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啤酒生产技术 长沙理工大学 第五章啤酒发酵 5 1啤酒酵母 一 啤酒酵母的类型和种类 发酵类型 分为上面酵母与下面酵母凝聚性 分为凝聚性酵母与粉状酵母 上面酵母与下面酵母主要区别 凝聚性酵母与粉状酵母的区别 下面酵母发酵啤酒 下面酵母发酵法虽出现较晚 但较上面酵母更盛行 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下面酵母发酵啤酒 我国也是全部采用下面酵母发酵啤酒 传统下面酵母的几种主要菌株 二 啤酒酵母的主要特性要求 啤酒工厂使用的啤酒酵母是由野生酵母经有系统的长期驯养 经反复使用和考验 具有正常生理状态和特性 适合啤酒生产要求的培养酵母 对啤酒酵母的基本要求是 发酵力高 凝聚力强 沉降缓慢而彻底 繁殖能力适当 生理性能稳定 酿制出的啤酒风味好 啤酒酵母的主要特性要求 1 细胞和菌落形态不同菌株的啤酒酵母有着不同的形态 优良健壮的啤酒酵母细胞 具有均匀的形状和大小 平滑而薄的细胞膜 细胞质透明均一 啤酒酵母在麦芽汁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乳白色至微黄褐色 表面光滑但无光泽 边缘整齐或呈波状 2 主要的生理特性要求 1 凝聚性凝聚性不同 酵母的沉降速度不同 发酵度也有差异 啤酒生产一般选择凝聚性比较强的酵母 2 发酵度反应酵母对麦芽汁中各种糖的利用情况 正常的啤酒酵母能发酵葡萄糖 果糖 蔗糖 麦芽糖和麦芽三糖等 一般啤酒酵母的真正发酵度应为50 68 左右 3 酵母死灭温度是指一定时间内使酵母死灭的最低温度 可作为鉴别菌株的内容之一 一般啤酒酵母的死灭温度在52 53 若死灭温度增高 则说明酵母变异或污染野生酵母 4 产孢能力一般啤酒酵母生产菌种都不能产生孢子或产孢能力极弱 而某些野生酵母能很好产孢 根据此特性 可判别啤酒酵母是否混入野生酵母 啤酒酵母与野生酵母的主要区别 三 啤酒酵母扩大培养 啤酒酵母扩大培养是指从斜面种子到生产所用的种子的培养过程 这一过程又分为实验室扩大培养阶段和生产现场扩大培养阶段 1 实验室扩大培养阶段 1 斜面试管一般为工厂自己保藏的纯粹原菌或由科研机构和菌种保藏单位提供 2 富氏瓶 或试管 培养富氏瓶或试管装入10mL优级麦汁 灭菌 冷却备用 接入纯种酵母在25 27 保温箱中培养2 3天 每天定时摇动 平行培养2 4瓶 供扩大时选择 3 巴氏瓶培养取500 1000mL的巴氏瓶 也可用大三角瓶或平底烧瓶 加入250 500mL优级麦汁 加热煮沸30min 冷却备用 在无菌室中将富氏瓶中的酵母液接入 在20 保温箱中培养2 3天 4 卡氏罐培养卡氏罐容量一般为10 20L 放入约半量的优级麦汁 加热灭菌30min后 在麦汁中加入1L无菌水 补充水分的蒸发 冷却备用 再在卡氏罐中接入1 2个巴氏瓶的酵母液 摇动均匀后 置于15 20 下保温3 5天 即可进行扩大培养 或可供1000L麦汁发酵用 5 实验室扩大培养的技术要求 应按无菌操作的要求对培养用具和培养基进行灭菌 每次扩大稀释的倍数约为10 20倍 每次移植接种后 要镜检酵母细胞的发育情况 随着每阶段的扩大培养 培养温度要逐步降低 以使酵母逐步适应低温发酵 每个扩大培养阶段 均应做平行培养 试管4 5个 巴氏瓶2 3个 卡氏罐2个 然后选优进行扩大培养 2 生产现场扩大培养阶段 卡氏罐培养结束后 酵母进入现场扩大培养 啤酒厂一般都用汉生罐 酵母罐等设备来进行生产现场扩大培养 1 麦汁杀菌取麦汁200 300L加入杀菌罐 通入蒸汽 在0 08 0 10MPa汽压下保温灭菌60min 然后在夹套和蛇管中通入冰水冷却 并以无菌压缩空气保压 待麦汁冷却至10 12 时 先从麦汁杀菌罐出口排出部分沉淀物 再用无菌压缩空气将麦汁压入汉生罐内 2 生产现场扩大培养阶段 2 汉生罐空罐灭菌在麦汁杀菌的同时 用高压蒸汽对汉生罐进行空罐灭菌1h 再通无菌压缩空气保压 