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技术(网摘).doc_第1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技术(网摘).doc_第2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技术(网摘).doc_第3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技术(网摘).doc_第4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技术(网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技术CP是指以污染为主的建设项目;EP是指以生态破坏为主的建设项目;EI是指环境影响;EIA是指环境影响评价。一、熟悉验收重点、范围及验收标准的确定(一)验收重点的确定依据:项目可研、初设及批复等确定的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工艺方法及与CP有关的各项EP设施和各项生态EP设施,包括监测手段。EIA及其批复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各项EP措施、污染物排放、敏感区域保护、总量控制及生态保护的有关要求。各级EP主管部门针对CP提出的具体EP要求。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的敏感区。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二)验收重点1.核查验收范围。核实项目工程组成,对照原EIA批复文件及设计文件检查,包括建设内容、规模及产品、生产能力,工程量、占地面积等及变更情况。核实该项目EP设施建成及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确定EP验收的主要对象。重点核查为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区域内落后生产设备的淘汰、拆除、关停情况;落实“以新带老”,落后工艺改进及老污染源的治理情况等。核查周围是否存在EP敏感区,确定必需进行的环境质量调查与监测。2.确定验收标准。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标和总量控制满足要求是CP竣工EP验收达标的主要依据。CP竣工EP验收,原则上采用环评阶段经EP部门确认的EP标准与EP设施工艺指标作为验收标准,对已修订、新颁布的EP标准应提出验收后按新标准进行达标考核的建议。3.核查验收工况。按项目产品及中间产品产量、原料、物料消耗情况,主体工程运行负荷情况等,核查CP竣工EP验收监测期间的工况条件。4.核查验收监测(调查)结果。核查CPEP设施的设计指标,判定企业EP设施运转效率和企业内部污染控制水平。重点核查CP外排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情况,主要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及设计指标的达标情况,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敏感点环境质量达标情况,清洁生产考核指标达标情况,有关生态保护的环境指标(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率)的对比评价结果等。5.核查验收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检查涵盖了验收监测(调查)非测试性的全部内容,验收核查应包括:建设单位在设计期、施工期执行相关的各项环保制度情况;落实环评及其批复有关水土流失防治、噪声防治、生态保护等环保措施情况;建成相应的环保设施情况。建成投产后是否建立健全了环保组织机构及环境管理制度,污染治理设施是否正常稳定运行,污染物是否稳定达标排放;检查建设单位是否规范排污口、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实施环境污染日常监测等。6.现场验收检查。按照CP布局特点或工艺特点,安排现场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水、气、声(振动)、固废污染源及其配套的处理设施、排污口的规范化、EP敏感点及相应的监测点位,在线监测设备监测结果的查验,水土保持、生态保护、自然景观恢复措施等的实施效果。核查CP环境管理档案资料,内容包括:环保组织机构、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施工期环境监理资料、日常监测计划(监测手段、监测人员及实验室配备、检测项目及频次)。7.风险事故EP应急措施检查。CP运行过程中,出现生产或安全事故,有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损害的,验收工作中应对其污染防范预案和应急措施进行检查,检查内容还应包括应急体系、预警、防范措施、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和应急物资准备等。8.验收结论。依据CP竣工EP验收监测(调查)结论,结合现场检查情况,主要监测(调查)结果符合环保要求的,给予通过验收;主要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或重大生态保护措施未落实的,提出整改意见。限期达到要求,另行监测或检查合格后给予通过。限期仍达不到要求的,则按法律程序由环保主管部门下达停产通知书。(三)验收范围:原则上与EIA文件的评价范围一致,当工程实际建设内容发生变更或者EIA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出项目建设的实际EI时,根据工程实际变更和实际EI情况,结合现场踏堪对验收范围适当调整。(四)验收监测采用标准包括评价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两个部分。1.评价标准又分为验收监测执行标准和验收监测参照标准。验收监测执行标准的确定:应主要以进行EIA时采用的各种标准和EIA报告书(表)及其批复的要求为依据,确定应考虑因素:在EI报告书中,由EP部门行文确认的EIA标准;进行EIA时,国家或地方执行的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环境质量标准;有关EP部门在对EIA报告书(表)批复时,要求执行的各项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EP部门根据EP需要所规定的特殊标准限值;根据国家和地方对EP的新要求,经负责验收的EP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采用验收监测时现行的国家或地方标准;国家和地方对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中的总量控制要求;对国家和地方标准中尚无规定的污染因子,应以EIA报告书(表)和工程初设(EP篇)等的要求或设计指标为依据来进行评价。验收监测参照标准的确定。新颁布的国家或地方标准中规定的污染因子排放标准值以及环境量标准值;环保设施的设计指标;对国家和地方标准中尚无规定的污染因子,也可参考国内其他行业标准和国外标准,但应附加必要说明。2.验收监测方法标准选取原则:验收监测时,应尽量采用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列出的标准测试方法。对以上标准未列出的污染物和尚未列出测试方法的污染物,其测试方法按以下次序选择:国家现行的;行业现行的;国际和国外现行的标准测试方法;对目前尚未建立标准方法的污染物的测试,可参考国内外已成熟但未上升为标准的测试技术,但应附加必要说明。二、掌握验收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P425)(一)验收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1.EP管理检查。