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衰竭机制及治疗进展 1 医药课件交流 肝衰竭 liverfailure LF 2 医药课件交流 肝衰竭一 肝细胞死亡的发生机制肝细胞死亡超过了肝脏的再生能力 即会发生肝衰竭经典的肝细胞死亡模式分为两类 即坏死与凋亡坏死往往继发于各种肝损伤所导致的ATP耗竭 细胞肿胀溶解 导致胞内容物的释放和继发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凋亡为ATP依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 其细胞因皱缩而独立出来 染色质固缩 DNA断裂成规律性片段 并被胞膜包绕形成凋亡小体 后者可由邻近巨噬细胞吞噬 以最大限度的减轻细胞内容物的渗漏和炎症反应肝脏病理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肝细胞的坏死与凋亡是并存的 研究证据提出新的观点 坏死与凋亡是源于相同启动因素和信号转导途径的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 这一过程被命名为坏死性凋亡 3 医药课件交流 肝衰竭细胞肿胀是坏死早期最为显著的特征在ATP耗竭后 肝细胞骨架蛋白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促成浆膜大泡的形成 随即出现以线粒体去极化 溶酶体破裂 双向阴离子荧光团泄漏及浆膜大泡肿胀加剧为特征的亚稳态 该状态持续几分钟后浆膜大泡破裂 导致浆膜渗透压屏障不可逆的损伤 各种跨膜电子 离子梯度的断裂 以及溶质酶和代谢中间产物的渗漏 最终细胞失去活性 4 医药课件交流 病因 5 医药课件交流 传统治疗 一 内科综合治疗 抗病毒治疗 二 免疫调节治疗三 并发症的治疗 6 医药课件交流 治疗现状 一 人工肝二 肝移植三 细胞治疗 7 医药课件交流 我科治疗现状 1998 2004年我科肝衰竭治疗效果情况 8 医药课件交流 我科治疗现状 1998 2004我科治疗肝衰竭的有效率 治愈率 好转率 9 医药课件交流 Newstrategy乙肝肝衰竭的时相分层治疗新策略2008年 10 医药课件交流 策略简介 以肝脏为主体对象的肝衰竭时相分层治疗新策略以肝外脏器为主题对象的并发症干预新策略 11 医药课件交流 层次观点 病因治疗层面 全程监控 抗病毒病理生理层面 以控制过激的免疫攻击为基础 以肝细胞修复治疗 干细胞移植 为终极目标 并辅以肝外脏器的稳定治疗 12 医药课件交流 研究方案 13 医药课件交流 创新点 本项目在国内外 首次宏观 全面的对乙肝肝衰竭的病程进行监控和处理 从观念上更新乙肝治疗的策略与方法 14 医药课件交流 以肝脏为主体对象的肝衰竭时相新观点 15 医药课件交流 慢性肝衰竭上升期三重打击学说 16 医药课件交流 第一重打击 免疫损伤 以CTL为中心的细胞免疫 免疫效应细胞 CD8 CTL 靶抗原 HBcAg HBeAg pre S1 S2I类MHC分子 肝细胞凋亡途径 穿孔素颗粒酶系统 Fas系统 TNF系统 TRAIL 17 医药课件交流 第一重打击 免疫损伤 尽管TRAIL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已被阐明 但其是否与Fas L TNF 途径一样在急性肝衰竭的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尚不明确体内外研究表明正常肝细胞对于TRAIL介导的凋亡反应耐受 而慢性病毒感染 脂肪变性及毒性物质的刺激却可上调肝细胞TRAIL的表达 进而通过TRAIL配体 受体系统特异性清除病毒感染的肝细胞或肝癌细胞TRAIL配体 受体途径对于肝细胞选择性诱导凋亡的作用为病毒性肝炎与肝胆管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18 医药课件交流 第一重打击 免疫损伤 持续的HBV复制严重损伤了病毒特异性T细胞功能 包括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IL 2 IFN r和INF a的能力 这种T细胞的功能损伤称之为功能耗竭 exhausition 可能与抗原提呈细胞 主要是DC 功能低下 调节性T细胞 RegulatoryTcells Tregs 增多以及抑制性受体的高表达有关 CD28家族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 1 分子可作为这些功能耗竭的T细胞重要标志 ZhangZetal JHepatol2007 47 751 759XuDPetal JImmunol 2006 177 13 739 747ChenLetal NatRevImmunol 2004 4 5 336 347 19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一重打击 免疫损伤 缺乏PD 1表达将会失去对T细胞反应过强的控制 从而诱发免疫病理损伤 促进急性肝衰竭的发生 20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一重打击 免疫损伤 RadziewiczHetal Gastroenterology 2008 134 7 2168 2171 当肝脏炎性反应轻微时 肝内T细胞低表达PD 1 同时肝细胞也低表达PD L1 这样TCR信号可诱导T细胞发生正常的免疫应答 当肝脏炎性反应增强时 肝内增强的PD 1 PD L1信号途径就会抑制并损伤T细胞反应 当肝脏炎性反应进一步增强时 肝内的PD 1 PD L1信号途径就会提高反应性T细胞凋亡敏感性 从而抑制免疫应答 21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一重打击 免疫损伤 RadziewiczHetal Gastroenterology 2008 134 7 2168 2171 22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一重打击 免疫损伤 PD 1 PD L1结合可能通过两条途径来抑制肝内T细胞反应 通过磷酸化接头蛋白减弱TCR信号 降低T细胞功能 干扰细胞周期 提高细胞凋亡敏感性 RadziewiczHetal Gastroenterology 2008 134 7 2168 2171 23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一重打击 免疫损伤 