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女主人公形象的比较讲评论文比较了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中的子君和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两位女主人公形象。子君和娜拉所处的国度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论文既解剖了她们的相同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她们的不同点,从而揭示出在妇女解放的道路上,她们都是独具特色的叛逆者。此篇论文可以说是“老题新作”,在第三部分把思路引向这一论题:娜拉与子君觉醒后,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注定了她们不同的命运归宿,体现出作者自己的见解。与女主人公形象的比较一文较好地把握了子君和娜拉的形象特征,进而较准确地阐述了两个形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关于子君和娜拉形象的比较前人已发表过不少文章,选择这样一个“老题”,应注意挖掘出新意,该文在这方面显然是欠缺的。二、该文第三部分在论述“娜拉与子君觉醒后,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也注定了她们不同的命运归宿”这一论点时,试图从娜拉和子君所处的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角度进行论述,应该说是开了个好头,但由于缺乏具有说服力的材料,使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流于泛泛。三、本文个别地方应进行修改,如第四部分“让我们在子君和娜拉身上找出教戒,进行反思、获得启迪,在妇女解放的道路上迅跑”放在论文中欠妥。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题材的小说伤逝中的子君,和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两位伟大作家成功塑造出来的鲜活、生动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女性形象。子君和娜拉所处的国度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都是作家借描写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在妇女解放的道路上,娜拉是“妇女独立宣言”的代言人,子君则是一个勇敢而悲壮的倒在革命征途中的女战士。在她们身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让我们从她们身上冷静地反思,找出教戒和启迪,继续探索下去吧!一子君和娜拉是鲜活生动具有鲜明的民主思想倾向,大胆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形象,在她们身上能找到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她们都善良、勤劳、无私、天真、纯洁、热爱生活、珍重爱情,并把它作为赖以生活的全部基础。她们是那么深爱自己的丈夫,而丈夫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又都暴露了他们虚伪、自私的本性。深受伤害的女主人公都选择了出走。娜拉与丈夫海尔茂曾经度过了八年艰难而幸福的家庭生活。新婚一年后,海尔茂因工作劳累得了重病,娜拉为了救丈夫的性命,在别无办法的情况之下,她偷偷伪造父亲的签名借来一大笔款子,此后又设法独自偿还,她认为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后来,柯洛克斯泰想以此事要挟海尔茂,想挽回他在公司的职位时,海尔茂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前途而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海尔茂骂娜拉:“伪君子”、“撒谎的人”、“犯罪的人”、“可恶极了”、“下贱的女人”。接着,当风波过后海尔茂的名誉、地位不再受到威胁时,他又恢复了以前对娜拉的态度,娜拉又成了“小鸽子”,“小松鼠”,“可爱的小鸟”了。但是娜拉已经看清了丈夫虚伪、自私的本来面目,看清了幸福生活的实质,更看清了自己长久以来的处境,她对海尔茂表明了自己“觉醒”的态度,然后毅然离开了家。子君是一个贤淑、温柔的女孩子,她从封建家庭走出来,从乡村来到繁华的大城市,受“五四”时代大潮的洗礼,是一个迅速觉悟起来的新女性。她用新的思维方式、新的伦理标准重新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对理想、对前途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热情的向往,浑身迸发出生命的喜悦、青春的活力。她和涓生相恋了,她被涓生的博学所吸引;被涓生的真诚坦率所感动。