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烟气处理设施改造及管式炉燃料变更项目策划建议书.doc_第1页
锅炉烟气处理设施改造及管式炉燃料变更项目策划建议书.doc_第2页
锅炉烟气处理设施改造及管式炉燃料变更项目策划建议书.doc_第3页
锅炉烟气处理设施改造及管式炉燃料变更项目策划建议书.doc_第4页
锅炉烟气处理设施改造及管式炉燃料变更项目策划建议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锅炉烟气处理设施改造及管式炉燃料变更项目策划建议书导读:目 录第一章 总论 . 41.1 项 目背景 .4 1.2 项 目概况 .威海垃圾焚烧炉运行价格燃料 - 威海锅炉 - 百业招商网目 录第一章 总论 . 41.1 项 目背景 .4 1.2 项 目概况 .5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 景、必要性和意 义 . 72.1 项 目提出 的背景 .7 2.2 符 合国家 的行业 发展政 策 .8 2.3 项 目建设 的必要 性 .8 2.3 项 目建设 的意义 .9第三章 建设地点与建 设条件 . 113.1 建 设地点 . 11 3.2 气 象条件 . 11 3.4 水 文地质 . 12 3.5 地 震情况 . 12 3.6 基 础设施 条件 . 13第四章建 设规模与方 案 . 144.1 改 造范围 及工程 内容 . 14 4.2 锅 炉、导 热油炉 改造前 后烟气排 放指标 . 14 4.3 管式炉 燃料变更 能源消 耗量 . 17第五章 工艺技术方案 . 195.1 工艺技 术的选择 . 19 5.2 工艺流 程 . 20 5.3 主要设 备选择 . 22 5.4 自动控 制 . 23第六章 施工方案 . 256.1 工 程概要 . 25 6.2 施工条 件准备 . 25 6.3 主要施 工方法 . 25第七章 环境评价与社 会评价 . 287.1 环 境评价 . 28 7.2 社 会评价 . 28第八章 节约能源及合 理利用能源 . 298.1 政 策与法 规 . 29 8.2 节能措 施 . 29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 . 309.1 劳 动安全 与工业 卫生 . 30 9.2 防 电气伤 害 . 30 9.3 防 止机械 及其它 伤害 . 30 9.4 防 火防爆 . 30第十章 工程实施条件 和计划进度安排 . 3110.1 实 施条件 . 31 10.2 进度 安排 . 31第十一 章 组织机构与 人力资源配置 . 3211.1 企业 组织机构 . 32 11.2 生产 班制与人 力资源 配置 . 32第十二 章 投资估算及 资金筹措 . 3312.1 投 资估算 . 33 12.2 编 制依据 . 3312.3 融 资方案 . 34 12.4 经 济评价 . 34第十三 章结论与建议 . 3513.1 结 论 . 35 13.2 存 在的问 题及 建议 . 35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 1.1.2 承办单位 住所 锅炉烟气处理设施改造及管式炉燃料变更项目 # *法定代表人 -注册资本 实收资本 公司类型 壹亿叁仟万元 壹亿叁仟万元 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期限:自二 00 四年三月十九日至二 00 四年三月十八日 1.1.3 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定、条例、技术资料; 2、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及定额资料;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4、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 三版;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实行的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0 年本)国家发改委第(9)号令 ; 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人民政府) ; 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人民政府) ; 8、#提供的有关资料。1.1.4 报告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工业卫 生、及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2、设计中采用国内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力求达 到同类工程的先进水平。3、在设备选择中采用高效、低耗节能产品以技术上相对先进、机械 化、自动化程度高、安装方便、检修维护简单实用为原则。4、合理利用资金,在设备选择时需经多方比较,尽最大的可能降低 工程造价。1.1.5 报告研究范围 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本项目建议书的编制范围主要包括: 1、对锅炉、导热油炉烟气处理设施改造、管式炉燃料变更及工程投 资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靠性、环境影响等多方案综合比 较、论证。