肝细胞内病毒的复制诱导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以TNF 为核心的炎症反应 包括TGF 1对肝细胞再生的抑制作用 TNF IFN IL 6 IL 8水平的升高 另外 IL 15和NK细胞也可能在重型肝炎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24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二重打击 缺血缺氧 与其它高需氧的组织器官类似 肝脏对供血不足引起的损伤极为敏感 其中低流量性缺血 即血供被完全阻断时 整个肝脏将处于缺氧状态 而低流量性缺氧 即仍有血供但不足以满足氧需时 肝小叶中央区域而非周边区域将发生缺氧 由于肝脏具有双重血供系统 由低流量性缺氧造成的中央区域肝细胞的坏死是更为常见的现象 25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二重打击 缺血缺氧 缺氧条件下肝脏微循环的紊乱导致肝脏损伤一系列肝脏损伤的启动因素去除后 ALT LDH指标持续低下预示肝脏缺血存在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在急性肝衰竭病人的进展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肝脏中活化和增殖的巨噬细胞损伤内皮细胞 扰乱肝脏微循环 KazuhiroKotoh Hepatology2008 7 6 26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二重打击 缺血缺氧 KazuhiroKotoh等回顾性研究了日本33例急性肝脏损伤病人 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病人入院后第三天ALT LDH指标与MELD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93 0 777存活组在LDH达到高峰之后 ALT LDH指标迅速增高死亡组LDH延迟降低 ALT LDH指标低 由肝脏微循环紊乱引起 KazuhiroKotoh Hepatology2008 7 6 27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二重打击 缺血缺氧 LorrieA 等研究了细胞信号抑制因子的表达与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性的关系TNF IL 1 IL 6和IFN 通过JAK STAT通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重要的作用 LorrieA JournalofHepatology49 2008 198 206 28 医药课件交流 这项研究第一次揭示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进展之间的关系 前炎症介质的诱导及负信号调节机制的活化GPT的清除 仅仅表示肝细胞很少继续坏死 不能预示恢复 29 医药课件交流 细胞因子在不同时间的表达支持动态调控机制的出现SOCS3在肝脏缺血再灌注中参与急性调节 轻微的损伤SOCS3能够控制细胞因子的表达SOCS1的诱导是一种辅助的调控机制 30 医药课件交流 肝脏缺血再灌注后 IL 6是SOCS1 SOCS3的主要诱导物在外伤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中 IL 6作为损伤严重性和死亡率的潜在性标记 31 医药课件交流 高IL 6水平与预后差存在相关性 标志着负调节机制不足多器官功能衰竭时 负调节机制在局部或偏远损伤时诱导不充分 阻碍内环境的稳定及抑制炎症的进展 32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三重打击 内毒素血症 激活枯否细胞 细胞因子 TNF 炎性介质 PAF NO 内皮素 自由基 etc 微循环障碍 肝损害 HanDWetal WorldJGastroenterol 2002 12 8 961 966 内毒素 33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三重打击 内毒素血症 肝脏 内毒素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 肝脏解毒功能门脉高压 34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三重打击 内毒素血症 内毒素 经典途径 classicalCD14dependentpathway旁路途径 otherpathway sCD14LBP LPSbindingproteinGraceLS etal Hepatology2000 31 932 936 35 医药课件交流 UesugiT etal Roleof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ProteininEarlyAlcohol InducedLiverInjuryinMice J JImmunol 2002 168 6 2963 9 36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三重打击 内毒素血症 SCH FERC etal 2002 37 1 81 86 37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三重打击 内毒素血症 UesugiT etal JImmunol 2002 168 6 2963 9 LBPKO LBPknockoutmice 38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LPS刺激肝组织后分泌TNF IL 1增多 P Olinga et JournalofHepatoloty 2001 35 187 194 第三重打击 内毒素血症 39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三重打击 内毒素血症 P Olinga etJournalofHepatoloty 2001 35 187 194 KnolleP etal JHepatol 1995 22 2 226 9 LPS刺激肝组织后分泌IL 6 IL 10增多 