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运交通工程设施 (ppt 96页).ppt_第1页
城市水运交通工程设施 (ppt 96页).ppt_第2页
城市水运交通工程设施 (ppt 96页).ppt_第3页
城市水运交通工程设施 (ppt 96页).ppt_第4页
城市水运交通工程设施 (ppt 96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水运交通工程设施 城市水运交通工程设施 水路运输的特点和发展城市港口与水运工程设施分类城市水运工程设施技术规定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水路运输的特点 通达性较为局限航行速度很低运输量大运费低廉主要承担长距离的大宗 散装货物以及集装箱和进出口货物的运输 水路运输的发展 水路运输系统包括内河 沿海和远洋三个部分 港口作为内河 海洋 公路 铁路 管道等各种水陆运输方式的汇集点 是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水陆运输枢纽 我国港口建设和水路运输发展 主要通航航道为 三江两河 长江水系 珠江水系 黑龙江水系 淮河水系和京杭运河 按地域来分 沿海航线可分为 1 北方沿海航线 其间经过秦皇岛 天津 上海 担负着煤炭 石油等能源的南下运输以及南北大宗货物的运输 2 闽浙沿海航线 担负着浙江 福建两地能源供给及产品输出 是两地经济发展命脉 3 华南沿海航线 联系香港 澳门 在我国外贸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国港口建设和水路运输发展 吞吐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沿海港口主要有大连 秦皇岛 天津 青岛 日照 连云港 上海 宁波 广州 湛江等 内河港有武汉 南京 镇江 南通 运输设施建设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 港口布局不够合理 2 码头泊位明显不足 3 港口基础设施落后 集疏运能力不足 4 航道等级低 5 港口管理制度等存在问题 城市港口与水运工程设施分类 1 1城市港口分类城市港口从所在的地理位置分为河港和海港两大类 1 1 1河港河港是指建设在具有河流水文特征的水体沿岸的港口 主要设置在河流沿岸 它是实施货物装卸贮存 旅客往来的工程设施 是内河运输的集散地 也是水陆联运的枢纽 多以内贸为主 城市港口与水运工程设施分类 1 1 1河港 1 按用途 运输对象 分 a 综合港 普通港 装卸各种件杂货 干散货 液体货等的港口 b 专业港 装卸某种单一货物的港口 c 客运港 专门停泊客轮和转运快件货物的港口 d 其他港口 如军港 渔港 2 按地理位置分 a 天然河港 沿天然江河修建的港口 b 运河港 沿人工开挖的河流修建的港口 c 湖港 水库港 沿湖边或水库边修建的港口 城市港口与水运工程设施分类 1 1 1河港 3 按修建形式分 a 顺岸式河港 码头岸线沿河布置 靠船构筑物采用壁岸 特殊的水工结构形式或浮码头 停泊区位于河道中 这种码头形式简单 工程量小 但占用河岸较长 作业区分散 经营管理不便 b 挖入式河港 利用天然河汊或向河岸的陆地内侧开挖出码头和港池 停泊区布置在独立的港池内 可在较短的河岸内获得需要的码头岸线长度 港区布置紧凑 分区合理 但工程量较大 出入口处船舶进出较不便 易于淤积 一般适用于水位变化小 淤积少的河道上 城市港口与水运工程设施分类 1 1 2海港在自然地理条件和水文气象方面具有海洋性质的港口称为海港 海港主要设置在沿海地区 如大连金港 或位于通航河道的入海口 受潮汐影响的近海河段 如上海市外高桥港区 城市港口与水运工程设施分类 1 1 2海港 1 按用途分 a 商港 贸易港 以一般商船和客货运输为服务对象的港口 通常兼运各种货物 b 渔港 是供渔船停泊 鱼货装卸 鱼货保鲜 冷藏加工 鱼货转运 渔具修理和渔船生产及生活物资补给的港口 c 工业港 业主码头 供大型企业输入原材料和输出制成品而设置的港口 通常为沿海沿江的大型企业所设 d 军港 供舰艇停泊 取得补给和修理 制造的港口 e 避风港 供船舶在航行途中或海上作业过程中躲避风浪和取得少量补给 进行小修等用途的港口 f 旅游港 为海上游艇停泊和上岸保管而设置的港口 城市港口与水运工程设施分类 1 1 2海港 2 按地理位置分 a 海岸港 沿海岸修建为远洋和各种海船服务的港口 一般有三种情形 1位于海湾中或海岸前有天然岛屿沙礁掩护的港口 2若天然掩护不够 需加筑外堤防护的港口 3位于平直海岸上 需要筑外堤掩护 造成人工停泊区的港口 b 河口港 位于入海河流河口段 或河流下游潮区界内的港口 城市港口与水运工程设施分类 1 1 2海港 3 按潮汐的影响分 a 开敞港 港内水位潮汐变化与港外相同的港口 b 闭合港 在港口入口处设闸 将港内水域与外海隔开 使港内水位不随潮汐变化而升降 保证在低潮时港内仍有足够水深的港口 如英国的伦敦港 c 混合港 兼有开敞港池和闭合港池的港口 城市港口与水运工程设施分类 1 2城市水运工程设施分类港口主要由水域 陆域两部分组成 水上工程设施一般有锚地 进出港航道 船舶在港内航行和掉转的船舶调头水域 码头前船只靠泊所需的码头前水域 陆上工程设施一般有船舶停靠的码头 供旅客上下船和货物装卸及堆存或转载所用的地面 客运站 港内交通设施 铁路 道路 