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照明计算概述.ppt_第1页
建筑电气照明计算概述.ppt_第2页
建筑电气照明计算概述.ppt_第3页
建筑电气照明计算概述.ppt_第4页
建筑电气照明计算概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照明计算 5 1平均照度计算5 2点光源直射照度计算5 3线光源直射照度计算5 4面光源直射照度计算5 5平均亮度计算5 6不舒适眩光计算 照度是评价照明的最重要的指标 照度计算目的 根据照明需要及其他已知条件 照明器型式及布置 房间各个面的反射条件及污染情况等 决定照明器数量及电光源容量 确定照明器布置方案 在照明器型式 布置及光源的容量已确定情况下 通过照明计算来定量评价实际场合的照明质量 最基本的照度计算主要有点照度计算和平均照度计算 平均照度是以整个被照面为对象 按被照面所得到的光通量除以被照面面积来计算被照面上的照度平均值 平均照度计算方法 即利用系数法 以及简便计算方法 即灯数概算法和单位容量法平均照度计算方法用于计算平均照度以及所需灯的数量 它适用于灯具布置较均匀 墙和顶棚反射比较高 且无大型设备遮挡的室内一般照明 逐点计算法 是以被照面上的一点为对象 计算不同形状 不同位置的光源在该点产生的直射照度 不考虑反射光通量产生的照度 这种计算方法称作逐点计算法 内容包括点光源 线光源和面光源的直射照度的基本计算公式 实用计算公式及简化计算公式 适用于房间高大 反射光较少的场所 一般用于验算工作点的照度和被照面照度分布的均匀度 平均照度计算法是按照光通量进行照度计算的 它是根据房间的几何形状 照明器数量和类型来确定工作面平均照度的计算法 一 基本计算公式灯具发出的光通量中最后落到工作面上的部分 该值与工作面的面积之比 称为工作面上的平均照度 直射部分 从灯具发出的光通量中直接落到工作面上的部分 间接部分 从灯具发出的光通量经室内表面反射后最后落到工作面上的部分 5 1平均照度计算 1 利用系数 Utlizationfactor 表示照明光源光通量被利用的程度 等于经照明器的照射和墙 顶棚等的反射而投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 与房间内所有光源发射出的总光通量之比 对于每个灯具来说 最后落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与光源发出的额定光通量之比称为光源光通量利用系数 简称利用系数 一 基本计算公式1 利用系数式中 利用系数 由灯具发出的最后落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 单位 lm 每个灯具中光源额定总光通量 单位 lm 利用系数与照明器的光强分布 配光特性 照明器的效率 照明器的悬挂高度 房间的大小及形状和室内各反射面的反射比等因素有关 2 室内平均照度计算 利用系数法 N 灯具数A 工作面积 每个灯具中光源额定总光通量 lm K 维护系数U 利用系数 工作面平均照度 lx 若已知房间特性 照明要求的情况下 计算所需照明器数 3 维护系数灯具在使用过程中 因光通量的衰减 灯具和房间的污染引起照度下降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照明装置在使用一定周期后 在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与该装置在相同条件下新装时在同一表面上所得到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之比 维护系数K 二 利用系数法 一 室形指数 RoomIndex 用来表示照明房间的几何特征 记作RI 矩形房间 正方形房间 圆形房间 h 灯具开口平面距工作面的高度 单位为m 二 室空间比灯具开口平面 通过灯具光中心的一个水平面 工作平面 人们坐着工作时的平面是离地0 75m的水平面 当人站着工作时 把离地0 85m的水平面看作工作面 图5 1房间的空间特征 顶棚空间 灯具开口平面到顶棚之间的空间 地面空间 工作面到地面之间的空间 室空间 灯具开口平面到工作面之间的空间 图5 1房间的空间特征 1 室空间比的计算室空间比是用来表示室内空间的比例关系 室空间比 RoomCoefficientRatio 顶棚空间比 CeilingCoefficientRatio 地板空间比 FloorCoefficientRatio hrc 室空间高度hcc 顶棚空间高度hfc 地板空间高度 2 有效空间反射比顶棚空间 一部分光被吸收 一部分光经多次反射从灯具开口平面射出 c cw cc地面空间 地面放置家具 机器 