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染整工艺实验2实 验 指 导 书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轻化工程实验室编2012/2/21轻化实验室学生公约(必读)1. 我们尊重指导老师和实验室老师的工作,会配合实验室老师做好安全、卫生工作,实验后确保实验场所和仪器设备的整洁。2. 我们会注意自身安全,做到安全用水、用电,操作有机溶剂和强酸强碱及热水时保护好自己。3. 我们会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方法,了解操作方法后再操作实验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无损,出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不隐瞒任何问题。4. 有机溶剂的残液不要倒入水池,否则会形成严重污染,并腐蚀下水管道,要倒入实验室指定的有机废液收集瓶里,有机容器用适当的溶剂清洗后一并倒入收集瓶里,实验后由值日生送到楼下的危险废液收集点统一处理。5. 危险废液收集点:纺服学院西大门外南侧D区地下室西南角。6. 强酸强碱需要中和后再倒入水池,粘度大的浆料等不要倒入水池,需要倒在实验室外的垃圾桶里。7. 值日生职责:实验后确保每组同学把桌面、试剂架、天平、水浴锅等实验仪器擦干净,把地面用干净的湿拖把拖干净,并清洗拖把;把实验药品摆放整齐,最后一次实验的班级把所有药品收齐交给实验室老师;检查所有水浴锅和仪器的电源,并切断电源。8. 玻璃仪器损坏后需按规定赔偿,赔偿比例50%,(高价仪器30%)。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书写格式(一)、预习报告 实验名称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1)实验处方(2)实验步骤如实验内容太多,在预习报告纸上写不下,实验步骤只需简写(或只写标题),详细的步骤可写在另外的纸上带进实验室。每位学生做实验前必须预习,没有预习报告,不能进入实验室。实验课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提问,打分,不具体讲解实验,学生根据预习报告做实验。(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同组人姓名,实验日期,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包括相关概念和原理)3、实验仪器和化学品(染化料)4、实验步骤(详细,包括实验处方和具体步骤)5、实验结果和讨论 (1)、 原始数据的记录和结果计算。(2)、 贴样,阐述实验现象。(3)、 问题讨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体会。 在指定的实验报告纸上,第一项是实验目的和要求,请写实验目的和原理;第二项是实验仪器设备,请写主要仪器和染化料;第三项是实验结果与分析,请写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与讨论。染整工艺实验2、3用玻璃仪器清单仪器名称规格数量赔偿单价(元)烧杯1000ml14烧杯400(500)ml62烧杯100ml42塑料杯500(1000)ml13移液管2ml12移液管5ml12移液管10ml12量筒100ml13量筒10ml11胶头滴管10.5玻棒60.5温度计12表面皿10cm61表面皿12cm11药勺11塑料洗瓶12洗耳球11锥形瓶250mL22试管夹10.5称量瓶12容量瓶250mL13试剂瓶250mL32因实验仪器等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需要合作完成,数据共享,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实验结束后每组要擦净实验台面,试剂架,天平,水浴锅等仪器,并摆放整齐;将水浴锅补充水至2/3水位。实验一、 织物内在质量-物理性试验(在纺材实验室做)(一)织物长度、幅宽和厚度的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织物长度、幅宽和厚度的实验方法和各指标的计算方法2、了解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二、实验原理机织物的长度、幅宽受织造、整理的工艺条件及存放、运输情况的影响,它关系到衣料裁剪的方便和利用率。织物的厚度与织物的组织结构、纱支、密度、织制条件等有关,对织物的服用性能影响很大。织物的尺寸与受力情况、温湿度条件有关,为使测量准确和条件统一,需将织物放在标准温湿度条件(温度20、65%相对湿度)下调湿,织物处于松弛状态。在普通温湿度条件下测定时,需用修正方法修正。织物的厚度用测厚仪测定。YG141织物厚度仪是以压脚连于齿杆,通过一系列扇形齿板与齿轮而传动指针轴的一种装置。刻度盘上每一刻度代表l100mm。为了校正指针的零点位置,可以将压脚下垫盘回转。三、实验仪器和材料YG141织物厚度仪、纲尺、织物试样若干块四、实验步骤1、织物长度的测定使织物处于松弛状态,至少24h后进行测定。测定的位置:对全幅织物,顺着离织物边1/4幅宽处进行测量,并做标记;对中间对折的织物,分别在织物的两幅半各顺着织物边与折叠线间约1/2部位上进行测量,并做标记。每次测量精确到毫米。2、织物宽度的测定使织物处于松弛状态,至少24h后进行测定。