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处监理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电力工程处监理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电力工程处监理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电力工程处监理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电力工程处监理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应急救援准备预案编号:工程综合应急救援准备预案审 批: 年 月 日编 写: 年 月 日公司监理项目部年 月目 录1、适用范围22、规范性引用文件23、名词解释44、应急救援工作小组65、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66、应急处理措施87、注意事项88、应急救援准备预案 98.1、触电事故应急救援准备预案9 8.2、传染病防控应急救援准备预案13 8.3、恶性食物中毒应急救援准备预案17 8.4、火灾应急救援准备预案22 8.5、人身伤害(机械伤害、高空坠落)应急救援准备预案26 8.6、防台风、防汛应急救援准备预案308.7、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准备预案338.8、坍塌应急救援准备预案34工程综合应急救援准备预案根据本监理项目部实际工作需要,为确保快速及时,妥善地处理发生的突发事故,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组织工作,保证在特殊情况发生时有关组织人员、物资和车辆能够及时到位,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以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之第二章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要求,特制定本综合应急救援准备预案。1、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工程监理项目部发生的触电、火灾、人身伤害(机械伤害、高空坠落)、传染病预防、恶性食物中毒、防雷击、交通等安全事故和坍塌事故。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预案的引用而成为本预案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预案,同时,鼓励根据本预案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1994年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376号)施工现场临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第75号)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30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JGJ88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2-2004 架空电力线路部分)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3-1997变电所部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Q/CSG210001-201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Q/CSG21005-2010)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规定(Q/CSG21007-2010)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问责规定(Q/CSG210008-201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监督规定(Q/CSG210010-201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Q/CSG210012-2011)3、名词解释3.1、危险: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3.2、事故:是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3.3、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3.4、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3.5、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3.6、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险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3.7、触电: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由于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烧伤、死亡的意外情况。3.8、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3.9、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3.1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与上述机构业务活动相同的单位。3.11、医疗机构: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机构。 3.12、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3.13、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3.14、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3.15、恶性集体食物中毒:由于集体饮用被污染的水或在集体食堂或饭店等食用有毒食品,使三人以上人员出现如呕吐、腹泻、腹痛、发烧甚至昏迷或死亡的事故。3.16、危险化学品: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3.17、火灾事故:是由于火灾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3.18、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3.19、高空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3.20、雷击:在对流旺盛的积雨云团之间、云团内部上下或云团与地面之间形成强的正负电荷放电及爆震的天气现象。4、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组长:组员:、联系电话:。5、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根据当事人的报告,由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发出启动应急求援令,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害和降低经济损失,有关人员应按照“快速反映统一指挥,协同配合展开迅速”的原则展开工作。5.1、报告内容发生事故的时间;发生事故的具体地点;事故类型(人身伤害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食物中毒、自然灾害等);有无人员伤;事故发生现场的有关人员和部门必须立即向“项目部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现场指挥部”报告事故现场。5.2、报告程序发现人(受害人)根据事故严重程度迅速作出判断,立即报告给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组长或副组长,监理项目部救援工作小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公司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事故情况。5.3、启动预案监理项目部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根据突发事故的实际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救援措施。5.4、赶赴事故现场组长、副组长及各救援小组迅速赶赴现场,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抢险和救援工作。由现场人员确定事故救援所急需的物资及设备材料,在组长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开展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同时由安全监理工程师到事故现场附近比较明显的路口接应110、120的救援人员。