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导论.doc_第1页
宏观经济学导论.doc_第2页
宏观经济学导论.doc_第3页
宏观经济学导论.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追求的境界、学习步骤、产生与演进脉络,熟悉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掌握宏观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以获得对宏观观经济学的整体性认识。重要概念宏观经济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异同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授课方式以课堂讲解为主,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补充读物。教学要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宏观经济学研究作为整体的经济,包括诸如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这样一些问题(R.Glenn Hubbard,Anthony P.OBrien)。2. 三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1) 经济学家开始搜集度系统处理总量数据,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基础。2) 认识到商业周期是一种周期性的经济现象。3) 一次大的灾难性事件大萧条。3学术界对宏观经济学的起始研究:1)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动态经济学中的传播与推广问题一文中首先使用“宏观动态分析”一词。2)1936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著作中第一次系统地运用总量分析方法来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3)1948年,肯尼思博尔丁在经济分析(修订版)一书中首次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术语使用于教科书中。二、宏观经济学所追求理想境况: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1.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四大主体”( 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在“三大市场”(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经济整体的运动,研究的中心内容是资源利用问题。从内容看,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国民收入的决定;从时间看,宏观经济学包括短期经济周期与长期经济增长。企业产品市场外国经济C+G+NX政府金融市场要素市场 C NX G T S S I Y Y 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家庭2.分析框架 国民收入核算 短期决定及对策 总需求曲线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国民收入决定 国际市场 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长期决定及对策经济增长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异同: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选择,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如何试图影响它们的选择。微观经济学问题包括解释消费者如何应对产品价格的变化以及企业如何决定收取什么样的价格。微观经济学还涉及到政策问题,如分析减少未成年人吸烟的最有效方法,分析批准销售一种新处方药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分析降低空气污染的最有效方法。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作为整体的经济,包括诸如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这样一些问题。宏观经济学问题包括解释为什么经济会经历衰退和失业不断增加的时期,以及为什么在长期内有些经济体比其他经济体增长得快得多。宏观经济学也涉及政策问题,如政府干预能否降低衰退的严重性。1.相同之处:均使用供求均衡模型,有相同形状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2.不同之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分并不是严格且固定不变的。许多经济情况既涉及微观经济也涉及宏观经济的层面。例如,企业投资于新机器和设备的总体水平有助于确定经济增长的速度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但要了解企业决定购买多少新的机器设备,我们又需要分析单个企业所面临的激励。它,却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 总体而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分主要体现在: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五、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一直是激烈争论的问题。宏观经济理论,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货币主义,都把微观经济理论所探讨和得出的某些原理当作既定的前提加以接受,诸如价值形成问题、收入分配的依据问题等并不包括在他们的理论之中。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一直缺乏自己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寻找微观基础一直是宏观经济理论研究者孜孜以求的工作。1.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问题:主要有两种看法:萨缪尔逊早就提出,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作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因而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另外以卡尔多、琼罗宾逊为首的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要从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中去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要承认价值本身有客观的、物质的基础,承认分配问题不能脱离特定历史条件和所有权因素来考察。凯恩斯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实际上是凯恩斯主义中两大分支(新古典综合派与新剑桥学派)之争,这个争论还在继续进行。2.货币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问题:货币主义者们、尤其是所谓第二代通货膨胀研究者们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问题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他们认为,人们预期的形成与市场信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市场信息的获得不仅需要成本,而且难以充分。因此,只分析宏观经济学领域中货币流通总量和利息率水平,不分析微观经济学领域中的人们对工资和价格的预期、市场信息的传递方式,是显然不够的。3.希克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问题:希克斯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结合问题上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既不同于凯恩斯主义,也不同于货币主义。早在30年代,他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就着手于二者结合的尝试,在他的理论中,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是一致的。 六、现代宏观经济学学习的三个步骤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的学问,而经济的总体趋势是经济中数以百万计的单个经济个体的行为加总的结果,因此,宏观经济理论必须与构成经济的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和企业的微观基本行为相一致。为此,现代宏观经济学采取三个基本步骤:首先,试图从理论水平上理解单个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过程。他们假定经济中存在一个典型的或平均的家庭或企业,然后利用微观经济学的工具研究它们在各种不同的经济环境中怎样以及将要怎样行为。其次,宏观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加总经济中个别家庭和企业的所有决定,来解释经济的整体行为。他们将典型家庭或企业的行为以某种适当的方法加以“复合”(multiplied),把经济中的关键变量如价格、产量、消费量等等加总,然后推导出整体数据间的各种不同关系,以图解释关键经济变量间的联系。最后,通过收集并分析实际宏观经济数据以赋予理论经验内容,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宏观经济学就是这样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的。七、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学习与研究方法1.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2.总需求分析与总供给分析3.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4.实证分析与规划分析八、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演进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演进(俞宪忠、张守凤)1)“凯恩斯革命”: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与贡献(1) 重新解释了“充分就业”概念(2) 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3) 提出了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性偏好。(4) 提出了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论(5) 提出了乘数理论(6) 重新解释了经济周期理论(7) 提出了物价理论(8) 重新解释了工资理论2) 凯恩斯主义的迅速发展和阶段性低潮新古典综合派(neo-classical synthesis school)3) 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宏观与微观理论之间架桥的尝试4) 新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的复兴2.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演进(厉以宁)1)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2)从早期宏观经济学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产生阶段(19世纪晚期20世纪30年代)(1) 瑞典经济学家的动态均衡理论(2)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3) 英国和美国一些经济学家的货币数量理论(4) 英国经济学家对国民收入及其变动的研究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20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