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元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doc_第1页
“换元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doc_第2页
“换元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doc_第3页
“换元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doc_第4页
“换元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换元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大理学院JOURNALOFDALIUNIVERSHY第1O卷第4期201lff4lVo1.10No.4Apr.2011“换元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和洪云(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理系,云南丽江674100)摘要换元法是中学数学中较为重要也是常见的方法,对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进行深入探究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巧妙地运用换元法将问题进行转化和化归,使问题的解答更加简洁明了.关键词数学教育;数学思想;数学换元法中图分类号01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45(2011)04001704ApplicationofSubstitutionMethodinMathematicalProblemSolvingHEHongyun(DepartmentofMathematicsandPhysics,LijiangTeachersCollege,Lijiang,Yunnan6741O0,China)AbstractSubstitutionmethodisfrequentlyusedtosolvemathematicalproblemsinmiddleschoolteaching.Researchesintopartialsubstitution,triangularsubstitutionandmeansubstitutionareimportantpartsofmathematicsteaching.Byusingsubstitutionmethods,problemscouldbetransformedandsolutionscouldbecomeclear.Keywordsmathematicsteaching;mathematicalthinking;substitutionmethod美国着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过:”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数学解题就是命题的连续变换”.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处于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学习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的根本.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数学的首要目标是”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数学思想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是数学解题的具体手段b.本文将结合实例,对数学基本方法中的”换元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探讨评析.l换元法的概念一般而言,在数学问题中,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就是”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获得问题的解决.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其特点是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把陌生的形式转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得以简化.换元法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因此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微积分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换元的基本方法换元的基本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总第88期自然科学大理学院2.1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等式:4+2一2>10,先变形为设2=(f>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2.2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Y=+的值域时,易发现O,1,设=sin仪,ol0,qT,厶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又如变量X,Y适合条件X+Y=r(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rcos0,Y=rsinOf为三角问题.2.3均值换元如遇到X+Y=S形式时,设X=罢+,Y=要一f等等.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如上几例中的t>O和仪0,”iT.厶3换元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例1.实数X,Y满足一5xy+4y=5(式),设=.+Y,求+的值.(9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分析】由S=+Y联想1COS仅+sinol=1,r于是进行三角换元,设zc代人式求lY3sin币.的值.(【解】设zc代人式得:4S一5S.I-4sinsinacosot=5解得:丽10;.一1sin2c1.385sin2ct13.?.器.上上:竖:昼一SS1010105此种解法后面求最大值和最小值,还司由in2:的有界性而求,即解不等式:lIl.这种方法是求函数值域时经常用到的”有界法”.【另解】由S=+Y,设=鱼9+f,Y=軎一r,一軎,害,则=J罢一代人式得:5等一2=5,移项平方整理得lOOt.+39S.一160S+100=0.39S一160S+100<0解得:101_9_o.上+上:立+堡:昼.5ax.510.l0105【评析】此题第一种解法属于”三角换元法”,主要是利用已知条件S=x.+Y与i角公式COS0【+sin=1的联系而联想和发现用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值域问题.第二种解法属于“均值换元法”,主要是由等式S=X.+Y而按照均值换元的思路,设=要+,Y=要一f,减少了元的个数,问题且容易求解.和”均值换元法”类似,我们还有一种换元法,即在题中有两个变量,Y时,可以设=a+b,Y=ab,这称为”和差换元法”,换元后有可能简化代数式.本题设=a+易,Y=ab,代人式整理得3a+l3.=5,求得0,昙,所以S:(一b)(+易)=2(以+b)=10+2O2器,弩,再求+的值.例2.A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A+C=2B,+一,枷s的值.(96年全国高考理科试卷)【分析】由已知”A+C:2B”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l80.的性质,可得含品;由”A+C:120.进行均值换元,则设舍,再代入可.【另解】由A+C:2B,得A+C=120.,B=60.