以及各种辅助性和服务性的建筑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1水运工程设施规模船舶的全部尺度包括全长 全宽或型宽 全高 吃水船舶大型化和港口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港口的水深条件是港口的重要技术特征之一 是制约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吨位的船舶所要求的水深如下表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2河运工程设施一般技术规定2 2 1航道在河流中具有一定水深和宽度 可供船队行驶的水道称航道 在低水位时无需疏浚就可满足船舶航行条件的航道为天然航道 需要疏浚的航道为人工航道 人工开挖的航道一般要求短 直 宽 深 1 内河航道分级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2 1航道 2 航道宽度航道宽度指在船底处的断面净宽 以保证两个对开船队完全错船为原则 3 航道水深航道水深应保证设计标准船型在设计低水位时安全通过 港口水域的设计低水位 应与所在航道的设计低水位相适应 一般采用多年历时保证率90 98 的水位 水库港的设计低水位 宜采用设计死水位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2 1航道 3 航道水深H T hH 进港航道和码头前水域的设计水深 米 T 船舶吃水深度 一般采用设计标准船型的满载吃水 米 h 设计标准船舶龙骨下的最小富裕水深 米 最小富裕水深 米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2 2港内水域港口水域应满足船舶航行和停泊需要的水深和范围 并且防止或减少波浪和泥砂对港口的侵袭和淤积 内河港内水域一般有码头前沿水域和港池 1 码头前沿水域码头前沿水域是供船舶直接靠离和装卸货物用的毗邻码头的水域 顺岸码头前沿水域 不应占用主航道 其宽度一般为3 4倍设计船型的宽度 挖入式港池的正轴线方向应朝向河道下游 港池两侧岸线与主河道岸线的连接 应呈转弯半径不小于设计船长的平缓曲线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港池河网地区挖入式港池长度 可根据计算所需码头岸线长度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一般港池的同一侧船位数不宜多于10个 港池宽度与船舶尺度 泊位数 船舶靠离码头方式及码头前并列停靠的船舶数有关 当驳船由拖轮拖带进出港池 驳船在港池内自行转头时 a 港池两侧布置泊位 港池宽度为B 1 2Lc nBcb 港池一侧布置泊位 港池宽度为B 1 2Lc n 2 Bc式中 Lc 设计标准船型长度 米 Bc 设计标准船型宽度 米 n 与港池同一侧泊位有关的系数 按下表确定 在港池内进行水上过驳时 港池应按船舶停泊及过驳作业方式适当加宽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2 3锚地锚地是供船舶待泊 编解船队 物资补给或进行水上装卸作业使用的水域 选择和布置锚地必须保证船舶停泊稳妥 调度和交通供应方便 减少与主航道及其他水上设施的干扰 内河锚地一般应设在水流平缓 风浪小 有适宜的水深 并易于着锚 底质以泥质及泥砂质土为宜 不宜选在走砂 淤砂严重的河段 的水域 锚地尽量靠近作业区 不应占用主航道或影响船舶的装卸作业及调度 沿河港的锚地最好在码头上 下游各设一个 油轮和危险品船舶的锚地应布置在港区下游 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锚地还应与桥梁 闸坝 水底过江管线保持一定距离 一个固定锚地不能满足全年使用要求时 应根据需要分别选设枯 中 洪水锚地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2 3锚地锚位面积Am可按下式计算 Am LmBm 平方米 Lm 锚位沿水流方向长度 米 Bm 锚位宽度 米 Lm及Bm值参照下表选用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2 4码头码头是停靠船舶 上下旅客和装卸货物的场所 码头岸线是水域和陆域交接的地域 是港口生产活动的中心 码头型式和高程的选择与确定是港口作业区布置的一个重要内容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1 码头型式码头型式 其断面轮廓可布置成直立式 斜坡式 斜坡码头和浮码头 半直立式 半斜坡式 以直立式和斜坡式最常见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1 码头型式a 直立式 有利于减少装卸环节 加速车船周转 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及降低装卸成本 形式有高桩框架和高桩墩式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b 斜坡式 斜坡式是在天然河岸的坡度上建筑的码头 常有斜坡码头和浮码头两种 斜坡码头设有固定斜坡道和囤船 趸船 囤船随水位变化沿斜坡道方向移动或只设固定斜坡道不设囤船 浮码头设有活动引桥和囤船 囤船随水位变化作垂直升降 桥的倾斜度不应大于1 6 c 半直立式 