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意象分析.doc_第1页
古代诗词意象分析.doc_第2页
古代诗词意象分析.doc_第3页
古代诗词意象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词意象分析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由于我国诗词特有的讲究含蓄和凝练的创作要求,使诗人词家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露表白,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因此,意象便成为了诗词意境的重要构成因素。不少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经过人们的长期心理投射,往往具有独特的意绪和丰富的意蕴,因此常常在不同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如“杨柳”、“芳草”、“梅花”、“落日”、“明月”、“鸿雁”、“孤舟”等等,使得意象往往又带有历史的承袭性。它们蕴含着诗人的审美想象,展现给读者以丰富的情感与想象的天地,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有着巨大的情感张力,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诗词创作中艺术思维的民族特色。诗词意象表现,是作家审美性精神创造活动的缩影,也作者内在生命律动的最富诗性智慧的审美表现形式。 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因此,只有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才能领悟诗作内容,领会诗歌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品味古诗需从鉴赏意象入手。 诗歌创作为什么要用意象?意象在诗中究竟起什么作用?1、寄情于物,赏心悦目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如果诗意对于人生是一种精神的维生素。若诗人想要把某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不必提供维生素的纯各类补品药剂,而可以用提供含有维生素的苹果、橘子等的水果这一方式。因后者色香味形俱佳,口感更好,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愉悦的过程,让读者更好的吸收。2、意同象异,各见其趣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如果诗人要把同一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水果及其不同的组合方式提供,而不至于有雷同之感。譬如爱情诗,其实古今中外所有的爱情诗都是同一个主题,无非是“我爱你”,“真的好想你”一类的中心内容,同样的主题,爱情诗却永远也写不完。这正是因为意象选取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爱情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气质、艺术魅力。3、主题朦胧,意绪无穷使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婉转得代抒代言。所谓的“言不尽意,立象尽之”就是这个意思。达到许多繁琐的逻辑语言所无法达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古人所谓的“诗无达诂”(11),主要就是指这类有此效果的诗。采用意象这种写作手法,可以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使诗的主题多义和不确定,读来更回味无穷。这就好比诗人要把维生素提供给读者,而由于维生素多种多样,除了已知的,可能还有若干未知的,难以逐一辨析,于是诗人索性把一篮多维的水果奉献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4、文字有狱,取象而避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时代,诗人想要倾诉对社会阴暗面的一腔义愤,又不致于以言获罪被割断喉管,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借助意象,作委婉的表达。毛诗正义也曾记载过这么一句,“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取比类”就是取意象。如果某种维生素或别的什么药物是这个时代所忌讳的,有心匡时救世的诗人,无奈之中只好出以一些隐含这些药剂成分的水果。其疗效虽然可疑,但总还是聊胜于无,至少也使诗人的良心稍安吧。5、不肯殉葬,寓意于象给诗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与社会政治保持一定距离。采用意象可以避免作者因为当时对某一社会现象或人物判断上的失误,后来社会或人出现了改变,而使作者尴尬,使作品成为殉葬品。简单通俗的说就是,也许作者写的这篇文章当时是赞叹某个社会(或人)的,而在不久之后,该社会(或人)变成了反面题材。由此,之前作者的这篇文章就会陷入尴尬,这个时候,哪怕是再好的文章也会成为殉葬品。可见意象达到了回旋的作用。如果诗人是要把某种精神的维生素提供给读者,(这种维生素在诗人写作时是被看好的,)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被认为是无益甚至有害的。若采用诗的意象,就可以比作只是提供过含有这种成分的水果,所以就不必为之付出代价。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意象是作品艺术的基本单位。诗词的创作过程始终是一个主客观交融的意象产生过程,情与景的统一,是诗词意象的最基本的结构,外形与内神的统一,能使意象情中有景,景中有情,从而使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有所寄托。若舍去具体的意象,直说其情,作品则缺乏情韵,更遑论审美的意蕴。只有通过意蕴,抒情主体的内心之意才有诗意的寄托。因此,声律美、意象美,是诗词艺术审美感性形态的两个构成要素。中国古典诗词意象密度大、内涵丰富,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出现了月、乌、霜、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钟声、客船等多种意象,这些意象组成了承载情思的意象群。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全部是意象的连缀,在“象”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但在“意”方面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1月思乡,怀人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5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6梧桐凄凉悲伤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8秋蝉高洁,悲凉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10. 柳离情依依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