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述火力发电新技术发展戴佩琨 ,程钧培(中国动力工程学会 ,上海 200240)摘 要 :火力发电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前世界上广泛开展洁净煤燃烧技术的开发 ,追求燃煤机组的高效率和低排放 ,因此开发了一系列火力发电新技术 ,如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 、大型循环流 化床锅炉 、增压流化床燃气2蒸汽联合循环 、整体煤气化燃气2蒸汽联合循环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等 。该文简要介绍各种新技术的特点及国内外简况 ,供行业内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 :洁净煤燃烧 ;超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 ;联合循环 ;整体煤气化中图分类号 : TM6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2086 X (2004) 0120001206Devel opment of Ne w Thchn iques in Thermal Po wer Generat ionDA I Pei2kun ,CH EN G J un2pei( Chinese Societ y of Power Engineering , Shanghai 200240 , China)Abstract : Thermal power generatio n is playing a rat her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power indust ry. All over t heworld clean co mbustio n techniques of coal are being developed , aiming at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emissio n of coal fir2 ing power unit s. New coal firing power generatio n techniques , li ke supercritical and super2supercritical set s , larg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s , supercharged fluidized bed gas2steam co mbined cycles , gas2steam co mbined cycles , gas2steam co mbined cycles wit h integrated gasificatio n etc. have t herefore been developed. The paper p resent s a co ncise int roductio n to t he special feat ures of all t he new techniques , as well as t heir stat us quo in t his count ry and abroad ,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pertaining technical perso nnel of t he t rade.Key words : clean co mbustio n of coal ; super2supercritical ;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 co mbined cycle ; integratedgasificatio n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工业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 ,我 国的电力工业从小到大 ,至 2002 年 ,我国的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跃居世界第二位 。在我国的 各种能源中 ,煤炭的蕴藏量是最为丰富的 。2000 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67 % ,这决定了煤 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 ,其中约 40 %用 于发电 ,因此 , 2000 年煤电的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 72 . 7 % 。我国火力发电厂用煤灰分 较高 , 平 均 在 28 % 左 右 , 虽 然 燃 煤 机 组 的 锅 炉80 %以上都安装了电除尘器 ,对烟尘的排放有了很大改进 ,但是电力系统的烟尘排放量仍占全国烟尘排放总量的 26 . 6 % ,其中 SO2 的排放量占全 国总排放量的 44 . 6 % 。