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诗歌翻译的方法 一诗歌的可译性 诗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 它是伴随着音乐舞蹈产生的 而人们常常吟唱诗 诗又称为诗歌 一直以来对于诗歌的翻译就争论不休 分为两大阵营即诗之不可译与诗之可译 一诗歌的可译性 诗之不可译 Untranslatability RobertLFrost 诗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那种东西歌德 wolfgangvongoethe 诗之可译 Translation 郭沫若 许渊冲 王佐良 以诗评诗闻一多 诗笔评诗 诗歌及及创造者在不同社会现实中常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一些欧美国家的诗人常会成为该国反抗不公和压迫的先锋 因此 正确地认识诗歌及其创造者在诗歌翻译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 无论诗歌还是诗歌翻译都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诗人和诗歌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中往往扮演不同的角色 也正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增加了诗歌翻译的难度 诗歌译者和诗人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对诗歌翻译也进行过迥异的阐释 据此看来 译者既要承认和正视诗歌翻译中存在的难度 也要不可否认诗歌的可译性 诗歌翻译的难点 意境 意境本身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态 但这种抽象的形态 却能够表达出诗歌的本质甚至灵魂 诗歌的形式 准确的说 诗歌的形式包括其内部的韵律以及外部的形式 韵律就像是诗歌的声音 是诗歌的音乐特征 而外部形式就像是诗歌的外衣 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化因素 诗歌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 而且是一种跨文化的行为 二诗歌翻译的文化影响 在巴西诗人和翻译家奥古斯都 德 坎波斯看来 诗歌不应只属于一个国度而应该属于更广阔的国度 译者有权帮助诗歌跨越语言的障碍 以实现全人类共同欣赏之目的 简而言之 文本的翻译过程绝不仅是其所承载的源文化的接受过程 它更是一个对目标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过程 因此 诗歌在翻译中可能失掉一些具有源文化特质的元素 但另一方面翻译则会在目标语中产生巨大的力量 而目标文化系统的需求是这种力量的源泉 译者高超的技艺则是产生这种力量的有力保障 古诗词翻译的 三美 原则 佳译是在反复不断的译诗实践中产生的 译者需要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 积极调动思维和自身的知识储备 努力再现原诗本身在音 形 意三方面的美感 传达原诗的 意美 音美 和 形美 能使读诗的异国读者能够从译作中获得尽可能与本国读者一样多的共鸣和美的享受 三美 原则 意美指的是语言的深层结构 即 语言背后的语言 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 诗的意境美 形美主要是指诗歌的体裁 用词 句子结构 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手段等方面与原文一致音美节奏和韵律 人们总是将诗与歌联系起来 认为诗歌是 带有音乐性的思想 诗即是歌 歌既是诗 三美 原则 应该注意的是 音 形 意 三美 并非鼎足三分 在三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 我们主张首先考虑保存原诗的意美 其次保存音美 再次是形美 音美最难传达 形美其次 而意美再次 三英语诗歌翻译的方法 所以要翻译好诗歌 译者首先应关注原诗所要表达的感情 注意原诗意境的把握 从美学的观点来分析 诗歌的意境实为一种艺术形态 这种艺术形态在分析的时候需要遵循一个原则 即译者的观点必须要符合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情景 然而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 意境则是诗人主观思想和客观环境互相作用的产物 只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兼顾 才能准确地表现出原诗的意境 在表现诗歌意境的过程中 景色也可以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绪如 例如李白的 早发白帝城 Departurefromtheempiretownatdawn早辞白帝彩云间 biddingthetownfarewellwhenmorningcloudshanglow 千里江陵一日还 alongtripthroughcanyonsImadeinamereday两岸猿声啼不住 monkeycrieswereheardoneitherbankallthroughtheday轻舟已过万重山 Whiletheboatpassedbymountainsinalow 天净沙 秋思AutumnThinking tothetuneofSkyScoursSand马致远byMaZhiyuan枯藤老树昏鸦 