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物中毒事故的现场调查与应急处理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支艳红 2020 3 7 什么是食物中毒 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指食用了被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 亚急性的食源性疾病 2020 3 7 危害 食物中毒是一类经常发生的 对人民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的中毒性疾病 多年来其中毒发生起数 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给病人 家庭 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是我国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020 3 7 食物中毒的分类 根据中毒原因分为 1 细菌性食物中毒 又可分为感染型与毒素型 有明显的季节性 多发生于炎热的季节 以5 10月份最多 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 真菌性食物中毒 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发病率较高 病死率因真菌的种类不同有所区别 2020 3 7 食物中毒的分类 动物性食物中毒 地区性 季节性不明显植物性食物中毒 地区性 季节性比较 发病率较高化学性食物中毒 地区性 季节性不明显 发病率 病死率一般都比较高 2020 3 7 流行病学特点 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 未食用者不发病潜伏期短 发病急骤 短时间内有多人发病所有中毒病人临床表现相似 病程短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 发病很快停止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有一定的季节性 2020 3 7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组织与职责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涉及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救治机构其他有关部门 2020 3 7 卫生行政部门 1 组织制定实施预案2 统一组织 协调 指挥调查处理3 指定调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4 采取临时控制措施5 组织医疗救治6 发布信息7 建立队伍 组织专家评定8 协调有关部门 物质准备 2020 3 7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食物中毒事件的技术调查 确证 处置 控制和评价工作 1 接报告后 立即派员赶赴现场2 尽快查明事件发生经过 查明中毒食品 确定致病因素 查明原因3 采集食物中毒样品4 提出采取控制措施5 协助医疗救治6 组织力量及时 准确地开展样品检测 2020 3 7 医疗救治机构职责 1 提供医疗救治2 及时报告食物中毒 属地化原则 3 特效药物的储备4 病历记录完整 详实5 收集 保存有关样品6 协助有关专业技术机构调查工作 2020 3 7 食物中毒发生单位的责任1 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 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 协助调查 如实提供细节3 保留可疑食品 工具 现场4 追回可疑食品 2020 3 7 食物中毒的发现 食物中毒事故可通过以下途径发现 1 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 2 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报告 3 接受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病人治疗的单位报告 4 个人 单位 社会和媒体举报 2020 3 7 食物中毒的报告 报告标准 根据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相关内容进行报告 2020 3 7 相关信息报告 学校 幼儿园 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 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 一次中毒人数5人几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2020 3 7 事件报告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级 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 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级 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级 一次中毒人数30 100人 无死亡病例 2020 3 7 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法定责任报告人 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接受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病人治疗的单位 非法定责任报告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 2020 3 7 报告方式 分首次报告 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突发事件小组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 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时间进程卫生行政部门在调查处理结束后 及时填写 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 2020 3 7 报告内容 初次报告要快 包括事故的单位 地址 时间 中毒人数 主要临床表现 可疑食物 处理情况 联系电话等内容 还包括报告单位 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等 进程报告要新 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 