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第一课时.doc_第1页
18课第一课时.doc_第2页
18课第一课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榆中三中九年级导学案(定稿) 授课时间:2014 年09 月 18 日姓名班级审核人签字审核日期课题十八 杨修之死(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执笔者赵建平参与者周晓兰 瓦彩红 【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重点】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难点】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界,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乘。“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2.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3.相关资料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不少成分是作者虚构的,由于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书中主要强调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中造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阅读三国演义,不应当按照作者的爱憎倾向和是非标准来评价曹操。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作家创作意图和艺术典型的客观意义并非完全相同。【预习反馈】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庖( )官 分食讫( ) 佯( )惊问 谮( )害 麾( )军 绰( )刀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 )。原来杨修为人( ),数犯曹操之忌。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 )。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2)、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3)、人皆不晓其义。4、文学常识填空: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 ),元末明初( )。【自主合作】5、选文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哪七件事?6、七件事情的行文能否变动,为什么?7、分别概括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展示互动】8、杨修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现在看看,说杨修死于他的才气,准确不准确呢?9、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本文中你能看出他的“奸”吗?历史上的曹操也是这样的人吗?【达标检测】10、三国演义中,在长坂坡“单骑救幼主”的是( ),在长坂坡“单骑退操兵”的是( )。请写出两个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11、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常常让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请简要说出下面介绍的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