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目 录摘 要1关键词1一、导言2二、田园诗的形成3三、陶渊明田园诗的分类评析3(一)第一类描写田园风光和劳动生活4(二)第二类描写农村生活的贫苦5(三)第三类描写诗人的社会理想6四、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6(一)语言自然明了 6(二)包涵意境 7(三)朴素之中透神韵 8五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影响 9参考文献10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摘要:因为个人经历和深层价值取向的不同,展现不同的创作风格,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社会、世间万物的独有个性和思想。东晋时期杰出的代表诗人陶渊明,诗歌创作以田园诗的成就最大。其中诗人的人生经历与深层思想是田园诗创作的源泉。田园诗从内容看也是诗人对人生所持有的态度与思维的表达,其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是种超然脱俗平淡自然,意境深远,独具神韵的风格。其风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社会形态的缩影与中国传统劳动人民的价值取向,在对社会环境的理想期待与现实社会的对比之后,采取对社会的一种特有的热爱与渴望改变的方式,面对内心理想社会同时又无力改变现实社会的矛盾,从而选取诗歌来抒发内心情感思想,用精神方式曲向改变社会。关键词: 个人经历 价值取向 改变 精神方式 真正价值 整体长远 广博一 、导言 东晋时期有着独有的历史背景,孕育着新的文化和创作,其中陶源明就是其中一个,陶源明在诗歌,散文,辞赋创作上用其独特的创作成就创造了当时文学的时代特征,其中以反映乡村事物和农村生活及理想社会的田园诗,成为淳朴悠远的精神写照,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渊明是五千年来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开辟了一个新的创作境界,诗歌描述了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的风格清新、自然、恬静、悠远,描写细腻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扩大了诗歌的创作题材,创立了借用文学艺术来表达思想上新成就,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时代背景及人生经历对个人的感情影响和造就,通过文学方式展现出来,以其独有的魅力,对以后文人的创作都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二、 田园诗的形成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人。中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代表诗人。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封建等级制度高度发展,地主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平民深受压抑。严酷的现实对陶渊明的个人生活和思想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陶渊明年少时生活在一个中道没落儒家思想居主的家庭,条件极其艰苦。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和儒家思想,对统治阶级持有幻想和期待,有着大济天下万民的思想。由于出身和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此时,封建等级森严,上层黑暗势力控制,朝廷腐败,斗争不断,处处充满着对下层的打压,想通过仕途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已经是极其困难。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个人生活道路改变以及思想的逐步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陶渊明为了实现政治理想,同时为了摆脱个人的生活处境,也曾多次走上仕途。经过多次的反反复复入仕出仕,在现实的中还是选择了退隐,既有对当时时势不安、仕途艰险的担忧,有避祸而远离,更重要的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官场黑暗统制的环境下,想要有所作为是很难做到的。在既无力改变,又不愿同流合污的情形下,陶渊明最终选择了归隐的道路。虽然退隐,但是还有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政治理想的实现仍然报有热情。陶渊明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他生活年代真实的反映,更是他思想生活的写照。他早年多次想寄身仕途,亲身感受了宦海浮沉之苦,中年以后重返故乡做躬耕劳动,时至晚年,亲眼目睹东晋王朝的换代巨变。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了老子道家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的超然意识,表现了心理上闲适自得的一面;但他并没有忘却世事,精神深处常常进行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彷徨与苦闷的斗争。 陶渊明内心思想塑造出了他存在着双面的人格。一种是理想当中人格,主要表现为入世改变现实社会,惠及万民,出世超脱万物精神独立。一种是现实社会当中的人格,现实社会当中的人格,主要表现为志向不得施展,面对昏暗的统治阶级的无可奈何,经过长时间的内心斗争,最终选择故乡,解放身心,同时又潜藏着对乡村朴实景象风光的热爱,厌恶官场斗争,崇尚和谐生活,内心又富于诗情画意,借用诗歌舒怀。 陶渊明归隐后通过亲身劳动,从辛苦的劳动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艰辛,融入其中,亲历了战争带给劳动人民的苦难。 虽然陶渊明现实中没有更多改变社会,但是在桃花源记之中,还是可以看出他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有着鲜明的时代性。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对不平等统治和战争的厌恶。代表着他实践与精神的成就。 三、 陶渊明田园诗的分类评析 陶渊明的创作以反映乡村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大。田园诗,就是指描写农村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诗。通过现实中的乡村田园风光、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对理想社会的渴望等等的描写,把田园诗推向高潮。同时也创立了陶渊明的独特创作风格。 陶渊明的田园诗从内容看可分为三类:(一)第一类描写田园风光和劳动生活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对田园风光和劳动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他思想的展现出来的农村生活。这种独特的观察现实的方式,是由内心当中审美观念和社会实践所决定的。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平静的心境与审美情趣。在对风光和生活的平淡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透漏着他人格和理想。在平淡的诗歌形象中融入深刻的哲理,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超然的意境。归园田居中这首诗中能够表达出出世之后,远离阶级斗争,舒缓的内心所流露出的恬静的情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充满了对远离厌恶的官场、重新获得身心自由的喜悦之情。把“尘网”、“ 樊笼”看作是自己的束缚,仿佛自己就是“羁鸟” “池鱼” 。