下部为斜坡 上部为直立式的混合形式 d 半斜坡式 下部为直立式 上部为斜坡的混合形式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泊位数码头的泊位数是确定码头规模的主要参数 它与通过港口的货物种类及其吞吐量 专业性质 船舶的类型及其吨位 货物装卸的速率 泊位的利用率等有关 码头所需的泊位数Nb可近似地按下式估算 Nb aQ P式中 Q 某类货物的年吞吐量 P 该类货物单位泊位的年平均装卸速率 a 泊位利用 或富裕 系数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3 泊位长度泊位长度是指一艘船舶停靠码头时所必须占用的码头岸线长度 它与码头型式和装卸工艺等因素有关 码头岸线长度由码头所需的泊位数和泊位长度决定 4 码头前沿设计高程码头前沿设计高程为设计高水位加超高 以防风浪和船舶航行等引起的水面波动沾湿码头顶面 设计高水位标准一般应以港口在政治经济及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吞吐量大小 河流水文特性为主要依据 结合地形 装卸工艺 货种 铁路公路的连接及防洪措施等因素 综合分析 分别采用一定频率的高水位作为设计高水位 表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设计高水位标准表 码头分类 一类 货物及装卸设备受淹将造成重大损失的码头 二类 货物及装卸设备受淹将造成一定损失的码头 三类 货物及装卸设备受淹将造成较少损失的码头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2 5港口陆域港口陆域即由码头岸线边缘至后方交通线之间的范围 有货物装卸 储存和疏运三大系统 布置装卸机械 仓库 堆场 铁路 道路及辅助生产设备等多种设施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1 前方作业地带前方作业地带是由直立式码头前沿线 斜坡式码头坡顶 至前方仓库前墙或堆场前沿的场地 供码头前方装卸机械进行操作 临时堆放货物和前沿运输通道用 a 直立式件杂货码头 设有前方仓库并采用小型流动起重机或固定起重机时 其前方作业地带宽度一般为20 25米 前沿采用轨道起重机时 前方作业地带宽度一般为25 30米 装卸重件 钢铁 机械设备的码头上不设前方仓库时 其前方作业地带宽度一般为10 15米 b 斜坡式码头前方作业地带宽度 按装卸工艺要求 一般为10 20米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仓库与堆场设置在前方作业地带和陆路集散运输之间的建筑物与场地 即仓库和堆场 仓库用来保管不能露天放置的货物 堆场主要用来存放不怕雨淋 日晒和气温变化影响的货物 一线库场 直接用于船舶 库场作业的仓库和堆场 一般采用单层仓库 一个泊位上一线库场的最小容量 应能保证不间断地进行一艘船舶 或一队驳船 所载货物的装卸作业 二线库场 储存停放时期较长或停放过期而未取走的货物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3 港口陆域交通运输系统 铁路和道路 港口铁路和道路属于港口疏运系统 是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港外货物的水陆中转和港区内的货物搬运 为了迅速而经济地完成货物转运 保证港口的连续作业 港口铁路 道路的布置应符合装卸工艺及港口总体布置的要求 并与港口发展相适应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1 铁路布置要求港口铁路由港外线和港内线组成 港外线包括专用线及港湾站 按厂外标准 港内线包括港区分区调车场 联络线 装卸线及港区内其他线路 按厂内线标准 水路运输到达的货物 装载到码头装卸线上 然后经港内联络线 港湾站到港外线 从铁路通过水运出口的货物 则由港外线进入港湾站 通过港内联络线到码头装卸线直接装卸 或经库场线把货物卸在库场内聚集成批 等待装船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1 铁路布置要求a 水铁联运作业区宜设置港区分区调车场 b 分区调车场的位置应尽量接近装卸作业区 c 装卸线应根据装卸工艺对铁路装卸能力的要求进行布置 并与排水系统相协调 港区铁路布置有平行 垂直和斜交进线三种形式 d 港内相邻铁路中心线间距以及铁路中心线至建 构筑物的距离要求 e 港区内铁路相交时一般不许平交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道路道路布置要求a 港内道路一般分主要和次要道路 b 港区道路应路基稳固 路面平整 排水通畅 道路一般不设道牙 以利车辆运行和会让 c 港区内部应尽量布置成环形系统 以减少行车干扰并利于消防 d 主要道路应尽量避免与运输繁忙的铁路线交叉 e 在尽头式道路末端应设有回车场或回车道路 f 应按港区车辆及流动机械数量设置停车场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4 陆域纵深港口陆域规模是保证港口具有一定通过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陆域纵深大小直接关系到港区的利用 按照实际需要和港区条件留有足够的陆域纵深 达到满足生产 方便生活 