所以+一_2,设=一+m,丽1COS=一一m,ACOSL/所以cosA:L一一,cosC-一,两式分一2+77z一2一别相加,相减得:c.sA+cosC一2scoss:堕一2c.sAc.C:一2sinin:.Ar一mTm2-2gl:sin一,一,代入?z+z:1SlI1COS整理得:一3m一一十一拦埋1哥:一16,z一12:0,解出m2:6,代人eo:生:222.【评析】本题两种解法由”A+C=120.,“1+1=一242”分别进行均值换元,随后结合三角形角的关系与三角公式进行运算,除由已知想到均值换元外,还要求对三角公式的运用相当熟练.例3.设a>O,求f(x):2a(sinx+COSX)一sinx?COSX一2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设sinx+COSX=t,贝0t一,f,f,由(sinx+COSX)=1+2sinx?COSX得:sinx?COSX:19t.一1一.?.):g(f)=一(卜2.)+(),t一,如图1:=一时,取最小值:一2口22日一当2口时,t=,取最大值:一2a+2n一.2当0<2a时,f:2以,取最大值:.Y27;T图l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厂()的最小值为一222一,最大值为【评析】此题属于局部换元法,设sinx+COSX=t后,抓住sinx+COSY与sinx?COSX的内在联系,将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值域问题,使得容易求解.换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的参数的范围(t一2,2)与sinx+COSX对应,否则将会出错.本题解法中还包含了含参问题时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即由对称轴与闭区间的位置关系而确定参数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一般地,在遇到题目已知和未知中含有sinx与COSX的和,差,积等而求三角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题型时,即函数为.厂(sinxCOSX,sinxcosx),可用这样设元的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例4.设对于所有实数X,不等式一34一一一OCII一一S34一一OC一14八I12一2J_<0.u12一总第88期自然科学大理学院log+gzgz>.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87年全国高考理科试卷)【分析】不等式中l.g.,1.g.,l.gz三项有何联系?进行对数式的有关变形后不难发现,再实施换元法.【解】设l.g.2a_【,=log=3+-og.=3g:3l0g.一2,代入后原不等式简化为(3一f)+2tx一2t>O,它对一切实数恒成立,所以:t4>fO+8郑一)<0,解得t<<03或>6.?.f<0即<00<<l,解得0<n<1.十l【评析】应用局部换元法,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为什么会想到换元及如何设元,关键是发现已知不等式中l.g,log22_(2,l.g三项之问的联系.一般地,解指数与对数的不等式,方程,有可能使用局部换元法,换元时也可能要对所给的已知条件进行适当变形,发现它们的联系而实施换元.例5.已知sin0:cos,且cosO+sin20:37Y37Y10(式),求墨Y的值.【解】设_=sinO=足,则sin:,c0s=ks,且sin.+COS=k.(.+),.)=l,代入式得:k2f+k2.2=I0=10,解得:=3或:或【另解】由号:=tan,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coseO,再表示成含tan的式子:l+tan0:(1+tan)=10=10tan2,1.tan2=,3(+).则3t一lOt+3=0.t=3或,解得互=或霉.【评析】第一种解法由_sin87=而进行等量代换,进行换元,减少了变量的个数.第二种解法将已知变形为一32=,不难发现进行结果为VCOStan,再进行换元和变形.一般的,解高次方程时,可使用换元法使方程次数降低.例6.实数,)满足丁(x-if+去=l,若+vk>O恒成立,求k的范围.【分析】由已知条件丁(x-If+去=1,可以发现它与a+b.=1有相似之处,于是实施三角换元.【解】由丁(x-1#+设丁,2”r1=cos,=si即:cc:=一l+1+34cossinO代人不等式+).一>0得:3c0s+4sin一k>O,耳口k<3cos+4sin=5sin(+)所以,<一5时不等式恒成立.【评析】本题进行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或者是解析几何问题)化为了含参j角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再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从而求出参数范围.一般地,在遇到与圆,椭圆,双曲线的方程相似的代数式时,或者在解决圆,椭圆,双曲线等有关问题时,经常使用”三角换元法”.另:本题的另一种解题思路: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不等式似+by+c>O(n>0)所表示的区域为直线ax+by+C=oN分平面成两部分(下转第29页).I3=一贝+ll一即没总第88期李俊华基于Web文本挖掘的高校教师个人主页系统研究与开发第1O卷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的技术支撑平台,同时也能够为高校提供一个宣传本校教师队伍,吸引广大考生,评价教师教学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本校教师学术活动状况的技术服务平台,但如何构建一个性能稳定,用户使用便捷的高校教师个人主页系统仍需进一步探究.参考文献1钟艳花,余伟红,余永权.Web文本挖掘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4(17):167169.2唐菁,沈记全,杨炳儒.基于Web的文本挖掘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2003,30(1):6062.3邹腊梅,肖基毅,龚向坚.Web文本挖掘技术研究J.情报杂志,2007(2):5355.【4SahonG,WongA,YangCS.AVectorSpaceModelforAutomaticIndexingJj.CommunicationsofACM,197518(11):613620.5YangY,PedersonJ.O.AComparativeStudyonFeatureSelectioninTextCategorizationc.InProc.ofICML.1997:412-420.6BernersLee,HendlerJA,LassilaO.TheSemanticwebJ.ScientificAmerican.2001.284(5):3443.7盛秋艳,印桂生.一种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36):148150.【8JASHOKI,VINODJ,MICHELEC.WebsphereBusinessIn.tegrationPrimer:Processserver,BPEL.SCA.andSOAM.NewYork:IBMPress.2007.9陈泳,林世平.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技术(J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1):7880.10顾连忠,董博清,刘建军,等.概念图与循环概念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2):111-114.11张会平,周宁,陈勇跃.概念图在知识组织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200725(10):15701574.12曾宪权,冯玉东.移动中间件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36(7):8284.13中海,吴丽娟,齐维毅.移动事务处理中间件的研究与设计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8,29(8):1511-1515.14丁月华,杨乐,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