从朴实简单的语言中勾勒出一幅远近动静结合的乡村真实立体场景,随着岁月的增长内心世界有着长期压抑到释放时的恬静淡然与细腻,从而表达了内心对乡村场景和生活的热爱,“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墟烟”、“ 狗吠”、“ 深巷”、“ 鸡鸣、”“桑树”、“ 户庭”“ 虚室”。心中的爱在逐步增长与扩展,情感的热爱由社会上以人这个主题扩及到更广阔的世界。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悠然”表现出隐居后身心的舒畅,对生活所持有的态度。菊花、南山、日夕、飞鸟、真意,眼睛看到的景象,耳朵听到的声音,感受都交织成一片,是对田园生活中自然美的由衷感受。和郭主薄二首中所描写的:“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琴书。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这首诗描绘的是夏天乡村田园的悠闲淳朴生活,“清阴”、“ 凯风”、“ 闲业”“ 馀滋”、“ 有极”、“ 复乐、”“ 遥遥”表现出悠然自得、纯朴淡然的心态;“园蔬” 可以不必忧虑饱食, “ 清阴”之下清风轻吹,“美酒”畅饮,“琴书” 情趣高雅,“弱子”嬉戏于身边,遥望“白云”。宁静、清幽的田园风光和舒适生活仿佛置身其中。通过陶渊明田园诗中我们看到通过亲身与劳动人民的接触和劳动,有着对劳动人民现实生活的真切了解。由初期心情的兴奋喜悦到辛苦劳动忧虑收成,是更加贴近劳动人民的真实表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记录了他第一次走向田野的兴奋心情和对于劳动的新鲜感受。第一首中写到:“夙晨装吾驾,启途情已缅。鸟哢欢新节,冷风送余善。”第二首中写到:“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此时表现出的是初期对劳动的心态。陶渊明田园诗随着田园生活境况的变化,劳动生活的更多经历使他深切的感受到了真实劳动人民的苦境,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和不易,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深刻的记录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疾苦。陶渊明的田园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半生辛勤劳动的生活。透漏着劳动人民的辛劳和甘苦,贯穿着诗人质朴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追求。归园田居其三写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晨兴”“ 带月”“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都能透露出诗人早出晚归在南山下中豆的辛劳和感受。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人生的理念:“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中写到:“贫居依稼穑,戳力东林隈。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日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田园诗中有的着他生活体验,这是诗人田园诗中最具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因为这是来自诗人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与劳动人民更加接近,质朴真诚的气质已经融入其中,有着共同的感受,流露着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二)第二类描写农村生活的贫苦陶渊明的田园诗反映了他归隐后的劳动生活和淡泊的心境以及田园的诗情画意时,同时也反映了农村的凋敝景象和人民生活的痛苦。文学是社会真实生活的反映,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当时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都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诗人亲身感受了农村生活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通过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以看到诗人真实的田园生活经历,更能反映出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社会的历史。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中写到: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通过“炎火”、“ 螟蜮”、“ 风雨、”“ 抱饥”、“ 寒夜、”“ 无被”等可以反映出当时人民生活的现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终年饱受饥饿,炎热和寒冷交迫的苦难。归园田居其四中写到:“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忧间,依依昔人居。 进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途。”可以看到战争使村落变成了“荒墟”,田园变成了“丘忧”,居民“死没”,触目之处皆荒凉破败,带给劳动人民的苦难。还旧居中写到:“阡陌不够旧,邑屋呈时非。履历围故居,邻定罕复遗。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有为而作中写到:“旧谷既没,新俗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才通,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熟敢慕甘肥。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待没空自遗”。“ 既没”“ 未登”“ 年灾”“ 尚悠”“ 以来”“ 家乏”“ 长饥”描写出的是灾年常年为温饱所困,靠着接济和乞讨施舍度日子,有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之情。陶渊明的田园诗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民生活的苦痛,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是代表劳动人民对压迫与战争的反对。(三)第三类描写诗人的社会理想 陶渊明经历了出仕不能,田园躬耕,长期的劳动生活,感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战争和剥削给人民带来了痛苦、贫穷和死亡,体会到了人民的愿望和理想。构建出了反映劳动人民渴望的世界“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显然是一幅人间天堂的景象,其中自然风景美如画,人民幸福和谐。这种社会环境,是诗人出仕时的理想,也是经历辛勤劳动和战争苦难后的理想,更是劳动人民的期望。此诗表现出人民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是诗人崇高思想和人格魅力的体现。“芳草”、“良田”、“美池”、“桑竹”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充满着现实中田园风景,劳动人民的劳动景象“往来种作”,劳动人民的质朴、和谐感情“咸来问讯”,逃避战争“避秦时乱”、“ 绝境、”“不复出”“ 遂与外人间隔,”处处透漏着现实中的缩影,与黑暗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思想通过田园诗所真正表达的内在含义。 四、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一)语言自然明了陶渊明的自然明了是隐居后,平实劳动当中,所凝聚的简单质朴平静安祥,饱含生活的热爱,不仅是陶渊明的人格修养体现,也是他的审美追求。在陶诗中出现的事物,大都是平常所见的东西,没有奇特的意象,不雕章丽句,诗人以清闲的感受,真切的体验化俗为雅,化平凡为神奇。