便于管理并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并注意合理布局 节约用地 少占或不占良田 当适于建港的地方而无陆地可利用时 应积极创造条件 提前吹填造地 或采取其他措施 尽早形成陆域以供使用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3海运工程设施一般技术规定海港由水域 陆域组成 2 3 1进港航道 1 航道选择为了保证航行安全 要求进港航道有适当的方位 平缓的曲线以及足够的水深和宽度 以短 深 直 宽为宜 航道应尽量利用天然水深 并对航道泥砂回淤作出论证 应力求航道方位与风 流 浪的合力方向平行 受潮汐影响的河口航道 应尽量利用天然深槽 当穿越河口浅滩时 应采取适当的工程设施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航道曲率半径航道轴线应尽量顺直 避免多次转向 3 航道宽度航道有效宽度W m 由航迹带宽度A 船舶间富裕宽度b和船舶与航道底边的富裕宽度c组成 单向航道宽度W A 2c 1 双向航道宽度W 2A b 2c 2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4 航道水深 航道水深分通航水深Da m 和设计水深D m Da T Za Zb Zc Zd 3 D Da Ze 4 式中 T 设计船型满载吃水 m Za一一船舶航行时船体下沉增加的富裕水深 m Zb一一航行时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 m Zc 波浪富裕深度 m Zd 船舶装载纵倾富裕深度 m 杂货船和集装箱船可不计 油轮和散装货船一般取0 15m Ze 备淤富裕深度 m 一般不小于0 14m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3 2锚地港口锚地按功能和位置可划分为港外锚地和港内锚地 港外锚地供船舶候潮 待泊 联检及避风使用 有时也进行水上装卸作业 港外锚地一般采用锚泊 港内锚地供船舶待泊或水上装卸作业使用 一般采用锚泊或设置系船浮筒 系船簇桩等设施 锚地位置应选在船舶作业和船舶往来区域以外的地方 尽可能布置在天然水深适宜 海底平坦 锚抓力好 水域开阔 风浪和水流较小 便于船舶进出航道 并远离礁石 浅滩的水域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3 3港内水域港内水域包括船舶制动水域 回旋水域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 港池 连接水域以及港内航道 锚地等 这些水域应根据具体情况尽量组合设置 必要时可单独设置 2 3海运工程设施一般技术规定 1 船舶制动水域船舶制动水域一般设在进港方向的直线上 当布置有困难时 可设在半径不小于3 4倍设计船长的曲线上 2 船舶回旋水域船舶回旋水域应设置在方便船舶靠离码头或进出港口的地方 其水域可以同航行水域共用并有相同的水深 2 3海运工程设施一般技术规定 3 港池和航道间的连接水域港池和航道间的连接水域 应满足船舶进出港池的操作要求 4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码头前沿停泊水域为码头前2倍设计船宽B的水域范围 5 港池港池布置一般以不妨碍船只航行和水流通畅为原则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3 4防波堤和口门防波堤的布置有单堤 双堤 多堤三种基本型式 口门是两个外堤堤头或堤头与岸边之间的航路 是船舶出入港口的必经之处 防波堤和口门的布置应使港内有足够的水域 良好的掩护条件 适应远期船型发展 减少泥沙淤积及有利于减轻冰凌的影响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3 5码头 1 平面型式a 顺岸式码头 码头前沿线同自然岸线大体上平行 码头前水域一般比较宽敞 船舶进出港区 靠离码头比较方便 具有铁路与道路交叉少 建筑费用较省等优点 在海港中 当有天然防护的水域内有足够的岸线长度 可采用这种布置型式 b 突堤式码头 直码头 码头的部分岸线突出于自然岸线 与之成较大的角度 并利用两突堤之间的水面构成较大的港池 突堤式码头占用岸线较少 布置紧凑 也可减少所需设置的防波堤长度 在海港中常采用 现代化突堤式码头应有足够的宽度 一般可按不小于两倍船长考虑 码头长度不宜超过700米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3 5码头 1 平面型式c 开敞式 离岸式 码头 码头布置在离岸较远的深水区 无防波堤或其他天然屏障的掩护 可利用管道或皮带机等输送货物 联系装卸泊位与岸边库场 是现代大型原油码头和散货码头的一种主要型式 d 挖入式码头 向河岸的陆地内侧开挖出码头和港池水域 人为地增加岸线长度 以便在有限的可资利用的岸线范围内 建设较多的码头泊位 挖入式港池的水域掩护条件较好 可免遭风浪侵袭 在潮差较大的地段 有利于形成单独的水域 减小潮汐对港区的影响 但土方开挖工程量大 港池水域及连接港池的进港航道常受泥沙淤积的威胁 港池内积存的污水可能不易流出 有碍港区环境卫生等问题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3 5码头 2 岸壁结构按岸壁直墙部分的结构特点 码头结构可分为重力式 