尽管涓生经济地位低下,她却能抛弃旧的思想束缚,冲破封建家庭的羁绊,她“大逆不道”,“伤风败俗”地在封建卫道士面前公开与涓生同居了。因为在子君看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婚后子君全身心跳进家庭小圈子,为丈夫、为小家庭逐渐失去自我了。后来涓生失业,失去了经济来源,出现了生存问题,“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小家庭终于无法维持下去了,涓生为了“救出自己”,说出了“我已经不爱你了”于是,子君只得跟父亲再次出走,束手就擒,重新回到了封建牢笼中去,最后在“无爱的人间死灭了”。其次,子君与娜拉最重要的相同点是:她们同是传统观念的叛逆者,是觉醒了的妇女形象。娜拉是十九世纪欧洲觉醒了的知识女性的典型形象。她天真活泼、诚恳热情、坚毅倔强,追求理想是她性格的主要特征。她向往自由幸福的生活,她相信丈夫爱她,真诚地爱着丈夫。 然而当她认清了海尔茂的丑恶灵魂,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以及现实社会的不合理时,她为改变自己的处境和追求理想的生活进行了勇敢的抗争。她对丈夫海尔茂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娜拉的言行显示出她是一个觉醒了的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是我对自己的责任”。觉醒以后的娜拉,否定了现存的世俗偏见和伦理道德,勇敢地冲破了男女不平等的法律、宗教和道德习俗的枷锁,实现了“人的精神的叛逆”。子君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中国女性形象。她不求显贵,只渴望自由,渴望相互尊重的无邪的真情。她并不怎么了解外界的生活,没有经受过风雨的锻炼。当一线光明照到她身上的时候,她的心灵就呈现了异彩。她勇敢地反抗家庭,冲破社会的束缚,宣布“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大无畏的反封建的宣言!本来,子君连看一张秀美的雪莱的像都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现在,为了拥有幸福的家庭,她不顾叔父不再认她做侄女,“不在意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坦然如入无人之境。这些都表现了她的觉醒以及强烈的反抗性。一个同封建社会抗争的女战士形象跃然纸上。二虽然子君和娜拉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妇女解放的先锋,在她们身上还有更多的差异。首先,她们虽然都处在变革的时代,但社会背景不同,世界观不同,人格独立的程度也不同。娜拉生活在被马克思称为“自由农民之子”的挪威。挪威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从14世纪起就一直受丹麦统治。1814年摆脱丹麦统治后,又被迫与瑞典结成瑞典联邦,实为瑞典藩属。由于地处欧洲之角,远离欧洲发达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落后。19世纪后半期,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展,挪威的经济文化开始繁荣,要求民族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这种状态造就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人民的自由坚韧的精神性格。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思想影响着人们,当时挪威社会高涨的女权运动的洪流冲击着娜拉的精神世界。如果说这个家庭是和协的,夫妻间是恩爱的话,那是由于娜拉的真诚同海尔茂的虚伪还没有发生碰撞。娜拉还在全心投入地爱着丈夫,为自己背着丈夫借钱而救了丈夫的性命而高兴和自豪。海尔茂还在为自己的“泥娃娃老婆”而得意洋洋。所以,他一再地向妻子表白:“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着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对所有这一切,娜拉都天真相信了。然而,那个关键的时刻果然来了。可是海尔茂所发的誓言和娜拉真诚相信的奇迹却没有降临,反而打破了她对家庭、对丈夫的美好梦想。丈夫的恩将仇报和庸俗自私如同晴天霹雳,使娜拉豁然清醒。不但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也看清了自己在这个“玩偶之家”的地位。于是,这个“快乐的鸟”愤怒了,她要挣脱这个牢笼的束缚,奔向外面去寻找真正的自由。觉醒了的娜拉,成为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叛逆女性,她立志要做一个独立的人,不再人云亦云,对一切事情“都要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她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的法律提出了义正辞严的抗议:“父亲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儿给他省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法子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的这种不讲理的法律。”