2、在以上论证基础上提出推荐方案,并进行工程方案设计。3、根据投资估算提出资金筹措方式及项目实施进度。1.2 项目概况1.2.1 拟建地点 本项目位于 * , # 院内。厂区距 * 区 30 km ,距 *70km,距天津大港市区 30km,公路交通十分便利。1.2.2 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 建设内容主要为设备改造工程, 包括 10 万吨锅炉、 20 万吨锅炉、 350 万 kcal 导热油炉烟气处理设施改造;1 台 350 万 kcal、2 台 100 万 kcal管式炉燃料变更。1.2.3 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360.00 万元。1.2.4 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全部由公司自筹。1.2.5 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1 年:2010.52010.8 1.2.6 项目投入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项目计划总投资 360.00 万元。本工程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但项目的实施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带来推动力, 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使企业的发展不受 环境的制约。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2.1 项目提出的背景在现代社会, 大气污染是我国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它已经给 人体降带来了严重危害, 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工业废气所排放的 大量污染物是造成我国严重大气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概括地说, 我国的 大气污染是以尘和 SO2 为主要污染物的煤烟型污染。由于我国能源以煤炭 为主,且大部分直接燃烧,能源利用方式落后、利用率低、能耗高,低空 排放,以及城市畸形发展,人口、经济、交通过分集中于城区等原因造成 的。此外,南方气候湿润,土质偏酸性,大气中碱性物质少,对酸的缓冲 能力弱,加上大气中 SO2 浓度高,有利于酸雨的形成。2008 年度,全国有 519 城市报告了空气质量数据,达到一级标准的 城市 21 个(占 4.0) ,二级标准的城市 378 个(占 72.8) ,三级标准 的城市 113 个(占 21.8) ,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 7 个(占 1.4) 。全国 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达标比例为 71.6,县级城市的达标比例为 85.6。监测的 477 个城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 252 个,占 52.8%;酸雨发 生频率在 25%以上的城市 164 个,占 34.4%;酸雨发生频率在 75%以上的 城市 55 个,占 11.5%。近年来,我国工业结合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开发综合利用新技术、 新工艺和新设备, 工业废气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就。一些地区的工业废气 污染受到控制或缓解。我国工业废气所徘污染物的增长远低于工业产值和 能源消耗的增长(一些污染物甚至呈负增长), 万元产值的诽污量大幅度下 降。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工业生产技术落后。我国工业除一部分新建和扩建企业达到 20 世 纪 90 年代世界水平外,大部分老企业的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能耗 高、 原材料消耗大、 废气排放量大, 大大增加了废气治理的难度和工程量。资金不足, 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工业废气治理, 有害气体的处 理率低。 3 废气治理设施运转率低、 效果差。有不少废气治理设施由于各种原 因(如技术不过关或企业不愿投入等)不能正常运转, 开工率低, 甚至搁置 不用。乡镇企业缺乏规划与管理。我国乡镇企业近年来飞速发展, 给国民 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但多数乡镇企业规模小, 生产技术落后, 设备简陋, 能源和原料消耗高,如小硫磺、小水泥、小土焦、小化肥等对周围大气污 染严重。