板桩式 桩基式和混合式等 3 码头前沿高程应考虑大潮时码头面不被淹没 并便于作业和码头前后方高程的衔接 a 有掩护港口的码头 一般可按高水位加1 1 5米 可按下表计算并取大值b 开敞式码头码头面高程由设计高水位 码头上部结构的高度 波峰面以上至上部结构底面的富裕高度等因素决定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3 5码头 4 码头前沿设计水深码头前沿设计水深D m 是指在设计低水位时应能保证设计船型在满载情况下安全停靠 D T Z1 Z2 Z3 Z4式中 T 设计船型满载吃水 m Z1一一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 m 由水底土质特征而定 Z2一一波浪富裕深度 m Z3 船舶因配载不均匀而增加的船尾吃水值 m 杂货船可不计 散装船和油轮一般取0 15m Z4 备淤深度 m 一般不小于0 40m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3 5码头 5 码头泊位长度应满足船舶安全靠离作业和系缆的要求 对有掩护港口的通用码头 a 单个泊位长度 b 2db 当在同一码头线上连续布置泊位时 端部泊位 b 1 5d中间泊位 b d式中 设计船长 m d 富裕长度 m 2 3海运工程设施一般技术规定 5 码头泊位长度c 当码头布置成折线时 其转折处的泊位长度应根据码头结构型式及转折角度确定 直立式岸壁折角处的泊位长度 Lb L十d 2 为船长系数 直立式码头与斜坡式护岸的夹角 90 时 靠近护岸处的泊位长度可按下式确定 Lb L 1 5dd 对于开敞式码头 其泊位长度 Lb 1 4 1 5 Le 对于石油等危险品码头 船舶间距应适当加大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3 6仓库 堆场前方库场用于货物分类 整理 检验和短暂存放 一般平行于码头布置 后方库场可存放货物的时间较长 一般面积较大 常采用多层结构 在综合性港口 应按不同货种及其数量相应布置仓库 堆场 前方库场所需的面积大小 同码头设计的标准船舶有密切关系 通常一个万吨级泊位的库场面积为3万平方米左右 不宜小于1万平方米 中级泊位的库场面积不宜小于0 5万平方米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3 6陆域交通设施应在满足港口总体布置及装卸工艺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进线条件 送达速度 运输组织情况等因素来选用不同的运输工具 铁路主要担负远距离 大宗货物的运输任务 而公路适于短途运输 港口铁路 道路与路网铁路 公路 城市道路的接轨点 接线点 应尽量靠近港区 应避免货物的迂回和折返运输 并应尽量减少铁路 道路的相互干扰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3 6陆域交通设施 1 道路港口道路有港外道路和港内道路 港外道路可分为I类 类两类 汽车年货运量 双向 分别为2 0Mt以上 2 0Mt以下 港内道路根据交通运输繁忙程度及道路使用性质可为主 次 支三级 主干路是承担全港性 或作业区 交通 运输繁忙的道路 次干路是承担港内码头 库场 流动机械库之间交通 运输较繁忙的道路 支路是消防道路及车辆 行人均较少的道路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3 6陆域交通设施港口道路设置的原则a 港口道路应满足港口疏运高峰时的车辆运输要求 b 港口道路应与港区铁路 管道及其他建筑物相协调 c 一个港区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入口 d 港口主要道路应避免与运输繁忙的铁路线路和牵出线平面交叉 e 港内道路应贯通 按环形系统布置 尽头式道路应具备回车条件 f 港口客运站通向码头的客货流通道宜分开设置 g 港区内要考虑设置汽车停车场 避免车辆沿途停放 h 码头前方作业地带和库场区的道路 一般不设置高出路面的路缘石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3 6陆域交通设施 2 铁路港口铁路由下列全部或部分设施组成 码头装卸线 港口站 港湾站 分区车场 港口铁路区间正线 联络线 连接线等 a 码头装卸线为港口最基本的铁路设备 承担码头 库场区的装卸作业 b 港口站主要承担港口列车到发 交接 解编 集结等作业 c 港区车场承担港区内的车辆到发 调车作业及车辆取送作业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4港口作业区与货运装卸作业2 4 1港口作业区的划分 1 港口作业区港口作业区是港区货物装卸和运输的场所 港口作业区布置各种港口设备 包括前方作业地带 一线库场及其集散通道 二线库场及其集疏运通道等各种生产性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必要的生产辅助建筑物 港口辅助设备 机具修理 消防 管理 环保 生活文化福利设施等 主要布置在港口后方 以免相互干扰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4 1港口作业区的划分 2 港口作业区的布置原则港口作业区划分 就是将港口总吞吐量 根据货物种类 船舶类型 货物流向 