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赏析-第六章__中国古代建筑与欣赏.ppt_第1页
旅游景观赏析-第六章__中国古代建筑与欣赏.ppt_第2页
旅游景观赏析-第六章__中国古代建筑与欣赏.ppt_第3页
旅游景观赏析-第六章__中国古代建筑与欣赏.ppt_第4页
旅游景观赏析-第六章__中国古代建筑与欣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与欣赏 招专业人才上一览英才 第一节中国古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 一 主题思想和审美意识上 强调封建礼制欲求天下大定 首先当行君臣之礼 非礼不定也 礼者则和 和者则定 太和殿 太和 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协调 保和殿 保和 的意思是 保持天地万物间的和谐关系 中和殿 中和 二字是说 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 恰如其分才能使用各方关系得到和顺 其意在于宣扬 中庸之道 故宫鸟瞰 二 普遍采用木构建筑 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我国古代建筑普遍采用木构建筑 中国建筑也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西方建筑是以石为本位的建筑 与之相比较 中国的土木建筑具有温和 平缓 轻捷 实用的艺术特征 表现的是一种入世的生活气息 而西方采用的主要材料都是冷而硬 厚而且沉 庞大的石块 追求的是一种高大 强壮 神秘 威严和震慑的效果 体现的是一种弃绝尘寰的宗教出世精神 三 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 我国古建筑的一个共同特征是 在平面布局上以 间 为单位 再以 间 组成房屋 由房屋组成庭院 再由庭院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群 三 中国古建筑的欣赏方法 一 屋顶1 式样 1 重檐 单檐 2 庑殿式 歇山式 悬山式 硬山式 3 重檐庑殿式 重檐歇山式 单檐庑殿式 单檐歇山式 悬山式 硬山式 一 屋顶形制1 庑殿式 俗称四面坡式 屋顶由位于顶端的正脊和四个角的斜脊构成 有正面前后两个大坡面和侧面左右两个小坡面 庑殿式建筑 在中国封建等级制度中 是最高级别的建筑 只有皇帝才能拥有和居住 庑殿式 太和殿 2 歇山式 在正脊左右两端各建一道与之相垂直的墙面 其下部再接一个略有弧度的斜坡小屋顶 从侧面看 向下的两条脊好像是在半路上歇了一下 然后就改变了方向 折向另一个方向延伸出去了 所以侧面的上半部形成了一个类似三角形的样子 歇山式建筑 在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中 级别低于庑殿式建筑 常作为皇宫里的非主体建筑及王府 达官贵人 五品以上官员 的府邸 官署 寺庙等建筑的形制 保和殿 屋顶为重檐歇山顶 3 悬山式 俗称两面坡式 屋顶只有正面前后两个斜坡屋面 且屋面两侧悬伸在山墙之外 俗称挑山 出山 从侧面看 屋面的檩头在山墙处没有停下来 而是又外挑了一段 悬山之名由此而来 悬山式建筑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中 属级别较低的一种建筑 多为宫廷 官署 寺庙中的杂用性建筑 也是民居的一种形制 檩 山墙 4 硬山式 也俗称两面坡式 屋顶亦为正面前后两个坡面 但与悬山式建筑的不同之处 是屋面两端不悬伸于山墙之外 而是与山墙齐头 硬山式建筑在中国封建社会属级别最低一等 是民居常用的一种形制 3 5 攒尖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上为锥形的屋顶 没有正脊 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宋代称为 撮尖 清代称 攒尖 依其平面有圆形攒尖 三角攒尖 四角攒尖 八角攒尖 也有单檐和重檐之分 多见于亭阁式建筑 中和殿 四角攒尖顶 正中为鎏金宝顶 六角攒尖 天坛的祈年殿是我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 2 吻兽的多少吻兽 是通常置于古代大型建筑的屋脊上的 避邪物 传说可以驱逐来犯的厉鬼 守护家宅的平安 并可冀求丰衣足食 人丁兴旺 在宫殿建筑中 往往在四翼角的戗脊上塑有蹲兽 一般说吻兽越多级别越高 且它多以奇数出现 在我国宫殿建筑中 吻兽最多的为11个 戗脊 在有不同方向的承梁板的屋顶中 其两个斜屋面交接处所形成的外角 又称岔脊 在最高等级的建筑中 仙人走兽的排列次序是 最前为仙人 然后是龙 凤 狮子 麒麟 天马 海马 鱼 獬 犼 猴 等级较低时 走兽的数目也相应减少 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 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 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 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 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 只有太和殿才能十一样齐全 故宫的吻兽 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 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 虬尾似鸱鸟 也就是鹞鹰 能喷浪降雨 可以用来厌辟火灾 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 殿脊 屋顶之上 螭吻 也叫鸱吻 鸱尾等 