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1 2020 3 7 目的要求 一 掌握正常值 临床意义和选用原则 二 熟悉常用肝功能试验及肝脏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的试验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第二节 常见肝脏疾病的各种实验诊断指标变化特点第三节 常见肝脏病检查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第一节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为发现肝胆损伤及了解 评估肝胆各种功能状态而设计的众多实验室检测方法 广义上可统称为肝功能试验 主要反应肝脏代谢功能状态的相关指标及反映肝损伤的相关指标 一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除 球蛋白 vonWillebrand因子以外的大多数血浆蛋白均在肝脏合成 当肝组织广泛破坏时 血浆蛋白合成减少 由于肝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低谢 通过检测血浆蛋白含量及蛋白组分的相对含量 蛋白电泳 凝血因子含量及血氨浓度 可了解肝细胞有无慢性损伤及其损害的严重程度 一 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 球蛋白比值测定 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含量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 清蛋白是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 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 体内代谢物质转运及营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球蛋白等于总蛋白减去清蛋白 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 如免疫球蛋白和补体 多种糖蛋白 金属结合蛋白 多种脂蛋白及酶类 根据清蛋白与球蛋白的量 可计算出清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 A G 参考值 参考区间 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 双缩脲法 60 80g L 清蛋白 溴甲酚绿法 40 55g L 球蛋白 计算法 20 30g L A G为 1 5 2 5 1新生儿及婴幼儿稍低 60岁以后约降低2g L 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 STP 一般与清蛋白减少相平行 与球蛋白一起升高 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 且清蛋白半衰期较长 因此只有当肝脏病变到一定程度和在一定病程后才能出现血清总蛋白的改变 因此它常用于检测慢性肝损伤 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 1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 如血液浓缩 严重脱水 休克 饮水量不足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2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 1 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清蛋白合成 2 营养不良 3 蛋白丢失过多 4 消耗增加 5 血清水分增加 3 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 1 慢性肝脏疾病 2 M球蛋白血症 3 自身免疫性疾病 4 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 4 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 1 生理性减少 小于3岁的婴幼儿 2 免疫功能抑制 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3 先天性低 球蛋白血症 5 A G倒置清蛋白降低和 或 球蛋白增高均可引起A G倒置 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 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多发性骨髓瘤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二 血清 1 抗胰蛋白酶 AAT 1 抗胰蛋白酶由肝脏合成 是蛋白酶抑制物 Pi AAT分子量较小 可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AAT能抑制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胶原酶 以及白细胞起吞噬作用时释放的溶酶体蛋白水解酶 形成不可逆的酶 抑制物复合体 AAT具有多种遗传表型 其表达的蛋白质有M型 Z型和S型 PiMM最多见 占95 以上 对蛋白酶抑制作用主要依赖于M型蛋白的浓度 参考值 0 9 2 0g L AAT临床意义 1 AAT缺陷与肝病新生儿PiZZ型和PiSZ型与其胆汁淤积 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2 AAT缺陷与其他疾病PiZZ型和PiSZ型个体常出现年轻时 20 30岁 肺气肿 当吸入尘埃和细菌引起肺部多形核白细胞活跃吞噬时 溶酶体弹性蛋白酶释放 如果M型AAT蛋白缺乏 蛋白水解酶可作用于肺泡壁的弹性纤维而导致肺气肿发生 低血浆AAT还可发生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三 铜蓝蛋白 CP CP电泳位置在 2球蛋白区带 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的单链多肽 由于含铜而呈蓝色 血浆铜95 存在于CP中 