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 结案报告要全 不仅包括上述内容 还应有诊断 流行病分析 经验教训等 2020 3 7 报告时限和程序 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和接受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病人的医疗卫生人员 初步核实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报后 应在初步核实后2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同时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 2020 3 7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准备 一 应急处理准备原则要求 预防为主 常备不懈 二 食物中毒应急储备 一 食物中毒监测与预警 二 资金储备 三 食物中毒物资准备 四 人才和技术准备三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演练四 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宣传和公众教育 2020 3 7 食物中毒应急物资准备 1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专用车辆 配备救护顶灯 车载电话 储物小冰箱 打印传真机等 2 采样用物品 食品 现场涂抹样品 便样 患者呕吐物 血样等 3 音像取证工具 录音机 笔 照相机 摄像机各1部 4 现场快速检验 测量设备 食物中毒快速检样箱 食品温度测试计 消毒剂浓度检测试纸等 5 有关文书 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 现场检查笔录 调查笔录 样品采集记录表 采样记录 样品送检单 先行登记保存证物通知书及存根 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 封条 送达回执等 6 参考资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有关卫生部规章 参考书籍等 7 其它有关物品 如便携式电脑 手机或对讲机等通讯设施以及用于保存运送培养基的冰箱 冰块等 2020 3 7 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的目的 1 尽快查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经过确定是不是食物中毒 确定食物中毒的中毒人数 查明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 确定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 查明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 2 提出和采取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 3 协助医疗机构对中毒病人进行救治 4 查明造成食物中毒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5 收集对违法者实施处罚的证据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依据 6 提出预防类似中毒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建议 7 积累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资料 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2020 3 7 现场调查 参与抢救病人 患者调查 环境卫生学调查 从业人员健康调查 临床症状 进餐史 采样 加工制售环节 环境卫生 采样 医务室查询 病假情况 采样 2020 3 7 调查前的准备 1 接到报告后应首先对报告信息进行核实 并要求救治单位协助采集中毒者相关标本 2 立即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队伍 携带事先准备好的物资或设备奔赴现场 尽早告知实验室人员突发事件的类型 食物样品和临床标本的大概数量及抵达实验室的时间 咨询有关收集 保存和运输样品和标本的方法 2020 3 7 病人的救治处理 中毒发生后 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救治病人并保全中毒线索 1 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 2 在用药前采集病人血液 尿液 吐泻物标本 以备送检 2020 3 7 3 协助医疗机构积极救治病人 1 加速体内毒物清除 可采取催吐 洗胃 导泻 灌肠 利尿 服活性炭等方法加速肠道内毒物的排除 在医院外 可用手指或汤匙刺激咽后壁诱发呕吐 但对昏迷 抽搐未控制 强烈呕吐 腹泻 消化道损伤的患者要注意清除毒物的适应证 2 对症治疗 控制惊厥 抢救呼吸衰竭 抗休克 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及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预防和治疗继民感染等 3 特殊治疗 包括血液净化疗法 拮抗剂和特效解毒剂使用等 2020 3 7 现场调查 到达现场 首先应掌握基本情况 根据要调查的内容进行必要的人员分组和分工 各方面调查应尽可能同时进行 必要时组成现场领导小组 分别就患者抢救 现场调查 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协调指挥 2020 3 7 调查场所 1 食物中毒调查现场包括食物中毒发生地和肇事者所在地 其中食物中毒发生地包括中毒患者所在地 中毒患者治疗单位所在地 中毒食品流入地 其他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有关的地点 2 肇事者所在地与事件发生地跨辖区的 应及时将中毒情况通报有关辖区卫生行政部门 请求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相关单位参与或配合调查 2020 3 7 调查内容 步骤及方法 事件发生经过个案调查卫生学调查从业人员健康调查 2020 3 7 事件发生经过 对接报的情况进行核实 进一步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和简要情况 包括进食时间 进食物质 进食人数 中毒人数 中毒的主要症状 中毒事件的进展情况 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等 2020 3 7 个案调查 通过个案调查情况初步判断可疑中毒餐次 食品 来源及其中毒病因 