2.2 符合国家的行业发展政策本项目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0 年本) 中属鼓励类项目, 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始建于 2003 年 6 月, 是*首家建成投产的煤化工加 工生产企业,年处理加工煤焦油 60 万吨,产品系列齐全,公司采用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可靠和优质的产品和服务。2008 年 5 月成为世界煤化工行业协会会员, 世界排名前十, 成为全国最大的煤 化工生产加工基地。公司座落于*吕桥石化工业园区内,注册资金 1亿元,拥有固定资产 9 亿元,占地 800 余亩,现有员工 700 人,其中有从 北京、天津聘请的、具备从事煤焦行业 30 余年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 师和其他专业型中层管理人员共 150 余名, 已具备相当的技术创新能力和 产品开发能力, 雄厚的技术和人才力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 原有烟气处理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公司发展 的需求,公司烟气处理设施已使用多年,由于设备部分老化,处理工艺落 后, 导致处理后的烟气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 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公司的长远利益, 周围环境的保护, 对锅炉烟气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是 必要的。2.3 项目建设的意义为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 气污染防治法 ,防治企业排放造成的污染,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改善环境质量, 促进煤焦油深加工事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本着及 早解决,提前预防的原则,#充分考虑脱硫设施的基础上,提出对 企业原有(两台锅炉、一台导热油炉)烟气净化处理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增装脱硫除尘设施(原设计烟气系统无脱硫设施) ,以满足对大气污染物 排放的要求。#对环境保护历来十分重视,为了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对管式炉的燃烧方式进行了改造。改造前管式炉燃料为煤焦油, 会产生大 量的二氧化硫, 同时还需要辅助电机和空压风。改造后管式炉的燃料为天 然气,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还省去了相应的辅助设施,年节约标煤约 310 吨。20 吨锅炉、10 吨锅炉以及导热油炉在烟气尾部全部安装了水膜除尘 器,水膜除尘器采用双碱法,即可以除去烟气中的粉尘,又可以利用碱液 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通过此次改造除尘效率可以达到 98以上,脱 硫效率可以达到 85以上。因此, 本项目的实施对地方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对企业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第三章 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3.1 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建于*,#院内,厂区紧邻老 205 国道,交 通十分便利。3.2 气象条件*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节性气侯, 四季分明, 温度适 中,光热充足,适应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全年平均气温 12.1C。,极端最高气温 38.8极端最低气温-21。降雨量 500600 毫米,且集中在七八月份,占降水量的 64.44%, 日最大降水量为 184 毫米(1914-8-14) 。蒸气量为 1996 毫米。封冻期 90100 天。日照时数 2726 小时。无霜期 194 天。风向,年均风速 42/,全年 447 次。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其次为东北风。湿度,年均相对湿度为 61.5%。3.3 工程地质 勘 察 最 大 揭 露 深度 20.0 米 范 围 内 地 层 主 要 为 第 四系 人 工 填 土 (Q4ml) 、全新统陆相冲积(Q4al) 、海相沉积(Q4m)及上更新统陆 相冲 积共分为 7 层,各层土的岩性特征、分布规律详见“综合地质柱状图” 。综合地质柱状图层号 1 时代 成因 Q4ml 岩上 名称 素填土 层厚(m) 层底埋深(m) 1.301.40 1.301.40 层底高程(m) 8.10 岩性特征 灰黄色,以粉土为主,松散,稍 湿,含碎砖。