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分)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 四图中能正确地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甲、丙B. 甲、乙C. 乙、丙D. 丙、丁2. 四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 abcdB. dcbaC. abdcD. cdba3. 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A. 除c点外,其余三地自转的线速度相同B. 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这四个地方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C. 在a、c两地作水平运动的物体,a处的物体向右偏,c处的物体向左偏D. 图中四点一年中仅有一天昼夜长短相同【答案】1. A 2. D 3. C【解析】【1题详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数值增大,西经数值减小。读图可知,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甲图东经数值增大,故甲图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甲方向正确;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乙图西经数值增大,故乙图为自东向西自转,乙方向错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丙图西经数值减小,故丙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丙方向正确;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丁东经数值减小,故丁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丁方向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到向两极逐渐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阅读地图,四图中a、b、c、d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abdc,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是cdba,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到向两极逐渐递减。A.阅读地图,a、b、c、d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abdc,故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是cdba,故A错误;B.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小于24小时,故B错误;C.阅读地图,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a、c两地作水平运动的物体,a处在北半球,物体向右偏,c处在南半球,物体向左偏,故C正确;D.阅读地图,图中四地一年中有两天(春分日秋分日)昼夜长短相同,故D错误;故选C。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8日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准时开幕,大会于10月24日上午闭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4. 在英国伦敦(零时区)的华人准时收看开幕式的当地时间是()A. 10月18日0时B. 10月17日1时C. 10月17日0时D. 10月18日1时5. 下列光照图中,最符合开幕式时全球昼夜状况的是()A. B. C. D. 【答案】4. D 5. D【解析】【4题详解】北京时间位于东八区,伦敦位于零时区,两地相差8小时, 根据东早西晚的规律计算,北京时间比伦敦早8小时,当大会开幕时,伦敦时间是10月18日1时,故D符合题意,ABC错。故选D。【5题详解】大会开幕时,北京时间是10月18,太阳直射点已经移动到南半球,北半球应该是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有小范围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D符合题意;A选项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夜,是冬至日,A错误;B选项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是夏至日,B错误;C选项昼夜平分,是二分日,C错误。故选D。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6. 该地可能位于()A. 20NB. 20SC. 30ND. 30S7. 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A.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 昼夜均分C. 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D. 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答案】6. B 7. D【解析】【6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地正午日影大部分时间朝向正南,少部分时间朝向正北,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多于朝向正南的时间;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少于朝向正南的时间,故选B。【7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纬20,当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南纬20,郑州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昼短夜长,为冬季,正值寒冷干燥季节,故选D。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点睛】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8. 三地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9. 若地为北京,则此时 (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10. 江西“三清山”常见的球状花岗岩的成因是 ( )A. 侵蚀作用B. 风化作用C. 变质作用D. 堆积作用【答案】8. C 9. C 10. B【解析】【8题详解】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时间,根据表格计算的昼长时间分别为14小时、11时22分、13小时08分,因为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越小。昼长越接近12小时,说明该地越接近赤道,纬度越低。因此三地中纬度最低的是,最高的是。故C正确。【9题详解】若地为北京,当日日出时间(北京时间)为5:40,日落时间(北京时间)为18:48,昼长=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日出时间(北京时间)=18:48-5:40=13小时08分;次日日出时间(北京时间)为5:39,日落时间(北京时间)为18:49,昼长=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日出时间(北京时间)=18:49-5:39=13小时10分。这两天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由此判断地理现象的正确性。A、这两天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B、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这两天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故B不符合题意;C、这两天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故C正确;D、这两天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各地昼夜长短相差变大(赤道除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题详解】花岗岩接近地表或出露地表时,在阳光、空气、流水等因素作用下,会发生风化作用。水分顺着节理面不断地渗入和下蚀,通过风化作用,使得块状岩体棱角处的砂粒率先脱落,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也就是所谓的石蛋。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当地壳继续抬升后,外力作用尤其是流水作用就会把风化壳上层碎屑物质剥离,石蛋则就暴露于地表,在进一步的风化作用下就形成形状奇特的花岗岩石蛋地貌。