CP主要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能将Fe2 氧化成Fe3 参考值 0 2 0 6g L CP临床意义 主要作为Wilson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因血浆CP减少 血浆游离铜增加 游离铜沉积在肝可引起肝硬化 沉积在脑基底核的豆状核则导致豆状核变性 因而该病又称为肝豆状核变性 四 血清蛋白电泳 20 在碱性环境中 pH8 6 血清蛋白质均带负电 在电场中均会向阳极泳动 因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颗粒大小 等电点及所带的负电荷多少不同 它们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也不同 从阳极开始依次为清蛋白 1球蛋白 2球蛋白 球蛋白 球蛋白五个区带 参考值 醋酸纤维素膜法 清蛋白 0 62 0 71 1球蛋白 0 03 0 04 2球蛋白 0 06 0 10 球蛋白 0 07 0 11 球蛋白 0 09 0 18 临床意义 1 肝脏疾病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肝癌 常合并肝硬化 时 清蛋白降低 1 2 球蛋白也有减少倾向 球蛋白增加 典型者 和 区带融合 出现 桥 2 M蛋白血症如骨髓瘤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多在 区带 区带或与 区带之间可见结构均一 基底窄 峰高尖的M蛋白 3 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 肾病清蛋白降低 由于血脂增高 可致 2及 球蛋白 是脂蛋白的主要成分 增高 球蛋白不变或相对降低 4 其他结缔组织病伴有多克隆 球蛋白增高 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球蛋白降低 蛋白丢失性肠病表现为清蛋白和 球蛋白降低 2球蛋白增高 五 血清前清蛋白测定 前清蛋白 PAB 由肝细胞合成 分子量比清蛋白小 前清蛋白半衰期较其他血浆蛋白短 约2天 因此它比清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 它的血清浓度明显受营养状况及肝功能改变的影响 参考值 1岁100mg L1 3岁168 281mg L成人280 360mg L 临床意义 1 降低 1 营养不良 慢性感染 晚期恶性肿瘤 2 肝胆系统疾病 肝炎 肝硬化 肝癌及胆汁淤积性黄疸 对早期肝炎 急性重症肝炎有特殊诊断价值 2 增高见于Hodgkin病 六 血浆凝血因子测定 除组织因子及由内皮细胞合成的vW因子外 其他凝血因子几乎都在肝脏中合成 凝血因子的半衰期比清蛋白短得多 尤其是维生素K依赖因子 如因子 的半衰期只有1 5 6小时 因此在肝功能受损早期 清蛋白检测完全正常 而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却有显著降低 故在肝脏疾病早期可用凝血因子检测作为过筛试验 在肝脏疾病时 通常进行的过筛试验有 1 凝血酶原时间 PT 测定在待检血浆中加入Ca2 和组织因子 组织凝血活酶 观测血浆的凝固时间 它可反映血浆因子 含量 其灵敏度稍差 但能判断肝病预后 参考值 11 14秒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测定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接触因子激活剂 部门磷脂和Ca2 后 观察其凝血时间 参考值 30 42秒严重肝病时 因子 合成减少 致使APTT延长 维生素K缺乏时 因子 不能激活 APTT亦可延长 3 凝血酶时间 TT 测定参考值 16 18秒肝硬化或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合并DIC时 TT是一个常用的检测手段 4 肝促凝血酶原试验 HPT 灵敏度高 与预后相关性较差 5 抗凝血酶 AT 测定AT 主要在肝脏合成 70 80 凝血酶由其灭活 严重肝病时AT 合成减少 合并DIC时更显著 七 血氨测定 肠道中的氨基酸 蛋白质 尿素经大肠埃希菌分解作用生成氨 经肠道吸收入血 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肝脏是唯一能解除氨毒性的器官 如80 以上肝组织被破坏 氨就不能被解毒 氨在中枢神经系统积聚 引起肝性脑病 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参考值 18 72 mol L临床意义1 升高 1 生理性增高见于进食高蛋白饮食或运动后 2 病理性增高见于严重肝损害 上消化道出血 尿毒症及肝外门脉系统分流形成 2 降低低蛋白饮食 贫血 二 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血清脂类包括胆固醇 胆固醇酯 磷脂 三酰甘油及游离脂肪酸 肝脏除合成胆固醇 脂肪酸等脂类外 还能合成三酰甘油及磷脂等 肝脏疾病时可导致脂代谢异常 在肝脏合成磷脂发生障碍时 会造成脂肪运输障碍而导致细胞内脂肪沉积 形成脂肪肝 一 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 内源性胆固醇80 是由肝脏合成 血浆中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基转移酶 LCAT 全部由肝脏合成 在LCAT作用下 可生成胆固醇酯 参考值总胆固醇 2 9 6 0mmol L 胆固醇酯 2 34 3 38mmol L 临床意义 1 肝细胞损害时 LCAT合成减少 胆固醇的酯化障碍 血中胆固醇酯减少 肝脏严重损害时 血中总胆固醇也降低 2 胆汁淤积时 由于胆汁排出受阻而反流入血 血中出现阻塞性脂蛋白X 同时肝合成胆固醇能力增加 3 营养不良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 血中总胆固醇减少 二 阻塞性脂蛋白X测定 参考值 正常血清中LP X为阴性临床意义脂蛋白 X为胆汁淤积时在血液中出现的异常脂蛋白 是胆汁淤积的敏锐而特异的生化学指标 对胆汁淤积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1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 2 肝内 外阻塞的鉴别诊断 肝外比肝内严重 一般 2000mg L 三 胆红素代谢检查 胆红素是血液循环中衰老红细胞在肝 