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明市发展现代农业行动计划(2009-2012)编制单位:中共三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目 录一、基本现状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目标任务三、发展十大产业(一)粮食产业(二)林竹产业(三)烟草产业(四)果蔬产业(五)茶产业(六)油茶产业(七)食用菌产业(八)畜牧水产产业(九)苗木花卉产业(十)生物农业产业四、实施七大工程(一)农业设施设备提升工程(二)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五)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六)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七)村镇建设示范工程五、组织保障附件1 粮食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附件2 林竹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附件3 烟草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附件4 果蔬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附件5 茶叶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附件6 油茶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附件7 食用菌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附件8 畜牧水产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附件9 苗木花卉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附件10 生物农业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附件11 农业设施设备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表附件12 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表附件13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表附件14 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表三明市发展现代农业行动计划中共三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二九年十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福建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三明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决策部署的实施意见和“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三明市发展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实施期为2009-2012年。一、基本现状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1.21亿元,增长6.0%,位居全省第3位,其中农业产值118.18亿元,增长6.2%;林业产值47.82亿元,增长10.2%;畜牧业产值39.72亿元,增长0.6%;渔业产值9.58亿元,增长6.4%。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19.54万亩,总产量112.97万吨;烟叶面积47.47万亩,产量6.2万吨;蔬菜面积136.36万亩,产量207.03万吨;水果面积114.07万亩,产量84.71万吨;茶叶面积24.66万亩,产量2.4万吨;食用菌总产量7.66万吨;肉蛋奶总产量17.49万吨;水产品总产量 6.40万吨;花卉苗木2.02万亩;中药材18.44万亩;植树造林47.5万亩。产业化经营持续发展,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金奖企业各2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135家。2008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 亿元,带动农户44.19万户。先后有1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7个县(市)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1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产品获得出口免检产品,4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产品251个,位居全省前列。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2008年,全市共投入5.83亿元用于改造农田基础设施,涉及农田36.3万亩,受益农户6万多户;水利设施已完成冬修水利投资1.87亿元,修复水利水毁工程623处,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9座,新建小型水库5座、塘坝5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8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89万亩。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全市所有乡镇均成立了“农业155”服务队,“农业155”信息员覆盖所有行政村,形成一支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联动工作队伍。全市已推广新品种210个、更新更换良种150万亩,新技术13项,新肥料10万亩,新农药27万亩次,新机具578台套。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省级示范区12个。外向型农业持续增多,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创业园,连续七年举办了农业专场招商会和连续四年举办林博会。全市累计引进涉农涉林台资企业66家,总投资1.65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24亿美元,累计到资5292万美元;引进台湾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近200个(项),推广面积超过15万亩。