故B正确;“三清山”的球状花岗岩与侵蚀作用、变质作用、堆积作用无关。ACD错误。故选B。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是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渭河平原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1. 形成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A. 褶皱B. 向斜C. 断层D. 地垒12. 渭河平原土壤肥沃,其形成原因是A. 流水侵蚀B. 流水堆积C. 风力侵蚀D. 风力堆积【答案】11. C 12. B【解析】【11题详解】据图可知,渭河平原的地层发生了断裂和位移,应该是断层;之后再经过外力作用沉积而形成,故形成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断层,C项正确。【12题详解】渭河和泾河在河流上中游侵蚀的泥沙,经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而逐渐沉降,形成肥沃的渭河平原,故B项正确,A项错误;该地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故C、D项错误。所以选B。13.读图“湖南张家界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图”。该公路号称“九十九道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据此完成下题。 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A. 减低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B. 增加线路长度,发展观光旅游C. 通往更多村落,促进经济发展D. 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答案】A【解析】【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径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详解】山区公路为了降低坡度,一般修建成之字形,故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减小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A正确;公路“弯弯紧连”旅游价值不高,B错误;公路“弯弯紧连”并没有通往更多村落,C错误;公路“弯弯紧连”是依据地势的走向决定的,不是为了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D错误。故选A。14.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题。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A. abeB. bcdC. adeD. cde【答案】C【解析】【详解】读图可知,a为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以上升为主,易形成云雨;d为盛行西风带,西风由低纬吹响高纬,空气逐渐冷却,易形成降水;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流在此相遇,形成极锋和锋面降水,故C正确。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 图中气压带、风带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A. 甲副极地低气压带B. 乙盛行西风带C. 丙东北信风带D. 丁副热带高气压带16. 丁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 暖湿的中纬西风B. 干冷的中纬西风C. 暖湿的极地东风D. 干冷的极地东风17. 图示季节A. 宿迁昼短夜长B. 墨累达令盆地牧草枯黄C. 东非高原动物大规模北迁D. 宿迁地区盛行东南风【答案】15. B 16. A 17. A【解析】【15题详解】甲地空气下沉,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A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侧吹东南风,应为东南信风,C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吹西北风,应为盛行西风带,故乙为盛行西风带,B正确;所以该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半球。丁处形成了极锋,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丁处形成了极锋,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向北运动,与向南运动的极地东风在丁处相遇,形成极锋,暖湿的中纬西风沿锋面向上爬升,形成降水,故丁地降水主要来自暖湿的中纬西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上题已推断出,甲地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据图可知,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位于30S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向南偏,为北半球冬季,宿迁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A正确;南半球此时为夏季,墨累达令盆地属于南半球,正值牧草茂盛,B错误;此时北半球为冬季,草原上草木枯黄,南半球为夏季,草原上草木茂盛,因此东非高原动物大规模南迁,C错误;宿迁地处北半球季风区,此时为冬季,该地盛行西北风,D错误。故选A。18.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利用纬度变化判断南北半球,结合纬度位置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并结合题干信息即可回答。注意风向,可画图分析更直观。【详解】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即为冬至日,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a图越往北纬度越高,判断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图示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北移,A错误;b图越往北纬度越低,判断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则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南移,而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中纬西风为西北风,风向错误,B错误;c图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图示赤道低压带完全位于赤道以南地区,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向南移,且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为东南信风带,C正确;d图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两侧,故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D错误。故选C。【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9. 图中所示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 副热带高气压带B. 副极地低气压带C. 极地高气压带D. 赤道低气压带20. 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的风向是A. 东南风B. 西南风C. 西北风D. 东北风【答案】19. A 20. A【解析】【19题详解】此时北半球亚欧大陆上30附近形成低气压中心,切断了原本应该在此的副热带高气压带,A正确。【20题详解】此时大陆上为低压,海洋上仍然保留了高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故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季风,A正确。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下题。 21. 图示季节 ( )A. 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B. 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C. 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D. 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22.