5.5、应急预案的终止在事故现场经过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后,引起事故的危险源应得到有效控制、消除,所有事故现场人员均需得到清点,并确保未受权人员不会进入事故现场,不存在其它影响应急救援预案终止的因素,组长根据事故的发展状态认为必须终止的,由组长下达应急救援反应终止或授权事故现场副组长明确应急救援预案终止的决定。6、应急处理措施 6.1、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抢救人员和财产,并保护好事故现场。6.2、工作小组在进入事故现场后,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迅速制定抢救方案,最大可能迅速调集人员、车辆和机械设备,迅速投入抢救行动。6.3、抢救工作要把职工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如有人员失踪,立即判明方位,紧急安排技术专家根据工程特点、事故类别,制定抢救方案,同时安排受灾职工群众的生活问题,必要时请求公安、消防等部门协助抢险,疏散人群,维持现场秩序。6.4、立即与急速中心或医院联系,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就治。6.5、事故现场救助行动中,抢救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6.6、在抢救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7、注意事项 7.1、监理项目部应急救援工作小组人员,应做好参加抢救工作的准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各司其责,迅速开展抢救工作。7.2、抢救过程中,各抢救小组和参加援救的人员要相互配合,团结一致,树立全局观念,提高抢险救援的效率,各小分队队长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保证抢救任务完成。7.3、加强组织纪律,各抢救小队要严格听从监理项目部应急救援工作指挥,积极履行职责,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7.4、抢救过程中和抢救结束后,小组人员不得擅离职守,更不得擅自离开。7.5、在抢救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8、应急救援准备预案8.1、触电事故应急救援准备预案8.1.1、范围本预案规定了触电事故应急救援准备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工程监理项目部。8.1.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预案的引用而成为本预案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预案,同时,鼓励根据本预案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1994年第28号)施工现场临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第75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8.1.3、名词解释8.1.3.1、危险: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8.1.3.2、事故:是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8.1.3.3、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8.1.3.4、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8.1.3.5、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8.1.3.6、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险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8.1.3.7、触电: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由于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烧伤、死亡的意外情况。8.1.4、内 容8.1.4.1、基本情况监理项目部设总监、安全专责、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技术人员均持证上岗。8.1.4.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公司本部和施工现场有可能发生人身触电事故。事故的发生不会影响周围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8.1.4.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8.1.4.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设置和组成人员组 长:成 员:、8.1.4.3.2、GDTG主要职责8.1.4.3.2.1、制订人身伤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8.1.4.3.2.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8.1.4.3.2.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8.1.4.3.2.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8.1.4.3.2.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8.1.4.3.2.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8.1.4.3.2.7、人身伤害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8.1.4.3.2.8、接受当地政府的指令和调动;8.1.4.3.2.9、预案的评审(具备条件时演练);8.1.4.3.2.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8.1.4.4、报警、通讯联络方式8.1.4.4.1、应急电话:急救120;报警110。:电话:电话8.1.4.5、应急准备8.1.4.5.1、组织监理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电力工程安全操作规程。8.1.4.5.2、配备经检验合格的安排防护用品,加强日常巡检工作,强化对重点岗位员工的培训教育,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8.1.4.5.3、做好安全警示标志,工作范围要有标识。8.1.4.6、应急响应8.1.4.6.1、事故发生时,事故发生部门应立即报告给总监理工程师(组长),同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8.1.4.6.2、应急救援组织人员应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指挥紧急事故的救灾工作。所有部门和人员都应密切配合,服从指挥和调度。8.1.4.6.3、救灾工作应将防止或降低人身伤害放在首位。应即可拨打120急救,防止颠簸,平稳运送,迅速将受伤人员送医院或通知医院赶赴现场进行紧急救护。8.1.4.7、人身伤害事故恢复由应急救援组织组长明确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派专人保护现场和协助调查触电事故产生的原因、造成损失统计。8.2、传染病防控应急救援准备预案8.2.1、工作目标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工程参建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工程施工现场的发生和蔓延。8.2.2、工作方针和原则传染病防控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8.2.3、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职责 组 长:成 员:、具体职责:8.2.3.1、负责对工程施工现场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8.2.3.2、负责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工程施工现场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8.2.3.3、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工程施工现场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8.2.3.4、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工程施工现场和生活区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8.2.3.5、保健所负责对各校和托幼机构日常指导与检查。8.2.4、传染病疫情监测施工项目部应当建立员工疫情报告人、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应建立员工晨检、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施工管理人员发现员工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课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做好记录。