以接近相等的间隔(不超过10m)测量织物的幅宽,至少5次,求平均值。测量位置至少离织物头尾端1m。测量精确到毫米,计算精确到0.01cm,舍入到0.1cm。3、织物厚度的测定实验测试条件:测量织物厚度时,压脚的面积尺寸根据织物预测厚度选用如下:压脚面积(mm)压脚直径(mm)适用于织物厚度(mm)507.981.60以下10011.282.26以下50025.225.04以下100035.687.14以下250056.4311.29以下500079.8015.96以下10000112.8422.57以下织物厚度测定时施加压力可按材料技术条件规定或双方协议。材料技术条件无规定时,各类织物施加压力推荐使用如下:织物类型压力推荐值cN/2 (gf/2)毯子、绒头织物(包括针织绒头织物)2,5针织物10,20粗纺毛织物10,20精纺毛织物20,50丝织物20,50棉织物50,100粗布、帆布类织物100各种织物测10次,求出平均数即为该块织物的厚度。待加压时间30s(工厂常规试验采用5s)测取读数。(1)、根据被测织物的要求,选定压脚面积、压重块和压重时间。(2)、按测试需要,选定“连续”或“单次”。(3)、按“电源”开关,开机。(4)、调节厚度百分表的零位。(5)、在压脚加压被测织物5秒或30秒后,读数指示灯自动亮,读出百分表上所示厚度值。(6)、测厚完毕,取出被测织物,在压脚回至初始位置时,可关机五、结果与讨论1、记录原始数据并计算2、为使织物厚度测准确,需要注意哪些方面问题?(二)织物经纬密度与紧度试验一、实验目的1、利用Y511织物密度镜,对织物单位长度的纱线根数进行测定,计算紧度,依此来评定织物的紧密程度,熟悉国家标准GB/T4668-1995机织物密度的测定。2、掌握其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二、实验原理织物经纬密度是指织物纬向或经向单位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一般以10cm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表示。织物密度只能对纱线粗细相同的织物间进行比较。紧度是用纱线特(支)数和密度求得的相对指标,藉此可对纱线粗细不同的织物间进行紧密程度的比较。织物密度和紧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手感、厚度、强力、透气性、保暖性和耐磨性等物理机械指标。因此在产品标准中对各种织物规定了不同的密度和紧度。了解织物的紧度,可为设计或仿制新的织物品种提供依据,并为织物性质的理论计算提供参数。三、实验仪器和材料Y511织物密度镜,织物试样若干块。四、实验步骤1、机织物的经纬纱密度用10厘米内的纱线数表示,检验密度时,把密度镜放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进行,纬密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的五个位置检验,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五处。2、将织物密度镜平放在织物上,织物密度镜的刻度尺沿经纱或纬纱方向。3、左手按住织物密度镜,右手旋动调节旋纽,将织物密度镜上的刻度线与刻度尺的零点对准,将零点对准被测试样两根纱线的中间,移动放大镜头,计数刻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直至刻度线与刻度尺上的50毫米处相对齐,即可得出织物在50毫米中的纱线根数。4、点数纱线根数时,迄点如在纱线的中心,则最后一根纱线作0.5根计,如不足0.5根的不计,0.250.75根作0.5根计,0.75根以上作1根计。5、将测得5厘米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折算成10厘米长度内所含的纱线根数。分别求出算术平均数,密度计算精确至0.01根。6、紧度计算在比较不同号数纱线构成的织物紧度时,常采用紧度指标,织物的紧度是指织物中纱线投影面积与织物全部面积之比值;紧度大说明织物比较紧密,紧度小则表示织物稀疏,紧度分经向紧度、纬向紧度和织物总紧度三种。(1)、经向紧度():经纱直径与两根经纱之间的距离之比的百分率。(2)、纬向紧度():纬纱直径与两根纬纱之间的距离之比的百分率。(3)、总紧度(E):织物中经纬纱所覆盖的面积与织物全部面积之比的百分率。(%) 、分别表示经纬纱的直径(毫米)、分别表示织物经纬向密度(根/10厘米)a、b分别表示两根经纱或两根纬纱间的距离(毫米)纱线的直径可由纱线号数求得: 表示纱线的号数表示纱线的体积重量(毫克/毫米)通常,或小于100,表示织物中纱线间存在空隙;或等于100,表示织物中纱线间无空隙,织物平面正好被纱线完全覆盖;或大于100,表示织物中纱线间有挤压,重叠现象,仍只能表示相当于E=100五、结果与讨论1、记录原始数据,计算紧度。2、织物密度和紧度对织物性质有何关系?(三)织物经、纬缩率和经、纬纱线特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利用捻度计和扭力天平,测定织物的经、纬向织缩率及经、纬纱线特数。2、通过试验掌握测定织缩率和纱线特数的方法及计算,并了解在试验中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二、实验原理1、织物经纬缩率测定织物因其组织,经,纬向密度,以及纱线的粗细及不匀,会影响纱线在织造后其长度弯曲程度的大小,纱线在织物内弯曲的程度通常用织缩率来表示。它对纱线的用量、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织物的外观均有很大的影响。