农村流通体系持续健全,全市已建成三元蔬菜批发市场、三明肉食品批发市场、三明市水果批发市场、三明市粮油批发市场、清流花卉市场、建宁莲子专业市场等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农家店1154个。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有”示范社创建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755户,位居全省第一。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以被国家列为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为契机,持续深化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44.6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19.3%。逐步完善农村“六大员”服务体系,配备农村“六大员”15770名。我市现代农业虽有长足发展,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减灾任务十分艰巨;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农业特色不够鲜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村科技人才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业资金投入有限,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农业劳动者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和“突出产业化、扩大规模化、提升科技化、健全组织化、带动外向化”要求,立足于三明的优势与基础,坚持融入全局,突出特色,整体推进,着力争先,从重点产业入手,从龙头企业突破,从优势产品提升,加快发展十大优势产业,着力实施七大工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瞄准现实需求,超前预测潜在需求,坚持扩量、提质、增效并举,确保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合理增长,全面提升特色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比较优势原则。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及生态环境等因素,优先发展资源条件好、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的优化配置,集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带。坚持统筹协调原则。统筹粮食、林竹、烟叶等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布局,每个县(市、区)着力加速培育2到3个特色优势产业,兼顾发展一般产业,加快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统筹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统筹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构建,强化生产、加工、流通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坚持科技引领原则。紧盯做大做强做精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推进产业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有机结合,构建产加销、农工贸各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引领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农民自主原则。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保障农民市场主体地位。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带动、信息服务等途径,调动农民自觉自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目标任务力争到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形成林竹、畜禽水产2个超百亿产业,果蔬、生物农业2个超50亿产业,烟草、粮食、茶叶、食用菌4个超20亿产业,油茶、苗木花卉2个超10亿元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农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努力打造成海峡两岸林业交流合作示范窗口、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围绕上述目标,大力发展粮食、林竹、烟草、果蔬、茶、油茶、食用菌、畜牧水产、苗木花卉、生物农业等十大产业,加快实施农业设施设备提升、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民素质提升、村镇建设示范等七大工程,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三、发展十大产业 (一)粮食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40万亩,产量121万吨,粮食产业产值25亿元,构建良种覆盖广、耕地质量好、品种质量优、产业链完整的优质粮食产业,建成海峡两岸商品粮主产区。2区域布局:(1)超级稻,分布在各县(市、区)。(2)优质稻,主要分布在宁化、泰宁、永安、沙县、尤溪、大田、将乐。(3)再生稻,主要分布在尤溪、永安、宁化、沙县、清流、将乐。(4)杂交稻制种,主要分布在建宁、泰宁、尤溪、沙县、宁化。3建设内容:(1)实施超级稻、优质稻、再生稻基地项目共5个,其中在建项目4个,拟建项目1个。(2)实施良种繁育项目共3个,其中在扩建项目2个,拟建项目1个。(3)实施粮食储备库与物流园项目共8个,其中在扩建项目3个,拟建项目5个。(4)实施粮食产业化在扩建项目4个。总计项目20个,投资70383万元(详见附件1)。4加工流通企业:(1)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企业:福建六三种业有限公司、三明佳源米业有限公司、宁化佳穗米业有限公司、建宁佳兴米业有限公司。(2)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泰宁金谷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宁化兄弟米业有限公司、建宁裕芳粮食加工有限公司、建宁五星粮食加工厂、永安大丰米业有限公司。(3)专业市场:永安粮食物流园、台江粮食物流园、沙县粮食物流园。