40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三重打击 内毒素血症 TNF导致肝细胞调亡 坏死 QingZangG etal WorldJGastroentero 2000 6 5 688 692 6hoursafterGalN TNF agreatnumberofapoptoticlivercellsarefound Apoptoticcells a apoptoticbodies b leukocytes l andnecrosis n 9hoursafterGalN ET furtherincreaseofapoptoticlivercellsandpiecesoflivercellnecrosisandbleedingwithleukocytesinfiltrationappear 41 医药课件交流 QingZangG etal EffectofhepatocyteapoptosisinducedbyTNF onacuteseverehepatitisinmousemodels J WorldJGastroentero 2000 6 5 688 692 TNF 抗体可阻断内毒素所引起的肝损害 AnalysisofDNAladderfromlivercellextract MarkerET6hTNF9hET9h Marker TNF6h Anti TNF ET9h TNF 42 医药课件交流 一种适用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并且优于MELD的评分系统研究目的 试图建立一种适用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并且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 的评分系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43 医药课件交流 研究背景 全国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2800万约1 病人在病程中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晚期慢加急性肝衰竭死亡率大于8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44 医药课件交流 直到目前为止 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包括核苷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内科综合治疗或加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仅对于有足够肝再生能力的病人才能奏效 而无足够肝再生能力的病人只能进行肝移植治疗才能挽救生命 然而 供肝缺乏 术后长期抗排斥和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 以及手术费用高昂等因素限制了肝移植治疗的临床应用范围 因此 临床上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客观 简便和敏感的评分方法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人是选择内科综合治疗或 加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还是进行肝移植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45 医药课件交流 研究方法 对死亡组196例和存活组20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进行MELD评分 同时选择凝血酶原活动度 肌酐 肝性脑病 并发感染 血清总血清胆红素 肝脏大小和腹水等7个肝衰竭相关的临床指标 按照严重性给以1 4分并合计总分 然后比较这两种评分系统的异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46 医药课件交流 47 医药课件交流 注 感染的评分 1 3分均以白细胞 WBC 计数或中性粒细胞 N 的百分比 先达到者为准计分 4分的标准为 凡有肺部炎症的影像学改变 无论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值为多少 均计为4分 48 医药课件交流 表2 本评分系统与MELD评分结果 本评分系统t值26 13大于MELD评分t值16 57 ROC曲线下面积分析表明本评分系统比MELD能更准确地预测预后 49 医药课件交流 50 医药课件交流 51 医药课件交流 用ROC曲线比较MELD和本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 两者的分值均能够非常好的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死亡率MELD和简易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 c statistic 分别为0 886 95 C值可信区间为0 852 0 920 和0 960 95 C值可信区间为0 944 0 977 两者的95 可信区间无重叠 有统计学意义本评分系统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MELD系统 图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52 医药课件交流 图3 MELD与本评分ROC曲线图 53 医药课件交流 结论与MELD评分相比较本研究增加了肝脏缩小 腹水 肝性脑病和感染4个临床指标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评估 提高本评分系统的敏感性 更适用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 本评分系统是一种敏感性优于MEID评分的客观 简易的评分系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54 医药课件交流 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从肝纤维化第1期到4期血清HBVDNA水平逐渐下降 