脾及骨髓的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中分解和破坏的产物 正常人由红细胞破坏生成的胆红素约占总胆红素的80 85 与清蛋白结合 称为非结合胆红素 不能自由透过各种生物膜 在肝生成的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即结合胆红素 可直接被排入小胆管 随胆汁排入肠道 生成尿胆素原和尿胆素 约20 尿胆原被肠道重吸收 经门脉入肝 变结合胆红素再入肠 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一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加入溶解剂后将非结合胆红素一起溶解测定 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的总合即为血清总胆红素 STB 参考值新生儿0 1天34 103 mol L 1 2天103 171 mol L 3 5天68 137 mol L 成人3 4 17 1 mol L 临床意义 1 判断有无黄疸 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17 1 34 2 mol L 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34 2 171 mol L 轻度黄疸 171 342 mol L 中度黄疸 342 mol L 高度黄疸 2 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溶血性黄疸通常342 mol L 3 根据总胆红素 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若STB增高伴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提示为溶血性黄疸 总胆红素增高伴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三者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二 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血清中不加溶解剂 当血清与重氮盐试剂混合后快速发生颜色改变 在1分钟时测得的胆红素即为结合胆红素 CB 总胆红素减去结合胆红素即为非结合胆红素 UCB 参考值结合胆红素 0 6 8 mol L 非结合胆红素 1 7 10 2 mol L 临床意义 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 可协助鉴别黄疸类型 如CB STB50 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结合胆红素测定可能有助于某些肝胆疾病的早期诊断 肝炎的黄疸前期 无黄疸型肝炎 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癌等 30 50 患者表现为CB增加 而STB正常 三 尿液胆红素检查 非结合胆红素不能透过肾小球屏障 因此不能在尿中出现 而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 能够透过肾小球基底膜在尿中出现 当尿中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肾阈 34 mol L 时 结合胆红素可自尿中排出 参考值正常人为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试验阳性提示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 见于1 胆汁排泄受阻肝外胆管阻塞 如胆石症 胆管肿瘤 肝内小胆管压力升高如门脉周围炎症 纤维化或因肝细胞肿胀等 2 肝细胞损害病毒性肝炎 药物或中毒性肝炎 急性酒精肝炎 3 黄疸鉴别诊断肝细胞性及梗阻性黄疸尿内胆红素阳性 而溶血性黄疸则为阴性 4 碱中毒时胆红素分泌增加 可出现尿胆红素试验阳性 四 尿中尿胆原检查 49 在胆红素肠肝循环过程中 仅有极少量尿胆原逸入血液循环 从肾脏排出 参考值定量 0 84 4 2 mol L 24h 定性 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 若晨尿稀释4倍以上仍呈阳性 则为尿胆原增多 1 尿胆原增多 1 肝细胞受损 如病毒性肝炎 药物或中毒性肝损害及某些门脉性肝硬化患者 2 循环中红细胞破坏增加及红细胞前体细胞在骨髓内破坏增加 如溶血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 3 内出血时由于胆红素生成增加 尿胆原排出随之增加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肝淤血时 影响胆汁中尿胆原转运及再分泌 进入血中的尿胆原增加 4 其他 如肠梗阻 顽固性便秘 使肠道对尿胆原回吸收增加 使尿中尿胆原排出增加 2 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1 胆道梗阻如胆石症 胆管肿瘤 胰头癌等 2 新生儿及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时 由于肠道细菌缺乏或受到药物抑制 使尿胆原生成减少 正常人及常见黄疸的胆色素代谢检查结果 四 胆汁酸代谢检查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汁酸盐 胆红素和胆固醇 其中以胆汁酸盐含量最多 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胆汁酸 以结合胆汁酸分泌入胆汁 在回肠未端有95 胆汁酸被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 少量进入血液循环 因此胆汁酸测定能反映肝细胞合成 摄取及分泌功能 并与胆道排泄功能有关 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其他指标 参考值 总胆汁酸 酶法 0 10 mol L 临床意义 总胆汁酸增高见于 1 肝细胞损害 2 胆道梗阻 3 门脉分流 肠道中次级胆汁酸经分流的门脉系统直接进入体循环 4 进食后血清胆汁酸可一过性增高 此为生理现象 五 摄取 排泄功能检查 一 靛氰绿滞留率试验 ICGR 二 利多卡因试验 六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肝脏是人体含酶量最丰富的器官 