(4)合作组织:沙县夏茂康富稻米专业合作社、宁化县河龙贡米专业合作社、宁化县济村优质稻专业合作社、永安市小陶八一农业合作社、永安市水南水稻合作社、明溪县温庄贡米专业合作社、明溪县青枫甜玉米专业合作社等9家。5基地示范:(1)超级稻示范基地,在10个县(市)各建立1个万亩示范区和1个千亩高产示范片,在各乡镇各建立1个百亩高产示范片,带动推广超级稻百万亩。(2)优质稻示范基地,在永安、宁化各建立1个万亩示范片。(3)再生稻示范基地,在各县(市)各建立1个百亩高产示范片。6种苗繁育:(1)以市农科所为依托建立超级稻育种研究中心。(2)在大田县建立杂交稻不育系繁育场。(3)在建宁、泰宁、尤溪、沙县、宁化、将乐建立5万亩以上杂交稻制种基地。7实施步骤:(1)2009-2010年,完成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加工等专项规划编制,并继续开展超级稻高产竞赛活动,完成65.5万亩粮食产能基地建设。(2)2011年,在建宁、尤溪、沙县、宁化、泰宁和将乐等县扩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3)2012年,在永安、沙县、尤溪、大田、宁化、泰宁和将乐等县(市)扩大超级稻、优质稻生产规模。8工作小组:(1)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县(市、区)。(2)组长:黄友杰(3)成员:陈宝熙、江长明、陈华洲、李 辉、范成田、李平生、谢 军、郑发宝、邓兆盛、谭维林、林移发、谢忠喜。(4)联络员:罗玉水(二)林竹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2年,以杉木、马尾松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面积达600万亩,丰产竹林达160万亩,规模以上林竹产业企业达480家,实现产值102亿元,建成海西重要的林竹产业基地。2区域布局:(1)速生丰产用材林,分布在各县(市、区)。(2)丰产竹林,分布在各县(市、区),以永安、沙县、尤溪、将乐、宁化为重点。(3)林竹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永安、沙县、尤溪、清流、建宁等县(市)。3建设内容:(1)实施木业产业化项目共19个,其中在扩建项目11个,拟建项目8个。(2)实施竹业产业化项目共29个,其中在扩建项目17个,拟建项目12个。(3)实施种苗繁育在扩建项目4个。(4)实施其它项目共15个,其中在扩建项目5个,拟建项目10个。总计项目67个,投资959995万元(详见附件2)。4加工流通企业:(1)年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大亚木业(福建)有限公司、福建三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2)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福建铙山集团纸业有限公司、永安亨雅竹业有限公司、将乐腾荣达制浆有限公司、尤溪县三林木业有限公司等23家。(3)专业市场:永安林竹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海峡两岸(三明)农林产品物流交易中心。(4)合作组织:明溪县立朋厚朴专业合作社、将乐县锦绣苗木专业合作社、尤溪县绿源林业合作社、三元区青翠笋竹专业合作社、永安市绿源笋竹农民专业合作社、宁化县下坪笋竹专业合作社、沙县青洲镇涌溪村涌茂林业专业合作社、建宁县黄坊笋竹专业合作社等80多家。5基地示范:(1)速生丰产用材林:巩固建立40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2)丰产竹林:建立12个现代竹林科技园区,示范面积3.3万亩。6种苗繁育:(1)在沙县水南国有林场建立海西(三明)林木种苗繁育中心。(2)建立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种苗中心。(3)建立沙县金德苗木有限公司林竹种苗繁育基地。(4)在清流、将乐、泰宁、沙县分别成立林木种苗协会。7实施步骤:(1)2009年,编制林竹产业具体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及相关项目业主并开始组织实施。(2)2010年,全面推进森林资源培育、项目招商、产学研合作、产业优化布局等工作。(3)2010年-2012年,建立督查指导工作机制,对实施情况实行每个季度一督查,并加强调度,指导协调解决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8工作小组:(1)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各县(市、区)。(2)组长:王怀毅(3)成员:陈宝熙、江长明、陈华洲、李 辉、范成田、李平生、谢 军、郑发宝、邓兆盛、谭维林、林光美、谢忠喜。(4)联络员:陈爱灿(三)烟草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市规划建设基本烟田总面积90万亩,发展10万担产烟县7个,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产量控制在120万担左右,实现烟叶产值30亿元,建成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先行区和全国主要的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基地。2区域布局:以宁化、建宁、清流、永安、泰宁、将乐、尤溪等10万担烟区为重点。3建设内容:(1)实施生产基地在扩建项目3个。(2)实施示范区(片)在扩建项目9个。(3)实施“两烟”物流中心拟建项目1个。总计项目13个,投资115450万元(详见附件3)。4加工流通企业:(1)产值超20亿元企业:三明金叶复烤厂。(2)流通企业:三明市“两烟”物流中心。5基地示范:(1)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县2个、示范乡镇50个,打造省级精品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5个。(2)建设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40万亩以上。(3)建设特色烟叶生产示范区30万亩以上。6种苗繁育:依托三明烟科所建立烟叶良种繁育基地。7实施步骤:(1)2009年,总结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经验,推动贵州中烟-三明烟草厂办基地运作模式,探索以县为单位的烟叶集约经营模式。(2)2010年,全面完成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全覆盖,探索新型烟叶生产组织模式。(3)2011年,总结形成适宜三明烟区运作的烟叶厂办基地运作模式,稳步增加烟叶厂办基地数量。(4)2012年,大力实施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工作,形成一套成熟的烟叶厂办基地运作机制。8工作小组:(1)责任单位:市烟草局,各县(市、区)。(2)组长:刘添毅(3)成员:陈宝熙、江长明、陈华洲、李 辉、范成田、李平生、谢 军、郑发宝、邓兆盛、谭维林、林移发、谢忠喜。