而由相同肝实质体积分摊后没有变化研究背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期 血清HBVDNA水平处于高水平 相反 在肝纤维化 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时血清HBVDNA的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55 医药课件交流 研究目的弄清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从肝纤维化1期 4期血清HBVDNA水平的变化动态 以及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用相同肝实质体积分摊后的变化动态 研究方法从1期 4期肝纤维化的面积 推算肝纤维化1期 4期的肝实质体积比例见示意图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56 医药课件交流 57 医药课件交流 研究结果1 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从肝纤维化1期 4期的血清HBVDNA水平变化动态 以及用相同肝实质体积分摊后的变化动态见表1 58 医药课件交流 2 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从肝纤维化1期 4期的血清HBVDNA水平变化动态 以及用相同肝实质体积分摊后的变化动态的统计学分析见表2 表2可见 从肝纤维化1期 4期血清HBVDNA逐渐下降有统计学差异 但是 用相同肝实质体积分摊后 4期之间没有存在差异 59 医药课件交流 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中 从肝纤维化1期 4期血清HBVDNA水平逐渐下降与肝实质体积的逐渐缩少造成提供给HBV复制的场所减少有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60 医药课件交流 恩替卡韦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中的应用研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61 医药课件交流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84例治疗组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 5mg 天治疗 9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 观察患者存活情况 肝功能生化学指标 HBVDNA定量 凝血酶原时间 比较两组患者在早期 中期 晚期各期肝功能衰竭生存率的差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62 医药课件交流 结果在早期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 治疗组存活率为63 27 31 49 高于对照组存活率39 66 23 58 P 0 015 在中期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 治疗组存活率为62 96 17 27 高于对照组存活率35 14 13 37 P 0 028 在晚期肝功能衰竭患者中治疗组存活率50 4 8 对照组为25 1 4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408 在血清总胆红素大于342 mol l的患者中 治疗组存活率为56 00 高于对照组 26 79 P 0 002 在治疗4周时 治疗组HBVDNA载量下降3 95log10copies mL 高于对照组1 78log10copies ml P 0 00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63 医药课件交流 表1患者人口学及治疗前基线情况 S 治疗组对照组例数8499性别 男 女 76 888 11 2 0 123P 0 726年龄 岁 40 20 10 6439 54 10 46t 0 427P 0 670TBili mol l 386 18 183 48403 11 180 09t 0 628P 0 531ALT U l 510 75 697 50488 75 612 89t 0 238P 0 812AST U l 419 90 513 35354 59 386 00t 0 981P 0 328ALB g l 33 79 5 1132 51 4 66t 1 764P 0 079PT sec 29 33 10 1829 09 6 61t 0 192P 0 848HBeAg阳性率 29 7626 26 2 0 277P 0 599HBVDNA4 976 2 8553 944 2 662t 2 527P 0 012 log10copies ml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64 医药课件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早期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分析 65 医药课件交流 结论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早期及中期肝功能衰竭患者中 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提高生存率 在晚期肝功能衰竭患者中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在总胆红素水平高于342 mol l的患者中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66 医药课件交流 干细胞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肝衰竭治疗 进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67 医药课件交流 研究背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干细胞 