大量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 ,加重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给我国 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为此当今世界 广泛开展洁净煤燃烧技术的开发 ,追求燃煤机组 的高效率和低排放 。超临界与超超临界机组 、大 型 CFB (循环流化床锅炉) 、P FBC ( 增压流化床燃气2蒸汽联合循环) 、I GCC ( 整体煤气化燃气2蒸汽 联合循环) 、GTCC (燃气2蒸汽联合循环) 等火力发 电新技术 ,因其高效率和优越的环保性能 ,在世界收稿日期 :2003210231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发展应用 ,我国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洁净煤燃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 成为目前我国火力发电机组的热门技术 ,下面分 别简述如下 。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 ,迫使燃煤电厂要采用更高的参数以获得更高的效率 ,同时新材料的 开发成功也使得超临界机组从技术上具备了发展高参数的条件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 , 超超临界 机组获得了快速发展 。目前发展超超临界技术领 先的国家主要是日本以及西欧的德国和丹麦 ,世界上超 超 临 界 机 组 的 最 高 热 效 率 已 达 到 47 % 。超超临界机组在国际上采用的技术已经是成熟技 术 。锅炉设计通常采用 型炉和塔式炉 。锅炉 最常用的水冷壁布置方式是采用螺旋管圈 。随着压力和温度的提高需要采用增加壁厚或者提高材料等级 ,超超临界锅炉所采用的材料目前都是成 熟的 。汽轮机的高压缸运行在很高的压力下 ,采用双层缸 、隔热和冷却蒸汽等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 随着 末 级 钛 叶 片 的 发 展 , 长 叶 片 长 度 可 达1375 mm , 排 汽 面 积 达 15 m2 , 对 于 600M W 700M W 的超超临界机组的低压缸可优化成只采 用一个低压缸 。汽轮机所用的新马氏体钢和合金钢都已开发出来 。 我国超超临界燃煤火力发电机组的研制工作也已经开始 ,国家计委在 2002 年国家“863”项目 中将超超临界燃煤火电机组立为专项 。针对浙江玉环电厂 900M W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依托工程 , 开展技术选型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 ,为即将进行 的招投标作技术准备 。1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主 蒸 汽 压 力 等 于 或 大 于 超 临 界 压 力 24 .2M Pa ,主蒸汽温度或再热蒸汽温度小于 580 C的火力发电机组称超临界机组 ,温度大于 580 C的 称超超临界机组 。由于压力 、温度的提高 ,超临界机组与同等容量的亚临界机组 ( 600M W) 相比 ,机组的效率提高了 2 % ,超超临界机组又在此基础 上再提高了 3 % 4 % 。超临界与超超临界机组 具有明显的高效 、节能和排放的优势 ,为全世界工业化国家广泛采用 ,已经是商业化的成熟技术 ,其 可用率 、可靠性 、运行灵活性和机组的寿命等方面 已经可以和亚临界机组相媲美 。在美国已运行的 超临界机组总数有 166 台 ,117 台 800M W 及以上 的火力发电机组均为超临界机组 ,最大的单机容量为 1300M W 。日本发展超临界机组是采用引 进美国和欧洲的技术 ,并进行二次开发创新 ,已跃 居 世 界 发 展 超 临 界 技 术 的 先 进 国 家 。日 本450M W 以上的火力发电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或 超超临界机组 ,其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 61 % 。俄罗斯 300M W 以 上 容 量 机 组 全 部 采 用 超 临 界 参 数 ,共有超临界机组 224 台 。我国已经从国外进口了 16 台大容量超临界 机组 ,90 年代开始陆续投运 。到目前 , 包括投产 和在建的超临界机组共计有 9000M W ,分别是华能石洞口二厂 2 600M W 、华能南京热电厂 2 300M W 、华能营口电厂 2 300M W 、盘山电厂 2500M W 、伊敏电厂 2 500M W 、绥中电厂 2 800M W 、后石电厂 2 600M W 及外高桥电厂 2 900M W 。根据国家计委的安排 ,确定河南沁北电 厂 2 600M W 项目作为我国 600M W 超临界火力发电设备技术引进及国产化依托工程 ,以发展我国的超临界机组 。2001 年国家超临界火力发 电 技 术 攻 关 项 目 立 项 , 2002 年 完 成 了 沁 北600M W 超临界机组的招投标 。同时 , 国家计委 提出 ,新建 600M W 及以上机组原则上采用超临界机组 ,接着对江苏常熟 、太仓 、利港 、山东黄台电 厂等 10 多台机组进行了招投标 。