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 主攻点之(一)一、选择题1(2019如皋中学)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B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常用样方法计数C调查运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种群时,常用标志重捕法D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样方面积及随机取样解析:选B双子叶草本植物常用样方法计数,B错误。2下列关于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可能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B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C将影响教育、就业、住房等领域D必将导致人们对耕地的过度利用解析:选D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可以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目的就是缓解人口老龄化,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将影响教育、就业、住房等领域;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不一定会导致人们对耕地的过度利用。3(2019无锡一模)下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的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种群呈“J”型增长,d种群呈“S”型增长B更换培养液只改变了营养物质的浓度,进而影响了酵母菌的生长C随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增大D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未经染色的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高解析:选D由于空间条件有限,a、b、c、d种群均呈“S”型增长;更换培养液改变了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及pH等,进而影响了酵母菌的生长;随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营养物质出现匮乏,代谢废物积累增多等,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减小;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未经染色的酵母菌里含有死酵母菌,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高。4.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解析:选D由于两个种群初始数量未知,第一年末甲种群L1.5,乙的L值稍大于1.0,两个种群具体增加的个体数量无法得知,故两个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由于甲、乙两个种群初始数量未知,第二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第3年末乙种群L1.0,且在接下来的时间内L小于1.0,即种群数量在减少,故第3年末是乙种群数量的最大值;这4年中,甲种群L均为1.5,每年增加的数量都较前一年多。5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解析:选D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参与,因此该丝瓜地的碳循环不仅仅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还有分解者等的参与;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应以该种群全部个体为调查对象,而不能只统计成虫的数量;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同化的能量之比,而非个体数量之比;根据题图信息,甲数量增加后会导致乙数量增加,甲数量减少时,乙数量随之减少的不同步变化,说明二者为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因此该生态系统存在的食物链为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当乙数量增加时,甲的数量会减少,进而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6如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时对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保持捕捞强度33%同时用大网目捕鱼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B保持捕捞强度45%同时用中网目捕鱼使鱼群的年龄组成更接近稳定型C持久保持捕捞强度45%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D调查鳕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解析:选B保持捕捞强度为33%,同时采用大网目捕鱼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保持捕捞强度为45%,采用中网目捕鱼时,种群数量越来越小,这样使鱼群的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由图可以直接看出,在捕捞强度为45%时,鳕鱼的种群数量在不断地减少;鳕鱼的活动能力相对比较强,个体比较大,可选择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7.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互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个体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捕食关系,即乙捕食甲B若乙种群数量减少,则甲种群的数量将持续增多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解析:选A从曲线可看出,乙曲线随着甲曲线的变化而变化,二者表现出捕食关系;若乙种群数量减少,则甲种群表现为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基因突变是由个体的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物种间的基因突变没有必然联系;甲、乙个体数长期稳定,但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没有改变。8(2019扬州一模)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其结构如图1所示。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进行计数,观察到如图2的视野。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含RNA的细胞器有B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C对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D若仅依据图2结果,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为3.5109个mL1解析:选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含RNA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不是细胞器;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培养液中酵母菌可以用抽样检测法进行计数;由图2可以看出中方格内有14个酵母菌,估算1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为1425101031033.5109个mL1。9如图甲、乙、丙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甲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影响丙处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影响乙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选C造成甲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造成乙、丙区域植被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甲处不同高度山坡上分布有不同群落,并非同一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10下列有关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演替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B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比初生演替快C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D两种演替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解析:选D初生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次生演替会经历哪些阶段,决定于外界因素作用的方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与初生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的速度快;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两种演替也不一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11(2019苏北四校联考,多选)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B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不都是由光照直接决定的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发生变化D若研究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解析:选BC在理想条件下,无环境容纳量的限制,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森林中各种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由光照直接决定,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由植物决定;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研究物种丰富度应该在群落层次上进行。