织缩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L1-L2/L1100() 式中织缩率(); L1织物经向(纬向)纱线伸直后的长度(mm); L2织物经向(纬向)纱线在织物上的长度(织物长度)(mm)。2、经纬纱线特数测定纱线的线密度(细度)规定采用特克斯为单位。特克斯是指1000米长纱线的重量(在公定回潮率下)。Ntex=G/L1000(特克斯)G:纱线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克数L:纱线长度米数棉型纱线以往曾使用英制支数来表示纱线细度,毛纱线及毛型化纤纱线也曾使用公制支数作为线密度的计量单位,它们都有一定的计算方法,相互之间也可以换算。三、实验仪器和材料Y331A型捻度试验机和扭力天平机织物两种、米尺、剪刀、分解针、砝码等四、实验步骤l、织物经纬缩率测定(1)徒手测定法将纱线从织物中拨出,操作的可左手握住纱线的一端,右手用分解针将纱线从织物中轻轻地逐步拨出,但让纱尾右端暂时留在织物中,然后放下分解针,用镊子夹住纱线右端,将纱线从织物中完全抽出,如图3-4。给纱线以适当的张力,使纱线伸直而不产生伸长,用尺量取2个记号之间的长度(取作长度L1)。 根据10个读数的平均值,按上式算出织物的经向织缩率和纬向织缩率。这种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但拉直纱线时所加的张力不易准确控制,张力太大会使纱线发生意外伸长,太小则纱线的屈曲不能伸直,所以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a.某些纤维的织物(如粘胶纤维)潮湿时极易伸长,在操作时要注意.b.经过缩绒或刮绒的织物,应首先烧除样品表面的毛绒,然后用分解针仔细将所测纱线从织物内拨出。对于某些捻度较少或强力很差的纱线,尤其要避免使纱线产生意外伸长c.在拉出或拉直纱线时,不能使纱线发生退捻或加捻。(2)张力测定法(负荷测定法)纱线在一定范围的外力作用下,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近似地遵守胡克定律,如图所示,图中纵坐标为纱线受到的负荷W,横坐标为纱线受力后的伸长变形值E,其关系可看作为一直线,在直线交横坐标于C点时,其外力为零,而图上相应的纱线伸长变形值为X,所以X的值为纱线从屈曲状态到完全伸直时所增加的长度,从织缩的概念可知: X=L1-L2 式中,L1织物经向(纬向)的纱线伸直后的长度(mm); L2织物经向(纬向)的纱线在织物上的长度(mm)。在决定织缩时可由直线线段的两点进行推算。今取点A(El、W1)和点B(E2、W2)使AB的延长线与横轴交于C点,则OC即为所求的纱线因织造而缩短的长度X,则由图3-5得X值: X = E1W2 E2W1/W2-W1 (mm)所以,织缩率为: = E1W2 E2W1/W2(100+E1)W1(100+E2) 式中:W1第一次所加的负荷值(cN); E1第一次加负荷产生的伸长值(mm); W2第二次所加的负荷值(cN); E2第二次加负荷产生的伸长值(mm). 两次所加负荷的大小应适当,以使应力应变关系近似保持直线为原则,对于不同原材料的纱线负荷W2,可用下列经验公式决定: 棉纱(细于7tex)W10.75Ntex 棉纱(7tex以上)W10.20Ntex十4 化纤纱W1=0.50Ntex式中:Ntex所测得的纱线特数;W2取W1的2.5倍。根据上述原理张力测定法的步骤如下:a.校正Y331型捻度试验机两夹头间的距离为100mm;b.从织物经纬向各抽出经纬纱10根(纱线从织物中拨出的操作方法可参阅徒手测定法);c.将取下的经纱(纬纱)1根,按记号固定在两夹头内;d.在Y33l型捻度试验机的砝码盘内加以适当的重量,读取伸长值;再第二次加重量,并读取该时的伸长值(注意伸长值的单位)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时间对伸长值的影响,外力作用纱线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使纱线发发生蠕变,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在外力作用于纱线时,不能有冲击现象;e.将经纱或纬纱逐根进行同样方法的试验,并记录之;f.根据试验结果,分别求出经、纬向的织缩率。2、经纬纱线特数测定(1)利用测定过织缩率的经纱(纬纱),将墨迹外的纱头剪去,把10根经纱(纬纱)合并,在扭力天平上称取重量。(2)将余下的织物称重,测定织物的回潮率。(3)计算在织物上100mm长的经纱(纬纱)在未织造前的自然伸直长度L:L10Ll10(100十x)(mm)或L10L2/1-%(mm)式中:L1经向(纬向)纱线伸直后的长度(mm); L2经向(纬向)纱线在织物上的长度(100mm); 织缩率(%).(4)计算经纬纱线特数:纱线特数1000Gk/L 式中:Gk纱线的标准重量(mg); L在织物上1000mm长(10根100mm长)纱线的织前长度。五、结果与讨论1、计算经纬纱织缩率及经纬纱细度2、分析试验过程中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哪些?(四)织物拉伸断裂强力试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织物拉伸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的试验方法,熟悉国家标准GB/T3923.1-1997织物拉伸性能 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2、掌握各指标意义,了解影响试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二、实验原理拉伸断裂强力试验一般适用于机械性质具有各向异性、变形能力较小的制品。