并在夹套内通冷却水冷却备用 3 汉生罐初期培养将卡氏罐内酵母培养液以无菌压缩空气压入汉生罐 通无菌空气5 10min 然后加入杀菌冷却后的麦汁 再通无菌空气10min 保持品温10 13 室温维持13 培养36 48h左右 在此期间 每隔数小时通风10min 2 生产现场扩大培养阶段 4 汉生罐旺盛期培养当汉生罐培养液进入旺盛期时 一边搅拌 一边将85 左右的酵母培养液移植到已灭菌的一级酵母扩大培养罐 最后逐级扩大到一定数量 供现场发酵使用 5 汉生罐留种再扩培在汉生罐留下的约15 左右的酵母培养液中 加入灭菌冷却后的麦汁 待起发后 准备下次扩大培养用 保存种酵母的室温一般控制在2 3 罐内保持正压 0 02 0 03MPa 以防空气进入污染 2 生产现场扩大培养阶段 在下次再扩培时 汉生罐的留种酵母最好按上述培养过程先培养一次后再移植 使酵母恢复活性 汉生罐保存的种酵母 应每月换一次麦汁 并检查酵母是否正常 是否有污染 变异等不正常现象 正常情况下此种酵母可连续使用半年左右 6 生产现场扩大培养的注意点 每一步扩大后的残留液都应进行有无污染 变异的检查 每扩大一次 温度都应有所降低 但降温幅度不宜太大 每次扩大培养的倍数约为5 10倍 3 啤酒酵母的质量检验 1 形态检验液态培养中的优良健壮的酵母细胞应具有均匀的形状和大小 平滑而薄的细胞壁 细胞质透明均一 年幼少壮的细胞内部充满细胞质 老熟的细胞出现液泡 内贮细胞液 呈灰色 折光性强 衰老细胞中液泡多 内容物多颗粒 折光性较强 生产上使用的酵母一般死亡率应在3 以下 新培养的酵母死亡率应在1 以下 镜检中 不应有杂菌污染 2 发酵度检验 在正常情况下 外观发酵度一般为75 87 真正发酵度为60 70 外观发酵度一般比真正发酵度约高20 可按下式粗略换算 wr wa 0 819 淡色啤酒发酵度的区分可按表5 5来划分 w w1wr 100w式中 w 发酵前麦汁浓度 w1 发酵后 排除酒精后的发酵液浓度 wr 真正发酵度 w w2wa 100w式中 w 发酵前麦汁浓度 w2 发酵后 不排除酒精后的发酵液浓度 也称外观浓度 wa 外观发酵度 2 发酵度检验 另外还有凝聚性 发酵速度 死灭温度 出芽率 耐酒精度 产酸 产酯等生理特性检验 四 啤酒活性干酵母的应用方法 以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安琪 牌啤酒活性干酵母为例 1 低温发酵发酵起始温度为9 或更低 7 8 主发酵最高温度控制在11 12 啤酒活性干酵母必须活化1 5 2h 用量为0 5 复水活化材料要求 容器必须洁净 可密封 活化用水必须是无菌的凉开水 麦汁必须经煮沸后取用 复水活化步骤 取煮沸后的10 12 Bx的麦汁 加等量的凉开水 迅速冷却至30 32 加入可密封的洁净容器中 制成4 6 Bx麦汁 取所需用量的啤酒活性干酵母加入到4 6 Bx麦汁中 麦汁用量为啤酒活性干酵母用量的5 10倍 复水活化过程中 每隔10min摇动2min 活化1 5 2h 该工艺发酵4 5天可开始保压 此时糖度在4 5 Bx左右 2 中温发酵 发酵起始温度为11 主发酵最高温度为13 14 啤酒活性干酵母用量为0 4 复水活化方法同上述低温发酵 发酵48 72h可开始保压 糖度在4 5 Bx左右 其他控制条件根据工艺要求而定 3 高温发酵 发酵起始温度为17 主发酵最高温度控制在为19 20 在此温度下 啤酒活性干酵母可不活化直接入罐 用量为0 3 发酵36 48h可开始保压 糖度在4 5 Bx左右 5 2 啤酒发酵机理 一 主要物质变化1 糖的变化在啤酒发酵过程中 可发酵糖约有96 发酵为乙醇和CO2 是代谢的主产物 2 0 2 5 转化为其他发酵副产物 1 5 2 0 作为碳骨架合成新酵母细胞 发酵副产物主要有 甘油 高级醇 羰基化合物 有机酸 酯类 硫化合物等 2 含氮物质的变化在正常的发酵过程中 麦汁中含氮物约下降1 3 主要是约50 的氨基酸和低分子肽为酵母所同化 酵母分泌出的含氮物的量较少 约为酵母同化氮的1 3 