8.2.4.1、晨检晨检应在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监理组长、施工班长对早晨到施工现场的每个员工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员工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员工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工地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各施工班组要有晨检记录本,施工项目部要有就诊登记本、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8.2.4.2、因病缺工项目总监应当密切关注本工程监理人员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员工,应当了解员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立即报告给疫情报告人,并做好记录。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员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8.2.4.3、出现以下情况的施工监理部和施工项目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8.2.4.3.1、在同一班组,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员工(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 8.2.4.3.2、当施工现场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8.2.4.3.3、个别员工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 8.2.4.3.4、施工现场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8.2.5、应急措施一旦施工发生群体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8.2.5.1、疫情报告施工现场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传染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当地防保站报告。 当地医务人员对可疑病人进行首次诊治,并上报工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根据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指派疫情报告人2小时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当地政府上报。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后果追究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2.5.2、应急措施 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不能确诊的,应送当地医疗机构诊治。 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来检测和处理。 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医务人员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施工现场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工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同意,任何同学、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暂时停止大规模的施工,必要时经请示建设单位批准后施工现场暂停施工;加强对施工现场和员工宿舍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员的进出。 施工项目部和施工监理部在接到当地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后,全体员工应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听从指挥。 工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发现传染病人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全体员工了解情况,稳定员工的情绪,安定人心,维护施工现场的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8.2.6、善后处理 8.2.6.1、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施工项目部和施工监理部要做好病人及其家人的安抚工作;要配合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病防治、调查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要形成详细的疫情报告,对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8.2.6.2、疫情报告需要向外发布,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同意。详细的信息发布,要待上级部门核实情况后,以集体形式发布,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8.2.6、传染病应急救援联系电话:电话:电话8.3、恶性食物中毒应急救援准备预案8.3.1、总则 8.3.1.1、为保障工程现场工作和生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危害程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有关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8.3.1.2、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恶性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8.3.1.3、本预案适用于工程发生恶性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应急事件。 8.3.1.4、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每年进行一次修订。 8.3.2、概况 8.3.2.1、员工食堂面对施工单位全体员和监理项目部监理人员,食堂的操作间实行“封闭式”管理。 8.3.2.2、恶性集体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集体饮用被污染的水或在集体食堂或饭店等食用有毒食品,使三人以上人员出现如呕吐、腹泻、腹痛、发烧甚至昏迷或死亡的事故。 8.3.2.3、食物中毒分为五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2、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3、化学性物品中毒、4、真菌毒素中毒。5、恐怖事件造成的中毒。 8.3.3、应急预案内容 8.3.3.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成员:、8.3.3.2、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8.3.3.2.1、提出修订恶性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负责每年组织恶性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救援队伍的演练,监督检查各施工项目部应急演练。对发生事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决策,调动各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现场的态势,全面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参加应急预案的审定;事件发生后组织技术人员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制订预防方案,防止同类事件的发生。 8.3.3.2.2、负责组织和领导现场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如生产人员发生集体食物中毒,迅速安排人员上岗,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8.3.3.2.3、监督检查后勤部门,对食物的采购和做好日常卫生管理工作,配合有关单位在发生食物中毒突发事件时做好对病员及家属亲友的思想工作和安抚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中毒人员数量、中毒地点和原因范围,根据事故程度及时向救援指挥部汇报。