饮酒之五中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见”字如同画龙点睛,表示诗人在采菊时淡然的心境,视线触及时神情悠闲,如改用“看”字,就显的与心境不符,体现不出自然悠闲,显得呆板无味。 陶渊明的田园诗由于诗人亲身从事田园生活,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诗歌之中,用日常熟悉的立体景象,经过他的诗化,凸显出清晰明了,如归园田居中写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展示了浓厚的生活情调,表现了陶源明对田园美和田园生活的敏锐观察力。他善于挑选富有诗意的题材,并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给人以美的享受。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从而达到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粗略几笔即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语言并非是未经锤炼的,反而是高度精练、去芜存精后才显得平淡而自然。自然是陶渊明的人生体现,也是其诗歌的艺术特征。平淡的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诗的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写出来具有真实的感染力。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浓郁的诗味。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农家生活气息浓厚,又体现了“贫士”诗人自己的性格。 移居第二首中写道:“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饮酒作诗,一言一笑,不忘力耕,平淡、枯燥的乡间生活,在他的笔下,却如此富有诗意。只是朴素的口语化句子,如实写来,他的诗篇看来古朴无华,读起来却琅琅上口。象这样朴素明朗、生动自然的语言,自然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灵共鸣者。 (二)包涵意境陶渊明田园诗的魅力,在于以其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语言创造出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在于诗句充满感情力量,但同时又舒缓、平和、少有激荡,严谨地与冷静的哲理思维相结合,创造出高远拔俗的意境;在于从平凡的生活素材中提炼深沉的意蕴和哲理,从而实现田园诗的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的境界,创造出深融完整的意境。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不以描摹形态为主而以写意为主。陶诗还常在抒情写景之中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一些人生哲理,情、景、理融合贯通,创造出浑厚深远的诗歌意境。 桃花源记中写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凡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草木和山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体现着诗人的思想和性格,诗中的每一项景物,无不带上陶渊明的感情色彩。互相渗透,互相衬托,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能领略到相同的奇趣,享受到无尽的美。这种深厚醇美的艺术境界,决定了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特殊韵味。(三)朴素之中透神韵“平淡朴素”是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立刻透漏出诗的神韵。拟古中写到:“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春天燕子双归,自家的门庭日渐荒芜,但依旧过着贫穷的隐居生活,朋友不理解,来劝说出仕,燕子翩然而来,并不嫌弃自己贫困,似乎在问:我的心是坚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样坚定吗?这首诗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平淡却彰显出不凡的神韵。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中写到:“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朴素平淡的十个字变透露出飘雪的神韵了。五 、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影响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在描写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上,别开生面,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美的享受。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而在他的笔下,田园风光、劳动人民、以及劳动感受成为具有价值的审美意义。将朴素的题材,通过朴实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跃然纸上,形成一种独具魅力的意境景象,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陶渊明的诗不仅开拓了田园诗这一诗歌题材的新天地,而且在田园诗的艺术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的诗是一种新的开创,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陶渊明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常事,写得诗意盎然。陶渊明将自己的所有才华和精力都倾注到田园诗的创作上,取得了无可伦比的成就,一下子便将田园诗推向了峰巅。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曾被后世引以自励。陶渊明的思想是儒家和道家的融合。他少有济时之志,后屡遭挫折又放弃了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郡维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金融投资咨询委托合同
- 2025标准的版权许可合同模板
- 2025年保安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scmp考试试题及答案
- 重症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请问合同可以授权他人代签吗
- 钢厂除尘维护方案范本
- 2025聚氨酯板采购合同协议模板
- 成都市锦江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
- 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及作品
- (完整版)高考英语考纲3500词汇表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
- 商务英语口语900句
- 辽宁省沈阳市基层诊所医疗机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名单目录信息
- 锅炉空预器清洗方案
- SF∕T 0111-2021 法医临床检验规范
-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
- DB14∕T 1319-2021 公路工程标准工程量清单及计量规范
- 冶金行业应用产品介绍(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