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 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 也喜欢吞火 天安门建筑上的吻兽 3 琉璃瓦件的颜色在故宫中 黄色的用于帝王宫殿 蓝色的用于天坛 代表天 绿色的用于皇子居住地 紫 黑 翠等各色用于园林建筑 乾清宫 二 台基又称基座 或须弥座 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 用以承托建筑物 并使其防潮 防腐 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一般比较重要的大殿都有台基 其级别大小是 台基级数多的 级数少的 白玉台基的 其他台基的 有围栏的 无围栏的 孔庙 大成殿取孟子 孔子之谓集大成 意 三 面阔间数面阔间数即指由四根柱子组成的空间 十根柱子面阔九间 六根柱子面阔五间 间数越多级别越高 太和殿面阔11间 保和殿面阔9间 中和殿面阔5间 四 纹饰龙纹高于动物纹 动物纹高于其他纹 花鸟纹 动物纹 五 柱色金黄色高于红色 红色高于其他色 第二节古代主要建筑观赏一 宫殿建筑 皇 在 说文解字 里解释为 大也 风俗通义 皇者天 风俗通义 里还有 皇者 中也 光也 这就是说 皇是居中心 统万物 神圣而高尚的称号 是符合天意而居人之上者的称号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盘盘焉 囷囷焉 蜂房水涡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唐 杜牧 阿房宫赋 烧秦宫室 火三月不灭 史记项羽本纪 为突现帝王的权威 中国古代的建筑师采用了以下几种建筑艺术手法 1 在群体布局上强调中轴对称的方式 以衬托宫殿的重要 就全局之平面布置论 清宫及北京城之布置最可注意者 为正中之南北中轴线 自永定门正阳门 穿皇城 紫禁城 而北至鼓楼 在长逾七公里半之中轴线上 为一贯连续之大平面布局自大清门 明之大明门 今之中华门 以北以至地安门 其布局尤为谨严 为天下无双之壮观 梁思诚 中国建筑史 2 在建筑的 量 体量和数量 上显出差别 越尊贵的建筑体量越大 组成这一建筑群的单体建筑的数量也越多 3 在宫殿建筑中集最高等级于一体下一页4 把中轴对称布局再扩大至全部都城 进一步衬托宫殿的重要 明清时代的北京城 为了体现皇权至尊的中心思想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宫殿建筑从建筑规模 屋顶形式 面阔间数 台基类型 直至室内外的装饰 无不表现其最高的等级 九 在古代是一个神秘的数字 根据 周易 的说法 阳卦奇 阴卦偶 在13579几个奇数中 9为奇数之极 又叫 天数 8叫 地数 帝王自命为真龙天子 自然9就成了帝王之尊的数字 在宫殿建筑中 很多地方都含有9这个数字或9的倍数 黄色 在我国古代被视为最尊之色 只有皇帝才能享用 因为在五行学说中 黄色代表中央方位 有 中央属土 土为黄色 之间 因此 从宋代开始 皇宫的殿顶多用黄色琉璃瓦 雕的龙也多为金色 返回 明清时期的北京都城图 二 坛庙坛是祭祀天 地 日 月 社稷 山川 神仙的场所 多为筑在平地上的高台上 庙是祭祀先祖先贤的场所 如太庙 孔庙 关帝庙等 也常称为祠 如司马迁祠 武侯祠 各地的先贤祠和家庭祠堂 一 坛 封禅 封 是指 祭天 禅 是指 祭地 郊祀明成祖在北京南郊建天地坛 合祭天地 后又将天地分祭 在北郊另建地坛祭地 把南郊原建的改名为天坛 专门祭天 天坛的艺术主题为赞颂至高无上的 天 全部艺术手法都是为了渲染天的肃穆崇高 是一种象征性的建筑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 东西1700米 南北1600米 整个面积比紫禁城 故宫 还大些 有两圈围墙 南面的墙为方角 北面的墙为圆角 象征天圆地方 天坛利用环境艺术手法以突出 天 的主题 如建筑密度很小 覆盖大片青松翠柏 青翠满眼 造成强烈的肃穆崇高的氛围 祈年殿 圜丘等主要建筑都是圆形 也是为附合 天圆 的宇宙观 祈年殿覆青色琉璃瓦 象征青天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天坛的评价 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 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 四周古松环抱 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 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 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 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 同时 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天坛布局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 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全部宫殿 坛基都朝南成圆形 以象征天 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 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 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 高38米 直径32 72米 蓝色琉璃瓦顶 全砖木结构 没有大梁长檩 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 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 始建于嘉靖九年 1530年 