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文字读音1.秦军氾南:氾,fán2.佚之狐:佚,yì3.夜缒而出:缒,zhuì4.君之薄也:薄,薄, báo,;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wéi;6.共其乏困:共,gng;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wéi;8.夫晋:夫,fú(也有译为“发语词”);9.阙秦: qu ;(也有标注 jué);10.秦伯说:说,yuè,高兴;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q,逢,páng;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fú。;13.失其所与,不知:知,zhì。重要实词1、贰“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故秦、晋围之2、鄙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本文的鄙用作动词, 把.作为边邑。)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准许。(同现代汉语)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瑕”)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阙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què 城楼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jué 阙疑,解除疑惑 (多闻阙疑)5、微 没有细小,轻微(同现义)衰败 国势衰微。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敝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谦词 敝人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重要虚词1、以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 (拿,来,介词)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2、而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承接,连词)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3、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4、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使者”)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5、之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是寡人之过也 (的)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之)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词类活用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厚,变雄厚;薄,变薄弱)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 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西”方位名词作形容词,西边的;前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后一个“封”,仍为名词,疆界。)与郑人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做动词,损害)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作状语) (形容词作动词, 扩张,延伸)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减少)通假字1.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2.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4.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5.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4)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文言句式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 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2.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省略句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后置句。言于:对说4.(烛之武)辞曰 省略句5.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6.(烛之武)许之 省略句7.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句8.邻之厚,君之薄也 判断句9.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句10.(晋)许君焦、瑕 省略句11.夫晋,何厌之有? 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译文: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12.阙秦以利(于)晋 省略句13.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14.若亡郑有益于君 状语后置应为“于君有益”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特点一、组织严密,前后照应。秦、晋围郑的主要原因,是晋国为了扩大自己霸主的威势,征服异己,再加上晋文公与郑有个人恩怨。这一事件的发生,与秦毫无关系。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背景,这就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他们之间并不是无隙可乘,这就容易使人理解:烛之武所以能够说服秦君并不是偶然的。全文正是按照开头的预示而展开的。烛之武说退了秦师,孤立了晋国,晋师最后也不得不撤退,正是这一暗示的结果。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有头有尾,结构严密,事件交待得很清楚,矛盾展示得很充分,收尾也十分圆满。二、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烛之武退秦师虽然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但它写得波澜起伏,毫不呆板。当郑国处于危急之际,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去说秦君,没想到引起了烛之武的一番牢骚,使事情发生了波折。郑文公的引咎自责,也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烛之武在说秦君的时候,一开头就指出亡郑于秦无益;但接着又退一步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以此作为缓冲;紧接下去就紧逼一步说明亡郑对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当秦国单独退兵之后,子犯发怒要攻打秦军,秦、晋关系一下子转而紧张起来。最后晋文公讲了一番道理,晋军偃旗息鼓,一场风波,终于平息。这样一张一弛,曲折有致,更能紧扣读者的心弦,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三、说理透辟,善于辞令。这篇文章,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这个主题本身,决定了它必须着意描绘人物语言,使辞令引人入胜。从这点来说,它不愧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秦、晋围郑,完全与秦无关,秦国所以出兵,一是与晋国有同盟关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捞一把,以扩张自己的势力。当他知道亡郑只能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毫无好处反而有害的时候,他就会一改过去的所为,反过来帮助郑国。烛之武看准了这一点,紧紧抓住了秦穆公的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这就使秦君不能不听从他的说辞。烛之武斗争策略的巧妙还表现在,他奉命去说秦君,完全是为了郑国的利益,而他在说辞里表现的是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这就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