stemcell 是目前医学 生物组织工程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间充质干细胞 MSCs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体外稳定扩增能力 广泛应用于心血管 骨骼 神经 造血及肾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Heydarkhan HS etal CellTissuesOrgans 2008 187 4 263 SabrinaC etal CellBiolInt 2007 31 8 845 PerinL etal PediatrRes 2008Jan24 68 医药课件交流 研究背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MSCs在肝脏病治疗中的应用2006年英国科学家首先利用脐带血干细胞培育人类肝脏组织2008年台湾学者通过脾内和静脉注射 采用不同剂量的MSCs治疗肝衰竭的免疫缺陷小鼠显示 MSCs能有效地修复肝损伤 PaiM etal AmJGastroenterol 2008Jun30 KuoTK etal Gastroenterology 2008 134 7 2111 21 69 医药课件交流 研究背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BanasAetal JGastroenterolHepatol 2008Jun25 PollDvetal Hepatology 2008 47 5 1634 43 最近日本Waseda 早稻田 大学研究者在体外和动物体内验证 MSCs具有较强的肝细胞分化特性以及较好的肝损伤修复作用 美国Harvard大学的学者在近期Hepatology上报道 MSCs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大鼠体内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抑制调亡 70 医药课件交流 研究背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自体MSCs避免 免疫排斥反应和伦理学限制 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英国伦敦帝国医学院应用自体MSCs对慢性肝病的临床治疗显示 1 该方法是安全的 有效的 未见任何并发症 2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随访12个月 18个月未见肿瘤形成 LevicarN etal CellProlif 2008 41Suppl1 115 25 71 医药课件交流 研究背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印度Hyderabad医院通过肝动脉注入自体MSCs治疗慢性肝衰竭和肝硬化临床研究显示 自体MSCs是安全和有效的 A A Khanetal TransplantationProceedings 40 1140 44 72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 正常成人MSCs2 肝衰竭患者MSCs3 羊水干细胞4 肝衰竭肝匀浆蛋白对MSCs肝细胞分化影响 73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正常MSC的分离 纯化 扩增 YuBaoZheng ZhiLiangGao CellBiolInt 2008 32 74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MSC向肝细胞分化技术成熟 Chanxie ZhiLiangGao CellBiolInt 2008 40 75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MSC向肝细胞分化诱导 Chanxie ZhiLiangGao CellBiolInt 2008 40 76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乙肝肝衰竭患者MSCs的HBV感染状况研究 77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对乙肝患者的BMSCs安全性检测 免疫组化 Chanxie ZhiLiangGao CellBiolInt 2008 40 78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羊水MSCs与骨髓MSCsOct 4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 YuBaoZheng ZhiLiangGao CellBiolInt 2008 32 79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羊水MSCs与骨髓MSCs向肝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的比较 YuBaoZheng ZhiLiangGao CellBiolInt 2008 32 80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羊水MSCs与骨髓MSCs细胞遗传学部分研究 YuBaoZheng ZhiLiangGao CellBiolInt 2008 32 81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肝衰竭模型大鼠血清 肝匀浆中促进 抑制肝细胞再生蛋白的分析 82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肝衰竭模型血清和肝匀浆诱导大鼠骨髓MSCs向肝细胞分化 83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肝衰竭模型血清和肝匀浆对大鼠骨髓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 84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凝胶层析法分离纯化正常大鼠与肝衰竭肝匀浆蛋白 