(4)联络员:黄一兰(四)果蔬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2年,果树面积稳定在115万亩,水果产量85万吨,果品优质率达65%;蔬菜面积150万亩,产量220万吨;实现果蔬产值60亿元,建成海西最大的优质早熟梨基地和主要的柑桔生产、加工基地。2区域布局:(1)常绿果树带:以三元、梅列、永安、沙县、尤溪为主。(2)落叶果树带:以建宁、宁化、清流为主。(3)无公害蔬菜产业带:以永安、三元、梅列、大田为主。3建设内容:(1)实施水果产业化项目共12个,其中在建项目5个,拟建项目7个。(2)实施蔬菜产业化项目共13个,其中在建项目7个,拟建项目6个。(3)实施果蔬加工项目共3个,其中在建项目1个,拟建项目2个。总计项目28个,投资174580万元(详见附件4)。4加工流通企业:(1)年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三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三明市健盛食品有限公司。(2)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企业:三明森美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省兴辉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省尤溪县金门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建宁县华新食品有限公司、永安市宏安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3)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尤溪县富山金柑有限公司、三元区永宁果业有限公司、永佳柑桔包装厂、三明万达果业有限公司、三明市天溢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宁化大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4)专业市场:三明市水果批发市场和三元区东霞蔬菜批发市场。(5)合作组织:永安市国佑民悦脐橙专业合作社、三明市三元区鸿源柑桔专业合作社和永安市兴龙飞桥莴苣农民专业合作社、梅列区洋溪蔬菜专业合作社、三元沙阳蔬菜专业合作社、尤溪八字桥佛手瓜合作社等6家。5基地示范:(1)在尤溪县管前镇建立金柑核心示范区。(2)在三元区莘口镇和永安市洪田镇建立优质柑桔核心示范区。(3)在沙县郑湖乡建立恭城月柿核心示范区。(4)在三元区回瑶果场建立新兴油桃生产基地。(5)在建宁县里心镇和清流县龙津镇建立南方优质早熟梨核心示范区。(6)在梅列洋溪、三元沙阳和中山、永安麻岭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7)在永安建立无公害飞桥莴苣生产基地。6种苗繁育:(1)在市农科所建立蔬菜育种研究中心。(2)在建宁县里心镇建立落叶果树种苗繁育基地。(3)在梅列区陈大镇建立柑桔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4)在永安市燕北飞桥村建立飞桥莴苣种苗繁育基地。7实施步骤:(1)2009年,制定果蔬产业实施方案,实施“柑桔品质提升计划”和“万亩梨树高接新品种示范工程”;加快蔬菜专业村建设,年培育蔬菜专业村30个。(2)2010年,加强果蔬流通工作,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3)2011年,推进果蔬加工业发展,扶持三明森美食品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大力推进蔬菜休闲食品开发。(4)2012年,对“柑桔品质提升计划”和“万亩梨树高接新品种示范工程”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全面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8工作小组:(1)责任单位:市农业局,三元、梅列、永安、沙县、尤溪、建宁、宁化、清流、大田等县(市、区)。(2)组长:黄友杰(3)成员:陈宝熙、江长明、李 辉、邓兆盛、郑发宝、谢忠喜、李平生、范成田、谢 军。(4) 联络员:罗应贵、罗玉水(五)茶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2年,茶园面积28.5万亩,产量2.9万吨,实现产值20亿元,建成海西典型的多茶类生产综合区。2区域布局:以大田、尤溪、沙县、永安等县(市)为主。3建设内容:实施茶叶产业化项目共12个,其中在建项目5个,拟建项目7个,总投资118100万元(详见附件5)。4加工流通企业:(1)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企业:福建大田大方广茶业有限公司、沙县山富企业有限公司、永安天宝岩茶叶有限公司等3家。(2)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大田云韵茶业有限公司、大田高峰茶业有限公司、尤溪绿尔香茶场、尤溪九阜山有机茶有限公司、尤溪慈心园有机茶有限公司、尤溪光兴茶厂等6家。(3)专业市场:在尤溪、大田等产茶大县建立季节性茶叶交易市场。(4)合作组织:尤溪新阳茶叶合作社、永安天宝岩茶蔬合作社、大田大鼓山茶叶合作社、大田屏山茶叶合作社等4家。5基地示范:在大田县屏山、吴山和广平,尤溪县台溪和坂面等乡镇建立茶叶生产示范基地。6种苗繁育:(1)在永安市青水建立茶叶种苗繁育基地。(2)在大田县石牌建立茶叶种苗繁育基地。(3)在尤溪县西城建立茶叶种苗繁育基地。(4)在沙县琅口建立茶叶种苗繁育基地。7实施步骤:(1)2009年,完善全市茶业发展规划,做好8个重点乡镇和13个次重点乡镇的产业规划。(2)2010年,对在大田和尤溪县实施的国家级万亩生态茶园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效进行总结,并在全市推广。(3)2011年,总结和规范红茶加工技术,建立三明红茶品牌。加大生态茶园建设力度。培植茶叶副产品综合开发企业,延伸产业链。(4)2012年,在尤溪、大田等产茶大县建立季节性茶叶交易市场;整合茶叶品牌,打造一批区域性茶叶品牌。8工作小组:(1)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大田、尤溪、沙县、永安等县(市)。(2)组长:黄友杰(3)成员:谢 军、郑发宝、邓兆盛、李 辉。(4)联络员:杜起洪(六)油茶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2年,油茶林面积达87万亩,茶油加工能力1.75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建成海西最大油茶产业基地。2区域布局:以尤溪、大田、宁化、清流等县为主。3建设内容:实施油茶产业化项目共10个,其中在扩建项目6个,拟建项目4个,总投资50720万元(详见附件6)。 4加工流通企业:(1)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企业:尤溪县沈郎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宁化县宁花科技食品有限公司。