作拉伸断裂强力试验时,试条的尺寸及其夹持方法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常用的试条及其夹持方法有:(a)扯边纱条样法、(b)剪切条样法及(c)抓样法。扯边纱条样法试验结果不匀率较小,用布节约。抓样法试样准备较容易,快速,试验状态比较接近实际情况,但所得强力,伸长值略高。剪切条样法一般用于不易插边纱的织物,如缩绒织物、毡品、非织造布及涂层织品等。我国标准规定采用扯边纱条样法。如果试样是针织物,由于拉伸过程中线圈的转移,变形较大,往往导致非拉伸方向的显著收缩,使试样在钳口处所产生的剪切应力特别集中,造成多数试条在钳口附近断裂,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采用梯形试条或环形试条。试条的工作长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一般随着试样工作长度的增加,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标准中规定:一般织物为20cm,针织物和毛织物为10cm。特别需要时可自行规定,但所有试样必须统一。织物的拉伸断裂性能常采用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表示。如果试验是在附有绘图装置的织物强力仪上进行时,可得到织物的梯形的拉伸曲线,在拉伸曲线上,可以求得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两项指标,同时还可了解到织物在整个受力过程中强伸度的变化和断裂过程。本试验采用YG026A型电子织物强力机,属于等速伸长强力试验机。符合GB/T3923-1997织物拉伸性能 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条样法标准。三、实验仪器和材料YG026A型电子织物强力机,长度为33cm全幅织物试样一块四、实验步骤1打开电源开关,开机预热2030min。2准备试样:根据测试标准裁剪试样,试样的长度方向应平行于织物的经向或纬向,织物经向和纬向各裁剪5块试样。每块经向试样不包含相同的纬纱,每块纬向试样不包含相同的经纱。试样长度约35cm,剪裁成宽6cm,扯去纱边使之成为5cm。3按“复位”键,根据测试标准设置好试验参数:测试方式、夹持距离10cm或20cm、拉伸速度、测试次数。4按“点动下降键”调整上下夹钳间的隔距。注意不要让上下夹钳相撞,以免损坏上夹钳上的力传感器。5夹装试样:先将试样一端夹紧在上夹钳中心位置,然后将试样另一端放入下夹钳中心位置,并在预张力作用下伸直,再紧固下夹钳。6按“试验键”进行测试,上夹钳上升,拉伸试样至断裂,数码管将显示该次的测试数据(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也可打印出该次测试数据。若在测试过程中出现异常(如试样断裂在夹持器附近等),可按“删除”键,系统将删除该次试验。7一次拉伸测试结束后,下夹钳自动复位,重复5、6步骤操作,直至完成规定的试样测试数,系统将自动完成所有的计算功能,打印出完整的测试报告。8测试结束,关闭电源开关。五、结果与讨论1、记录原始数据并计算(五) 织物折皱弹性试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YG541织物折皱弹性试验仪的基本原理,掌握试验方法。熟悉国家标准GB/T3819-1997纺织品 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 回复角法。2.掌握其在织物风格中的意义及影响因素。二、实验原理织物在使用中如果产生折皱,就会影响其外观性能。抗皱性是指织物在使用中抵抗起皱以及折皱容易回复的性能。通常用折皱回复角表示织物的折皱回复能力。折皱回复角是指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被折叠,卸去折痕负荷后经过一定时间,两翼之间所形成的角度。织物的抗皱性与纤维的弹性、纱线的细度、捻度、织物的组织结构、密度等因素有关。纤维在干、湿态下的拉伸弹性恢复率大、初始模量较高,则织物的抗皱性较好。纤维的几何形态尺寸特别是细度也将影响织物的抗皱性,较粗的纤维抗皱性较好。此外,纱线经过树脂整理,分子链之间形成交键,提高了纤维的初始模量与拉伸变形恢复能力,因而提高了织物的抗皱性。织物经过染整加工、热定型后,也可改善其抗皱性。三、实验仪器和材料YG541B织物折皱弹性仪,织物试样一块四、实验步骤:1打开总电源开关,将试验翻板推倒,贴在小电磁铁上,此时翻板处在水平位置。2按规定划样,划样时,样板的上下边缘应沿经纬组织方向,防止歪斜。将剪好的试样,按五经、五纬的顺序,把试样的固定翼装入夹内,使试样的折叠线与试样夹的折叠标记线重合,再用手柄沿折叠线对折试样(不要在折叠处施加任何压力),并放上透明压板。3揿工作按钮,电动机启动。此时10只重锤每隔15s,按程序压在每只试样翻板的透明压板上,加压重量为10N。 4当试样承压时间达到规定的时间5min时,仪器发出报警声,鸣示做好测量试样回复角的准备工作。5加压时间一到,投影仪灯亮,试样翻板依次释重后抬起。此时应迅速将投影仪移至第一只翻板位置上,用测角装置依次测量10只试样的急弹性回复角,读数一定要等相应的指示灯亮时才能记录,读至临近1。如果回复翼有轻微的卷曲或扭转,以其根部挺直部位的中心线为基准。