8.3.3.2.4、配合医疗人员安排本部门人员对病人现场进行救治,防止误食人员病情加重或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8.3.3.2.5、对病员进行救治,分析中毒产生因素,采取相应救治方案,并向救援指挥部及时报告中毒详细情况。根据事件程度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将危重病人转入市内定点大医院救治。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发现同次进食人员发病,有可能构成恶性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应及时通知救援小组采取相应措施。 8.3.3.2.6、监督各级人员、各部门按预案进行工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的情况。做好事故地点的警戒保护工作。对现场进行侦察,发现可能构成刑事案件立刻制止并向公安部门报案。在食品制作地设置隔离带,除应急救援人员及指挥部同意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隔离区内。在突发事件区域隔离带处设置明显警戒标志。8.3.3.3、危急事件的预防8.3.3.3.1、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食品的加工和储存区域。锁好热水器、加强对热水器的管理。 8.3.3.3.2、加强相关人员(厨师、服务员)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有毒食品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8.3.3.3.3、防止污染:在食物采购、制做、加工、运输、贮存、销售等环节,要加强管理,做到生熟分离,对餐具、炊事用具做到餐餐消毒。8.3.3.3.4、杀灭病原菌:通过加热、蒸、煮、烤、炒加工食品,不能将半生食品出售。做好防蝇、防蟑螂、防鼠工作。对过期食品不得销售。做好防止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8.3.3.3.5、禁止加工和出售不新鲜的鱼类及水产动物肉制品;不加工和食用不认识的水产动物、鱼类。不加工和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加工和食用苦杏仁、李子仁和桃仁等。制作和食用豆制品等(各类豆角、黄花菜、菜豆、芸豆、刀豆、豆浆等)要充分煮熟,化解毒素。 8.3.3.3.6、食品加工单位最好不使用有毒的灭虫药、灭鼠药;加强灭虫药、灭鼠药的管理,药品由专人管理和储存,严禁食品加工人员接触;严禁使用剧毒药品。严禁滥用食品添加剂。不购买、销售食用霉变的干菜、冷冻和“三无”(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商标,和无生产厂家)食品。 8.3.4、应急预案的启动 8.3.4.1、事件汇报及启动 当发现三人以上食物中毒事件时,发现人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进食人员等)报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应分别通知各应急机构人员参加应急救援。同时向地方的卫生局报告。 8.3.4.2、应急联系电话表: 地方医院急救电话:120:电话:电话8.3.4.3、应急救援小组接到应急救援的通知后,应立即奔赴事故现场,根据各自的职责对危急事件进行处理。 8.3.5、危急事件的应对 8.3.5.1、在医务人员尚未赶到时,病人意识清楚时,可用压舌板、匙柄、筷子、硬鸡毛等刺激咽弓或咽后壁,使病人呕吐。但病人发生意识不清、昏迷时,不得使用。现场人员要做好可疑有毒食品现场的保护和分析工作,争取尽快寻找到中毒原因。 8.3.5.2、医护人员到达后,施救工作由医护人员接手。同时将重症人员迅速送地方医院抢救。 8.3.5.3、食堂应将食品和所够食物原材料进行封存留样,组织人员参加抢险工作,配合应急救援人员对事件的调查抢险救治工作。 8.3.5.4、由应急领导小组派人监护、保护现场,协助医院和上级管理部门调查事件原因,未经救援指挥部同意,不得擅自清理事件现场。 8.3.5.5、当所有病员得到良好的医疗救治时,由医院和日常管理小组通知分别通知参加应急救援的人员撤离应急救援现场。 8.3.6、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方案 8.3.6.1、各单位人员在集体中毒事件发生后,在避开食物中毒源的情况下要坚守本职岗位,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8.3.6.2、相关小组要布置安排好人力、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8.3.6.3、对于中毒原因清楚或已查清的,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恢复食物和饮水的供应,并注意在操作中避免二次中毒,使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正常状态。8.3.6.4、对于中毒原因不明或暂时未查清楚的,应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根据情况限制现场恢复程度,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恢复部分食物和饮用水的供应,使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趋于正常状态下时,由应急救援组长宣布“恶性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结束。 8.4、火灾应急救援准备预案 8.4.1、范围本预案规定了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准备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工程监理项目部。8.4.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预案的引用而成为本预案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预案,同时,鼓励根据本预案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4.3、名词解释8.4.3.1、危险化学品: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8.4.3.2、火灾事故:是由于火灾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8.4.3.3、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8.4.3.4、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8.4.3.5、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8.4.3.6、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险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8.4.4、内 容8.4.4.1、基本情况监理项目部设总监、安全专责、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技术人员均持证上岗。8.4.4.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发生火灾的的危险目标是电线短路、吸烟等原因引起,将回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会影响周围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8.4.4.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8.4.4.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设置和组成人员组 长:成 员:、发生火灾时由组长负责指挥。8.4.4.3.2、主要职责8.4.4.3.2.1、制订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8.4.4.3.2.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8.4.4.3.2.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8.4.4.3.2.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8.4.4.3.2.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8.4.4.3.2.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8.4.4.3.2.7、火灾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8.4.4.3.2.8、接受当地政府的指令和调动;8.4.4.3.2.9、预案的评审(具备条件时演练);8.4.4.3.2.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8.4.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8.4.5.1、公布组长、副组长、组员的通讯联络号码,并保证24小时开通。8.4.5.2、应急电话:火警119;急救120;报警110。:电话:电话8.4.6、应急准备8.4.6.1、按消防部门要求配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和设施。8.4.6.2、做好敏感区域的设备日常巡检工作,强化对重点岗位员工的培训教育。