集疏运条件和自然条件等因素 划分成不同的作业区 各作业区的布局应以港口发展规划为基础 合理利用自然条件 远近结合 统筹兼顾 合理分区 满足港口总体布局的要求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4 1港口作业区的划分a 按货种 吞吐量 装卸特点及客运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地划分作业区 b 作业区布置应以近期为主 并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c 建筑物的布置应力求紧凑 有关公用设施要尽量相互配合使用 d 注意环境保护 防止污染 e 新建港区的布置应与原有港区相协调 并有利于老港改造 f 要统筹考虑集疏运设施的合理设置 保证货流畅通 g 要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 新结构 新工艺 新材料 新设备 使港口建设经济合理 技术先进 h 应考虑布置港区水域交通管理的必要设备 i 在国际贸易港口城市中 涉外区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4 1港口作业区的划分 2 港口作业区的布置原则各作业区的布局应以港口发展规划为基础 合理利用自然条件 远近结合 统筹兼顾 合理分区 满足港口总体布局的要求 a 按货种 吞吐量 装卸特点及客运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地划分作业区 b 作业区布置应以近期为主 并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c 建筑物的布置应力求紧凑 有关公用设施要尽量相互配合使用 d 注意环境保护 防止污染 e 新建港区的布置应与原有港区相协调 并有利于老港改造 f 要统筹考虑集疏运设施的合理设置 保证货流畅通 g 要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 新结构 新工艺 新材料 新设备 使港口建设经济合理 技术先进 h 应考虑布置港区水域交通管理的必要设备 i 在国际贸易港口城市中 涉外区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4 2港口装卸工艺港口装卸工艺 是指对在港的货物进行装卸和搬运的操作方式 1 港口装卸作业的内容a 码头作业 包括车 船 船 船之间的直接转载 或船 岸之间的转载及前方场地 码头与库场之间 作业 b 船舱作业 货物在船舱内的搬运 拆垛 码垛 散货的平舱与清舱等 c 车辆 火车 汽车 装卸作业d 库场作业 拆垛 码垛 散货堆场的货物归堆 堆垛 倒垛 货物在货场内的搬移 以及进出仓库货物的过秤 有时还包括货物的加工 如件货打包 谷物净化 烘干及晾晒等 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 4 2港口装卸工艺 2 港口装卸机械现代港口的货物装卸作业主要是采用各种起重运输机械来完成的 起重机械是周期性间歇动作的机械 连续输送机械是沿着一定的输送路线连续地搬运货物的机械 装卸搬运机械是一些可用于水平搬运和堆码货物的机械 2 4港口作业区与货运装卸作业 3 港口常用装卸工艺流程货物因素决定了装卸工艺的基本特征 1 件杂货装卸工艺a 浮吊 缆车及流动装卸机械工艺流程b 起重机 流动装卸机械工艺流程2 散货装卸工艺a 螺旋卸车机 堆料机 坑道皮带机 装煤机道输送机 的出口工艺流程b 浮吊 皮带车 桥吊的进口工艺流程c 气力输送机散粮进口工艺流程 2 4港口作业区与货运装卸作业 3 其他装卸工艺a 集装箱 货柜 装卸工艺流程集装箱便于装卸 能提高装卸效率 减少货损货差 加快车船周转 节省大量劳动力 普遍采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进行船舶作业 集装箱堆场主要使用跨运车 底盘车 叉式装卸车及有轨或无轨龙门起重机等机械 b 石油装卸工艺流程石油装卸码头 一般采用管道装卸 2 4港口作业区与货运装卸作业 2 4 3各类专用码头布置和特点各类专业码头主要依据停靠的船型和装卸的货物类型来分类 1 油码头1 靠码头直接装卸适用于为港区所在城市附近的炼油厂运送一定数量的原油或进口各类精制的石油产品 这类码头应与港口其他码头或作业区保持一定的距离 2 通过水下 或栈桥上 装卸管道对大宗液体散货泊位 特别是油码头 宜首先考虑开敞式的布置方案 以减少投资 2 4港口作业区与货运装卸作业 2 杂货码头件杂货种类多 批量小 必须积聚足够的货批 大部分件杂货采取间接换装的方式 要经过仓库和堆场的短期保管 要设置足够的仓库和堆场 传统的件杂货成件运输方式 装卸效率较低 近年来向成组运输发展 现代化港口的仓库前墙距码头前沿约40 50米 以便在此范围内铺设道路 起重机以及临时不进仓库的货物 件杂货码头前沿一般不铺设铁路装卸线 2 4港口作业区与货运装卸作业 3 集装箱码头集装箱的尺寸和吨位都已国际标准化 采用20英尺箱为国际标准箱 TEU 集装箱码头所接纳的主要是20英尺箱和40英尺箱 标准船用集装箱参数 2 4港口作业区与货运装卸作业 集装箱运输要求增大码头前方作业区的面积 码头前沿宽30 40米 加上堆场后的纵深一般要求不小于350米 码头泊位长度大多为300米 吃水12米以上 码头型式以顺岸式为最好 以提供足够的集装箱堆场 码头前沿不需要前方仓库 