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1(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1(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1(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1(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1(湘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各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3.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要点梳理一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 地理环境由- 、 、 、 、 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 、相互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地理要素通过 、 和 等过程进行着 和 。3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生物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 作用。4 、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 、 和氨。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 的作用。二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如 、 等。2、 生产功能(1) 概念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 。(2) 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 和 ,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 及 。光合作用通过 和 的交换,将 、 、 、 、 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出 。(3)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 功能而非 的功能。3 、平衡功能是指个自然地理要素通过 和 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 的能力。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 ,一个要素的演化 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自然地理要素具有 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是 的重要表现形式。 2 、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中,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是 和 。重点探究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关系: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水文土壤生物(植被)气候地貌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现将它们的概念、环节、意义等一并总结如下: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其一: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距海较近,降水丰富,形成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这里的地表水相当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流程长,大多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所以在中游地段形成峡谷地形(如三峡)、下游地带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一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土壤发育较好,为典型的红、黄壤地区。其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局部小气候水土流失连年战争,大兴土木 森林被破坏土壤贫瘠下游堆积河流多沙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4. 地理要素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案例:森林破坏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滥伐森林与造林绿化对陆地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下图)。典型例题精析典题1、 图中若a是绿色植物,读图完成(1)(2)题CO2O2 a (1) 该图示的含义是 ( )A呼吸作用 B分解作用 C光合作用 D化合作用 (2) 如a在黄土高原,且植被遭到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易产生荒漠化 B易使黄土质地变松 C易产生水土流失 D易形成酸雨解析: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分解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化合作用是把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2) 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夏季多暴雨,加上植被破坏,易产生水土流失。答案: (1) C(2)C典题2、据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气候要素降水 气温日较差 地表水 地貌 土壤 植物 (1) 假若上图表示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填出相关内容(2) 生态系统的变化回影响地貌过程。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市由于 形成的。(3) 从以上两实例看出,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 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正确理解其含义,应把握两点: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虽然不同地区间的环境要素的具体特征不同,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和制约性特点是相同的。答案:(1)少 较大 戈壁砾漠 有机质含量少 稀少(2)植被多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3) 见解析典题3、(09年天津文综第1,2题)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图1),回答(1)-(2)题。(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 D.物质沉淀(2.) 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解析】:环境问题、湖泊消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阅读三幅图,注意各图中的地理要素的变化,如:植被、生物、地形地貌等。(1)湖泊消亡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所谓自然消亡,即因湖泊内生物群落的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等使湖底淤泥、腐殖质变多、增厚,致使湖底抬升、水深变浅,逐渐演变(2)湖泊的消亡过程也是湖区物种、地形、气候、植被等地理要素发生变化的过程,他们都具有统一衍化的过程,是整体性的体现。【答案】:(1).D (2).A 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 自然状态下,哪一种陆地自然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大:A 中国温带荒漠带 B 巴西热带雨林带 C 北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俄罗斯苔原带近五十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小时了1000多个。据此回答23题:2 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A 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B 生物物种减少 C 加剧土壤盐碱化 D 湖泊环境容量增大3 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A 扩大水田面积 B 退耕还湖 C 加强中上游堤防 D 禁止在长江采沙4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在:A 各要素孤立存在并不断发展 B 各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C 某一要素是变化不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发改变 D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使其他要素改变5、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6 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气候干旱,降水少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A B C D 7 每天人类都在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却基本稳定是因为:A 大气本身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 B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C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D 生物要素具有平衡功能8 热带雨林地区进行毁林造田,其结果是:A 局部地区气候得到改善 B 淋溶作用减轻,土壤腐殖质增多 C 加速地面径流,导致对土壤的侵蚀 D 获得肥沃的耕地,符合可持续发展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910两题。9、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D森林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10、土壤有机质含量A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B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C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D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二 综合题11、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右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 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风向,并指出锋面过境后的天气状况。(2) 针对图中A 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12、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 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 ,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13、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1 东北地区的黑土原本非常肥沃,但由于长期以来重利用、少养护,肥力下降。材料2 华北地区春旱严重,蒸发旺盛,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积聚到地表,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壤。材料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退化,甚至沙化。(1) 人类对土壤的耕作和经营,是否会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请说明理由。(2) 是否向土壤中多施肥,就能做到对土壤的养用结合?(3) 要做到用养结合,对华北、东北和黄土高原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14(09年辽宁,宁夏文综第37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区。(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植树造林、种草、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14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 2 B 3 B 4 B 5 B 6 C 7 B 8 C 9C 10B二、综合题11、 (1)西南风 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泥沙淤积造成的湖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问题(依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该问题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而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河、山应当综合治理。12、1(1)整体性 生物(植被) (2)C A B D (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13、(1)主要是看人类如何耕作经营。如果耕作方式合理,不仅不会降低土壤肥力,还会使肥力不断提高。比如北方的黑垆土和南方的水稻土;如果利用不合理,就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导致肥力下降。(2)施肥只是对土壤用养结合的一种方式,用养结合是一项综合性的土地利用方式,目的在于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的关系,以满足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并非一味地多施肥。施肥过多也会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3)要做到耕作土壤用养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