啤酒中残存含氮物质对啤酒的风味有重要影响 含氮物质高 450mg L 的啤酒显得浓醇 含氮量为300 400mg L的啤酒显得爽口 含氮物质量 300mg L的啤酒则显得寡淡 3 其他发酵产物 1 高级醇类高级醇 俗称杂醇油 是啤酒发酵代谢产物的主要成分 对啤酒风味有重大影响 超过一定含量时有明显的杂醇味 对于一般的啤酒 多量的高级醇是不受欢迎的 啤酒中的绝大多数高级醇是在主发酵期间酵母繁殖过程中形成的 2 酯类啤酒中的酯含量很少 但对啤酒风味影响很大 啤酒含有适量的酯 香味丰满协调 但酯含量过高 会使啤酒有不愉快的香味或异香味 酯类大都在主发酵期间形成 3 连二酮连二酮是双乙酰和2 3 戊二酮的总称 其中对啤酒风味起主要作用的是双乙酰 双乙酰被认为是衡量啤酒成熟与否的决定性的指标 双乙酰的味阈值为0 1 0 15mg L 在啤酒中超过阈值会出现馊饭味 淡爽型成熟啤酒 双乙酰含量以控制在0 1mg L以下为宜 高档成熟啤酒最好控制在0 05mg L以下 影响双乙酰生成的因素 菌种还原能力 强壮 幼 衰老 营养不良 代数多者 麦汁成分中AA的种类和含量 氨基N 或Val 乙酰乳酸生成 双乙酰 巴氏灭菌前 乙酰乳酸的含量 则高温杀菌时 双乙酰 染菌 酵母自溶 双乙酰的控制与消除方法 菌种双乙酰产量低者 提高接种量 还原期 7 106个 100ml 麦汁成分 氨基N 180 200mg L 并有适宜的Val含量 溶解O26 9mg L 锌0 15 0 20mg L 酿造用水 残余碱度 1 78mmol 还原温度 适当提高 控制酵母增殖 外加 乙酰乳酸脱羧酶使发酵液中的 乙酰乳酸 乙偶姻 4 硫化物挥发性硫化物对啤酒风味有重大影响 这些成分主要有硫化氢 二甲基硫 甲基和乙基硫醇 二氧化硫等 其中硫化氢 二甲基硫对啤酒风味的影响最大 啤酒中的挥发性硫化氢大都是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 啤酒中的硫化氢应控制在0 10 g L的范围内 啤酒中二甲基硫浓度超过100 g L时 啤酒就会出现硫磺臭味 5 乙醛乙醛是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醛类 乙醛是酵母代谢的中间产物 当啤酒中乙醛浓度在10mg L以上时 则有不成熟的口感 腐败性气味 当乙醛浓度超过25mg L 则有强烈的刺激性辛辣感 成熟啤酒的乙醛正常含量一般 10mg L 4 苦味物质发酵过程中 麦汁中近1 3的苦味物质损失掉 主要原因是由酵母细胞的吸附 发酵时间增长等原因造成的 5 pH值的变化麦汁发酵后 pH值降低很快 下面发酵啤酒 发酵终了时 pH值一般为4 2 4 4 pH值下降主要是由于有机酸的形成 同时也由于磷酸盐缓冲溶液的减少 二 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 1 麦汁成分 氨基N 还原糖 锌等 2 发酵温度 变温发酵 指主发酵阶段的最高温度 一般低温发酵 上面 18 22 下面 7 15 低温发酵的原因 P231下面发酵的类型 低温发酵 接种6 7 5 发酵7 9 中温发酵 接种8 9 发酵10 12 高温发酵 接种9 10 发酵13 15 淡爽型啤酒多采用较高温度发酵 3 罐压 则 4 pH5 65 代谢产物 5 3啤酒发酵技术 一 传统啤酒发酵 传统的下面发酵 分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 主发酵一般在密闭或敞口的主发酵池 槽 中进行 后发酵在密闭的卧式发酵罐内进行 传统啤酒下面发酵的工艺特点 1 主发酵温度比较低 发酵进程缓慢 发酵代谢副产物较少 2 主发酵结束时 大部分酵母沉降在发酵容器底部 3 后发酵和贮酒期较长 酒液澄清良好 二氧化碳饱和稳定 酒的泡沫细微 风味柔和 保存期较长 一 主发酵 以敞口12 麦汁发酵为例 1 一般工艺过程 1 麦汁冷却至接种温度 6 左右 流入增殖槽 将所需的酵母量 为麦汁量的0 5 