Searvines oldtreesandcrowsintwilight 小桥流水人家 Asmallbridge flowingwaterandcottagesinsight 古道西风瘦马 Anancientrood aleanhorseinthewesterlywind 夕阳西下 Thewesteringsundownwend 断肠人在天涯 Aheart brokenmanisatheaven send 凄美意境 三英语诗歌翻译的方法 译诗也应具有英诗的节奏美和押韵美即诗歌的音美 汉语是声调语言 tonelanguage 汉语的四声构成了发音的抑扬顿挫 产生了一种音乐的特征 同时 汉语基本上是单音节而英语是重音语言 intonationlanguage 英语单词多是多音节 英语中约有1200个音节 有重音 但没有四声 由于语音的特性 汉语诗歌的格律为 平仄律 英语诗歌的格律为 轻重律 利用发音的特点形成的语言游戏很难英汉互译 例如威廉 华兹华斯的 孤独的割麦人 的一个片段nonightingaledideverchant没有夜莺能够唱出Morewelcomenotestowearybands更美的曲调来欢迎结对商Ofrevelersinsomeshadyhaunt 疲倦了 到一个阴凉的去处AmongArabiansands 就在阿拉伯沙漠的中央Avoicesothrillingne erwasheard杜鹃鸟在春天叫得多动人Inspring timefromtheCuckoo bird 也没有这样子荡人心魂Breakingthesilencesoftheseas尽管他惊破了远海的静悄AmongthefarthestHebrides响彻了赫伯里底斯群岛 三英语诗歌翻译的方法 译诗也应有英诗的形式美诗歌的译文中整齐的字词可以给整篇诗文带来视觉上的美感 并且也可以从听觉上反映出原诗所表达的韵律 汉语中传统的韵律诗每一行都有固定的字数 使读者一目了然 然而在英语当中 尽管诗行当中音步或音节的数量可以保持一致 单词的数量却很难保持相同 因此 对于译者来说 控制词语的数量就成为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例如美国诗人的 引诱者 Amarriedmanwhobegshidfriend一个已婚者求他的朋友Abachelor towedandend单身汉早日成亲 已结束Hislonesome sorrystate他孤寂凄凉的生活Islikeabatherinthesea这就像一名海中沐浴者Goose principled bluefromnecktoknee发紫的身上全鸡皮疙瘩Whocries thewater sgreat 却喊道 这水不错 叠字如何翻译 中国人特别重视均衡美 这一审美心理在语言中的反映是汉语很讲求音节的均衡对称 纵观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从 诗经 到唐诗 宋词 元曲 盈字艺术随处可见 然而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遣词造句习惯不同 我们在将汉语诗词中的叠字译成英文时 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那么如何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来破解这些登字翻译难题呢 翻译古诗词中叠字的处理方法 1 叠字叠译 即直接重复某个英文单词来翻译汉语的叠字 如青青河畔草 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篇 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紊手 古诗词十九首 这首诗中出现了六个叠字 相当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容颜丰美 妆饰艳丽的妇女形象 译者汪榕将这六个叠字分别译作 Green green Lush lush Fine fine Bright bright Soft soft 将古诗词原作中的盛字直接用英文的盈字短语译出 很好地再现了原作的特色 翻译古诗词中叠字的处理方法 二 语义对等翻译 众所周知 汉语的叠字远多于英语的叠字 直接叠字翻译情况毕竟有限 大部分的汉语叠字在英语中是找不出相对的叠字的 英语中如果大量运用叠字 反而会视为内容空虚 冗余累赘 此时 可以从语义对等的角度对源语叠字的翻译进行阐析 语义对等是指在译文的句法和语义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再现原文作者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所表达的确切含义 因此译者应从多方面考虑叠字的词义 选择与汉语对应的英语词汇 具体而言 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处理 翻译古诗词中叠字的处理方法 1 若叠字具有 每 的意思时 英语可译成each every等词若不强调 每一个 可用复数形式来译 如 夜夜相思更汤残 韦庄 洗溪沙 eachnightIlongforyoutillthewaterclockthefades 许渊冲译吴山点点愁白居易 长相思 thesouthernhillsreflectmywoe 许渊冲译译文用 hill 来形容远山很小 很多 翻译古诗词中叠字的处理方法 2 运用拟声词和颜色词 如车挤麟 马萧萧 杜甫 兵车行 Chariotsrumble andhordesgrumble 许渊冲译这里将汉语的拟声词译成对等的英语拟声词 翻译古诗词中叠字的处理方法 3 运用动词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何时方始休 白居易 长相思 Mythoughtstretchesendlessly