(2)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清流县永得里食品有限公司、清流县九利油脂有限公司、福建嘉城(三明)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3家。(3)合作组织:大田县昆山村油茶专业合作社、宁化县安远乡油茶专业合作社、尤溪县益康山油茶专业合作社等11家。5基地示范:建立油茶丰产示范基地10万亩,辐射带动20万亩。6种苗繁育:在尤溪、清流和宁化等3个县建立油茶种苗繁育基地。7实施步骤:(1)2009年,完成全市及重点县(市)的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2009年-2010年,大力改造油茶低产林分,全面推进油茶良种工程,加快油茶林基地建设。(3)2011年-2012年,依托全市油茶林基地,培育扶持油茶龙头企业,开发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油茶深加工产品。8工作小组:(1)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尤溪、大田、宁化、清流等县。(2)组长:张知通(3)成员:林建新、谢 军、李平生、范成田。(4) 联络员:李家华(七)食用菌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2年,食用菌产量20万吨,实现产值20亿元,建成全国食用菌优良菌种研发中心、海西特色食(药)用菌绿色产品主产区。2区域布局:以尤溪、将乐、泰宁、建宁等县(市)为主。3建设内容:实施食用菌产业化项目共12个,其中在扩建项目9个,拟建项目3个,总投资50341万元(详见附件7)。4加工流通企业:(1)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企业: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公司、尤溪绿田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尤溪绿源食品有限公司、泰宁益村绿色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泰宁县菌芝堂生物有限公司、建宁富民菌业公司、福建将乐禾生原生态菌业有限公司等8家。(2)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泰宁县百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宁日鑫菌业科技公司、泰宁三泰菌业科技公司、将乐县惠民菌业有限公司等5家。(3)合作组织:建宁远翔菇业专业合作社、建宁益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将乐杏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将乐黄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将乐玉华惠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泰宁三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尤溪玉景食用菌专业合社作、尤溪绿森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13家。5基地示范:(1)建立建宁和将乐等2个食用菌示范县。(2)建立将乐县古镛镇和建宁县溪口镇等2个食用菌示范乡镇。(3)在建宁和将乐县建立新型代用料应用示范基地。(4)在泰宁和建宁等县建立杏鲍菇、秀珍菇、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5)在尤溪建立香菇、蘑菇、大球盖菇、姬松茸绿色生产示范基地。6种苗繁育:(1)以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建立菌种研发中心。(2)以将乐惠农菌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建立标准化原种繁育基地。(3)在建宁、泰宁和尤溪各建立一个标准化三级菌种繁育示范场。7实施步骤:(1)2009年,制定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大力引进、培育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大力推广袋用料和高效安全生产技术。(2)2010年,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和集成,研究和突破一批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食用菌关键科研项目。(3)2011年,加强食用菌休闲系列食品开发,加大对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增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4)2012年,建成万吨蘑菇、大球盖菇等草腐菌出口基地。8工作小组:(1)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将乐、尤溪、泰宁、建宁等县。(2)组长:黄友杰(3)成员:谭维林、郑发宝、林移发、谢忠喜。(4)联络员:王建宝(八)畜牧水产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2年,年出栏生猪190万头、肉牛8万头、肉羊30万头、家禽4000万只,畜禽产品产量26万吨,淡水鱼养殖面积25万亩,水产品产量8万吨,行业产值达100亿元,建成海西重要的绿色健康养殖基地。2区域布局:(1)生猪产业以沙县、尤溪、永安、大田为重点发展区域。(2)肉牛产业以明溪、清流、宁化等县为重点发展区域。(3)肉羊产业以清流、永安、将乐为重点发展区域。(4)家禽产业以永安、泰宁、沙县为重点发展区域。(5)淡水渔业以泰宁、清流、尤溪、大田等县的三大库区大中水域为重点发展区域。3建设内容:(1)实施生猪产业化项目共7个,其中在扩建项目3个,拟建项目4个。(2)实施牛、羊产业化项目共6个,其中在扩建项目4个,拟建项目2个。(3)实施家禽产业化项目共5个,其中在扩建项目4个,拟建项目1个。(4)实施淡水鱼产业化项目共10个,其中在扩建项目7个,拟建项目3个。(5)实施其它项目共8个,其中在扩建项目6个,拟建项目2个。总计项目36个,投资206177万元(详见附件8)。4加工流通企业:(1)年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福建华融禽业有限公司、光华百斯特、三明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宏宇牧业、金圣农牧、华盛烤鳗等8家龙头企业。(3)专业市场:三明市水产品批发市场、清流沙芜淡水鱼批发市场、永安市贡鸡家禽交易批发市场等。(4)合作组织:沙县养猪协会、尤溪生猪产销协会、永安养猪协会、清流养羊协会、泰宁金湖渔业合作社、清流沧龙渔业专业合作社、尤溪闽湖渔业合作社等。5基地示范:(1)建设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30家。(2)建设肉牛冷配杂交配种改良站(点)100个。(3)建立南江黄羊标准种羊场20个。