6释重后5min,仪器再发出报警声,按同样方法测量试样的缓弹性回复角。7当仪器左侧的指示灯亮时,说明试验完成,重复以上操作,一种试样测完15个经向和15个纬向试样。8测试结束,关机。五、结果与讨论1、记录各急、缓弹性回复角数据2、急弹性数据提供参考用,计算经向平均缓弹性回复角和纬向缓弹性回复角,两者之和反映织物的抗折皱弹性。3、测定织物折皱回复角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实验二/三、棉和涤/棉织物退浆及退浆率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退浆的意义、作用。2、掌握酶退浆、碱退浆、氧化剂退浆原理。3、了解每种退浆方法的工艺处方、流程及优缺点4、了解棉织物经退浆后退浆率的测定方法5、掌握高氯酸法测定退浆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退浆的意义棉布在织造前,为了降低经纱断头率,对经纱上浆。浆料薄膜包住了经纱表面,影响了织物的渗透性能,阻碍染料等化学药品与纤维接触,增加煮练与漂白工艺负担。退浆能去除坯布经纱上的浆料,同时也能部分去除原棉上的天然杂质。目前棉织物所用浆料主要是淀粉。淀粉浆的去除,可采用酶退浆、碱退浆和碱酸退浆。2、退浆机理(1)酶退浆酶:酶是具有特异催化性能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专一性很强,需要选择。每种酶都有最佳温度和最佳pH值。退浆机理:淀粉大分子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甙键断裂,分子量迅速下降,先生成水溶性较大的糊精,然后生成水溶性更大的麦芽糖和葡萄糖。(2)碱退浆浆料在热碱中先发生溶胀,从凝胶状态转变为溶胶状态,与纤维粘着变松,再经机械作用,从织物上脱落下来。它适合于一切天然浆料和化学浆料。(3)氧化剂退浆将浆料氧化降解,增加水溶性,减小洗液的粘稠性。3、评价退浆率是评价退浆效果的有效方法,织物退浆率的测定有重量法、水解法、以及高氯酸法等。(1)重量法:比较退浆前后试样的重量以求得退浆率。(2)水解法:用稀酸或酶使淀粉初步水解,溶于水中,再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用碘量法测定退浆前后试样上淀粉水解产物的含量以求得退浆率。(3)高氯酸法:高氯酸溶液能溶解淀粉,织物上的淀粉可用高氯酸水溶液浸渍而溶于水中,加入醋酸、碘化钾和碘酸钾溶液后,生成蓝色络合物。此络合物水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中max为620nm,当淀粉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因此,可用比色法测定织物上淀粉含量。分别测出坯布和退浆后试样上的含浆量,就可计算出退浆率。4、几个概念(1) 轧余率(轧液率%):经轧液机轧后织物含液量对于干布重量的百分比=(织物轧液后重量干布重量)/干布重量100%(2) 退浆率=(坯布含淀粉率-退浆后试样含淀粉率)/坯布含淀粉率x100%(3) 含淀粉率=(织物上淀粉的重量/织物的重量)x100%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退浆工艺(实验二)(1)棉坯布经向36cm,纬向约115cm:酶退浆棉坯布经向36cm,纬向30cm:碱退浆涤棉坯布经向45cm,纬向35cm:氧化剂退浆(2)淀粉酶,非离子渗透剂DM-1230,氢氧化钠(固体),双氧水,1%稀碘等(3)水浴锅、轧车(B107)、烘箱、汽蒸锅。(4)需提前烧制热水备用。2、测退浆率(实验三)(1)42%高氯酸(自己配置:30ml高氯酸溶解到34ml的蒸馏水中),6mol/LNaOH(自己配置:24gNaOH溶解到100ml的蒸馏水中)2 %HAc、10%KI、0.01mol/L KIO3、1%酚酞,(2) 50mL容量瓶2个、布氏漏斗、抽滤瓶、真空泵、分光光度计、万分之一天平(3)坯布2g(实验室提供)、酶退浆后织物2g、蒸馏水五、实验步骤(一)退浆工艺(实验二)1、 工艺处方:酶退浆处方 碱退浆处方 氧化剂退浆处方淀粉酶 4g/LNaOH 10g/L 双氧水(100%)4g/L渗透剂 1g/L渗透剂 1g/L NaOH 8g/L pH 5-7JFC 2g/L温度 80温度 8085 温度 室温2、工艺步骤(1)酶退浆法(棉):在1000mL烧杯中配制800mL酶退浆液(用热水配),将试样放入退浆液中,用水浴锅加热,保持烧杯内80处理45min,(水浴锅需开到最高温度),经常搅拌使织物浸没在酶液中,烧杯上盖表面皿防止酶液蒸发。处理结束后取出试样,放入70热水中,充分洗涤2-3次,不能搓揉。最后用冷水冲洗,晾干后留作后续实验使用。(2)碱退浆法(棉):按处方用热水配制碱液,将试样浸没于8085稀碱液中,浸透后用轧车轧去多余的溶液。轧液率为110130%。然后将试样放入汽蒸锅中汽蒸2025min(100102),蒸毕取出试样,放入80以上热水中,充分洗涤2-3次,不能搓揉,最后用冷水冲洗,晾干后留做后续实验使用。(3)氧化剂退浆(涤棉):按处方用室温水配制氧化剂退浆液,将试样浸没于双氧水退浆溶液中,浸透后用轧车轧去多余的溶液。轧液率为60-70%。然后将试样放入汽蒸锅中汽蒸5min(100102),蒸毕取出试样,放入80以上热水中,充分洗涤2-3次,不能搓揉,最后用冷水冲洗,晾干后留做后续实验使用。(二)退浆率测定(实验三)1、织物上淀粉的溶解(1)避免潮湿的环境,用高精度天平准确称取坯布和经酶退浆后的棉布各1.0000g(按照回潮率8%,回潮率=(湿重-干重)/湿重),计算干重后分别记作G1、G2。