体积分数 左右 加入 混合均匀 通入无菌空气 使溶解氧含量在8mg L左右 2 酵母经繁殖20h左右 待麦汁表面形成一层泡沫时 将增殖槽中的麦汁泵入发酵槽内 进行厌氧发酵 3 发酵2 3天左右 温度升至发酵的最高温度 进行冷却 先维持最高温度2 3天 以后控制发酵温度逐步回落 主酵结束时 发酵液温度控制在4 0 4 5 4 主发酵最后一天急剧冷却 使大部分酵母沉降槽底 然后将发酵液送至贮酒罐进行后发酵 2 主发酵过程的现象和要求 酵母繁殖期麦芽汁添加酵母8 16h以后 液面上出现二氧化碳小气泡 逐渐形成白色 乳脂状的泡沫 酵母繁殖20h以后立即进入主发酵池 与增殖槽底部沉淀的杂质分离 起泡期入主发酵池4 5h后 在麦汁表面逐渐出现更多的泡沫 由四周渐渐向中间扩散 泡沫洁白细腻 厚而紧密 如花菜状 发酵液中有二氧化碳小气泡上涌 并将一些析出物带至液面 此时发酵液温度每天上升0 5 0 8 每天降糖0 3 0 5 P 维持时间1 2天 不需人工降温 高泡期发酵后2 3天 泡沫增高 形成隆起 高达25 30cm 并因发酵液内酒花树脂和蛋白质 单宁复合物开始析出而逐渐变为棕黄色 此时为发酵旺盛期 需要人工降温 但是不能太剧烈 以免酵母过早沉淀 影响发酵 高泡期一般维持2 3天每天降糖1 5 P左右 落泡期发酵5天以后 发酵力逐渐减弱 二氧化碳气泡减少 泡沫回缩 酒内析出物增加 泡沫变为棕褐色 此时应控制液温每天下降0 5 左右 每天降糖0 5 0 8 P 落泡期维持2天左右 泡盖形成期发酵7 8天后 泡沫回缩 形成泡盖 应即时撇去泡盖 以防沉入发酵液内 此时应大幅度降温 使酵母沉淀 此阶段可发酵性糖已大部分分解 每天降糖0 2 0 4 P 3 主发酵技术条件 二 后发酵 主发酵结束后的发酵液称嫩啤酒 后发酵的目的 残糖继续发酵 促进啤酒风味成熟 增加CO2的溶解量 促进啤酒的澄清 后发酵的工艺要求和操作 1 下酒将嫩啤酒输送到贮酒罐的操作称下酒 多用下面下酒法 贮酒罐可一次装满 也可分2 3次装满 如是分装 应在1 3天内装满 入罐后 液面上应留出10 15cm空距 有利于排除液面上的空气 尽量减少与氧的接触 如果嫩啤酒含糖过低 不足以进行后发酵 可添加发酵度为20 的起泡酒 促进发酵 后发酵的工艺要求和操作 2 密封升压下酒满桶后 正常情况下敞口发酵2 3天 以排除啤酒中的生青味物质 以后封罐 罐内二氧化碳气压逐步上升 压力达到50 80kPa时保压 让酒中的二氧化碳逐步饱和 后发酵的工艺要求和操作 3 温度控制后发酵多控制先高后低的贮酒温度 前期控制3 5 而后逐步降温至 1 1 降温速度视啤酒的不同类型而定 有些新工艺 前期温度控制范围很大 3 13 以保持一定的高温尽快还原双乙酰 促进啤酒成熟 后发酵室温度的控制 前期3 5 后期1 10 一般控制在2 3 较容易实现 4 后发酵时间 淡色啤酒一般贮酒时间较长 浓色啤酒贮酒时间较短 原麦汁浓度高的啤酒较浓度低的啤酒贮酒期长 低温贮酒较高温贮酒的贮酒时间长 5 贮酒期的控制 酒龄 从封罐开始到酒成熟的天数 传统 60 90d 改进后缩短15 30d 影响因素 酒的成熟度 保质期 酵母 贮酒罐的特点等 6 后处理 后酵和贮酒期间采取的工艺措施可添加一些添加剂等操作 以达到改善啤酒质量 加速啤酒成熟的目的 高温双乙酰还原后快速冷却法 单宁 蛋白质澄清法 酶制剂法 蛋白酶 果胶酶 葡聚糖酶等 吸附多酚法 聚酰胺树脂 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还原剂法 VC SO2类物质 人工充CO2 添加酒花油 异 酸法 添加Zn2 低聚糖 藻酸酯法等 其他方法 后酵的CO2洗涤法 后发酵循环冷处理法等 二 啤酒大型发酵罐发酵 一 圆柱锥底发酵罐1 特点 1 底部为锥形 便于生产过程中随时排放沉集于罐底的酵母 2 罐身设有冷却装置 便于发酵温度的控制 罐体外设有保温装置 可将罐体置于室外 减少建筑投资 节省占地面积 3 采用密闭发酵 便于C02洗涤和C02回收 既可做发酵罐 也可做贮酒罐 