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庙礼仪培训教材(PPT 30页).ppt_第1页
佛教寺庙礼仪培训教材(PPT 30页).ppt_第2页
佛教寺庙礼仪培训教材(PPT 30页).ppt_第3页
佛教寺庙礼仪培训教材(PPT 30页).ppt_第4页
佛教寺庙礼仪培训教材(PPT 30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教寺庙礼仪 一 合十 礼拜 问讯 又名合十 即对合左右双掌及十指 以表示自心专一不敢散乱的一种敬礼 合掌不可紧闭 掌心略虚 表真空妙有之义 外道合掌 紧闭掌心 将来必堕生於无佛之地 以如是合掌 不得真空之理 执着成性故也 合掌 合掌当胸 佛在心中 合十对佛教徒言 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 合十的动作 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 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 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 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问候 打招呼之外 如果经过法师身旁 或穿越大殿佛前 也可以合十的姿态 稍稍欠身经过 表示自己的礼貌与尊重 甚至当我们感到紧张 焦虑或心浮气燥时 合十可以让我们平和 安定 集中注意力 这个把双手合长放在胸前的动作 看似简单 但是对平稳情绪很有效 顶礼 即两膝 两肘及头着地 以头顶触受礼者之双足 又称头顶礼敬 五体投地 礼拜 拜佛的基本要求是五体投地 五体 指两手 两膝 头顶等 凡礼敬三宝时 必须五体投地 藉此以折伏憍慢而表达虔诚 因此 拜佛除了消除业障 增长福慧智慧以外 还具有忏悔罪过 感恩礼敬和提升人格的意义 拜佛的意义 拜时口中默念 顶礼佛法僧三宝 或 顶礼十方常住三宝 礼佛三拜 然后问讯 敬揖以表问安否之心称为问讯 礼佛 礼佛之处 就一般而言 有佛堂 静室 或安有佛菩萨圣像的客厅等 都可行之 要是没有的 如住营房的军人 单身在外工作者 或住大宿舍者 可至室外或郊野 面向西方 合掌问讯 然后十念 念十口气佛菩萨圣号 即可 平常行 住 坐 卧 心心念念不离佛号最好 1 首先虔诚地合起双掌 目光注视中指指尖2 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 当要直起身子来时 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 3 以左手的中指 无名指 小指 盖住右手的中指 无名指 小指 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 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 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 问讯 4 此时 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 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 充满了恭敬祥和 5 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 一直举高到眉心 但不触到额头 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 有著虔诚 恭敬而谦虚的态度 6 随后再轻轻将手放下 到胸前回复合十姿势 然后放下双掌 二 敬香仪 上香的含义 一 以虔诚心恭敬供养三宝 并以此作为示范接引众生 二 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 感通十方三宝的加持 三 燃烧自身 普香十方 提醒佛门弟子应无私奉献 四 表示点燃了戒定真香 蕴涵 勤修戒 定 慧 熄灭贪 嗔 痴 之意 敬香仪式 一 点香点香时火头应上下摆灭 或用手摇灭 不可用秽口吹灭香火 二 上香上香以三支为宜 粗者一支 细者三支 多则杂乱 并无功德 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 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 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 香头平对佛菩萨圣像 以示敬意 三 插香以左手将香插在香炉里 三支香分别分别插中 右 左 并念 供养佛 供养法 供养僧 四 拜佛将香插在香炉之后至佛殿礼佛三拜 拜时口中默念 顶礼佛法僧三宝 五 发愿拜佛完毕 跪于佛前合掌发愿 愿断一切恶 愿修一切善 愿佛菩萨慈悲摄受 说三遍 然后自述个人善愿或表对他人的祝愿 三 礼仪 入寺 入寺门后 不宜中央直行 进退具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 入殿门里 帽及手杖须自提携 或寄放他室为佳 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拜佛 