2 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 CFB)循环流化床锅炉是近三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 种新型煤炭燃烧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是 : 将煤破 碎成 08 mm 的颗粒送入存在大量床料 ( 炉渣和 石英砂) 的炉膛 ,由炉床下部送入空气 ,使燃料在 床料中呈“流态化”燃烧 ,并在炉膛出口或过热器 后部安装气固分离器 ,将分离下来的固体颗粒通 过回料装置再送入炉膛多次循环燃烧 。循环流化 床燃烧技术能在燃烧过程中有效地控制 SOx 和 NOx 的排放 ( NOx 250 mg/ m3 (标准状态) ) ,脱硫 率可达到 90 %) , 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低污染燃煤 技术 。CFB 锅炉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它是 从鼓泡床锅炉和化工行业的流化床工艺发展而来 的 。1982 年 ,德国鲁奇公司的第一台 50t / h CFB 锅炉投入运行 ,宣告了 CFB 锅炉的诞生 。目前世2界上已有近千台 CFB 锅炉投入运行 ,并向大型化发展 。已投运最大的 CFB 锅炉是法国 Stein 公司 法国 南 部 普 罗 旺 斯 ( Provencc ) 电 厂 制 造 的 配250M W 机组的 700t / h CFB 锅炉 。同时 ,这台锅炉也为开发更大容量 ( 400M W600M W) 的产品 做了论证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 ( 如炉膛的“裤衩” 型设计 ;内置式流化床热交换器和水冷壁管扩展 受热面的试验研究工作) 。不仅解决了 CFB 锅炉 大型化过程中的很多技术问题 , 更重要的是 , 为CFB 锅炉大型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增加了制造 商的信心和用户的信心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开始了 CFB 锅炉的研 究工作 ,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 ,建立了 小型实验室 ,展开了对传热特性 、流动特性 、石灰石脱硫特性等机理研究 。80 年代末期 ,研究单位 纷纷与中小锅炉厂合作 ,开发了多种小型 CFB 锅 炉产品 ( 75t / h 以下) , 至今已有 200 多台投入运 行 。但是 ,这些产品存在不少问题 ,效率低 ,出力 不足 ,可靠性差 ,自动化水平低 ,所以在 90 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有组织的完善化工作 。90 年代初 ,国 内大型制造企业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上 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东方锅炉 ( 集团) 股份有限公 司开 始 采 用 引 进 技 术 分 包 制 造 的 方 法 , 展 开 了 CFB 锅炉的产品大型化工作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于 1992 年起与美国奥斯龙公司合作 设计 ,生产了 5 台 220t / h CFB 锅炉 ; 1999 年又从 AL S TOM 公司 (原德国 EV T 公司) 引进了 50M W100M W 等 级 的 CFB 技 术 , 现 正 在 生 产 制 造410t / h440t / h 的 CFB 锅炉 。上海锅炉厂有限 公 司 与 福 斯 特 惠 勒 公 司 合 作 生 产 了 爱 溪 电 厂220t / h CFB 锅 炉 , 并 分 包 制 造 了 最 大 容 量 为432t / h ,配 125M W 机组的 CFB 锅炉 。东方锅炉(集 团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引 进 了 美 国 福 斯 特 惠 勒50M W 、100M W 锅炉技术 ,制造了两台 220t / h 燃 用大同烟煤和造纸残渣的 CFB 锅炉 。目前 ,正在制造 420t / h 超高压一次再热 CFB 锅炉和 450t / h高压无再热 CFB 锅炉 。另外 ,我国还向国外公司 购买了几台较大容量的 CFB 锅炉 ,其中最大容量 的是安装在四川内江的 410t / h CFB 锅炉 ,燃用的 是四川高硫无烟煤 。“九五”期间 ,西安热工研究院和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完成了“超 过高压 带 再 热 125M W 循 环 流 化 床 锅 炉 研 制 课题”,并在落实工程项目 。2002 年国家计委又立项自行开发研制 200M W CFB 锅炉 ,并落实了对 关键技术的攻关项目 。同时国家又决定在四川白 马电厂建设 300M W CFB 锅炉示范电站 ,从国外采购设备 ,通过技贸结合引进技术 。目前哈尔滨 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和东 方锅炉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组成了联合体作为统 一的技术转让受让方 ,出资引进国外技术 。