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_典成语_典故类高考哲学试题汇集.doc_第1页
成语_典成语_典故类高考哲学试题汇集.doc_第2页
成语_典成语_典故类高考哲学试题汇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成语/典故类高考哲学试题汇集1 (05 年文理综合辽宁卷)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 (01 年春季政治试卷)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 有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A B C D 3 (95 全国高考政治试卷)下列表述,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A B C D 4 (03 年广西高考政治卷)下列选项体现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一哲学道理的 是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C拔苗助长 D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5 (07 高考政治上海卷)在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 A叶馀稳杏杏?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6 (05年广东政治试卷)下列典故最能够表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 A目不识丁 B目不见睫 C目不窥园 D目无全牛 7 (00 年全国政治试卷)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 A子不语怪、力、乱、神 B天不变道亦不变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8 (05 年江苏政治试卷)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9 (06 年江苏政治卷)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一叶知秋 D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10 (07高考政治广东卷)“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11 (04 年两广卷)下列名言中,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第 1 页 共 9 页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12 (03 高考政治广西卷)人无近忧,必有远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体现的哲学道 理是 全面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 A B C D 13 (95 年全国政治试卷) “满招损,谦受益” 。这说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14 (07 高考政治江苏卷)“大智若愚”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要把握好事物的度 B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具有复杂性 15 (04 年江苏政治试卷)“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16 (04 年江苏卷)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 ,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 A.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 17 (00 年全国卷) “眼见不一定为实” ,这主要是因为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18 (03 年春季试卷)"耳听为虚"的错误是 A否认经验有直接和间接 B把读书和实践割裂开来 C否认间接经验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D认为认识分感性和理性 19 (04年江苏文科综合试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0 (04 年两广政治卷) “入国问禁,入乡问俗”体现的道理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尊重社会的客观规律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A B C D 21 (99 广东政治试卷)俗语说:“花在林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 话的哲学寓意是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2 (02 年广东、河南高考卷)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 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23 (87 年全国卷)“居安思危”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矛盾着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事物的矛盾着的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4 (06 年文科综合浙江卷)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 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 。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第 2 页 共 9 页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C D A B 25. (06 年江苏政治卷)“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这体 现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6 (03 年江苏政治试卷)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 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07 年江苏政治卷)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史记货拉列传),据此回答 27 28 题。 27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28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 A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计划机制作用的结果 C劳动决定价值的体现 D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 29 (99 年全国政治试卷)“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活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B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 D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30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