褐黄色, 含氧化铁, 云母, 中密、 湿很湿,摇振反映中等,无光 泽,干强度低,韧性低,中部夹 粉质粘土。灰黄色,含氧化铁,软塑,无摇 振反应, 稍有光泽, 干强度中等, 韧性中等。灰色,含腐植质,软塑,无摇振 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 韧性中等。褐黄色,含氧化铁,流塑,无摇 振反应, 稍有光泽, 干强度中等, 韧性中等。灰黄色,含氧化铁,粘性弱,可 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 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黄褐色, 含氧化铁, 姜石, 硬塑, 无摇振反应, 有光泽, 干强度高, 韧性高。2 Q4al 3粉土1.601.80 3.103.20 2.803.00 5.906.20 5.606.10 11.8012.00 2.803.10 14.7014.80 2.20 16.906.406.30粉质 粘土 粉质 粘土 粉质 粘土 Q4al 粉质 粘土3.503.304Q4m-2.302.605-5.20-5.406-7.40-7.507Q3a粘土最大揭露厚度 4.10m 最大揭露深度 20.00m3.4 水文地质本项目库区地下水分浅、中、深三个含水层组,按埋藏条件可分为潜 水和承压水含水层二大类,大气降水和上游地下径流是 地下水补给源。地表水埋深 1.801.90m,属孔隙潜水。3.5 地震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50011-2010) , 黄骅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 度值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3.6 基础设施条件用电引自*吕桥镇变电站,供电线路从 10KV 接入,电力供应充足, 能够保证项目需要。据本地水文资料查考,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厂区采用统一供水,可以满足项目的消防和生活用水需要。第四章4.1 改造范围及工程内容建设规模与方案本次技术改造的范围为锅炉、 导热油炉烟气处理设施及管式炉燃料变 更。具体工程内容包括: 1 1 台 10t/h 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设施改造, 电气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设 计; 2 1 台 20t/h 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设施改造, 电气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设 计; 3 1 台 400 万 kcal 导热油炉脱硫除尘设施改造,电气及自动控制系 统的设计; 4 1 台 350 万 kcal、2 台 100 万 kcal 管式炉燃料变更(由煤焦油变 更为天然气) 。4.2 锅炉、导热油炉改造前后烟气排放指标经环境监测部门测试,改造前后烟气排放指标如下表所示: 1、改造前烟气排放指标表 41 监测日期 监测项目 当地大气压 排气筒高度 烟囱直径 锅炉吨位 燃烧煤种 燃烧方式 监测频次 烟气温度 烟气动压一台 20t/h 燃煤锅炉改造前监测结果单位 Kpa m m 吨 2010 年 6 月 5 日 监测结果 101.1 45 1.0 1.0 20 烟煤 链条 2 3 205 209 0.097 0.095 Kpa1 207 0.092均值烟气静压 烟气全压 烟气流量 烟气含湿量 氧含量 过剩空气系数 烟尘排放浓度 烟尘折算后浓度 烟尘排放量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 二氧化硫折算后浓度 二氧化硫排放量Kpa Kpa Nm3/h mg/Nm3 mg/Nm3 Kg/h mg/Nm3 mg/Nm3 Kg/h-1.388 -1.324 26218 0.0 14.8 3.38 849.2 1688.4 22.2 480 954.3 12.5-1.396 -1.328 27124 0.0 14.8 3.38 784.6 1559.9 21.2 527 1047.8 14.2-1.374 -1.306 28245 0.0 14.8 3.38 751.4 1493.9 21.2 534 1061.7 15.021.513.9表 42 监测日期 监测项目 当地大气压 排气筒高度 烟囱直径 监测频次 烟气温度 烟气动压 烟气静压 烟气全压 烟气流量 烟气含湿量 氧含量 过剩空气系数 烟尘排放浓度 烟尘折算后浓度 烟尘排放量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 二氧化硫折算后浓度 二氧化硫排放量沥青一台燃煤导热油炉改造前监测结果单位 Kpa m m Kpa Kpa Kpa Nm3/h mg/Nm3 mg/Nm3 Kg/h mg/Nm3 mg/Nm3 Kg/h 1 179 0.255 -0.680 -0.501 15539 0.0 15.1 3.55 509.0 1062.9 7.90 107 223.4 1.66 2010 年 6 月 5 日 监测结果 100.7 45 0.9 0.4 2 3 168 170 0.898 0.874 -0.844 -0.722 -0.210 -0.105 14117 