在消 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 ,一定会开创出我国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新局面 。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 GT2CC) 发电技术(1) 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是与燃气 轮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密切联系的 。上世纪 80 年 代起由于单机容量和热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加上 对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认识和掌握 ,使燃气2蒸汽 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有了很快的发展 。美国 、西欧 、 日本等国的政府制订了扶持燃机产业的政策和发 展计划 ,投入大量资金从事研究 、开发 。80 年代 末到 90 年代中期 ,大型燃机普遍借用了航空发动 机的先进技术 ,发展了一批大功率 、高效率的燃机F 机组 。它的特点是单轴结构 、寿命长 、透平 进气 温 度 达 1300 C , 简 单 循 环 效 率 达 36 % 38 % ,单机功率在 200M W 之上 。90 年代后期 ,大型燃气轮机开始使用蒸汽冷 却技术 ,使燃气初温和循环效率进一步提高 ,单机 功率进一步增大 。透平进气温度达 1400 C ,简单 循 环 发 电 效 率 达 37 % 39 % , 单 机 功 率 达300M W 以上 ,称为“H”技术机组 。美国 GE 公司 的 M S9001 G 型燃机 ,ABB 公司 GT26 型 , Siemens 公 司 V94 . 3A 型 、三 菱 公 司 7019 型 、俄 罗 斯 180 型 等 大 型 燃 气 轮 机 单 机 功 率 都 在200M W 以上 , 联合循环功率 350M W 470M W ,热效率达到 58 % 。美国 GE 公司生产的第一台109 H 型联合循环机组在 2002 年投产 ,其功率为480M W ,电厂热效率达 60 % 。 除了热效率高之外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还有不少其他优点 ,如排污指标低 ,比投资低 ,建 设周期短 ,占地和用水量少 ,起动灵活 ,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值得推广使用 。(2) 我国燃机应用情况与制造水平3 3我国工业燃气轮机起步于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 ,但发展较慢 。“九五”期间燃气轮机生产企业 只有南京汽轮机厂一家 ,从 1983 年起与美国 GE 公司合作至今已生产 M S6001B 系列燃机 17 套 ,但核心部件如压气机透平转子 、压气机静叶 、透平 喷嘴 、燃烧室高温部件 、燃烧控制系统都从美国进 口 。2002 年 12 月南京汽轮机厂又与 GE 公司续 签新 10 年合作生产协议 ,合作范围扩大到低热值 气 体 燃 料 燃 气 轮 机 。国 家 已 批 准 该 厂 发 展100M W 以上燃机的技改项目 。有关研究所 、制造厂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如 引进技术 ,合作生产 、分包制造等提高我国自行设 计制造燃气轮机的能力 。但由于与世界先进国家 的技术水平相差甚远 ,要靠独立设计和制造大型燃气轮机还要不断努力 。(3) 联合循环技术已相当成熟 ,并在世界上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对联合循环发电设备除 了大型燃气轮机以外都己具备了设计 、制造能力 , 目前尚缺少经验 ,通过和国外合作生产 ,完全可以国产化 。随着我国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 ,西气 东输 ,近海天然气开发和液化天然气 (L N G) 工程 的进展 ,发展燃气2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已成为国家 能源结 构 调 整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初 步 统 计 到2006 年交货的就要达到 10000M W ,并将不断发 展 。(2) 高热效率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净效率主要取决于燃 气轮机的燃烧温度 、煤气化显热的回收利用程度 、 电站系统整体的程度及厂用电等 。由于在气化和净化过程中能量转换所造成的损失 ,使其热效率 低于燃气联合循环的热效率 。目前 ,商业化 C T2CC 机组热效率达 55 % , I GCC 热效率达 43 %45 % ,新型燃机 ( 为 GE 公司的 H 型燃机) 组成的 联合循环热效率可达 60 % ,相应的 I GCC 的热效率也将达到 50 % 。若同时采用高温净化技术 ( 热 量损失减少) , I GCC 的热效率将可望达到 52 % 。(3) 优良的环保性能 燃煤发电造成的污染主要是 SO2 、NOx 和粉尘 。