酶蛋白含量约占肝总蛋白含量的2 3 有些酶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 测定血清中酶活性或含量可用于诊断肝胆疾病 同工酶 是指具有相同催化活性 但分子结构 理化性质及免疫学反应等都不相同的一组酶 因此又称同工异构酶 存在不同组织 不同结构内 可提高对肝胆系统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特异性 一 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1 血清氨基转移酶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 用于肝功能检查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ALT主要分布在肝脏 其次是骨骼肌 肾脏 心肌等组织中 AST主要分布在心肌 其次在肝脏 骨骼肌和肾脏组织中 在肝细胞中 ALT主要存在于非线粒体中 而大约80 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 ALT与AST的半衰期为47小时和17小时 因此肝细胞损伤时ALT比AST灵敏 但当严重肝细胞损伤时 线粒体膜亦损伤 释放AST 导致AST ALT比值升高 参考区间ALT5 40U L 速率法 37 AST8 40U L 速率法 37 DeRitis比值 AST ALT 1 15 临床意义 1 急性病毒性肝炎 ALT与AST均显著升高 通常ALT 300U L AST 200U L DeRitis比值1 提示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可能 3 酒精性肝病 药物性肝炎 脂肪肝 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 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且DeRitis比值 1 其中肝癌时DeRitis比值 3 4 肝硬化 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 DeRitis比值 2 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 5 肝内 外胆汁淤积 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 6 急性心肌梗死后6 8小时 AST增高 18 24小时达高峰 4 5天后恢复 7 其他疾病 如骨骼肌疾病 肺梗死 肾梗死 胰梗死 休克等 转氨酶轻度升高 50 200U L 2 AST同工酶 在肝细胞中有两种同工酶 存在于胞质组分者称为上清液AST ASTs 存在于线粒体中者称为线粒体AST ASTm 正常血清中大部分为ASTs ASTm升高表明肝细胞坏死严重 二 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1 碱性磷酸酶 ALP 在碱性环境中能水解磷酸酯产生磷酸 主要分布在肝脏 骨骼 肾 小肠及胎盘中 由于血清中大部分ALP来源于肝脏与骨骼 因此常作为肝脏疾病的检查指标之一 胆道疾病时可能由于ALP产生过多而排泄减少 引起血清中ALP升高 参考区间 磷酸对硝基苯酚速率法 37 男性 1 12岁 500U L 12 15岁 750U L 25岁以上40 150U L 女性 1 12岁 500U L 15岁以上40 150U L 临床意义 生理情况下 ALP活性增高主要与骨生长 妊娠 成长 成熟和脂肪餐后分泌等相关 病理情况下 血清ALP测定常用于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 1 肝胆系统疾病 各种肝内 外胆管阻塞性疾病 如胰头癌 胆道结石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2 黄疸的鉴别诊断 胆汁淤积性黄疸 ALP和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 转氨酶轻度增高 肝细胞性黄疸 血清胆红素中等增加 转氨酶活性很高 ALP正常或稍高 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 如原发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 肝脓肿等 ALP明显增高 ALT无明显增高 血清胆红素大多正常 3 骨骼疾病 如纤维性骨炎 佝偻病 骨软化症 成骨细胞瘤及骨折愈合期 血清ALP升高 4 其他 营养不良 严重贫血 重金属中毒 胃 十二指肠损伤 结肠溃疡等时 2 碱性磷酸酶同工酶 碱性磷酸酶同工酶可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热抑制反应 56 15分钟 及其抗原不同区分为6种 ALP1 ALP6 三 谷氨酰转移酶及同工酶测定 谷氨酰转移酶 GGT 旧称 谷氨酰转肽酶 GT 它是催化谷胱甘肽上 谷氨酰基转移到另一个肽或另一个氨基酸上的酶 主要存在细胞膜和微粒体上 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 肾脏 肝脏和胰腺含量丰富 但血清中GGT主要来自肝胆系统 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 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 血清中GGT增高 参考区间 谷氨酰 3 羧基 对硝基苯胺法 37 男性 11 50U L 女性 7 32U L 临床意义 1 胆道阻塞性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硬化性胆管炎等所致的慢性胆汁淤积 肝癌时肝细胞产生GGT 同时癌细胞也合成GGT 2 急 慢性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急性肝炎时 GGT呈中等度升高 3 急 慢性酒精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 GGT可升高 ALT和AST仅轻度增高 甚至正常 显著性升高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特征 4 其他 脂肪肝 胰腺炎 胰腺肿瘤 前列腺肿瘤等GGT亦可轻度增高 2 GT同工酶 血清中 GT同工酶有三种形式 但还缺少理想方法加以测定 四 L 岩藻糖苷酶 AFU L 