(4)建立樱桃肉鸭养殖示范基地20个。(5)发展水库网箱养殖基地15万平方米。6种苗繁育:(1)在清流县建立中国黄羊研究开发中心。(2)在永安建立国际名优种羊繁育基地。(3)在尤溪建立种猪、戴云山羊繁育基地。(4)在大田建立槐猪保种基地。(5)在清流、沙县、永安、梅列建立水产种苗繁育基地。(6)在宁化建立肉牛良种繁殖基地。(7)在永安建立家禽良种繁殖基地。(8)在泰宁建立乌凤鸡保种、繁育基地。7实施步骤:(1)2009年,完善产业区域发展规划,制定实施方案。(2)2010年,基本完成各示范基地建设,完成清流黄羊科技开发一期、宏宇牧业二期、华融禽业二期项目建设计划。(3)2011年,培育省、市龙头企业达4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100家。(4)2012年,初步形成区域块状明显、产加销有机结合的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格局。8工作小组:(1)责任单位:市畜牧兽医水产局,沙县、尤溪、明溪、清流、宁化、永安、泰宁、将乐、大田等县(市)。(2)组长:丁玉铭(3)成员:邓兆盛、郑发宝、陈华洲、范成田、李平生、李 辉、林移发、谭维林、谢 军。(4) 联络员:吴悌霖、陈熙春(九)苗木花卉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市苗木花卉面积达7万亩,实现产值10亿元,建成海西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珍贵树种绿化苗木基地。2区域布局:以清流、沙县为主。3建设内容:(1)实施苗木产业化项目共4个,其中在建项目3个,拟建项目1个。(2)实施花卉产业化项目共10个,其中扩建项目5个,拟建项目5个。总计项目14个,投资51600万元(详见附件9)。4龙头企业 (1)年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三明市景秀园林工程有限公司。(2)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台湾(清流)森源兰蕙有限公司、清流鸿翔农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清流县盛雄花卉公司等3家。5基地示范:(1)建设珍贵绿化(观赏)苗木培育示范基地1万亩。(2)建设鲜切花生产示范基地500亩,高档盆景及盆栽花卉示范基地2万盆。6种苗繁育:(1)在市农科所建立花卉组培中心。(2)在三明农校建立花卉种苗繁育基地。(3)在清流建设台湾优良兰花基地200亩。(4)在清流县鸿翔农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花卉种苗组培快繁中心。7实施步骤:(1)2009年,拟定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2)2010年-2012年,引导发展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强化与科研院校对接,提升种植培育水平,全面推进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建设。8工作小组:(1)责任单位:市林业局,清流、沙县等县。(2)组长:张知通(3)成员:范成田、邓兆盛。(4)联络员:李家华(十)生物农业产业1发展目标:到2012年,种植药材30万亩,生产生物肥料2万吨,培育速生、高含油、高热值、高产专用能源植物品种3个、面积37万亩,实现生物农业产值54亿元,初步建成海西生物农业产业基地。2区域布局:(1)中药材:以明溪、三元、泰宁、永安、沙县为主。(2)生物肥料:以梅列、三元为主。(3)生物能源:以建宁、将乐为主。3建设内容:(1)实施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共19个,其中在扩建项目14个,拟建项目5个。(2)实施生物能源项目项目共4个,其中在建项目2个,拟建项目2个。总计项目23个,投资329300万元(详见附件10)。4加工流通企业:(1)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福建省麦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南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三明市华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企业:福建六三种业、福建紫杉园生物有限公司、福建汉堂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绿宝药用动植物开发有限公司、福建万芳药业有限公司、福建禾丰种业有限公司、三明市佳尔沃肥业有限公司、福建吉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怡昌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4)合作组织:三元区绿健药材专业合作社、三元区源楠种植合作社、蓬源药材种植合作社、永安市保源药用植物林业专业合作社。5基地示范:(1)在三元区岩前、中村,建立草珊瑚、仙草种植示范基地各500亩。(2)在明溪县建立红豆杉、芳香樟种植示范基地各500亩。(3)在泰宁县建立雷公藤种植示范基地500亩。(4)在将乐县建立山苍子种植示范基地500亩。(5)建立10万亩生物肥料推广示范基地。(6)在建宁县建立无患子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6种苗繁育:(1)在永安黄泥家建立金线莲种苗繁育中心。(2)在三元区吉口采育场建立草珊瑚种苗繁育中心。(3)在明溪县现代农业中心建立植物组培中心。(4)在建宁县建立无患子种苗繁育中心。7实施步骤:(1)2009年,编制中药材、生物能源基地规划,并规划论证;制定生物肥料、生物农药项目实施计划。(2)2010年,组织实施中药材、生物能源基地建设,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3)2011年,完成中药材、生物能源年度种植计划,扩大基地面积,组织中药材销售,建设生物质发电厂。(4)2012年,完成中药材、生物能源基地建设目标,中药和多功能植物提取实现产业化;生物有机肥使用面积达80万亩以上。8工作小组:(1)责任单位:市生物办,明溪、三元、泰宁、永安、沙县、梅列、建宁、将乐等县(市、区)。(2)组长:张运茂(3)成员:陈华洲、陈宝熙、林光美、李 辉、邓兆盛、江长明、谢忠喜、谭维林。(4) 联络员:高刚峰四、实施七大工程(一)农业设施设备提升工程1建设目标:到2012年,开展土地整理5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万亩,改良土壤面积100万亩,测土配方300万亩;新建烟水路项目1520个、密集式烤房3000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规模化畜禽养殖场350个,高标准鱼塘3万亩,水库标准网箱养殖15万平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30万千瓦,农用运输车辆达到2.3万台,农业机械化耕、种、收面积分别达260万亩、10 万亩、100 万亩;营林和林竹抚育割灌机机械化面积达到85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达到25%。