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是宗法制强化的产物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墨家学派的诉求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智者学派的主张道家学派的无为A.B.C.D.3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 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4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而最终在战国终世之际,法家的“刑法”思想占居了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这一结果A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C反映了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5、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B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D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6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但在宗教方面,他相当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方面,又相当依赖法家。精通黄老思想的汲黯曾说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这说明A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B统治者儒表法里的治国策略C汉武帝时期诸子思想的融合D封建统治者都善于施展权术7汉武帝之前,人们对祖先神的关注较少,汉武帝后,人神崇拜与人祖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核心。这一变化主要基于A宗法制度的不断完善B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C选官制注重考察孝廉D民间祭祖成为社会风尚8汉代,尽管帝王在“罪己诏”中罗列了诸多罪责,并反复强调“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但他们永远不会引咎辞职或将皇位禅让给别人。帝王的“罪己诏”实质是A.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 B.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 C.体现民本的治国原则 D.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9北宋士人根据政治发展的需要,对儒家学说原有内容进行全面反思与批判,并大胆地从佛、道学说中汲取思想精华。这一做法A使儒学进入思辨化、哲理化的新阶段B巩固了秦汉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D扩充了教育的内容并提高了官员素质10朱熹继承并发挥了理一分殊的思想,认为“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这一思想A强调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B把格物致知作为求理方法C实质是将儒学与伦理结合D体现了朱知行合一的主张11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12纂辑天下郡国利病书时,顾炎武首先关注的是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不均等社会积弊,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揭露。由此可知,顾炎武A否定君主专制统治B倡导废除土地私有C尤为注重实学研究D具有资产阶级思想1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14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A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B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C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D认识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15黑格尔在谈到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区别时指出,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命题,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据此判断,苏格拉底A沉迷于人的主观感受B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C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D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16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将军在其历史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不让历史学留有宗教神学和神仙鬼怪的踪迹,他热衷于以人性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特点来解释说明人的政治行为和事件进程,并努力挖掘事件的更多起因。由此可见修昔底德的历史意识A.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B.专注于历史原因的多方面探究C.立足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上D.被束缚在片面的战争观之中17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下列有关亚里士多德对“中庸之道”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人生哲学是哲学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B.任何事物都有过度、不及和中间三种状态C.任何行为过度与不及都会产生失误D.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18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19“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A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B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C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D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20彼特拉克(13041374年)的财富观与当时教会“追求财富是有罪的”主张是一致的,而同为人文主义代表的布鲁尼(13701444年)却肯定了人对财富追求的正当性。这一财富观的变化反映了A.人文主义者缺乏统一的观念B.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C.教会的权威开始受到了挑战D.享乐主义社会新风气的形成21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C.两者斗争的目标大相径庭D.后者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22霍布斯认为“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称为国家。一个最坏的政府也胜过没有政府。”在霍布斯看来,这种“人格”的形成,可以通过A自然获得B订立契约C军事压服D权谋欺诈23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B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C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2418世纪的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喜欢宣扬“民贵君轻”。主要因为A以民为本思想是东西方共同的宝贵遗产B启蒙运动需要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C伏尔泰对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不了解D儒家思想主张士大夫共治反对君主专制25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个人的专制”。其观点的核心是A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B强调权力的制约平衡C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D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5分,共50分)26. (17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与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1分)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6分)27(18分)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材料二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28(15分)启蒙运动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材料二他(孟德斯鸠)主张君主国家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他(卢梭)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在立法工作中,每个公民都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参加法律的讨论和表决。他反对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来制定法律,他认为在制定法律的工作中,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大国崛起请回答:(1)材料一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6分)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比文艺复兴时期有了怎样的显著发展?(4分)(2)依据材料二,孟德斯鸠、卢梭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4分)两位思想家的政治追求有何共同之处?(1分) 2019-2020学年度高二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CADAC BBBAA ACCAB AAABB DBBBB26、(17分)(1)影响:理学成为读书人做官的工具和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后期理学日益低化,压制了思想进步。(6分)(2)相似之处: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2分)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4分)(3)原因:缺乏形成个性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等。(5分)27、(18分)(1)特点:突出人的价值;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强调教育的作用。(6分)原因: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突出。(4(2)文艺复兴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倡导世俗教育,以培养合格市民为目标;体现了关注现实、现世、人性、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冲破了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隧道工知识更新迭代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钛真空熔炼工复杂设备故障预判考核试卷及答案
- 自动相关监视系统机务员六西格玛绿带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飞机燃油动力系统安装调试工职业健康防护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移动携号转网有协议书
- 钟表及计时仪器制造工团队目标达成贡献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安徽合肥市蜀山区文博中学2026届数学八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度物资采购合同》
- 业务知识专题培训课件
- 2025科技公司借款合同模板
- 2025年共青团考试题库(附答案)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六讲“五胡入华”与中华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2025年版
- 六堡茶课件教学课件
- 材料作文“交流登山成功的经验”(2024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9篇附审题指导)
- 智慧水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教育创新战略华润如何打造未来领袖孵化器
- 风物志模板范文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数学试卷
- 《传播学概论(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
- 第1章 数的整除全章复习与测试(教师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