岩藻糖苷酶为溶酶体酸性水解酶 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细胞溶酶体中 该酶缺乏时 生物大分子中岩藻糖苷水解反应受阻 引起岩藻糖苷蓄积病 参考区间 27 1 12 8 U L 临床意义 1 用于岩藻糖苷蓄积病的诊断 2 用于肝细胞癌与其他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肝细胞癌时AFU显著增高 其他肝占位性病变时AFU增低于肝癌 五 谷氨酸脱氢酶测定 81 血清谷氨酸脱氢酶 GLDH 是仅存在于细胞线粒体内的酶 可使L 谷氨酸和其他氨基酸脱氢 以肝脏含量最高 其次为心肌和肾脏 其活性测定反映肝实质 线粒体 损害的敏感指标 反映肝小叶中央区坏死 六 5 核苷酸酶 5 NT 5 核苷酸酶是一种碱性单磷酸酯酶 能专一水解核苷酸 此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 如肝 胆 肠 脑 心 胰等 5 NT和ALP的测定结果在胆道梗阻 肝内占位性病变或浸润性病变时有很高的相关性 七 其他检查 肝纤维化是肝内结缔组织增生的结果 结缔组织主要成分是胶原 肝纤维化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有 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 型胶原及其分解片段 7S片段和NCI片段 血清铜测定等 一 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 在胶原生成初期 首先生成前胶原 前胶原受到肽酶切割分离 成为 型胶原和 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P P 部分进入血中 P P常被用做肝脏纤维化的检测指标 参考区间41 163 g L 放免法 临床意义 1 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时 血清P P增高 但在炎症消退后P P恢复正常 若P P持续升高提示转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2 肝硬化是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良好指标 3 用药监护及预后判断用于免疫抑制剂 如甲氨蝶岭 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疗效监测 并可作为慢性肝炎的预后指标 4 在肺纤维化 骨髓纤维化及某些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 P也增高 二 型胶原及其分解片段 7S片段和NCI片段 型胶原 C 分布于肝窦内皮细胞下 是构成基膜的主要成分 血清7S C NCI主要从基膜降解而来 而不是由胶原合成而产生 故可作为反映胶原降解的指标 现认为 在肝纤维化早期已有C 沉积 血清C 及其产物的增加是肝纤维化早期的表现 临床意义 1 肝硬化早期诊断 2 用药疗效及预后判断 3 其他在与基底膜相关的疾病时 可出现C 水平的升高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中晚期糖尿病 硬皮病等 三 血清铜测定 铜主要分布在肝 肾 脑等组织 肝脏是含铜量最大器官 参考区间成人11 22 mol L 临床意义 1 增高见于 肝胆系统疾病 风湿性疾病 其他 如贫血 甲亢 各种感染 心梗等 2 降低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 肾病综合征 烧伤 营养不良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第二节 常见肝脏疾病的各种实验诊断指标变化特点第三节 常见肝脏病检查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第二节常见肝脏疾病的各种实验诊断指标变化特点 一 急性肝损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生的肝细胞损伤统称为急性肝损伤 主要包括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缺血性肝损伤及急性毒性肝损伤 指标变化特征是转氨酶的显著升高 AST 200U L ALT 300U L 常超过参考值上限8倍以上 DeRitis比值 1 常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且以结合胆红素为主 PT则是急性肝损伤预后的最重要的预测指标 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如血清胆红素 257 mol L PT延长4秒以上 预示严重肝损伤 PT延长20秒以上 预示患者有死亡的高度危险 二 慢性肝损伤 在较长的时间内 6个月 肝细胞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理想的风筝读后感700字(7篇)
- 企业人才储备及发展路径规划工具
- 纪检业务实战培训课件
- 五子棋争霸赛250字12篇
- 2025年日语能力测试N1级词汇语法强化训练试卷
- 乡村集体经济合作管理合同
- 2025年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级)试卷
- 宁德三年级数学试卷
- 鄱阳二中数学试卷
- 邳州初中考数学试卷
- 中国移动-安全-L1,2,3(珍藏版)
- 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A题
- 2023年专升本计算机题库含答案专升本计算机真题
- scratch3.0编程校本课程
- GB/T 25146-2010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验收规范
- GB/T 1685-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在常温和高温下压缩应力松弛的测定
- GB/T 14825-1993农药可湿性粉剂悬浮率测定方法
- GB/T 12008.7-2010塑料聚醚多元醇第7部分:黏度的测定
- 最全最好的血液净化课件资料
-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 住宅项目景观工程施工策划(图文并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