学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对管理会计规范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以环境、动因为构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并在此基础上试着构建了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体系。三、针对管理会计内容体系的不规范问题,提出应将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整合与协调,界定了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各自应当包含哪些内容。2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2.1管理会计规范化的相关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规范”一词是这样解释的:规范的基本涵义是指从事和评价某项活动的方式和标准 李端生. 会计理论研究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百度词条中对规范的解释是:“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它们可以由组织正式规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规范可能与活动有关或与产品有关。可见规范是指组织明文规定的标准或者人们约定俗成的做法。对这些标准或者做法进行科学系统的归纳、总结、修定与完善,形成一系列被人们公认并自觉执行的标准,这一过程就是规范化的过程。规范就是指某项活动应当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做,它是行为的主体应当遵偱的,对该项活动起引导和制约的作用,并对行为的后果进行考核与评判的标准。管理会计的规范化则是指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等进行科学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的过程。管理会计的规范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包括管理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规范化、管理会计学科内容体系的规范化、管理会计教科书的规范化、管理会计实务工作的规范化等。2.2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必要性分析长期以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管理会计具有规范化的必要性,但对管理会计在哪些方面进行规范化意见存在分歧 孟焰. 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目前,对于要不要研究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以及如何研究仍然是困扰我国会计学界的一个难题。现存的很多管理会计教材都是以介绍管理会计的各种具体方法为主,很少涉及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问题,关于这方面的学术论文也非常少。各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框架是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而管理会计也不例外。管理会计的学科内容至今仍然很不规范,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在内容上存在大量重复与交叉,管理会计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现在仍然颇具争议。另一方面其研究范围呈出了无限扩大趋势,内容纷繁复杂。这些问题给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推广以及自身理论的研究与发展都带给来了负面的影响。我国管理会计难以规范的原因是由于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落后。近几十年来,我国关于会计理论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大部分都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财务会计比较而言有很大的差距。第一,我国会计界学者对管理会计的研究热情不高。根据对近十年在会计研究上所发表的学术性文章进行的统计表明:财务会计方向的论文约为465篇,而关于管理会计及成本会计的学术性论文仅为71篇,后者仅占前者的15%左右,而且具有研究性和原创性的文章更是寥寥无几 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 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J.会计研究,2008.9。其原因与我国在92年后进行的会计改革有很大关系,学术界把目光都集中在财务会计上,对管理会计的关注不够。第二,高校教师选择管理会计方向课题的很少,从而导致高校中研究生选择管理会计作为毕业论文也很少。第三,我国没有一个专门的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的权威机构,而且我国举办的管理会计学术性研究会、研讨会也是去屈指可数。管理会计的不规范也影响了管理会计人的培养。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打算做两件事:一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CPA,二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的管理会计师”。 这意味着我国财政部不仅对财务会计的工作非常重视,而且对管理会计的工作也逐步重视,而另一方面,这句话也说明了我国目前管理会计人才的短缺。由于财务会计的诸多弊端,引进管理会计对企业显得更加重要。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下,许多企业虽然表面上处于“盈利”的状态,但这其中的大多数企业实际上是在损害股东财富,因为企业所获利润有可能是小于全部资本成本的,因此建立基于管理会计的内部考核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引进经济增加值(EVA指标)考核等,让财务人员发挥管理功效将是一个趋势。2.3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可行性分析1、 西方管理会计规范化的经验 在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早已经成立了管理会计的专门机构,专门负责管理会计方面的研究,规范以及组织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等工作,如美国成立的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The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ants,简称IMA),英国成立的特许管理会计协会(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Accountants),加拿大成立的管理会计师协会(Society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这些机构都在管理会计规范化的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它成立于1919年 ,由美国成本会计师协会(NACA)衍生而来,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国际管理会计师组织,它在管理会计、公司内部规划与控制、风险管理等领域均参与到全球最前沿实践。然而在我国并没有类似的专门负责管理会计的机构。我国的财务会计有财政部统一指挥,负责制定财务会计准则,指导我国的财务会计工作,在民间有权威的会计机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都对我国的财务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并没有一个专门的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的权威机构。随着管理会计逐步被企业及社会认可与重视,管理会计的规范化问题将显的尤为重要。2、 管理会计近年来受到重视 近年来,管理会计逐渐受到了我国政府机构的重视。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中型企业执行。执行该规范的上市公司,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国资委也正鼓励中央企业引入经济增加值 (EVA)考核,并谋划将于2010-2012年全面实施。2009 年9 月10 日11 日,国际领先的管理会计师组织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IMA)在上海举办全球年会,这是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全球年会。这不但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表明管理会计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旗下的专业资格证书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在全球范围的各行业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是全球管理会计领域最权威的证照。我国众多知名企业如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银行、鞍钢、海尔、统一等的财务高管都已考取或正在积极考取CMA证书。中集集团、神华集团、华晨汽车、海尔集团、华融投资、华润等众多知名企业都已经纷纷引入管理会计的实践。这也说明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来受到了重视。然而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运用不能仅靠引进外国的理论,因为管理会计不仅具有技术性,而且带有很强的社会性,如果照搬外国的理论,不结合我国的社会文化等实际情况,则管理会计的优越的作用是很难发挥的。随着中国新的财务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越来越多的企业具备了全球化发展的条件。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滞后已经形成一个矛盾,管理会计的不规范严重制约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因此我国管理会计的规范化的问题将是必需要解决的问题。2.4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基本原则随着我国的财务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管理会计也日益受到了重视,然而我国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协会。