分别将布样剪成小块,放入400mL烧杯中,各加入30mL42%的高氯酸水溶液(自己配置),浸没试样,于室温放置30min,不断搅拌。(2)加100mL蒸馏水及12滴酚酞溶液,加6mol/L的NaOH溶液(自己配置)至溶液显淡红色,再加2%HAc消去淡红色,过滤,将滤液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2、显色准确取出5mL上述溶液,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2%HAc溶液2.5mL,10%KI0.2mL(约4滴),0.01mol/L的KIO32m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放置5min。3、比色波长为620nm,分别对坯布和退浆后织物的显色液比色,测定吸光度,分别计作A1、A2。4、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淀粉溶液的浓度C1、C2(单位:mg/L)分别计算出淀粉重量W1、W2(单位:mg),根据公式计算试样上含淀粉率,再计算退浆率W1= C150(250/5)/1000、W2= C250(250/5)/1000坯布含淀粉率= W1/ G1、退浆后棉布含淀粉率= W2/ G25、标准曲线的绘制(由实验室提供)六、结果与讨论1、比较不同退浆方法的效果及优缺点2、记录测退浆率的原始数据,计算退浆率3、分析退浆率实验的精确性坯布的使用说明: 1、经向36cm,纬向约115cm:酶退浆后的布,经向保持不变,纬向剪成4块,其中三块都是6cm,一块6cm的布做退浆率的测定(实验三),另一块6cm的布做煮练前的毛效测定(不煮练),第三块6cm的布做(实验四)煮练工艺(,b)的2#,剩余的布为第四块布约95cm做(实验四)煮练工艺(b) 1#将煮练后的这第四块布纬向剪6cm做毛效测定,剩余的剪纬向四等分其中二块布做(实验五)氧漂的1# 2#处方及漂后白度测定;一块布做(实验五)氯漂的一个处方及漂后的强力测定;一块布不漂白,做白度和强力测定。2、棉坯布经向36cm,纬向30cm:碱退浆(实验四)煮练(b)1#(实验五) 氯漂(不需缓冲溶液)(实验六)丝光。3、涤棉坯布经向45cm,纬向35cm:氧化剂退浆(实验四)煮练 (实验七)热定型。(另外:每四组需多做一块布的退浆、煮练、不定型用来和热定型的试样比较收缩率)轧车的操作规程1. 接通轧车电源和空压机电源。2. 打开空压机的开关,由竖立逆时针拨至水平,空压机启动,响声停止后再操作轧车。3. 轧滚右边有四个按钮,其中左边二个是施压(绿)、放压(红),右边二个是转动(绿)、停转(红)。等空压机停止工作(间歇式工作)时,按施压按钮,看压力表读数(2)。 4. 用面板正前面下部的黑色旋钮调节压力,左边的调左边的压力表读数,右边的调右边的压力表读数,二边的读数要一致,黑色旋钮轻轻推进去再轻旋即可调节压力至所需,调好后再轻轻拔出即锁住。5. 将布置于上滚的正前方按转动按钮,轧辊转动,带动布经过轧压后从前方出来,取出布样,操作时注意手的安全。6. 用水清洗轧滚后,按停转按钮,按放压按钮。7. 关闭空压机,将开关顺时针拨至向上竖立。8. 切断两机电源。汽蒸锅的操作规程1. 汽蒸锅内加水超过加热圈至底座。2. 盖上锅盖,不必旋紧螺栓,打开电源加热,等水烧开后即可放入织物。3. 放入内胆,在内胆内放好织物并包裹好,盖上锅盖并旋紧螺栓,将放气阀拨至水平即关闭放气阀,继续加热。4. 汽蒸锅不能自动控温,使用时不能离开,需要观察压力表读数,当达到所需的温度时开始计时,当温度超过所需时关闭开关,停止加热;当温度低于所需时,再打开开关加热;如此反复直到规定的时间时,关闭开关,断开电源。5. 等到压力表的指针为0时,将放气阀拨至竖立放气。切不可在有压力时放气。6. 拿出织物,倒出锅内的水,清洗。实验四、棉织物煮练及效果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煮练方法2、了解煮练用剂的作用3、了解煮练效果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经退浆后的棉织物,已去除了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但还存在油蜡、果胶以及棉籽壳等杂质,必须通过煮练去除,以净化纤维,提高棉织物的吸湿性。1、纤维素共生物的去除:(1)蜡状物质的去除:存在于棉纤维中的蜡状物质以及残存的浆料中的油脂是影响棉纤维吸水性的重要因素。蜡质中的脂肪酸与烧碱发生皂化反应,生成可溶性肥皂而去除,其余的高级醇和碳氢化合物需借助乳化作用而去除。精练剂中加入的肥皂、平平加和在精练过程中脂肪酸转化成为的肥皂是乳化作用的物质来源。棉织物经精练后,吸水性有很大提高,不仅与蜡状物质含量降低有关,还与纤维表面蜡状物质覆盖状态遭受破坏有关。因此,煮练后水洗时勿揉搓试样,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使织物的吸水性显著提高。(2)果胶质的去除:果胶质在烧碱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的果胶酸继而转变为果胶酸钠盐;一部分果胶物质在烧碱作用下被解聚,从而提高了果胶在水中的溶解度,以至能获得比较彻底的去除。(3)含氮物质的去除:一部分含氮物质与水共热一定时间可去除。另一部分在热的烧碱作用下其分子中的酰胺键发生水解断裂,生成可溶性氨基酸钠盐而除去。(4)棉籽壳的去除:一般来说,棉籽壳在煮练过程中是比较难以去除的杂质。精练液中加入亚硫酸(氢)钠,使棉籽壳的主要成分木质素形成易溶于碱的衍生物。