对于一般人都虔诚迷信的宗教,她也持怀疑态度,她说:“牧师告诉过我,宗教是这个、宗教是那个我要仔细地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海尔茂的甜言蜜语,什么宗教、道德、法律都被觉醒了的娜拉统统给否定了,她勇敢地发出了“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的呐喊。“楼下砰地一声门响”,娜拉义无反顾地出走了,彻底反叛了虚伪的资产阶级家庭,摆脱了玩偶的地位。试看娜拉临走前的那段“妇女解放宣言”:“我好像忽然从梦里醒过来,我简直跟一个生人同居了八年,给他生了三个孩子。喔,想起来真难受!我恨透了自己没出息”。“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的拘束,我也不受拘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子君生活在时代的变革中,当时“五四”运动的狂飙席卷全国,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有着二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封建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在漫长的积淀中,根深蒂固地根植于人们心灵深处。子君是一个由多种社会因素塑成具有复杂心理特征的典型,是具有一定文化的知识女性。在她的身上具有反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争取婚姻自由的坚决果敢;又有着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冲动、脆弱和革命的不彻底性,以及人生目标太低,容易满足的弱点;同时,在她的骨子里,还是一个被封建思想严重禁锢着的女性。各种观念复杂、自然而有序地支配、局限着子君,这种复合性格构成并决定了她能勇敢地追求爱情自由,成为一个反封建的时代女战士;决定了她在婚后无法继续迈进,甘心情愿把自己封闭起来沦为丈夫的女佣,“每日川流不息的吃饭成子君的功业”,“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部忘掉了”,“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这也注定了她最后悲惨的结局。其次,子君与娜拉虽然都是离家出走,但是却有天壤之别。娜拉的出走是一次石破天惊的壮举,是她女性意识被激活;子君则是男权制度下的牺牲品,可悲的她到死,也没有发现到“自己”,也没有自主意识。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温暖、幸福的家庭,这是一对让人看来十分恩爱的夫妻,没有互相的猜疑,没有相互的摧残。娜拉,这个小康之家的主妇,像一只快乐的小鸟。爱丈夫,因为丈夫在言语中给了她太多的甜蜜;爱孩子,因为孩子给她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爱家庭,因为家庭给她带来了阳光般的温暖。海尔茂,这个小康之家的家长,一家银行的经理,在事业和家庭上正春风得意。不会有人想到这样一个家庭竟潜藏着严重的危机,更不会有人相信这样一个家庭会走向破裂。而必然往往就蕴藏着种种的偶然之中。当某一个偶然之中,当某一个偶然的事件冲击了这个家庭的的温暖与和谐的时候,人们就会被眼前的一切惊讶得目瞪口呆,就会看到维系这个家庭的基础竟是那样的不堪一击让一个不思人格独立的中产阶级女性,在与现实的撞击中思想觉醒。海尔茂的虚伪、自私和丑恶灵魂,在娜拉面前彻底暴露后,她第一次认识了人生,于是,她由悲观、绝望转向了积极的反抗,她在无限地愤懑之中发出了“首先我是一个人”这一掷地有声、令人惊愕的呐喊,这一呐喊是娜拉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呐喊,喊出了妇女要求人格独立的时代最强音,它唤起了千百万妇女的强烈共鸣。她的语言犀利如锋,刚健有力,它就象是一篇激昂慷慨的“妇女解放独立宣言”,震憾着整个世界。女性意识觉醒后的娜拉,终于奋然而起,“砰”然关门,毅然决然地离开丈夫,走出了“玩偶之家”。娜拉“砰”的一声,关上了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大门。而子君在“出走建立家庭出走死亡”的悲剧历程中,前后竟有两次出走。娜拉和子君都选择了出走,但二者出走的家庭却迥然不同:娜拉走出的这个家庭是当时中国那些讲自由恋爱的知识分子所向往的“幸福家庭”。可以说,当娜拉早已觉悟而从这样的家庭走出之后,中国的女性子君却又在向这样的家庭走进;当娜拉想不作傀儡的时候,中国新女性却还在想作这样的傀儡。子君就是这样的人物,她走出封建专制的家庭,却又走进了娜拉式的“家庭”;她用果敢和勇气建立了自己的家,但又没能找到家的幸福源泉。子君的第一次出走自以为选择了一条得救、解放的道路,其实是不归路的起点。