在近年来国内也兴起了全球范围的各行业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的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资格认证,然而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内部的决策,它不同于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主要是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管理会计受环境与文化影响较重,国外成功的经验在我国不一定行的通。因此我认为我国的管理会计规范化不能照搬国外的理论,而应当认真分析我国的具体情况,发展适合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具体来说,管理会计的规范化应当遵循以下原则。2.4.1管理会计规范化应当遵循适度原则管理会计确有规范化的必要性,且国外的一些成功的经验也表明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可行性,那么究竟应该在哪些方面对管理会计进行规范化将是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在适度范围内对管理会计进行规范化,即在以下领域对管理会计进行规范化:一、对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进行规范化,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体系。前面说到管理会计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因此,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将是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管理会计的属性、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管理会计的目标、管理会计的假设、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等。我国学者对管理会计的属性有着不同的看法。李天民教授认为: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它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并帮助企业决策者作出各种决策的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汪家佑教授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企业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收集、加工所需的各种信息,围绕成本、利润、资本三个中心,分析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的一个会计学的分支。温坤教授认为管理会计学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它运用一系列方法,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种经济信息进行预测、决策,制定计划,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及对业绩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这些观点虽然存在差异,但也有许多共同的地方,这些观点对研究管理会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可以为管理会计所用,但管理会计的信息决不仅是来源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是广泛搜集各种与决策相关的数据,通过专门的方法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出有助于作管理者做出决策的信息,它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体现在了经营预测、决策、控制、业绩评价等各个环节。二、对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规范化。主要应当解决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的内容重复交叉的问题。明确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学科界限。据有关统计,三个学科内容交叉达60%之多,这种局面不仅不利于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建设,也造也了研究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邓桂清. 走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内容重叠的困惑J. 集体经济.财务管理,2010.4。三、对管理会计工具进行整合。回顾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我国已经引进平衡积分卡、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全面预算管理等许多管理会计工具,但是并没有对这些管理会计工具进行有效地整合。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作用大打折扣。由于企业缺乏对管理会计的充分认识和管理会计人才的缺乏,使得企业对管理会计缺乏内在需求,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家的应用主要还是依赖于政策导向。四、对管理会计的教科书的内容进行规范化。目前各个高校的教材编写缺乏统一的框架指导,甚至有些院校根本没有管理会计的参考教材,这给高校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的规范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基础理论体系的规范化和学科内容的规范化对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管理会计工具整合以及教科书内容的规范化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是针基础理论与学科内容体系的规范化这两个方面展开的讨论。2.4.2管理会计规范化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是促进管理会计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谓产、学、研结合,是指根据企业的需求,由企业、学校及科研单位共同参与,集合各自有效资源,从事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以及交流与合作,架起一座理论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桥梁。管理会计理论来源于企业经营的实践活动,研究管理会计理论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为实践服务。因此管理会计的研究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如果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只能是空谈。我国从来都不乏管理会计的应用于的典型案例,例如:首钢的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邯郸钢铁的成本否决制,上海宝山钢铁的全面预算管理和武汉钢铁的“实际成本核算,目标成本控制,责任成本管理”等。但不可否认,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并没有普遍应用。由于我国目前并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联接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交流的机会很少,这很不得于管理会计的案例研究。理论研究的学者们,特别是大学里面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到企业中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由于缺乏对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所做的研究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研究成果应用价值不大,不能有效的应用于企业。从而也造成企业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也不感兴趣。而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我国会计界的重视,近年来,也举办了一些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研究会,例如05年举办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论坛,06年举办的管理会计国际论坛、中国企业管理高峰论坛,07年举办的战略执行与全面预算管理高峰论坛等,这些会议都邀请管理会计的专家与实务界的精英一起参加,讨论管理会计在如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但是这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解决在变成万千的当今社会环境中管理会计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可以说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是任重而道远。2.4.3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会计框架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企业最直接的目标就是盈利,而持续盈利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企业持续盈利就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更是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的过程。20世纪,管理会计的主题是价值增值,价值的创造对于企业来说固然重要,但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更加重要,企业现在能够创造价值不等于企业未来能够持续创造价值。一个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源泉。企业只有持续地创造价值才能为企业提升核心能力提供充足的财力,而培植企业的核心能力又能够使得企业不断的实现价值增值。这就使企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管理会计如何才能够为企业提升核心能力服务是21世纪管理会计的主题。20世纪末兴起的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