在煤气化产物进入燃气轮机前必须进行 脱硫处理 。在煤气脱硫装置中 ,可以除去煤气中95 %以上的硫化物 ( H2 S 和 COs ) , 使之与同容量 的燃煤电站相比 ,SO2 的排放减少 90 %以上 。由于联合循环效率的提高 , CO2 排放量也相应减少 。由于燃气轮机入口煤气的含尘比烟气排 放标准有高得多的限制 ,因此煤气在进入燃气轮 机前要进行严格的除尘 ( 除去煤气中接近 100 % 的粉尘) 。一般排放均低于 10 mg/ m3 , 基本不排放粉尘 。(4) 节约水资源 ,耗水量只有常规火电厂的 一半左右 。4 . 2 主要技术国内外情况4 . 2 . 1 气化在气化炉中进行煤气化 , 产生 CO 、H2 、CH4 等气体 ,目前世界上用于大型 I GCC 电站的气化 炉均采用喷流床氧气气化 。它的特点是氧化剂和 煤一起送入气化炉 、煤以细粉状或水煤浆形式供 入 ;排渣是熔融状 ;煤气出口温度高 、炉温高 ,反方速度快 、合成气不含有害气体和煤焦油 ;碳转化率 高 ,易于大型化 ,耗氧量高 。我国曾从国外 Teax2 co 、shell 等公司引进煤气化装置 ,但容量都较小 , 但从技术上看有太大的困难 。4 . 2 . 2净化 合成气的除尘与脱硫又有常温与高温之分 。国外普遍专用常温净化 ,对高温净化已开展研究 并已成功 ,但尚未投入商业运行 。国内对常温净4整 体 煤 气 化 联 合 循 环 ( I GCC) 发电技术整体煤气联合循环简称 I GCC 发电 ,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 、效率高的燃煤发电方式之一 ,而且被公认为清洁煤燃烧先进技术 。世界上从 1972 年第一台 I GCC 电站运行至今已先后有 9 台机组 投入运行 。4 . 1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主要优点(1) 燃料适应性广可利用高硫分 、高灰分 、低热值的低品位煤 。 对燃料的适应性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气化炉形式 及给料的方式 ,对于干粉加料系统 ,可以适合从无 烟煤到褐煤的所有煤种 ; 对于湿法加料的气化工艺 ,则适合于灰分较低和固有水分较低的煤 ;对于 高灰熔点的煤种 ,应加入助溶剂 (如石灰石) 。4 化也已完全掌握 。4 . 2 . 3 联合循环联合循环系统包括燃气轮机 、余热锅炉 、蒸汽 轮机 、发电机和辅助系统 。它的燃气轮机和余热锅炉与燃气2蒸汽联合循环中有所不同 。最重要 的是新的大型 、高效的燃气轮机的开发 。目前国 外已投运的 I GCC 工程中选用的是 GE 公司的 F 型和 Siemens 公司的 V94 . 3A 型燃气轮机 , 它们 的功 率 为 220M W 255M W , 效 率 为 36 % 38 % ,NOx 排放量 25 10 - 6 ,新开发的 GE 公司 的 H 型是 I GCC 的未来选择 。“九五”期间国家科委立项开展过 I GCC 关键 技术研究 “, 十五”期间 ,采用引进设备 ,在山东烟 台建造了一个 400M W 等级的示范电站工程 。国内目前对大型燃气轮机设备还不具备独立设计和 生产的能力 ,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及发电机等可采 取与国外合作设计 ,国内加工制造的方式供货 。4 . 2 . 4空气分离法 空气系统主要功能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提供气化炉所需的氧气 。国外是成熟技术 ,大容量的空 分制造厂家有法国的法液空公司 、美国的空气产 品公司 、德国的林德公司等 。我国杭州有合资厂 , 可生产用于 I GCC 大型空气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燃气轮机进气温度和压气机 、燃气/ 蒸汽透平效率的提高及批量 生产 ,在近期 I GCC 的效率会超过 50 % ,其比投资 可能降到 1000 美元/ k W 。目前采用煤气湿法净 化工艺的常规 I GCC 电厂已基本达到商业运行水 平 ,而高温煤气净化和分离 CO2 的 I GCC 技术成为研究目标 。鉴于我国 I GCC 技术的研究起步较 晚 ,关键技术和设备与国外水平相差甚远 ,所以我 们要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有计划 、有步骤地 开展 I GCC 新技术的研究 。(1) 在炉内有压力的情况下 ,化学反应加快 ,燃烧充分 ,即使在较低过量空气系数下 ,燃烧效率 在 99 %以上 ,换热系数提高 ,受热面减少 ,锅炉结 构更紧凑 。煤种适应性强 ,几乎可以燃烧所有煤 种 。(2) 环保效果好 。脱硫效 果 高 于 常 压 流 化 床 ,当 钙 硫 摩 尔 比 等 于 1 . 8 时 , 脱 硫 效 率 可 达90 %以上 ;燃煤温度低 , NOx 排放明显降低 ; 同时降低 CO 和粉尘排放量 ,故一般只有常规火电机 组排放量的 1/ 51/ 10 。(3) 锅炉不需要空气预热器 、送引风机 ,节约厂用电 ,发电机组占地面积小 ,安装工期短 ,控制 系统简单 ,单位投资和发电成本均相对较低 ,并适合改造 。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 如受热面磨蚀 , N2 O 的排放量较高 , 高温除尘 , 粉尘排放的有效控制 ,高温高压灰渣的排放与能量回放 ,燃气轮机 叶片的磨蚀及耐高温性能等等都在进一步深入的 研究之中 。