8.4.6.3、控制和消除火源。8.4.7、应急响应8.4.7.1、火灾事故发生时,事故发生部门应立即报告给总监理工程师(组长),同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暂停工作、切断电源等。8.4.7.2、应急救援组织人员应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指挥紧急事故的救灾工作。所有部门和人员都应密切配合,服从指挥和调度。8.4.7.3、救灾工作应将防止或降低人身伤害放在首位。应迅速将受伤人员送医院或通知医院赶赴现场进行紧急救护。8.4.8、火灾事故恢复由应急救援组织组长明确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派专人保护现场和协助调查火灾事故产生的原因、造成损失统计。8.5、人身伤害(机械伤害、高空坠落)应急救援准备预案 8.5.1、范围本预案规定了人身伤害(机械伤害、高空坠落)事故应急救援准备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工程监理项目部。8.5.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预案的引用而成为本预案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预案,同时,鼓励根据本预案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30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JGJ8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第75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5.3、名词解释8.5.3.1、危险: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8.5.3.2、事故:是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8.5.3.3、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8.5.3.4、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8.5.3.5、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8.5.3.6、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险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8.5.3.7、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8.5.3.8、高空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8.5.4、内 容8.5.4.1、基本情况监理项目部设总监、安全、质量专责、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技术人员均持证上岗。8.5.4.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发生人身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是在施工过程中,钢筋剪切、钢筋件制作、施工现场运输车辆、设备倒运、设备吊装、铁塔检查、导地线检查、OPGW检查等都有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事故的发生不会影响周围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8.5.4.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8.5.4.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设置和组成人员组 长:成 员:、发生机械伤害事故、高空坠落事故时由组长负责指挥。8.5.4.3.2、GDTG主要职责8.5.4.3.2.1、制订人身伤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8.5.4.3.2.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8.5.4.3.2.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8.5.4.3.2.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8.5.4.3.2.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8.5.4.3.2.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8.5.4.3.2.7、人身伤害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8.5.4.3.2.8、接受当地政府的指令和调动;8.5.4.3.2.9、预案的评审(具备条件时演练);8.5.4.3.2.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8.5.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8.5.5.1、应急电话:急救120;报警110。:电话:电话8.5.6、应急准备8.5.6.1、组织监理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电力工程安全操作规程。8.5.6.2、配备经检验合格的安排防护用品,加强日常巡检工作,强化对重点岗位员工的培训教育,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8.5.6.3、做好安全警示标志,工作范围要有标识。8.5.7、应急响应8.5.7.1、事故发生时,事故发生部门应立即报告给总监理工程师(组长),同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8.5.7.2、应急救援组织人员应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指挥紧急事故的救灾工作。所有部门和人员都应密切配合,服从指挥和调度。8.5.7.3、救灾工作应将防止或降低人身伤害放在首位。应即可拨打120急救,防止颠簸,平稳运送,迅速将受伤人员送医院或通知医院赶赴现场进行紧急救护。8.5.8、人身伤害事故恢复由应急救援组织组长明确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派专人保护现场和协助调查火灾事故产生的原因、造成损失统计。8.6、防台风、防汛应急救援准备预案8.6.1、范围本预案规定了防台风、防汛应急救援准备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工程。8.6.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预案的引用而成为本预案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预案,同时,鼓励根据本预案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3、名词解释8.6.3.1、台风:当有外部条件(如降温或水蒸气自动凝结)促使高湿度的空气的水分凝聚时,空气的压强会急剧下降,造成了相对于周围空间的大气负压,而这种负压就是形成台风的中心负压。这种负压一旦形成,周围的空气就会立刻进行补充。由于负压往往是从低温度的高空开始形成的,因而也就形成了自下而上且周围向中心旋转的空气大旋涡。直径大约500-1000公里,具有破坏性强的特点。8.6.3.2、防汛:一般指发生洪灾,或由此引起的山泥滑坡等自然灾害。8.6.3.3、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8.6.3.4、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险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8.6.4、内 容8.6.4.1、基本情况监理项目部设总监、安全质量专责、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技术人员均持证上岗。8.6.4.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台风、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大气运动不规则原因引起,将回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会影响周围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8.6.4.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8.6.4.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设置和组成人员组长:成员:、发生台风、洪水、山体滑坡时由组长负责指挥。8.6.4.3.2、主要职责8.6.4.3.2.1、制订防台风、防汛应急救援预案;8.6.4.3.2.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8.6.4.3.2.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8.6.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