mygriefwretchesendlessly Oh whenwillmybelovedcomebacktome 许渊冲译 悠悠 指无穷无尽的样子 在这里是名词做动词用 与上一行的动词形成对仗 勾画出一位闺中少妇倚楼眺望 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的情景运用 翻译古诗词中叠字的处理方法 4 运用n prep n 或AandB短语来体现重复在n 十prep 十n 短语中 名词的单 复数都可以用 常用介词有by after on to within upon等 这种方式表达力极强 在叠字的英译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在A B的短语中 A B两部分为并列成分 它们有时是同义词 有时是反义词 同义词时语气得到增强 反义词时形成鲜明对比常用的有farandnight farandwide farandnear sadanddrear highandlow hereandthere等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Theboundlessforestsheditsleaveshourafterhour 翻译古诗词中叠字的处理方法 三 语用对等翻译 翻译中的语用对等是与语义对等相对应的 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新模式 语用语言对等翻译近似提倡的 动态对等翻译 具体地说 就是在词汇 语法 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 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只求保存原作的内容 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 以求等效 因此 在翻译中要想实现语用语言等值 译者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 仔细分析原文的 语用用愈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江城子 Tenyearspartedoneliving onedead 杨宪益 戴乃迭译 翻译古诗词中叠字的处理方法 四 通过英语中的押韵体现重复 欲去又依依韦庄 女冠子 you dgoawaybutstoptostay 许渊冲译以和译 依依 这两个词都以音开头 押头韵 再现了双声叠韵 起到了加强节奏 渲染气氛的作用读者似乎可以感觉到诗中人物那种留恋徘徊 不忍分离的心理状态使整个句子读起来音韵十分优美 汉语古诗词中亚字数之多 英译之难 绝非文中所列几条所能概括 本文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为了翻译好汉语古诗词中的盈字 还裕要广大译者坚持不懈 努力探索更多更好的翻译方法 尽可能多地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 尽可能多地照顾汉英语言的用词习惯和特点 生动地反映生活情境和思想感情 从而使译文达到意义 文化和美学上的完美统一 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 Nothinggoldcanstay岁月留金Nature sfirstgreenisgold 大自然的第一抹新绿是金 Herhardesthuetohold 也是她最无力保留的颜色 Herearlyleaf saflower 她初发的叶子如同一朵花 Butonlysoanhour 然而只能持续若此一刹那 Thenleafsubsidesleaf 随之如花新叶沦落为旧叶 SoEdensanktogrief 由是伊甸园陷入忧伤悲切 Sodowngosedowntoday 破晓黎明延续至晃晃白昼 Nothinggoldcanstay 宝贵如金之物岁月难保留 这首诗揭示了一切真切而美好的事物最终定会逐渐消失的哲理 它同时也使用了独特的技巧来表现了季节的变化 想到了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 浮世有的只是转眼般的繁华 诗歌是一种结合了内涵 外形与声音的完美的艺术整体 而每一首诗的内涵与外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型饭店准备工作计划
-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物理试题(无答案)
- 学习项目一+中国音乐万花筒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 巡视巡察意识形态课件
- 巡察工作手册课件
- 岩土爆破课件教学
- 尤西林美学原理课件
- 输液室护士培训课件
- 智能制造原材料采购保密及智能制造协议
- 智能家居企业融资合同法律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协议
- 中建营盘山隧道2号斜井泄水专项施工方案
- 纺织品印花质量检测
- 《直播电商》课程标准
-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调试自检报告
- (完整版)水利部考试历年真题-水利基础知识试题集
- 装卸工安全培训
- 医院客服主管年终总结
- 软件系统集成方案
- 联通技能竞赛考试题及答案(5G核心网知识部分)
- 恶性贫血的动物模型构建和研究
- “余香萦绕”-2024年中考语文作文押题分析+学生习作+素材积累+金句积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