但需要宽敞的堆场 便于集装箱集中和快速周转 集装箱拆装库设于堆场后方 用于将小批量货物分发给收货单位 以及将小批量出口货物合并装箱 2 4港口作业区与货运装卸作业 4 散货码头大宗散货运输宜使用吃水和船长超过杂货船的专用船 散货的流动性是其主要的运输和装卸特点 散货码头的运输效率取决于船舶装卸速度和贮料场面积大小 一般认为散货堆场容积可达年吞吐量的10 散货的运输流向比较固定 许多港口的散货专门码头泊位是单向的 或是装船码头或是卸船码头 滚装运输不依赖码头装卸设备 装卸速度快 船舶运行周期短 一般比集装箱船快30 灵活机动性大 适于装卸混杂货物 装卸费用较低 有利于组织门 门运输 减少运输装卸过程中的货损货差 2 4港口作业区与货运装卸作业 2 4 4客运站 1 分类客运站主要办理旅客上下 行李 包裹收发和邮件的装卸 分为专用客运站 客货兼用客运站 专用客运站旅客进出站方便 安全 易于维持站内秩序 货运干扰小 可缩短客船泊港时间 利于提高营运效率 但客运业务收入较少 经济效益差 而且需要的泊位多 码头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客货兼用客运站 或在客运量不大的港口 设置客货兼用码头 不需要移泊装卸货物 有利于提高泊位利用率 客流 货流尽可能立体分离 减少干扰 2 4港口作业区与货运装卸作业 2 分级为了确定客运站的建筑规模和建筑标准 按港口所在城市的政治经济地位 旅客聚集量 航线特征等条件将客运站分为三等 客运站分级表 2 4港口作业区与货运装卸作业 水路客运站主要应根据设计年度发客量或设计旅客聚集量来确定建筑规模等级 建议参照下表分级 客运站由站房 站前广场 站场客运建筑等三部分组成 客运站的布置应充分考虑与铁路 公路的联运及与城市交通的衔接等问题 一般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如有沿江道路时 客运站应尽量建在沿江道路的外侧近码头入口处 到离港旅客的出入口宜分开设置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3 1城市水运客货运量预测方法城市水运客货运量预测方法一般采用定量的趋势分析法和计量经济法 并根据所在城市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通过综合判断 得出准确的数据 3 1 1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就是利用历年来所在城市的水运运量统计资料来研究其变化的时间过程 是一种简单的常用的方法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1 修正指数曲线法Yi aeb T Ti 式中 Yi 预测年Ti的运量T Ti一一预测的年份和基年a b 系数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2 波布加门公式法Yi Ys Ti To Ts To 2式中 Yi 预测年Ti的运量Ys Ts年的运量Ti一一预测的年份To 开始具有适当正常运行频率的年份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3 与国民经济增长率类比法运输量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之间呈一定的比例关系 因此可参照经济增长率得出水运运量增长率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3 1 2计量经济法计量经济法在历史资料基础上来考察各社会经济因素与水运运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确定某些对运量有重要影响的变量 用它们与运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和试验 通常与计量经济法预测水运运量有关的参数有人口数 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地区对外贸易等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1 一元回归曲线Ym a Eb式中 Ym 与E指标相应的第m年运量E 某年份某一经济指标 远景年份的指标需预测a b一一系数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2 多元回归曲线Ym K Ta ub rc 式中 Ym 与E指标相应的第m年运量T u r m年的各个经济指标 远景年份的指标需预测K a b c 系数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3 2水运工程设施与城市规划布局3 2 1港口在城市中的位置3 2 2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原则3 2 3港口与城市交通的关系3 2 4港口与城市用地的关系3 2 5港口与城市公用设施 环境的关系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3 2 1港口在城市中的位置港址选择是港口建设的首要环节 应根据港口的生产需要 自然及地理条件 水域陆域条件 水陆交通衔接要求以及所在城市的性质 从技术 营运 政治 