85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凝胶层析法分离纯化正常大鼠与肝衰竭血清蛋白 86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肝衰竭肝匀浆蛋白成分聚丙酰胺凝胶电泳 87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1波峰 集中在260KD 50KD 第2波峰蛋白主要集中在220KD 50KD 第3波峰蛋白主要集中在85KD 15KD 第4波峰蛋白主要集中在85KD 12KD 第5 第6波峰的蛋白在电泳中没有蛋白条带 聚丙酰胺凝胶电泳蛋白条带大致分布 88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初步分离纯化肝衰竭肝匀浆蛋白对大鼠骨髓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 89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初步分离纯化肝衰竭肝匀浆蛋白对大鼠骨髓MSCs体外肝细胞分化诱导 90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分离纯化后肝匀浆蛋白对MSCs作用发现 既有促进MSCs肝细胞的分化 促分化作用 同时还有对MSCs增殖有抑制作用 毒性作用 提示肝衰竭患者的血浆和肝脏存在 内促进 抑制肝细胞再生蛋白成分失衡 已整理成文待发表 91 医药课件交流 基础研究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展望 进一步分离血清及肝匀浆中促进MSC向肝细胞分化的蛋白和对增殖抑制的蛋白 寻找具体的目的蛋白质 并进行蛋白测序和鉴定 分离纯化后蛋白应用于人工肝和临床治疗 92 医药课件交流 临床研究 第一代 自体MSCs移植治疗肝衰竭 已施行 第二代 自体MSCs体外培养增殖后移植治疗肝衰竭 研究中 第三代 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后移植治疗肝衰竭 研究中 第四代 各种干细胞 羊水干细胞 异体干细胞等 的移植治疗肝衰竭 设计中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93 医药课件交流 第一代 MSCs自体移植治疗肝衰竭本科室自2005年9月起开始自体MSCs移植治疗肝衰竭的实施与研究 至2006年6月共进行32例 收到明显效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94 医药课件交流 流程 病例选择 知情同意 患者准备 采集骨髓 MSCs分离 自体回输移植自体回输移植 1 经介入途径由股动脉到达肝固有动脉2 B超引导下经皮肤到达门静脉右前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95 医药课件交流 方法 采集骨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96 医药课件交流 方法 分离MSCs 密度梯度离心法 得到单个核细胞 其中MSCs数量 单个核细胞数量 10 3 10 4个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97 医药课件交流 方法 介入途径回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98 医药课件交流 方法 B超途径回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99 医药课件交流 对照研究 移植组32例 男30例 女2例 43 8 11 3岁 对照组60例 男56例 女4例 44 2 11 3岁 筛选标准 1 重型肝炎患者 诊断依照 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2 无其他肝脏疾病及慢性疾病或脏器功能障碍 3 无严重并发症如严重感染 肝昏迷 肝肾综合征等 4 半年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5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同时应用相同内科综合治疗一周 护肝治疗及新鲜血浆 白蛋白等对症支持处理 6 均未行人工肝或肝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跨境电商中间人服务佣金支付与责任承担合同
- 2025年度合同标的主体资格认定及行政规范执行协议
- 2025年智能温室大棚租赁及农业技术综合服务合同
- 2025年新型环保集装箱式活动房租赁服务协议
- 2025合同样本:解除汽车维修劳动合同书
- 2025年危化品运输配送及安全监管服务协议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塑造与产业集聚生态构建研究
- 2025年城市慢行系统建设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优化研究报告
- 2025年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与教育评价研究报告
- 2025年广播媒体融合与跨平台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 应征公民政治考核表(含各种附表)
- 现代职业人就业指导篇 教案 现代职业人(就业指导篇)授课计划
- 代领营业执照委托书
- 中国文化概论-第3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 施工方案与安全保障措施
- 文化经济学课件
- 《病史采集病历分析》课件
- 【新大纲新教材】2022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精讲课件(1-8章完整版)
- 中国成人艰难梭菌感染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课件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DB3309-T 95-2023 海岛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