娜拉出走以后,固然可能沦为妓女,或死于沟壑,但她不顾一切地出走这个行动本身却是伟大的、惊天动地的。中国女性却还谈不上出走以后会怎样的问题,因为她们还根本没有这种要求。她们所希望的多半恰好相反,自己想要成为丈夫的孩子,否则会因为丈夫不像娜拉的丈夫海尔茂那样宠爱妻子而生气。“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 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将温存示给她”。因为子君感到,不能充当丈夫的宠妓和玩偶,这是婚姻的不幸、女人的不幸。子君又走了,不是像娜拉那样地出走,而是由她父亲把她接回去了。娜拉出走后,即使冻饿而死,也是作为一个成熟的,独立的人而死;子君却是作为一个孩子出走的,她到死都仍然是一个孩子不是丈夫的,就是她父亲的。但也正是这一点,终于使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她以死来徇情,以死来表示她不愿意长大也不可能长大。长大意味着堕落、败德,而她的纯真、她的深情、她的出于污泥而不染,处处都表明她对儿童式天真情谊的顽强的执著,表明她想要把现实捡回到童年时代的幻想中。她无可挽回地失败了。即使没有生活和困顿,她也将失败,她的生命最后在无爱的人间死灭了。子君的婚姻就意味着涓生,而涓生的婚姻首先意味着生存。鲁迅历来强调社会力量与物质力量对知识分子个体精神的强大作用力,不相信精神抗击强大物质压力时的实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男女双方在婚姻中的地位是折射社会的一面镜子,两性世界中,长期男权统治的社会,女性各方面的不平等也便在爱情上得到了集中的表现,延绵几千年的沉淀在人骨髓中的男权意识,在无声地吞噬着妇女的人性。子君仅管也能喊出“我是我的”,但在现实中,她那被注入式的觉醒,是那么短暂。在冷酷的现实面前,男人的框架下,子君就是在男权统治的樊篱中的牺牲品。三娜拉与子君觉醒后,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也注定了她们不同的命运归宿。人不是玩偶,人要有“人的价值”,“现在我只信,我首先是一个人”。娜拉带着“至少要学做一个人”的目标,毅然离家出走了。这是娜拉发出的具有反叛精神的呼唤,是从梦中醒来的娜拉的饱含激情的呐喊。随着“砰”地一声门响,她愤然离家出走,要独自面对社会,寻找“人的价值”,完成自己的神圣责任去了。娜拉的出走是坚强的、有划时代意义的。倔强、果敢的娜拉从观众的视线中消失了。她出走之后怎么办了?成了一个悬念,易卜生为人们设置了永恒的谜团,调足了人们的胃口,留给人们充分的猜测、想象的空间: 或回来;或为妓女;或饿死街头;或飘泊他乡;也许像林丹太太一样,过着那种虽然清苦,但人格很独立的日子真是仁者见人,智者见智。其实,娜拉只是作品中的一个虚构的人物,为什么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心思,去牵挂她今后的命运呢?这正是戏剧大师易卜生的高明之处,让人们通过关心娜拉的命运,激发兴趣去思索,探求更多的社会问题,以唤醒人们关注整个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从而提出妇女解放的社会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易卜生不愧是“人间的普罗米修斯”,他用文学作品展示对生活看法,探索人生的哲理,把传统道德、法律、宗教和妇女的“神圣责任问题”带进了戏剧,展开辩论,促进人们的思考和探索。所以,正如恩格斯所说:“即使作者没有直接提出任何解决办法,甚至作者有时并没有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尽管娜拉的出走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人们有理由相信觉醒了的娜拉无论在哪里都能是独立的,人们对她今后的命运充满了希望。因为她走时面对海尔茂的百般阻挠表现出异常的果敢、坚决和昂扬。马克思说:“社会解放的程度,可以用妇女解放的尺度来衡量”。伟大的作家、思想家鲁迅先生就是最关心娜拉命运的一个人,从娜拉走后怎样到伤逝,充分显示了鲁迅先生系统地考虑了中国妇女的前途和命运。他肩负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文学作品来表现他进行社会变革,实现妇女解放的主题思想。子君是个性解放的典型形象,鲁迅通过子君这位倒在中途的女战士悲剧命运的描写,更现实、更立体、更理性、更深刻地把中国式娜拉的故事续写下来,让人们思索造成子君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而寻求妇女解放的道路。谁都会为子君和涓生的爱情而叹息,更会为子君悲惨的结局而痛惜、伤感。从子君的爱情嬗变过程来看,造成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是涓生失业,失去生存的经济来源。更深一层看:封建势力的重压;涓生的背信弃义;子君自身的缺憾都促成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吉兆胡同里那间简陋的小屋,曾在涓生和子君的眼中,有旁人无可比拟的纯洁、崇高和幸福。在争取爱情自由的过程中,他们都表现出了自己极大的勇气,并且很快就建立了自由、清贫却很幸福的家庭。