调查对象应尽可能是调查事件所涉及到的所有对象 包括有共同饮食史的中毒患者和非患者 与中毒发生有流行病学关系的其他人员 如厨师 原料处理人员和食品采购人员等 如发病人数较多 可先随机选择部分人员进行调查 2020 3 7 调查内容 调查患者发病经过 尤其是首发病例 重点观察与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 精神状态 发病时间 可疑餐次的进餐时间 可疑中毒食品及食用量 呕吐 排泄物的性状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病程及救治情况等 记录在 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 上 2020 3 7 调查注意事项 应由两名以上调查人员进行个案调查 每一项调查内容均须根据被调查对象的回答如实进行填写 字迹清楚 不要缺项 因故不能填写的项目应注明原因 对发病者一般调查发病前72h内摄入食物的情况 对未发病者调查相应时段内的进食情况 特殊情况下 根据中毒食品种类和特点 可调查更长时间内的进食情况 发病前的食谱调查应尽可能具体到食物品种 确因回忆不清而不能详细调查的 应予以注明 2020 3 7 调查结束时应让被调查人签字确认 被调查人不能签名的 应由知情成年人代签 并应注明原因 被调查人为未成年人的 应由知情监护人同时签名 临床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和可疑致病因素两项目内容 可在收到实验室检验报告后 由调查人员进行补填 患者的中毒表现 临床检查 救治措施及其效果 应向治疗单位调查 须同时收集中毒患者的就诊记录材料 采集患者的呕吐物 排泄物 肛拭子 血液 尿液等 在调查人员到达前治疗单位应采集 保留上述样本 治疗单位没有采集的 应进行现场采集 2020 3 7 卫生学调查 根据事件发生的特点和个案调查资料初步判断中毒病因 围绕可疑中毒食品进行以下环节的卫生学调查 2020 3 7 调查内容 对事件发生单位基本情况的调查 饮用水情况 食品供应情况 其他情况 食品原料的来源和卫生状况 可疑中毒食品的工艺配方 食品生产至食用前的整个加工过程和现场环境 尤其应注意分装 储存的条件 时间及使用的工具和用具 接触可疑中毒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 有无健康证 近期病史等 培训情况及卫生习惯 其他与可疑中毒食品有关的生产经营环节 2020 3 7 调查方法 向食品生产的主管人员和负责人详细了解可疑食物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卫生管理情况 包括原料的来源 配方 工艺 流程 包装 储存 运输 供应等环节 应将可疑食物各加工操作环节绘制成操作流程图 注明各环节加工制作人员的姓名 分析并标出可能存在或产生问题的加工环节及其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2020 3 7 沿着生产的流程 对可疑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进行现场勘察 重点检查食品原料的来源 成分 质量 使用方法 保质期 包装完好程度 贮存环境等 检查配料 加工 包装 运输 储存等生产过程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污染环节 检查加工方法是否能够杀灭或消除可能的致病因素 检查食品的贮存条件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检查生产车间的消毒隔离和其他卫生管理制度 查阅生产过程的相关记录等 2020 3 7 选择最了解事件情况的有关人员 包括患者 请他们回忆可疑食物的生产加工过程是否存在工艺或方法改变情况 是否发现原料 辅料 水或食品在制作中出现过变色 变质 异味或其他异常情况 是否发现原料和食品受到过污染 是否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压力 温度出现异常 仪器设备 工具 环境的消毒过程是否按规定进行等 必要时通过观察其实际加工制作的情况或食品加工时间及温度的实际测定结果 对可疑食品加工制作环节进行危害分析 2020 3 7 从业人员的健康调查 了解接触可疑中毒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 查看其是否持有健康证 身体状况是否良好 近来是否患病 同时要检查其上岗时间 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情况 还要检查其个人卫生状况和习惯 看其衣物是否整洁 是否留长指甲等 2020 3 7 食品样品采集 根据上述现场勘察情况 结合食品卫生培训 选择并采集食品原 配 料 食品加工设备 工 容 具等样品进行检验 2020 3 7 1 尽量采取中毒患者食用后的剩余食品 2 无直接剩余食品时 采集可疑中毒食品的包装或者用灭菌生理盐水洗涤盛过可疑中毒食品的容器 取洗涤液 3 采集同一加工场所加工的其它直接入口食品 4 半成品或原料 若是化学性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采集食品原料尤为重要 5 调查人员应对食品加工场所进行认真全面搜查 以客观结果判断是否还存在剩余食品或者原料 样品采集 2020 3 7 2 涂抹样品采集包括对刀 墩 容器 冰箱 水池 下水道口 设备 工具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可疑中毒食品的物品表面进行涂抹采样 也可用刀刮物品表面取样 这类采样主要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 3 大便样品采集 1 必须用采便管采集腹泻病人大便 2 无论中毒病人是否已经服药 均应进行大便采集 3 应采集严重腹泻中毒病人的大便 样品采集 2020 3 7 4 呕吐物采集呕吐物已被处理掉时 涂抹被呕吐物污染的物品 应采集洗胃液 5 血液采集至少5名中毒病人急性期 3天内 和恢复期 2周左右 静脉血3ml 副溶血弧菌为1 2日和1周 同时采集正常人静脉血作为对照 6 食品加工人员带菌情况采样手 鼻 咽和有感染灶的皮肤等涂抹样 便样 7 尿液采集8 水样采集9 其它采样 样品采集 2020 3 7 样品名称采样数量肉及制品500g 不同部位 流体及半流体食品200g 充分搅拌后 呕吐物50 100g 每人 粪便50 100g 每人 尿液30 50ml 每人 血液5 10ml 每人 容器洗涤水100 200ml 每件 尸体标本10 20g 每种脏器 食物中毒采样数量 2020 3 7 样品的现场检测 对化学性食物中毒 有条件时 应尽可能用快速检验方法在现场进行定性检验 以协助诊断 为抢救病人提供依据 2020 3 7 样品运送与交接 样品必须贴上标签 填写名称或编号 时间 地点 数量 现场条件 采样人等 做到严密封闭包装 置冰箱内4 左右保存 并应在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 如无条件时 采集和运送途中应用冰壶冰藏如发现容器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 应在检验报告上注明 2020 3 7 