在高温烧碱溶液中长时间作用下,棉籽壳溶胀,变得松软,由于部分成分已被溶去,残存部分经水洗和搓擦,从织物上脱落下来。若作用时间与温度不够,棉籽壳不易去净,可在以后漂白过程中进一步去除。2、助练剂的作用(1)润湿剂或洗涤剂(肥皂或烷基硫酸酯或红油):降低织物的油蜡含量,提高织物的润湿性。(2)硅酸钠:吸附练液中的铁质和其它杂质,防止棉布上产生锈渍或杂质的沉淀,提高织物的吸水性与白度。(3)亚硫酸(氢)钠:有助于棉籽壳的去除,还具有还原性,防止棉织物在高温带碱情况下被空气氧化脆损。(4)磷酸钠:软水剂,去除煮练液中的钙镁离子,提高煮练效果。增加碱度,减少烧碱的消耗。3、煮练效果的测定煮练效果常以毛细管效应和残余油蜡含量来表示。煮练过度亦能损伤纤维素,织物的损伤可用煮练后失重及织物强力变化来衡量。毛细管效应:棉布的润湿性常用毛细管效应衡量。毛细管效应的高低直接影响后加工的质量,是染整生产过程中主要质量指标之一。一般用30min内水在织物上上升的高度(cm)来表示。4、概念(1)浴比:织物重量:工作液体积(g :mL)(2)o.w.f:对织重%,化学用剂的重量与织物重量的百分比三、实验仪器和材料水浴锅、毛细管效应仪等烧碱、高效精炼剂DM-1364、磷酸钠、(硅酸钠、表面活性剂、亚硫酸(氢)钠等)退浆后棉织物需提前烧制热水备用四、实验步骤(一)棉织物煮练工艺实验1、工艺处方a(不做)煮练用剂(o.w.f)1#2#烧碱(%)2020硅酸钠(40Be)(%)0.5-亚硫酸(氢)钠(%)1磷酸钠(%)1合成洗涤剂(%)1浴比1:10-15温度沸时间1.5-2h工艺处方 b煮练用剂 1#2#烧碱(%)o.w.f. 2020高效精炼剂g/L1-浴比1:10-15温度沸时间1.5-2h2、工艺步骤(本次采用处方b)布样安排:酶退浆实验后剩余的棉织物纬向剪下6cm不做煮练留作毛效测定,再剪下6cm做2#处方,剩余酶退浆布(大块)做1#处方,碱退浆后的棉布做1#处方。按处方b计算烧碱和助剂用量,用热水在烧杯内配制练浴,分别投入试样,放于水浴上常压沸煮1.5-2h,盖表面皿。经常翻动织物,防止试样浮出液面。煮练后取出织物,用热水洗,再用冷水冲洗至无碱性。水洗时,勿揉搓试样。晾干后留作毛效测定和漂白实验用。(二)氧化剂退浆后的涤棉织物的煮练工艺实验1、工艺处方烧碱 710g/L精炼剂1g/L磷酸钠01g/L浴比 1:10-15温度95,时间60min2、 工艺步骤(备注:每四组多做一块的退浆布同时也做煮练,留作未定型收缩实验用)使用氧化剂退浆后的涤棉织物,按处方计算烧碱和助剂用量,用热水在烧杯内配制练浴,投入试样,放于水浴上常压近沸煮1h,盖表面皿。经常翻动织物,防止试样浮出液面。煮练后取出织物,用热水洗,再用冷水冲洗至无碱性。水洗时,勿揉搓试样。晾干后留作热定型实验用。(三)煮练效果测定(和下次实验一起做)毛细管效应测定(3块试样)分别将酶退浆后煮练的1#、2#试样和酶退浆后未煮练的试样剪成经向30cm、纬向5cm的布条各1块,在离一端23cm处沿纬向用笔作一平行线,并在此末端沿纬向固定一短玻棒作重荷。将布条放入毛细管效应仪中,注意使液面、标尺读数零刻度与布条下端的横线对齐。当试样横线接触水面开始计时。记录经5、10、20、30min后液体沿经向上升的高度(cm)。如液体上升的高度参差不齐,应读取最低点。以30min内液体上升高度比较毛效的好坏。五、结果与讨论1、比较煮练前后毛效的好坏,并阐述原因及煮练助剂对煮练效果的影响。2、对1#煮练后布样(酶退浆的布)的使用情况说明:保持径向不变,(1)纬向剪下6cm做毛效,剩余布剪纬向四等份(2)一份不漂白,做白度及强力测定(3)一份做次氯酸钠漂白(4)一份做氧漂1#(5)一份做氧漂2#实验五、棉织物漂白及漂后质量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次氯酸钠漂白方法,了解不同pH值对漂白后质量的影响2、学习双氧水漂白方法,加入硅酸钠的作用,双氧水有效成分含量及分解率的测定3、学习织物白度的测定4、学习织物断裂张力的测定二、实验原理纺织品经过精练后,绝大部分杂质已被去除,吸水性有很大提高,已能满足一些品种的加工要求,但对漂白和色泽鲜艳的浅花色品种来讲,白度还不够。因此需经过以去除色素,提高白度为主要目的的漂白加工。棉织物常用次氯酸钠、双氧水及亚氯酸钠作为漂白剂。关于漂白剂的漂白原理,由于对纤维中天然色素的分子结构研究得不够,至今还不十分清楚,但从已知色素的基本知识来看,不外乎使天然色素的发色体系在漂白过程中遭到破坏,达到消色的目的。在漂白过程中,除了天然色素会遭到破坏外,棉纤维本身也可能受到损伤。因此必须控制好漂白的工艺条件,在保证织物所需白度的情况下,保存纤维的内在质量。次氯酸钠漂白次氯酸钠在较强的碱性条件下(pH=12)有较高的稳定性。漂白的主要成分为:HOCl、Cl2。次氯酸钠漂白,粗略地说,漂白速率随漂液PH降低而加快,但工业上都不采用酸性或中性漂白。采用碱性条件漂白,pH控制在10左右1。提高漂白温度,能增大漂白速率,缩短漂白时间,但纤维素被氧化的速率也同时提高,而且比漂白速率提高得更多。漂白温度:2035,时间3060min。漂液浓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太稀达不到漂白要求,或需较长漂白时间,太浓不仅浪费药品,而且有使纤维受到严重损伤的危险。浸漂,有效氯0.51.5g/l。漂白后要酸洗和脱氯。过氧化氢漂白可用于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其与化学纤维混纺织物的漂白。在碱性条件下极易分解,在弱酸条件下比较稳定。漂白主要成分:HO2。H2O2的分解因催化作用而加速2。为了控制H2O2分解,有效地进行漂白,不浪费有效成分和过度的地损伤纤维3,在漂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如硅酸钠或其他络合剂。