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全面比较后 慎重确定 港口在城市中的位置应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要求 a 港址选择要考虑有利于发挥港口的产业活动基础作用 吸引港口产业区的建立 带动和促进城市及区域的发展 b 尽量减少港口与其他城市用地之间的矛盾 形成两者互不干扰 有机统一的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c 新港址应与原有港区相协调 并有利于原港区的改造和发挥新老港区的综合功能 d 港区内不得跨越架空电线和埋设地下电缆 两者应距港区至少100米处 并设置信号标志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1 河港港址选择基本要求 航行与停泊要求a 港址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 岸坡稳定 以及河床稳定 水流平直 有足够水深的水域可供船舶周转和停泊的河段上 b 港址应尽量避开水上贮木场 桥梁 闸坝及其他重要的水上构筑物或贮存危险品的建筑物 c 封冻河流选址 不宜选在经常发生冰坝河段 或其他束窄河床的水工建筑物 的上游附近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岸线及陆域要求a 港口陆域应有足够的岸线长度 用以布置不同的作业区 对危险品和污染严重的货种 能与其他区域保持足够的距离 应有足够的陆域纵深布置生产和辅助设施 尽量不占或少占良田 少拆迁 避免大挖大填 b 港址选择应便于就近与铁路 公路相衔接 并有方便的水 电 建筑材料供应 疏港道路应与城区道路有良好的衔接 但应避免或减少穿越城区道路系统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2 河港港址选择 平原河流的港址选择平原河流绝大部分是冲积性河流 水流基本上在它自己所带来的冲积物上流动 可分为顺直微弯 弯曲及分汊三种类型的河段 a 顺直微弯型 边滩型 河段 在这种河段上 港址应选在深槽稍下游水深较好处 b 弯曲型河段 有限弯曲河段 港址应选在凹岸弯顶下游一些的地方 蜿曲河段上一般不宜建港 c 分汊型河段 河身较宽广 宽段河槽中有江心洲 将整个河道分成两个或几个汊道 港址不宜建在衰亡的汊道内 应选在比较稳定或发展的一汊内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山区河流的港址选择山区河流按河床的特性分为非冲积性及半冲积性两种河段 a 非冲积性河段 在这种河段上 港址选择主要决定于航行条件 一般选在急流卡口上游的缓水段上或水深流缓枯水又无淤积的沱内 b 半冲积性河段 这是山区河流与平原河流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河型 顺直微弯河段上 港址宜选在两边滩间深槽下游处 弯曲型河段上 港址可选在深槽及沱处 分汊型可参照平原分汊型及山区非冲积性河段的要求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河网 湖泊 水库港的港址选择a 河网地区 河流水位变幅小 水流平缓 含沙量小 河床稳定 宜于建港 b 湖区港 除满足一般选址条件外 还应注意风浪对船舶靠离码头及装卸作业的影响 c 水库港 除按一般要求执行外 还应注意选在避风条件较好 不受泻洪影响的地区 不应选在水库近坝及水库末端的回水变动区易产生淤积之处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3 海港港址选择的基本要求 船舶航行与停泊要求a 进港航道和码头应有足够的水深且能保持稳定 以满足船舶吃水要求 b 开挖的航道和港池 维护性挖泥量不能太大 因此 回淤问题应及早和深入研究 c 水域宽阔 且有防护 受波浪 水流和泥沙的影响小 d 水域地质条件好 承载力高 有利于减少水工建筑物的投资 e 大中港口还要有用以布置地方小船 驳船 港作船舶和游艇等的水域 依据自然条件特点分别配套建设深水 中级 浅水泊位 以利于合理运输 f 在内河网发达的地区 港址可充分利用水运集疏运条件 包括可能开挖一定长度的运河使港区与水网相连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岸线及陆域要求在港址选择中 岸线和陆域面积应能与港口吞吐量相适应 a 有足够的岸线布置不同的作用区 对危险品和污染严重的货种 能保持与其他区域有足够的距离 b 有足够的陆域面积或具有回填陆域的可能性 使陆域纵深能满足一定装卸效率和船舶吨位下作业区布置的要求 c 有方便的陆路疏运条件 与铁路线路接轨短捷 港外疏港道路能方便地与国家高速公路或公路干线相衔接 妥善安排港区道路出入口位置 以保证港区与城市联系方便 并减少相互间的干扰 d 港址和港区用地应尽量避免与城市发展用地的矛盾 不影响城市的卫生和安全 e 水 电接线方便 区外工程投资适度 f 尽可能就地取材 特别是港口土建工程需用的砂 石 水泥等建筑材料 3 水运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4 海港港址选择 海岸地区港址选择的特点岩石海岸主要是保证港内水域的平稳 故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