4 罐内发酵液由于液体高度而产生C02梯度 并通过冷却方位的控制 可使发酵液进行自然对流 罐体越高对流越强 有利于酵母发酵能力的提高和发酵周期的缩短 5 发酵罐可采用仪表或微机控制 操作 管理方便 可采用CIP自动清洗系统 清洗方便 6 设备容量大 国内采用的罐容一般为100 600m3 圆柱锥底发酵罐的示意图见图5 4 圆柱锥底发酵罐 基本结构 锥顶 CO2 CIP管道 防真空阀 过压阀 压力传感器等 罐体 冷却装置和保温层 测温和测压元件等 锥底 冷却层 进出管道 阀门 视镜 测温和测压的传感器等 主要结构参数 径高比 圆筒部分 1 1 4 罐容量 有效体积 80 锥角 60 90 一般60 75 冷却夹套与冷却面积 二次冷媒冷却 啤酒冰点 2 7 2 0 冷媒温度 3 左右 冷媒 20 30 酒精水或20 的丙二醇水 冷却面积 不锈钢0 35 0 40m2 m3 碳钢 0 50 0 62m2 m3 结构参数 隔热层与防护层 隔热层 聚酰胺树脂 自熄式聚苯乙烯塑料 聚氨基甲酸乙酯 膨胀珍珠岩粉 矿渣棉等 厚度150 200mm 防护层 铝合金 马口铁 0 7 1 5mm 不锈钢 0 5 0 7mm瓦楞板等 罐压 安全阀与真空阀的作用 下酒时注意背压 罐数 罐数 发酵周期 每天糖化次数 罐容麦汁的批次数 3 4 工艺参数及要求 周期 12 24d 与产品类型 质量要求 酵母性能 接种量 发酵温度 季节等有关 接种量 与酵母性能 代数 衰老情况 产品类型等有关 发酵开始 10 20 106个 ml 旺盛时 6 7 107个 ml 排放酵母后 6 8 106个 ml 贮酒时 1 5 3 5 106个 ml 发酵最高温度和双乙酰还原温度 低温发酵 8 中温发酵 10 12 高温发酵 15 18 我国一般 9 12 还原温度 发酵温度 工艺参数 罐压 最高0 07 0 08Mpa 最高罐压 最高温度 100 MPa CO2 质量分数 0 298 0 04 罐压 0 008 品温 满罐时间 12 24h 最好 20h 真实发酵度 低发酵度 48 56 中发酵度 59 63 高发酵度 65 超高发酵度 干啤酒 75 工艺要求 注意原料的质量和糖化效果 每批次组成应均匀 罐容与麦汁量相适应 最好16h内满罐 麦汁温度有序 麦汁溶氧适度 8ppM 发酵温控稳定 尽量回收CO2并综合利用 注意罐的清洗 喷洗压力0 39 0 49MPa 一罐法发酵工艺 1 酵母添加分次追加满罐 满罐时间一般为12 24h 最好在20h以内 酵母接种量要比传统发酵法大些 接种温度一般控制在满罐时较拟定的主发酵温度低2 3 一般边加麦汁边加酵母 2 通风供氧冷麦汁溶解氧的控制可根据酵母添加量和酵母繁殖情况而定 一般要求混合冷麦汁溶解氧不低于8mg L即可 3 主发酵温度各厂采用的主发酵温度是不一样的 多数厂采用低温 6 7 接种 前低温 9 10 后升温 12 13 的发酵工艺 主要是为了既不形成过多的代谢产物 又有利于加速双乙酰的还原 为了加速发酵 缩短酒龄 国际上有提高发酵温度的倾向 4 双乙酰还原双乙酰还原是啤酒成熟和缩短酒龄的关键 酵母在接近完成主酵时提高发酵温度一段时间 不会影响啤酒正常风味物质的含量 而有利于双乙酰的还原 双乙酰还原温度一般控制在10 14 左右 使连二酮浓度降至0 08mg L以下时 即开始降温 5 冷却降温当双乙酰还原到要求指标时 酒液开始冷却降温 降至5 6 时 保持24 48h 减压回收酵母 最后再降温至0 1 贮酒7 14天 回收的酵母如可作为下一次发酵用的种子 则需进行处理 回收酵母吸附了较多的苦味物质 单宁 色素等 回收后应通入无菌空气 以排除酵母泥中的CO2 再以无菌水洗涤数次 回收酵母在低温无菌水中 只能保存2 3天 也可在2 4 下低温缓慢发酵 以保存酵母 6 罐压控制发酵开始 采用无压发酵 二氧化碳回收时 采用微压 0 01 0 02MPa 至发酵后期 外观发酵度达70 以上时 封罐 逐渐升压至0 07 0 08MPa 减少由于升温所造成的代谢副产物过多的现象 有利于双乙酰的还原 