坛平面呈圆形 共分三层 皆设汉白玉栏板 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 乾隆十四年 1749年 重建后 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 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 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 用于坛面排水 圜丘坛有外方内圆两重矮墙 象征着天圆地方 站在圜丘坛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虽小声说话 却显得十分洪亮 因此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 其洪亮声音 就如同上天神谕一般 加上祭礼时那庄严的气氛 更具神秘效果 这是因为坛面光滑 声波得以快速地向四面八方传播 碰到周围的石栏 反射回来 与原声汇合 则音量加倍 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 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 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 始建于明嘉靖九年 1530年 初名泰神殿 嘉靖十七年 1538年 改称皇穹宇 为重檐圆攒尖顶建筑 清乾隆十七年 1752年 重建 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 皇穹宇台阶下 有三块石板 即回音石 在靠台阶的第一块石板上站立 击掌 可以听到一声回声 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掌 可以听到两声回声 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掌 可以听到三声回声 皇穹宇的正殿和配殿都被一堵圆形围墙环绕 墙高3 72米 直径61 5米 周长193米 内侧墙面平整光洁 能够有规则地传递声波 而且回音悠长 故称 回音壁 二 庙庙分为三种 宗庙 先祖庙 君师庙 神庙 1 太庙皇家太庙现仅存一座 这座太庙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 每年四孟 即正月初一 四月初一 七月初一 十一月初一 已故皇帝的生辰忌日 清明节 七月十五以及皇帝登基 亲政 结婚 生辰或凯旋 献俘等皇帝都要到太庙祭告 北京太庙 太庙 太庙位于北京市天安门的广场东北侧 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祖先的家庙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 占地200余亩 是根据中国古代 敬天法祖 的传统礼制建造的 太庙平面呈长方形 南北长475米 东西宽294米 共有三重围墙 由前 中 后三大殿构成三层封闭式庭园 大殿耸立于整个太庙建筑群的中心 面阔十一间 进深四间 建筑面积达2240平方米 重檐庑殿顶 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 四周围石护栏 殿内的主要梁栋外包沉香木 别的建筑构件均为名贵的金丝楠木 天花板及廊柱皆贴赤金花 制作精细 装饰豪华 2 文庙 文庙即孔庙 是祭祀孔子及其72弟子的地方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儒家思想占有统治地位 儒家创始人孔丘被尊为 万世师表 在全国各省 府 县均设庙祭祀 所以旧时孔庙遍布 山东曲阜孔庙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 是祭祀孔子的庙宇 初建于公元前478年 孔子死后第二年 是分布在中国 朝鲜 日本 越南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 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 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 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 扩建庙宇 到清代 雍正帝下令大修 扩建成现代规模 庙内共有九进院落 以南北为中轴 分左 中 右三路 纵长630米 横宽140米 有殿 堂 坛 阁460多间 门坊54座 御碑亭 13座 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 460余间 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 孔庙内的圣迹殿 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 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 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 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 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 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 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 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 孔庙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间 