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B. B季风的风向是东北风C. 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D. 此时我国多受寒潮影响【答案】21. A 22. C【解析】【21题详解】据图可知,东亚地区主要吹东南风,南亚吹西南风,可判断此时北半球是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热低压,被印度低压控制,A正确;亚欧大陆上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B错误;亚洲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C错误;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A、a季风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故A错误;B、风向则是指风的来向,b季风的风向是西南风,故B错误;C、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是夏季,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故C正确;D、我国冬季多受寒潮影响,而此时为夏季,故D错误;故选C。23.夏季的海南,每当天气特别闷热,午后往往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雷阵雨, 不久雨过天晴。这种降水的类型是图乙中的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A【解析】【分析】对流雨是因为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雨,对流雨一般降雨强度大,但持续时间短。根据材料信息,夏季的海南,每当天气特别闷热,午后往往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雷阵雨,这符合对流雨的降水特征。【详解】选项中甲图空气强烈上升,形成降雨,属于对流雨,A正确;乙地空气沿山坡爬升成云致雨,属于地形雨,B错误;丙图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降雨,属于冷锋锋面雨,C错误;丁图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降雨,属于暖锋锋面雨,D错误;故选A。二、双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24.下列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意义的是A. 产生昼夜长短变化B. 产生四季的更替C. 产生昼夜交替D. 产生时差【答案】CD【解析】【详解】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出现地方时,CD对。而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产生的,AB错。故选CD。25.下图所示是两条大河的入海口,若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那么最终将与河的哪侧河岸相连( )A. 甲岸B. 乙岸C. 丙岸D. 丁岸【答案】AD【解析】【详解】两条大河的入海口,若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根据纬度,左图在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乙岸侵蚀,甲岸堆积,小岛最终将与甲河岸相连,A对,B错。右图在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丙岸侵蚀,丁岸沉积,最终将与河的丁侧河岸相连,C错,D对。所以选AD。左图为“南京周边某火山口浮石图”,浮石内有孔隙,入水不沉。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三大类岩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 下列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能在其中找到动植物化石B. 属于右图中甲类岩石C. 孔隙形成源于外力侵蚀D. 便于雕琢,适宜制作盆景27. 与大理岩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右图中的A. B. C. D. 【答案】26. BD 27. AB【解析】【26题详解】“浮石”为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属岩浆岩,右图中甲类岩石为火山喷发后而成,故B正确;“浮石”中多孔隙,便于雕琢,适宜制作盆景,故D正确。可能含有化石的是沉积岩,而“浮石”属岩浆岩,故A错误。孔隙形成源于内力作用,故C错误。【27题详解】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质而成,石灰岩属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沉积岩。图中为外力作用,为变质作用, 为岩浆上涌冷却,为岩石重熔。故A、B正确。【点睛】因岩浆在地球的内部温度高,压强大,一些气体物质被“压入”岩浆中。当岩浆喷出地表以后,压强减小,岩浆中的气体物质就要从岩浆中出来,而此时地表温度低,岩浆一边冷却凝固,一边释放气体,当气体不断的喷出,岩石中就留下一个一个的小气孔。28.赤道低气压带两侧的风向分别为A. 西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东南风【答案】C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赤道低气压带北侧位于北半球,受向右地转偏向力,形成东北信风带,吹东北风,南侧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形成东南信风带,吹东南风,故CD正确。29.下列选项中属于冷锋天气的是A. 我国南方夏季午后的大雨B. 我国冬季的寒潮C. 一场秋雨一场寒D. 登陆海南岛的台风【答案】BC【解析】【详解】我国南方夏季午后的大雨属于对流雨,A错误;我国冬季的寒潮多是由冷锋带来的,B正确;一场秋雨一场寒,是因为秋季北方冷空气南下,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使气温下降,C正确;登陆海南岛的台风属于热带气旋,D错误;故选BC。30.下图中四点可能出现降水的是() A. B. C. D. 【答案】BD【解析】【详解】冷锋的降水多分布在锋面附近和锋后,暖锋降水多分布在锋前。根据锋面的移动和图示信息,可以确定该锋面气旋为南半球的天气系统(顺时针运转),位于冷锋锋前,不可能有降水,位于冷锋锋后,距离锋面较近,降水概率大,位于暖锋锋后,无降水,位于暖锋锋前,降水概率较大。故选BD。31.读图回答问题 依据图示信息判断,其中位于北半球的可能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依据图示信息,图A气流向四周辐散,是高压中心,气流逆时针运动,向左偏,位于南半球,A错。图B是低压中心,气流逆时针运动,向右偏,位于北半球,B对。图C箭头弯曲方向不对,应是指向低压过程中,逐渐偏转,C错。图D不符合高压吹向低压的规律,D错。所以选B。【点睛】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的高压中心,气流顺时针方向辐散。在高空,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偏转,是在风吹向低压过程中,逐渐偏转,不是先偏转,再指向低压。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0分)3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左图)及某日太阳光照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右图所示日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应在左图中的_处,此时北京时间为_。(2)右图所示日期,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是_;甲地昼长是_;(3)此后三个月内,宿迁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分别是_。【答案】 (1). B (2). 8:00 (3). 乙丙甲丁 (4). 12h (5). 昼渐短,夜渐长【解析】【详解】(1)由右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夏至日,对应左图的B。甲地的经度为90E,位于晨线上,时间为6时,北京时间对应的经度为120E,两地相差(120-90)15/h=2h,故北京时间为8:00。(2)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且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为乙、丙、甲、丁;据图可知,甲地位于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3)夏至过后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故宿迁昼渐短,夜渐长。33.下面左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示意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