1969 年在英国建立了第一台增压流化床试验装置 ,由 ABB 公司在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实行 研究 ,现已有 8 座 P FBC 电站建成投运单机容量从 70M W360M W 。瑞典 、美国 、西班牙 、日本等国均以 ABB Carloo n 公司开发的 P200 型 P FBC 模块为基础建造的示范电站 。经过多年的不断完 善 ,示范电厂的热力和环保性能均已达到设计值 , 可用率达到传统燃煤电厂水平 。P FBC 技术已经 基本成熟为大型商业运行的 P FBC 电站的建造积 累了经验 。日本在近年来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 IH I 公司引进 了 P200 技 术 后 采 购 了 陶 瓷 , 分 别 建 造 了P200 机组和 P800 机 组 。日 立 公 司 自 主 开 发 的260M W P FBC 机组现已投入商业运行 ,效率超过 设计 值 41 . 5 % , 走 在 P FBC 商 业 电 站 开 发 的 前 列 。目前国外正在不断地研究开发 P FBC 技术 、 日本 IH I 公司用陶瓷过滤除尘器 ,大大降低烟气 中含尘量 ,减少了磨损 ,提高了寿命 。美国 Fo sterWheeler 公司正在研究第二代 P FBC 技术 ,其核心思想是将煤部分气化后 ,采用补燃的方法大大提 高燃气轮机的入口温度 ,使发电净效率达 44 %46 % 。目前第二代 P FBC 技术尚处于中试阶段 ,5 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 PFBC2CC)发电技术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 ( P FBC2CC) 是以增压的 流化床燃煤室 (压力为 1 . 0M Pa1 . 6M Pa 下操作 的鼓泡流化床或循环流化床燃烧室) 为主体 ,以燃 气2蒸汽联合循环为特征的新型燃煤发电技术 ,是 高效 、洁净煤发电方式之一 。增压 P FBC2CC 有很多优点 :5预计 2010 年能建成商业电站 。我国自 1981 年开始研究 P FBC 发电技术 ,在 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的大力支持下 ,做了大量试 验研究 ,攻克了 P FBC 发电技术中的燃烧脱硫 、高温除尘 、固体物料添加排放等关键技术 ,取得大量 数据 ,并在 2000 年末在徐州贾旺电厂建成 15M W P FBC 中试电站 , 投入综合运行 。另外在开发第 二代 P FBC 技术 ,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还列了攻关项目“P FBC 高温裂介技术研究”“高温除尘器技术研究”“增压流化床部分气化炉”“第二代低热 值煤气前置燃烧室”“高温透平叶片的腐蚀”等专 题 ,为今后工作打基础 。根据我国的能源结构和火电机组的现状 ,应用发展 P FBC 技术是必要的 。 但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必须加大研究力度 ,通过 努力赶上世界水平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汽轮机分会四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纪要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汽轮机分会四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于 2003 年 9 月 22 26 日在哈尔滨召 开 ,来自全国汽轮机行业的 13 家成员单位 27 名 领导和代表出席了本次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谢在库管员授课课件
- 2025年度特许经营合同纠纷诉讼担保书样本
- 2025常年知识产权纠纷预防与应对顾问合同
- 2025版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合同
- 2025版全新水钻工程设计与施工监理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版离婚夫妻债务明确划分及财产分割协议
- 2025年度高层建筑外墙抹灰施工与维护一体化合同范本
- 2025年汽车租赁与二手车交易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国外工作合同协议书
- 2025劳动局劳动合同模板
- 实验室家具生产、安装进度计划表
- 干细胞健康推广策划方案
- 医院心肺复苏培训总结
- 智能制造生产线课程设计
- 2024年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领导干部任前谈话记录表
- 光对绿豆发芽影响试验报告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件)
- 公众责任保险附加电梯责任保险
- 儿童智能玩具调研报告
-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民事判决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