硅酸钠具有双重作用:碱性物质,有加速H2O2的分解作用;稳定作用,必须有适量的钙或镁盐存在时才比较显著,它能对有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进行吸附。三、实验仪器和材料水浴锅、酸式滴定管、次氯酸钠、双氧水、双氧水稳定剂DM-1403、0.1N高锰酸钾、5%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固体)、硫代硫酸钠 、热水。1).四组合作配制 磷酸(0.5M): 17mL 85%的浓磷酸配成500mL溶液。2).四组合作配制 磷酸三钠(0.5M):95g 12水磷酸钠配成500ml溶液。3).四组合作配制 硫酸(3M ):量取50ml浓硫酸配成300ml溶液,将浓硫酸慢慢加入到水中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4).四组合作配制 硫酸(2g/L):用3M硫酸约6mL配成1000mL溶液。5).四组合作配制 硫代硫酸钠(2g/L)1000mL溶液。四、实验步骤1、 大块的酶退浆、煮练后棉布留下6cm做毛效测定,剩余布4等分:1块做氯漂,2块做氧漂,1块做漂前强力和白度测定。2、 小块碱退浆、煮练后棉布做氯漂,不用缓冲溶液,漂后留作下次丝光实验。(一)次氯酸钠漂白工艺实验用酶退浆、煮练后的布样其中一块做氯漂实验,三个处方四组合作完成,数据共享。一组做1,二组做2,三组四组做3。1、工艺处方1# 2# 3#次氯酸钠有效氯(g/L)1.5 1.5 1.5pH37 10(0.5M)磷酸:mL155110 60(0.5M)磷酸钠:mL4590 140浴比约1:202、工艺步骤(备注:次氯酸钠试剂有效氯含量为5%,比重为1.2g/mL。200 mL漂液1.5g/L有效氯需要取5mL次氯酸钠溶液。)在400mL烧杯中分别按处方量准确加入上述配制的0.5M的磷酸和 0.5M 的磷酸钠缓冲溶液,即得pH值为3、7、10的漂液200mL。加入次氯酸钠溶液配制有效氯为1.5g/L的漂浴。在漂液中投入经酶退浆和煮练的棉织物 1块,盖上表面皿,室温浸漂1h,经常搅拌。注意保持试样必须浸没在液面下。漂白结束后,将试样用玻璃棒在杯壁挤压,除去过剩漂液,然后取出试样。试样先用冷水冲洗,再经2g/L硫酸溶液在30-40处理5min,充分水洗至试样上无酸性,再用2g/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30-40处理5min,最后用水冲洗。洗后试样用碱煮(2g/L NaOH煮30分钟),水洗烘干后作强力测定,比较1#2#3#三个处方及未漂布的强力。强力测定和下次实验一起做。碱退浆、煮练后的棉布做氯漂,有效氯为1.5g/L, pH=10(不用缓冲溶液,只加次氯酸钠和水,它本身是碱性),浴比1:20,室温浸漂1h,水洗晾干后留作丝光实验。(二)双氧水漂白1、漂白工艺实验(1)、工艺处方1# 2#双氧水(100%)(g/L)3 3双氧水稳定剂(g/L)2稀NaOH pH:10.5-11(pH计测,或pH试纸测)浴比:1:20(2)、工艺步骤(备注:双氧水试剂浓度为30%,需要换算成100%的用量。)经酶退浆和煮练的棉织物2块,每块重约10g。按处方1#,2#分别配制漂浴(多配20mL漂液)。漂前分别取出20mL漂液作漂前双氧水含量分析,然后各投入一块试样,把烧杯和漂液及布样一起称重,记录重量,在水浴中保温90浸漂1h,经常搅拌。漂白后再把烧杯和漂液及布样一起称重,加水补充至与漂前重量一致,取出布样,漂白残液留作漂后双氧水含量分析及双氧水分解率计算用。试样用水洗净后晾干,留作白度测试,比较氧漂的1#、2#二个处方和未漂布的白度。白度测定下次实验做。2、质量浓度及分解率测定分别取漂前和漂后5mL过氧化氢漂液,置于2个250mL三角瓶中,加入10mL c(H2SO4)=3mol/L的硫酸溶液,然后用c(KMnO4)=0.1 N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自无色变为微红色时(半分钟红色不消失)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2KMnO4+5H2O2+3H2SO4 2MnSO4+K2SO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3《进一步认识分数》课时练(含答案)
- 数词及其在各种题型中的运用解析教案
- 坟墓81号700字7篇范文
- 早产婴儿养育知识培训课件
- 磐安中考数学试卷
- 南通如皋高二数学试卷
- 房地产交易协议注意事项
- 健身中心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 平顶山3模数学试卷
- 2024年山东金谷集团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真题
- 《三字经》PPT课件(完整版)
- 质量验收记录-雨污水管道表格
- (精心整理)大六壬基本口诀
- 高职创新无人机实训室建设方案
- 现在完成时——英语公开课课件
- 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施工方案完整
- WCDMA——特殊场景传播模型应用指导书
- 浅谈孚宝港务新建一万立方米-上海化学工业区
-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 第二版人民币暗记大全
- 兽药经营管理政策解读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