成家之后,在各种社会压力面前,他们都骄傲和坚定地挺过来了。子君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真正的幸福本来就不是对金钱和权势的追求,而是处于高尚境界的幸福感,但这得有生活的基本条件作保障。“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是青年在恋爱期间不曾想到的吧?涓生的失业无疑也丧失了维持他们爱情生活的支撑点,可以说经济生活的原因造成了他们爱情大厦的倾塌。组成小家庭这一“个性解放”的成果,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是难以维护的。时过不久,子君和涓生就受到了失业的打击,后来经过多次的抗争和催逼,“油鸡们也逐渐成了肴馔。”在子君凄惨的神色中,又加了冰冷的分子,等涓生把生活的真实惨苦告诉她以后,子君只能回去,选择死亡。势单力孤的“个性解放”者们,是无法对抗来自整个社会的巨大压力的。勇敢的个人奋斗经不起黑暗势力的轻轻一击,通知涓生免职的纸条,实际上毁掉了子君和涓生用全部努力争取到的一切,他们两人过低地估计了“鲇鱼须的老东西”,“雪花膏”们了,“他们遇到的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没想到杀伤力是那么强大。黑暗的势力堵住了子君和涓生全心努力达到的人生之路,残酷地报复了他们的个性解放行为。“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这是生活的现实。此时的涓生“未忘却翅子的扇动”,在“求生路上”要选择“奋身孤往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这句本是封建社会里把世态炎凉体现得淋漓尽致的话,又在子君和涓生这对五四青年身上重新地进行了演绎。当然在生存出现危机时,可以用不同方式来应付。如果对于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来说,生活陷入窘迫,哪怕沿街乞讨,颠沛流离也不抛弃自己的伴侣,而是夫妻间相濡以沫同甘苦,携手同行,一起闯过生活的难关。可是涓生并不采用这样的办法,在生存危机面前,他觉得新的希望就是在于他们的分离。他首先想到的是舍弃子君,“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现在忍受着生活迫压的苦痛,大半倒是为了她”。正是因为他“一条腿跪了下去”的求爱,才开始他们这种新生活的。子君是那么热烈和纯真地爱着他,然而当灾难刚降临到他们头上时,他就嫌弃子君“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为了免得一同灭亡”,要“奋身孤往了”,他照搬“假洋鬼子理论”,为了个人的“新路”,草率地向子君宣布“我不爱你了”,迫使子君离开他,又回到娘家,在无爱的人间凄惨地死去了。由此,我们看出促成子君的死亡归宿,涓生有起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冲破了封建家庭樊篱的子君,勇敢地和自己的爱人独立地生活在社会上,她是胜利了,但胜利后的他却不再是那“带着笑的苍白的圆脸,苍白的瘦的胳膊,布的条纹的衬子,玄色的裙子”的子君了,她的斗争有了归宿,人生的目的似乎已经达到,大功告成,可以一劳永逸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她迷失了方向,丧失了一个战士的勇敢和坚强,马上急流勇退了。“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子君竟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活了。她汗流满面地做饭,饲油鸡,养阿随。加以每日的“川流不息”的吃饭。忙于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人也变得俗气和空虚起来。由于鸡狗之争而和小官太太明争暗斗,甘心做奴仆的子君“两只手又是这样地粗糙起来”,爱情婚姻理想现实,知识女性无知主妇。这一系列的变化离涓生的希望越来越远,失去了丈夫的好感,子君又害怕爱情消失和关系破裂,只能靠对“往事的温习”,靠虚伪的温存来弥补两人的爱情裂痕从而更加速了她走向悲剧人生的进程。“爱情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代课教师管理办法
- 仓储物流中心管理办法
- 财务决策保税管理办法
- 中国移动调账管理办法
- 业务指标预警管理办法
- iso热处理管理办法
- 上海联诚销售管理办法
- 规范报销费用管理办法
- 中央企业资金管理办法
- 中央投资补助管理办法
- 幼儿文学课件完整版
- DB6101T3128-2022养老服务规范 助餐服务
- 实验室常规玻璃仪器的操作及注意事项课件
- 临时用地复垦与方案
- 语言学纲要课件
- 地下室开槽引流方案
- 电子课件-《市场营销》-A45-2298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
-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 美的观念(玛丽艳)
- 农药学原理课件--作用机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