2建设重点:序号项 目 名 称重 点 建 设内 容总投资(万元)1农田基础建设项目(在建项目4个,拟建项目2个)土地整理面积50万亩、改造烟田9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2万亩、高标准农田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00万亩、土壤有机质提升24万亩2958802中低产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扩建)改造中低产鱼塘3万亩120003水利设施及节水灌溉项目(拟建项目3个)灌溉农田93万亩、更新改造水泵装机功率12597kw848344农业机械研发推广项目(在建项目2个,拟建项目2个)年产1000台特种农用车,研发、推广造林营林、烟叶生产等机械13615合 计406329(详见附件11)3实施步骤:(1)2009年,编制全市农业设施设备提升工程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建立农业设施设备提升工程项目数据库。(2)2010年,实施百万亩粮食核心区工程,完成沙县夏高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烟草机械化等项目。(3)2011年,实施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尤溪坂新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县等项目。(4)2012年,全面完成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年产1000台特种农用车等项目。4工作小组: (1)责任单位:市委农办、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烟草局、农机局。(2)组 长:阎伟强(3)副组长:李肇南、陈成和(4)成 员:张满香、卢维沙、郑书深、张运茂、王新杰、曾荣儿、赖禄祥。(5)联络员:夏鸿飞(二)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1建设目标:到2012年,健全完善洪水预警报系统及防汛决策指挥系统,中小型水库基本完成除险加固;完成三明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中心站和县级区域站建设;推进市、县、乡三级重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动物疫病诊断体系建设;完成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监测调查系统与检疫办证系统建设;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一百千万工程”,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地质灾害监管体系;完成地面基本气象要素自动观测建设,建立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2建设重点:序号项 目 名 称重 点 建 设内 容总 投 资(万 元)1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在建项目2个,拟建项目4个)完善全市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建设苗木花卉病虫监测点15个,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中心1个,建设农作物病虫监测点55个,市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中心站和12个县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147102水库除险保安及小流域治理项目(拟建项目5个)河道整治33.99公里,新建堤防50.43公里,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75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40平方公里390793地质气象灾害监测与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在建项目1个,拟建项目5个)建立市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立200个地灾群测群防达标村,建设气象灾害预警综合系统、闽西北人工防雹(增雨)作业实时指挥系统、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等;建设水文站5个、水位站10个、雨量站50个、水环境监测中心1个31758合 计85547(详见附件12)3实施步骤:(1)2009年,健全完善建设规划与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提出分年度实施方案。(2)2010年,重点实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农村气象灾害综合预警服务中心等项目。(3)2011年,重点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金湖内陆中心渔港、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监控体系建设等项目。 (4)2012年,全面完成水库除险保安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一百千万工程”等项目。 4工作小组: (1)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气象局、水文局。(2)组 长:黄德恭(3)副组长:曾荣儿(4)成 员:张冬松、陈基琳、伊方保、蒋宗孝、林祥耀。(5)联络员:苏平水(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1建设目标:到2012年,建设30个省级以上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中国名牌产品总数达3个以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总数达12个以上,福建名牌产品总数达50个以上,福建省著名商标20枚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业“三品”达到280个,县级以上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主要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指标达到农业部和省政府规定的标准。 