光线也会被吸收 反射 f fw fc墙面 开窗 开门 w aw 1 平均反射比 以Ai 分别表示为第i表面及其反射比 则 由下面公式求出 As 顶棚 或地板 空间内所有表面的总面积 单位为m2 2 有效 equivalence 空间反射比 e As 顶棚 或地板 空间内所有表面的总面积 单位为m2A0 顶棚 或地板 平面面积 单位为m2 顶棚 或地板 空间各表面的平均反射比 三 室内平均照度的确定1 确定房间的各特征量计算RI RCR CCR FCR2 确定顶棚空间有效反射比 cc c 顶棚表面实际反射比 cw 顶棚空间内墙面实际反射比 3 确定墙面平均反射比 wa 若用窗面积与室空间墙的总面积之比值表示 Aw 室空间部分包括门窗在内的总面积 单位为m2Ag 玻璃窗的面积 单位为m2 g 玻璃的反射比 近似取0 1 w 墙面的实际反射比 没有开门窗 4 确定利用系数URCR cc w a 查表得出U如果不是表中的整数 用内插法求出U表中接近RCR的两个数组 RCR1 U1 RCR2 U2 5 确定地板空间有效反射比 fc f 地面实际反射比 fw 地面空间内墙面实际反射比 6 确定利用系数的修正值 表中利用系数的数值是按 fc 20 计算的如果不是表中的整数 用内插法求出 表中接近RCR的两个数组 RCR1 1 RCR2 2 7 确定室内平均照度Eav 例5 1 某办公室 长20m 宽10m 高2 75m 顶棚反射比0 7 墙面反射比0 65 地面反射比0 275 窗总宽19m 高1 7m 采用嵌入顶棚式YG701 3型3管荧光灯照明器照明 每支灯管额定光通量是2000lm 要求满足国际标准的照度 求所需的灯数 解 1 确定室空间比 顶棚空间比 地板空间比室空间的高度hrc 2 75 0 75 2m 2 确定 cc wa U顶棚空间有效反射比 cc c 0 7窗户面积Ag wghg 19 1 7 32 3m2室空间的墙面积Aw 2hrc l w 2 2 20 10 120m2两者比值R Ag Aw 32 3 120 0 269墙面平均反射比 wa w 1 R gR 0 65 1 0 269 0 1 0 269 0 502取 cc 0 7 wa 0 5 RCR 1 5查表得 RCR1 U1 1 0 48 RCR2 U2 2 0 43 利用系数U 0 455 3 确定 fc 因为 fc 0 2 取 fc 0 3 cc 0 7 wa 0 5RCR 1 5查表得 RCR1 1 1 1 07 RCR2 2 2 1 057 4 需要照度CIE推荐的大进深普通办公室平均照度值是500 750 1000lx 我国普通办公室标准是100 150 200lx 根据题意 并考虑到我国国情取Eav 500lx 5 照明器数维护系数取K 0 73取5行10列共50个照明器 实际平均照度 6 验算距高比行距列距最大允许距高比查得 均大于实际距高比 能满足照度均匀度的要求 三 概算曲线与单位容量法 一 概算曲线为简化计算 把利用系数法计算的结果制成曲线 并假设受照面上的平均照度为100lx 求出房间面积与所用灯具数量的关系曲线 该曲线称为概算曲线 这种方法使设计人员计算工作量大为减少 但精度低于通常的利用系数法 常作为照明初步设计时近似计算用 灯具类型及光源的种类和容量 计算高度hrc 灯具开口平面离工作面的高度 房间面积 房间的顶棚 墙壁 地面的反射比 1 应用概算曲线应已知以下条件 图5 2YG1 1型1 40W荧光灯具的概算曲线 2 换算公式概算曲线是在假设受照面上的平均照度为100lx 维护系数为K 的条件下绘制的 实际需要的平均照度为E 实际采用的维护系数为K 实际采用的灯具数量nn 实际采用的灯具数量N 根据概算曲线查得的灯具数量K 实际采用的维护系数K 概算曲线上假设的维护系数 取0 7 E 设计所要求的平均照度 单位为lx 3 确定平均照度的步骤 确定灯具的计算高度h 室内的面积 根据室内面积 灯具计算高度h 在灯具概算曲线上查出灯具的数量 如果计算高度h处于图中h1与h2之间 采用内插法进行计算 用以下公式计算出所需灯具的数量n 或所要求的平均照度E 二 单位容量法单位容量法对照明用电量进行估算 即根据不同类型灯具 不同室空间条件 列出 单位面积光通量 lm m2 或 单位面积安装电功率 W m2 的表格 以便查用 单位容量法的依据也是利用系数法 是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 只适用于方案设计时的近似估算 1 光源比功率法以 W m2 来表示 指单位面积上照明光源的安装电功率 p 光源的比功率 单位为 W m2 n 灯具数量PN 每个灯具的额定功率 单位为WA 房间面积 单位为m2 YG1 1型荧光灯的比功率 2 估算光源的安装功率由已知条件 计算高度 房间面积 所需平均照度 光源类型 可从表中查出p 