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 不可在上礼拜 宜向两旁的垫凳去拜 凡有人礼拜时 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看经 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 自可随便座看 须先净手 放案上平看 不可握着一卷 或放在膝上 衣帽等物 尤不可加在经上 法器 寺中钟鼓鱼磬 不可擅敲 锡杖衣钵等物 不可戏动 听经 随众礼拜入座 如已后到 法师已经升座 须向佛顶礼毕 再向法师顶礼 入座以后 不向熟人招呼 不得坐起不定 咳嗽谈话 如不能听毕 向法师合十 肃静退出 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入寺庙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 着装佛寺是清净的圣地 进入寺庙衣履要整洁 不能着暴露比较多的衣服 如吊带 跨栏背心 拖鞋 女生尽量不要着裙装 建议 着长裤 戴帽者 请摘帽 二 语言进入寺内 尽量不说话或少说话 更不能高声喧哗 三 举止怀有恭敬的心 举止恭敬 四 注意事项不可随便进入僧人寮房 宿舍 等地方 为了保持佛地清净 严禁将一切荤腥及其制品带入寺院 进殿及注意事项 1 缘左右两侧而入 不可行走正中央 以示恭敬 若靠门左侧行 则先以左脚入 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不要跨中间门槛 更不可站在或坐在门槛上 那是对佛和菩萨的不敬 2 除佛经 佛像及供物之外 其余不可带入 对于包 礼佛时放在合适的地方 3 唯有诵经 礼佛 打扫 添油香时方可进入 不可以任意穿梭游走 如参观 要以一颗恭敬的心 4 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 洗净双手 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 到处观览 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 5 于佛殿内只能右绕 不可左旋 以示正道 俗称顺时针就是右绕 在古印度右为吉祥 6 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 更不可大声喧哗 除听经闻法 全体禅坐外 不可坐于殿内 即使讨论佛法 亦不可高声言笑 7 于佛殿内 不得支脚 倚壁 靠桌 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 坐时不可箕坐 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 以示恭敬 8 在大殿内勿打呵欠 吐唾液 放屁等 逼不得已时 应退出殿外 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 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 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尊敬佛像 1 不可批评佛像之庄严与否 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 2 凡经过有佛像处 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 如在经堂 佛殿应当礼拜 如因时间 空间不便 可合掌或问讯 3 见有佛像损坏 应予妥当处理 切不可任意堆置 1 佛像若有损坏或不洁 应尽量修复 如重新裱褙等 并使其洁净 2 如无法修复 纸制者应以恭敬之心火化 并将余灰持往净处掩埋 石雕木刻者 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后 洒散于河川大海 勿使人践踏到 4 如看见佛像或经书置于不洁之处 应当捧持移置净处 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 宜私下善言相劝 四 佛门称谓 在我国寺院中 一般有 住持 或称 方丈 是寺院负责人 监院 负责处理寺院内部事务 知客 负责对外联系 佛门弟子依受戒律等级的不同 可分为出家五众和在家两众 出家五众是指 沙弥 沙弥尼 式叉尼 比丘 比丘尼 在家两众是指 优婆塞和优婆夷 佛教徒出家的俗称 和尚 僧 和 尼姑 尼 亦可尊称 法师 师父 不出家而遵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称 居士 可尊称为 檀越 护法 菩萨 等 出家的分类出世俗家 出三界家 一 身出家 仅形体出离在家之生活 二 心出家 虽处居家 而心于诸境不生耽染 如大乘之菩萨居士 与僧人交往的注意事项 见面 合十 顶礼 依教奉行 称呼 称师父或法师 不能直称僧人名字 不能问僧尼尊姓大名 因僧尼出家后一律姓释 出家入道后 由师父赐予法名 问僧尼名字时 可问 请问法师上下 师父法号如何 不可在僧人面前谈及酒肉 女色等佛门禁忌话题不可碰触僧人 需与僧人保持一米距离以示尊重 女士不可以单独去见男上师 五 佛门交往用语 见面 合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