2建设重点:序号项 目 名 称项目属性总投资(万元)拟实施单位或业主完成年限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烤烟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在建45000三明市烟草局20122梅列毛竹笋用林标准化示范区在建10000三明市健盛食品有限公司20103三明市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在建6500三明市畜牧兽医水产局,10个县(市)畜牧兽医水产局20124清流溪鱼养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建1500清流县溪鱼协会20105三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拟建7100三明市农业局,各县(市、区)农业局20126尤溪“闽台”种猪种苗繁育技术交流与合作示范区拟建5000尤溪县广源、鑫兴合作社20127清流鲜切花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拟建3500清流鸿翔农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28明溪县淮山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拟建3000明溪县农业局20119沙县富口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拟建2000沙县富口镇政府201210大田茶叶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拟建1500大田县高峰茶业有限公司2012合 计851003实施步骤:(1)2009年,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规章和政策、措施,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组织申报农业“三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2)2010年,制定相应的农产品生产标准,确认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快淡水鱼养殖、茶叶种植、淮山种植等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3)2011年,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建设,重点建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信息平台。(4)2012年,全面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监管体系、信息体系建设。4工作小组: (1)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林业局、质监局、工商局。(2)组 长:黄友杰(3)副组长:曾荣儿(4)成 员:王忠平、黄雪芬、沈虹波。(5)联络员:潘跃斌(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1建设目标:到2012年,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和村综合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农业155”、“林业96355”等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家,覆盖70%以上的农户;改造提升30个乡镇集贸市场,新建和续建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邮政绿色通道”服务站覆盖率达到65%;信息网络实现建制村全覆盖。2建设重点:序号项 目 名 称总投资(万元)交易额(万元)1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项目(在建项目5个,拟建项目10个)1262003960002物流配送仓储项目(在建项目3个,拟建项目14个)2164005451003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1000完成80%乡镇合 计343600941100 (详见附件13)3实施步骤:(1)2009年,制定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年度实施方案。实施16个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完成10个以上集贸市场的改造,建设农家店428个,新建配送中心15个。(2)2010年,重点实施市肉食水产品批发市场、闽西北冷冻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海西(三明)农产品交易城等项目。(3)2011年,重点实施市区畜禽集中屠宰场及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加快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4)2012年,全面完成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4工作小组: (1)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经贸委、畜牧兽医水产局、科技局、林业局、农办、供销社、邮政局。(2)组 长:黄友杰(3)副组长:郭明星(4)成 员:曾荣儿、冯明明、王新杰、刘 辉、康卫东、徐晓雷。(5)联络员:陈荣辉(五)农业科技创新工程1建设目标:到2012年,以支持市农科所建立国家级水稻综合实验站为龙头,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酒基础知识和知识培训课件
- 红酒产品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合作协议共同盈利分红合同
- 数据分析可视化工具使用手册
- 项目管理风险预警分析模板
- 农产品电商平台入驻与合作协议书
- 企业员工培训计划及合作协议细节条款书
- 公司合作经营协议核心条款
-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课件
- 诗歌鉴赏对比衬托课件
- 2025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10套)
- 村级妇联半年工作总结
- 数控安全培训课件
- 台球俱乐部工作管理制度
- 肉毒素中毒的治疗讲课件
- 蓝色简约风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展示模板
- 土建安全员c类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四版(2025)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解读
- 职业学校化妆课教案
- 《泡泡玛特营销策略问卷调查及消费者RFM分析案例综述》2000字
- DB32T 4772-2024自然资源基础调查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