并使二氧化碳逐渐饱和酒内 一罐法发酵工艺曲线 5 酵母的回收 特点 降温至6 7 后可随时排放酵母 回收方式 酵母回收泵和计量装置 加压与充氧装置 贮存方式 不洗涤 贮存温度易调节 酵母的回收 回收过程 降温至6 7 锥底阀酒精灭菌 85 热水30min 0 25 消毒液10min 排放 清水冲洗5min 85 热水灭菌20min 定期85 NaOH洗涤20min 回收要点 注意备压和贮存温度 2 4 及时间 3d 及时除杂 2 3倍速0 5 2 0 无菌水洗 并80 100目筛杂 2 2 5次 天 酸洗 5 调pH2 2 2 5搅匀后静置 3h 去上层用 酵母使用次数 2 4代 要求 死亡率 5 10 不可使用 6 罐的清洗与消毒 微生物的控制污染途径 麦汁冷却 输送管道 阀门 接种 发酵空罐等 检验 洗涤残水细菌总数 5个 ml 每周一次厌氧微生物检测 罐的清洗与消毒 杀菌剂的选择 ClO2 双氧水 过氧乙酸 甲醛等 洗涤方法的选择 清水 碱水 清水 清水 碱水 清水 杀菌剂 ClO2 双氧水 过氧乙酸 清水 碱水 清水 消毒剂 无菌水 清水 稀酸 磷酸 硝酸 硫酸 清水 碱水 清水 杀菌剂 无菌水 二 连续发酵 特点 发酵效率高操作方便 设备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啤酒损失少酵母繁殖量少等优点 连续发酵的形式 1 多罐式连续发酵目前这种连续发酵方式已很少采用 2 塔式连续发酵塔式连续发酵要求采用高凝聚型酵母 以便保持较高的酵母浓度 在塔底部分形成一个浓集的塞柱 生产中要经常在塔底通入CO2 以使酵母层 塞柱部分 保持多孔流动性 3 固定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子成像探针-洞察及研究
- 构建高效稳定的插件架构体系
- (2025年标准)贵金属销售协议书
- (2025年标准)管线互保协议书
- (2025年标准)管妻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关于家暴协议书
- 宁德市重点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日常行政事务管理文书指南
- 2026届上海市12校联考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三中2026届化学高三上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防爆知识培训教学课件
- 血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 物业管理的风险管控
- 人教PEP版五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6个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S7-200 SMART应用教程2版习题答案 高职SMART习题答案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 2023-2024学年沪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3.2《解决温标转换问题-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教案
- 专升本计算机教学课件-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023新版大纲)
- DB3502T 090-2022 居家养老紧急事件应急助援规范
- 合作共享协议书
- 投标财务状况承诺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