12(多选)在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为保证计数的准确,应该( )A取样液之前,轻轻振荡锥形瓶,使酵母菌均匀分布B加样液之前,要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必须清洗C先盖盖玻片,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少量样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D显微计数前,要静置一段时间,以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解析:选AB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的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等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开始计数;加样液之前要对计数室进行镜检,防止有污物影响加入的培养液的量,从而影响计数结果。二、非选择题13(2019无锡一模)棉蚜是生活在棉花上的一种农业害虫。研究人员将不同初始密度(1头叶1和20头叶1)的棉蚜放在开放和封闭条件的相同环境中,研究其种群变化情况,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法。调查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初始密度越大,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_。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比封闭条件下更早衰退的原因可能与_、_等有关。 (2)研究人员对某地区棉田中的棉蚜和七星瓢虫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头1001株)。由表可知,七星瓢虫与棉蚜的种间关系为_。 观测日期5月17日5月24日5月31日6月7日6月14日6月21日6月28日7月5日7月12日7月19日7月26日8月2日棉蚜0109401 5602 99024 53058 93091 6008 9101 850188128瓢虫0046101061011 0945101689069(3)七星瓢虫遇到敌害侵袭时,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驱赶天敌,该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_作用。 (4)相较于使用农药灭虫,引入七星瓢虫防治棉蚜的方法的优点有_、_。 解析:(1)棉蚜活动能力弱,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植株上棉蚜的种群密度法。由图中调查结果可知,相同条件下,初始密度越大,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越大。开放条件下,棉蚜的天敌数量多,迁出率高,比封闭条件下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更早衰退。(2)由表可知,棉蚜数量增多,七星瓢虫随之增多,七星瓢虫数量多了,棉蚜数量减少,棉蚜数量减少了,七星瓢虫随之减少,说明七星瓢虫与棉蚜的种间关系为捕食。(3)七星瓢虫分泌极难闻的黄色液体驱赶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引入七星瓢虫来进行生物防治既能减少污染,又能增加生物种类,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答案:(1)样方越大天敌数量多迁出率高(2)捕食(3)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减少污染提高生物多样性(或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14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单细胞真菌,某研究小组用它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图甲为在注射器中加入5 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吸入10 mL空气后加塞密闭,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增加。图乙为号、号试管中均加入3 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简称BTB),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图丙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进行计数,观察到的视野。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实验起初一段时间内,针筒内的气体体积未发生变化,但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与气泡产生有关的细胞结构是_。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开始增加,此时,酵母菌细胞开始进行_呼吸。(2)图乙中,号试管内溶液颜色变化是由蓝绿色变成_,设置号试管的作用是作为_。(3)若要证明甲、乙两组装置中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都需要设置一个对照组同步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为另取一相同装置,将容器中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_,其他条件相同。(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为减小实验误差,取样前需将培养液_;滴加培养液之前需在计数室上方_;计数时,应待酵母菌_再计数。依据图丙结果,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为_个mL1。解析:(1)实验起初一段时间内,由于注射器内有足够的氧气,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的O2与释放的CO2的体积相同,因此针筒内的气体体积未发生变化,但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是由于有氧呼吸产生了CO2,产生CO2的结构是线粒体基质。实验一段时间后,O2逐渐被消耗,若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开始增加,此时酵母菌细胞开始进行无氧呼吸。(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CO2,由于酵母菌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能产生CO2,因此一段时间后号试管中的溶液由蓝绿色逐渐变成黄色。设置号试管的作用是作为对照。(3)若要证明甲、乙两组装置中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都需要设置一个对照组做同步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为另取一相同装置,将容器中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等量(含灭活酵母菌)的培养液,其他条件相同。(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从试管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综合检测提分附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营销转型中的金融科技生态建设报告
- 重难点解析冀教版7年级下册期末试卷(重点)附答案详解
- 环保公司内部竞聘管理办法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综合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
- 自考专业(护理)模考模拟试题【真题汇编】附答案详解
- 重难点自考专业(学前教育)【达标题】附答案
- 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环保公司费用控制管理细则
- 新兴旅游模式特色小镇建设与运营规划
- 2025-2030超大型矿用卡车电动化转型技术路线及成本效益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太阳能发电中的水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答辩备考试题及答案(50题)
- 2025年药品监管与安全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 大讲堂+管理办法
- 高中班级常规管理课件
- 销售部区域划分管理办法
- 2025年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超声波龈下刮治术专题讲解
- 2025年电信传输工程师职称考试试题
- 小学一年级升二年级暑假数学作业-58套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