受照房间的光源总功率为每盏灯的功率为或灯具数量为 点光源 指圆形发光体的直径小于其至受照面垂直距离的1 5 或线形发光体的长度小于照射距离 斜距 的1 4 可视为点光源 点光源直射照度计算的是受照面上任一点的照度值 当采用多盏灯照明时 计算点的照度应为各灯对该点所产生照度之和 5 2点光源直射照度计算 一 逐点计算法 平方反比法 一 水平面照度计算点光源S 被照面为N 通过S作N的垂线 垂足为P 点光源S在被照面N上的P点处产生的直射照度称为点光源S的指向平面照度 简称法线照度 用En表示 图5 4点光源在水平面上的照度 d 光源S投向面积元dAn的立体角I 光源照射方向的光强 单位为cdl 光源与计算点之间的距离 单位为mh 计算高度 单位为m 图5 4点光源在水平面上的照度 点光源S垂直投射到包括P点的指向平面N上 该面单元面积dAn上的光源光通量 水平面照度计算公式 被照点P位于水平面H上 点光源S在水平面H上P点产生的直射照度就是水平面照度 用Eh表示 cos 光线入射角的余弦 其值为h l 图5 4点光源在水平面上的照度 由于灯具的配光曲线是按光源光通量为1000lm给出的 同时考虑维护系数K 故水平面照度按下式计算 实际所采用灯具的光源光通量 单位为lm 二 垂直面照度被照点P位于垂直面V上 点光源S在垂直面V上P点产生的直射照度就是垂直面照度 用Ev表示 图5 5点光源在垂直面上的照度 点光源直射照度计算公式汇总 三 任意倾斜面照度计算若为P点的法线照度 在x y z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分别为式中 分别为P点法线照度矢量与x y z轴之间的夹角 任意倾斜面上照度完整的计算表达式为式中 A点的水平照度 lx 倾斜面 背光 与水平面的夹角 灯具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至情斜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的垂直最短距离 灯具至水平面的距离当 角进入arccos P h 范围内时 上式右边第二项取负号 二 等照度曲线计算法 一 空间等照度曲线在采用旋转对称配光的灯具的场所 若已知计算高度h计算点到灯具间的水平距离d从 空间等照度曲线 图查得该点水平面照度值e计算点处的水平照度 Eh 水平面照度 单位为lx 实际所采用灯具的光源的总光通量 单位为lmK 维护系数 e 各灯具产生假设水平照度的总和 单位为lx 可从对应的空间等照度曲线中查得 图5 6JXD5 2型平圆吸顶灯具1 100W的空间等照度曲线 e1 6 12lx e2 5 4 2lx e3 4 0 9lx 二 平面相对等照度曲线适用于具有非对称配光特性的照明器 令光通量为1000lm 维护系数为1 计算高度1m根据计算点的d h及计算点的平面位置角 可从曲线上查得 相对照度 式中 水平面照度 lx 每个灯具中的总光通量 lm 维护系数 各灯具所产生的相对照度的总合 lx 计算高度 图5 8不对称灯具示例 例5 4 有一接待室长6 6m 宽4 4m 净高3 0m 采用JXDS 2平圆吸顶灯6只 房间顶棚的反射比为70 墙面的平均反射比为50 求房间内A点桌面上的照度 解 方法一 利用配光特性求解 1 灯2 5对A点产生的照度查表得I26 57 79 1cd 方法二 查等照度曲线求解按d 1 1m h 2 2m查空间等照度曲线得e1 6 12lx 2 灯1 6对A点产生的照度查表得I48 19 65 2cd h 2 2m查空间等照度曲线得e1 6 4 2lx 3 灯3 4对A点产生的照度查表得I64 15 53cd h 2 2m查空间等照度曲线得e1 6 0 9lx 4 A点的实际照度 1平均照度计算 取 cc 0 7 wa 0 5 RCR 1 5 1平均照度计算 fc 0 3 cc 0 7 wa 0 5 RCR 1 5 1平均照度计算 2点光源直射照度计算 h1 180lx h2 120lx 图5 7YG2 2型简式荧光灯照明器平面相对等照度曲线 2点光源直射照度计算 JXD5 2型平圆形吸顶灯配光特性 1000lm I26 57 79 1cd I48 19 65 2cd I64 15 53cd 5 3线光源直射照度计算 一 线光源的光强分布1 各种线光源的横向光强分布曲线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式中 方向上的光强 cd 在线光源发光面法线方向上的光强 cd 2 任意线状灯具在通过灯纵轴的各个平面上的光强分布曲线 可用下面一般形式表示 实际应用的各种线光源的纵向光强分布曲线 可利用下列五类理论光强分布曲线来表示 A类 B类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