样品运送与交接 送检材料必须注明材料件数 重量 采样条件 样品名称 采样时间 送检时间应注明送检理由 食物中毒情况及可疑原因等检验员接到样品必须签字 注明接到时间 并立即检验 2020 3 7 资料分析 分析患者特征性的临床表面根据已得到的进食了中毒食品或可疑中毒食品患者的资料 统计分析发病的潜伏期 计算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发生频率 确定中毒患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以此作为确定病例的主要依据之一 2020 3 7 分析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 将病例发病时间制作频数分布图或频数分布表 分析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特点 用于确定可能的致病因素 将病人年龄分组 分析病人发病的年龄特点 用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将病例发病场所或地点制作成区域分布图 分析病例发病地区分布特点及其联系 用于确定发病的波及范围 2020 3 7 分析事件可能的发生原因 根据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 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分析和确定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 中毒食品及其来源 中毒原因 中毒时间 地点和影响范围等 以指导救治患者和进一步开展的调查及中毒控制工作 2020 3 7 1 是否有刑事案件的可能性 2 是否属于食物过敏 3 患病是否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4 是否是水污染事故 5 是否是职业中毒 6 是否是肠道传染病暴发 7 其它因素 在分析现场调查资料时应注意考虑下述情况 2020 3 7 临床 实验室 流调 2020 3 7 食物中毒事故的确定 依据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对食物中毒事故进行确定 2020 3 7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特有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是为了明确中毒病因 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可疑的中毒食品 未食者不发病 停止食用该种食品后 发病很快停止 同起食物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潜伏期一般较短 发病急骤 病程较短一般无人 人间的直接传染 从样品运送与交接中毒食品和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与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 未获取足够的实验室诊断资料时 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 必要时可由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判定 2020 3 7 病因初步判断 潜伏期 1 鱼类组织胺 5 3h 5 4h 2 河豚鱼 10 45 10 3h 3 葡萄球菌肠毒素 2 4h 0 5 7h 4 副溶血性弧菌 10 18h 2 30h 5 腊样芽孢杆菌 致吐性毒素0 5 2h 6h 致泻性毒素10 12h 6 16h 6 非伤寒沙门氏菌 12 14h 4 48h 平均潜伏期意义 是确诊标准之一 用于估计事故发生发展态势 决定调查起点餐次 确定采取防治措施的时间范围 并考核防治措施效果 2020 3 7 症状体征 体温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 肉毒毒素 真菌毒素 化学毒物 呼吸道症状 链球菌等 血象 2020 3 7 相关食品肉奶蛋 沙门菌 弯曲菌 金葡 水产品 弧菌 河豚鱼 贝类毒素 剩米饭 蜡样芽孢杆菌 变质甘蔗 酵米面 变质银耳 扁豆 鱼胆 2020 3 7 控制措施 一 对造成或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 可以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1 封存造成或可能造成食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品及其原料 2 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工具 用具 2020 3 7 3 召回已售出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食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品 让消费者和有关部门知晓突发事件 确保全部可疑食物均被召回 如有必要 将有关情况通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4 经过检验 属于被污染的食品 予以销毁或者安全化处理 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2020 3 7 二 对造成突发事件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应当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2020 3 7 1 考虑在突发事件的初期关闭相应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 2 责令改正不正确的食品加工制作习惯 3 责令受感染的食品加工人员离开工作岗位 直至其临床症状消失48小时 4 封存造成或可能导致食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品及其原料 工用具 设备等 2020 3 7 5 配合调查 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6 当发现中毒范围仍在扩展时 应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 发现中毒范围超出本辖区时 应通知有关辖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并向共同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7 根据事件控制情况的需要 建议政府组织卫生 医疗 医药 公安 工商 交通 民政 邮电 广播电视和新闻单位等部门采取相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