古建面积约16000平方米 孔庙的总体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前为神道 两侧栽植桧柏 创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 培养谒庙者崇敬的情绪 庙的主体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 左有对称 布局严谨 棂星门 棂星 即灵星 又名天田星 古人认为它 主得士之庆 古代祭天 先要祭祀灵星 孔庙设门名灵星 是说尊孔如同尊天 圣时门据 孟子 记载 孟子曰 孔子 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 意思是说 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 据此 清世宗于雍正八年 1730年 钦定孔庙正门名 圣时门 圣时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 1415年 3间 弘治年间扩为5间中设拱门3券 碧瓦歇山顶 四周是深红的墙皮 券内是杏黄的墙里 前后石阶上各有石刻龙陛 由拱门内望 令人有深邃莫测之感 圣时门 过圣时门 豁然洞开 偌大一个庭院 古柏森森 绿荫匝地 芳草如茵 迎面3架拱桥纵跨 一水横穿 碧波涣涣 荷叶田田 环水雕刻有玲珑的石栏 水 壅绕如壁 故名 壁水 桥因而利名 称 壁水桥 弘道门 壁水桥北为弘道门 是明洪武十年 公元1377年 时孔庙的大门 清雍正七年据 论语 人能弘道 钦定命名 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 大中门 过大中门 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 院落疏阔 古树葱郁 禽鸟翔集夏天鹳飞鹤舞 白鹭翩翩 冬春鹊鸣雀喧 昏鸦噪晚 显得十分幽深 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 公元1018年 始名 藏书楼 金章宗在明昌二年 公元1191年 重修时改名 奎文阁 清乾隆皇帝重新题匾 奎 是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 来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颗 屈曲相钩 似文字之画 所以 孝经 称 奎主文章 后人进而把奎 魁 星演化为文官首 后代封建帝王为赞颂孔子 遂将孔庙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 大成门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名大成门 是孔庙第七道大门 大成 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 他说 孔子之谓集大成 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 大成殿 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 坐高3 35米 头戴十二旒冠冕 身穿十二章王服 手捧镇圭 一如古代天子礼制 圣迹殿是以保存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而得名的大殿 此殿位于寝殿之后 独成一院 是孔庙最后的第9进庭院 3 武庙 即关帝庙 是崇祀三国是蜀汉大将关羽的祠庙 古时 关庙林立 仅北京一地就达百处以上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关羽具有 义不负心 忠不顾死 的精神 所在地历代帝王把他当作忠义和气节的化身 从宋朝开始不断给他加冠晋爵 明神宗时追奉为关圣大帝 明崇祯时称他为关夫子 与孔夫子并列 三 塔 一 楼阁式塔是由我国高层楼阁发展而来 其塔身是一座多层楼阁 每层都有飞檐翘角 平座和门窗 可以登临眺望 塔顶是一个高大华丽的塔刹 这种形式的塔 巍峨壮观 在我国古塔中占的数量最多 历史最悠久 造型优美 由于我国古时以奇数为阳 所以塔的层数以奇数为多 尤以七 九 十一层多见 应县木塔 上海龙华塔 塔刹 刹的意思是土田 代表国土 也称为佛国 因此佛寺也称为刹 塔刹本身就是一个小塔 它的结构可分为刹座 刹身 刹顶三部分 刹顶由宝珠 宝盖等组成 象征佛的智慧 二 密檐式塔密檐式塔 塔基为须弥座 与楼阁式塔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檐下部有一层相当于楼阁层高的塔身 上饰以佛龛 佛像 雕以门窗 柱子等 自第二层起 层与层之间距离特别短 塔上没有门窗 有的只有一些通光的小孔 内部大都是实心 不能登临远眺 嵩山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并且艺术水平最高的砖造密檐塔 是北魏正光四年 523年 密檐式塔 河南登封嵩山嵩岳寺塔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登封嵩山南麓 建于公元523年 北魏正光之年 塔身为12角形 塔高41米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密檐砖塔 全塔分为塔身 塔檐 塔刹三部分 塔室底层东 西 南 北四面都有入口 可直接进入塔心内室 内室除底层为正十二边形 往上直到顶部均为八角形直井式 中间用楼板分为十层 塔身外表为白色 轮廓柔和 外型刚健而秀丽 三 喇嘛塔 又称白塔 由于这种塔主要建在喇嘛寺院中 所以被称作是喇嘛塔 这种塔 塔基为一个高大的须弥座 上面安置一个巨大的瓶形的塔肚 再上面是瘦长的塔颈 塔颈上一般有十三层相轮 称十三天 顶上还有华盖和仰月宝珠等装饰 我国从元代起出现此塔 因其通体皆白色 俗称白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