14500 0.0 0.0 15.1 15.2 3.55 3.62 511.4 522.7 1067.9 1113.0 7.21 7.57 112 117 233.8 249.1 1.58 1.69均值7.561.642、改造后烟气排放指标表 43 监测日期 监测项目 当地大气压 排气筒高度 烟囱直径 锅炉吨位 监测频次 烟气温度 烟气动压一台 20t/h 燃煤锅炉除尘后监测结果单位 Kpa m m 吨 Kpa 1 99 0.471 2010 年 6 月 5 日 监测结果 101.1 450.6 0.820 2 99 0.444 3 100 0.508 均值烟气静压 烟气全压 烟气流量 烟气含湿量 氧含量 过剩空气系数 烟尘排放浓度 烟尘折算后浓度 烟尘排放量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 二氧化硫折算后浓度 二氧化硫排放量 黑度 表 44 监测日期 监测项目 当地大气压 排气筒高度 烟囱直径 监测频次 烟气温度 烟气动压 烟气静压 烟气全压 烟气流量 烟气含湿量 氧含量 过剩空气系数 烟尘排放浓度 烟尘折算后浓度 烟尘排放量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 二氧化硫折算后浓度 二氧化硫排放量 黑度Kpa Kpa Nm3/h mg/Nm3 mg/Nm3 Kg/h mg/Nm3 mg/Nm3 Kg/h0.144 0.476 32854 1.3 15.7 3.96 61.4 135.0 2.01 81 178.2 2.660.188 0.501 31783 1.3 15.7 3.96 58.1 127.8 1.84 95 209 3.01 高排放浓度为 104.6mg/m3,烟气黑度1,烟囱高度 45 米,均符合锅炉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中的二类区时段标准(烟尘 200mg/m3、SO2900mg/m3,烟气黑度1,烟囱高度 45 米) ,为达标排 放。4.3管式炉燃料变更能源消耗量1、管式炉烟气 管式炉采用天然气为燃料,天然气中总硫含量 4.96mg/m3,属于清洁 燃料,燃烧烟气中 SO2 的浓度为 10mg/m3。满足排放标准要求。2、管式炉燃料变更情况 (1)变更前后能源消耗量 工程变更后,3 台管式炉均以天然气为燃料,改造前后能源使用情况 见表 4-5。表 4-5项目 设备 改造前(煤焦油) 小时消耗 量(kg/h) 2 台 100 万 kcal 管式炉 1 台 350 万 kcal 管式炉 年节约标煤(t) 353.60 629.00 309.99 年消耗量 (t/a) 2545.92 4528.80 折 合 标 煤(t) 2909.73 5175.97改造前后能源使用情况对照表改造后(天然气) 小时消耗 量(m3/h) 292 520 年消耗量 (103m3/a) 2102.40 3744.00 折合标 煤(t) 2796.19 4979.52(2)天然气成分 根据#提供的天然气检验结果报告单, 天然气理化性质及化学 组分见表 4-6。表 4-6项 物理性质 目3天然气理化性质及化学组分数量(%) 38199 0.72883高位热值(kJ/m3) 密度(kg/m ) 总流(以硫计)mg/m 硫化氢 mg/m34.96 未检出 数量(%) 93.26 3.79 0.68 0.12 0.13 组分 异戊烷 正戊烷 己烷 二氧化碳 氮气 数量(%) 0.05 0.02 0.06 1.09 0.80化学组分组分 甲烷 乙烷 丙烷 异丁烷 正丁烷由表 4-6 可见,天然气属于清洁燃料,总硫含量 4.96mg/m3,H2S 未检 出。第五章 工艺技术方案5.1工艺技术的选择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为了克服石灰石石灰吸收法容易结垢堵塞 管道、NaOH 吸收法运行费用高脱硫产物不易处理而发展起来的烟气处理 方法。该法是国家环保部推荐的燃煤烟气处理方法,它是以 NaOH 溶液为 脱硫剂吸收烟气中的 SO2,生成的 Na2SO3 用 CaOH)2 再生生成 NaOH 和硫酸 钙,NaOH 溶液循环使用、CaSO4H2O 可综合利用。其反应原理为:1 脱硫反应: 2NaOH + SO2 Na2SO3 + SO2 + H2O2 再生反应: Na2SO3 + H2O 2NaHSO3Ca(OH)2 + Na2SO3 Ca(OH)2 + 2NaHSO32 NaOH + CaSO3 Na2SO3 + CaSO31/2H2O +1/2H2O3 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发生以下反应: Ca(OH)2 + Na2SO3 + 1/2O2 + 2 H2O 双碱法具有以下特点:2 NaOH + CaSO4H2O(1)用 NaOH 脱硫,循环水基本上是 NaOH 的水溶液,在循环过程中 对水泵、管道、设备均无腐蚀与堵塞现象,便于设备运行与保养; (2)吸收剂的再生和脱硫渣的沉淀发生在塔外,这样避免了塔内堵 塞和磨损,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操作费用;同时可以用高效的板 式塔或填料塔代替空塔,使系统更紧凑,且可提高脱硫效率; (3)钠基吸收液吸收 SO2 速度快,故可用较小的液气比,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一般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