根据CPEP管理条例、CP竣工EP验收管理办法,检查内容确定为:CP从立项到试生产各阶段执行EP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情况。EP审批手续及EP档案资料。环保组织机构及规章管理制度。EP设施建成及运行纪录。EP措施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以新带老”环保要求的落实。EP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监测计划和仪器设备。排污口规范化、污染源在线监测仪的安装,测试情况检查。事故风险的环保应急计划,包括人员、物资配备、防范措施、应急处置等。施工期、试运行期扰民现象的调查。固废种类、产生量、处理处置情况、综合利用情况。按行业特点确定的检查内容,诸如清洁生产、移民工程、污染物总量控制、海洋生态影响等特殊内容。2.EP设施运行效果测试。主要考查原设计或EIA中要求建设的各种废水、废气、工业固(液)废、其他污染物(如噪声、振动、电磁等)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3.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以下污染物外排口应进行达标排放监测: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水(包括生产污水、清净下水和生活污水);废气(包括工艺废气及供暖、食堂等生活设施废气);有毒有害工业固(液)废及其浸出液。厂界(必要时测定对噪声源极敏感点的噪声),公路、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码头、航道,机场周围飞机等各种噪声。CP的无组织排放。国家规定总量控制污染物指标的污染物排放总量。4.EP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监测以CP投运后,EIA及其批复中所涉及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能否达到相应环境功能区所确定的环境质量标准为主,考虑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环境地面水、地下水和海水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环境振动;电磁环境。5.生态调查的主要内容。CP在施工、运行期落实EIA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以及各级EP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文件所提生态保护措施的情况。CP已采取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开展公众意见调查,了解公众对项目建设施工期、运营期EP工作满意度,对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针对CP已产生的EI或潜在的EI提出补救措施或应急措施。6.清洁生产调查。主要调查EIA及其批复文件所要求的清洁生产指标落实情况。(二)验收监测技术要求(P338)1.工况要求: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情况下进行,国家、地方排放标准对生产负荷另有规定的除外。对于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负荷的CP:调整工况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部分,验收监测应在满足75%以上负荷或国家及地方标准中所要求的生产负荷的条件下进行;无法调整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部分,验收监测应在主体工程稳定、EP设施运行正常,并征得负责验收的EP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同时注明实际监测时的工况。工况应根据CP的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量、主要工程设施的运行负荷以及EP处理设施的负荷进行计算。2.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总体要求。参加竣工验收监测采样和测试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监测仪器在检定有效期内;监测数据经三级审核。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水样的采集、运输、保存、实验室分析和数据计算的全过程均按照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四版)的要求进行。即做到: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实验室分析过程一般应加不少于10%的平行样;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的质控样品分析,对无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但可进行加标回收测试的,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加标回收样品分析。气体监测分析。尽量避免被测排放物中共存污染因子对仪器分析的交叉干扰;被测排放物的浓度应在仪器测试量程的有效范围内,即仪器量程的30%70%;烟尘采样器在进入现场前应对采样器流量计、流速计等进行校核。烟气监测(分析)仪器在测试前按监测因子分别用标准气体和流量计对其进行校核(标定),在测试时应保证其采样流量。噪声监测分析。监测时使用经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使用期内的声级计;声级计在测试前后用标准发生源进行校准,测量前后仪器的灵敏度相差0.5dB,若0.5 dB则测试数据无效。固废监测分析。按国家有关规定、监测技术规范和有关质量控制手册中的要求进行。余同水。3.验收监测污染因子的确定原则。CPEIA文件和初设EP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原辅材料、燃料、产品、中间产物、废物以及其他涉及的特征污染因子和一般性污染因子。现行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有关污染因子。国家或地方规定总量控制的有关污染因子。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包括EIA及其批复文件中有明确规定或要求考虑的影响EP敏感目标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试生产中已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因子;地方EP部门根据当前EP管理的要求和规定而确定的对环境质量有影响的污染因子。4.废气监测技术要求有组织排放。监测断面:布设于废气处理设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监测点位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要求布设。监测因子:处理设施进出口的监测因子根据设施主要处理的污染物种类确定,废气排放口监测因子的确定参见相应污染物排放标准。但需根据具体情况按验收标准所述原则进行调整,同时测定烟气参数。监测频次:对有明显生产周期的CP,对污染物的采样和测试一般为23个生产周期,每个周期35次;对连续生产稳定、污染物排放稳定的CP,采样和测试的频次一般不少于3次、大型火力发电(热电)厂排气出口颗粒物每点采样时间不少于3min:对非稳定排放源采用加密监测的方法,一般以每日开工时间或24h为周期,采样和测试不少于3个周期,每个周期依据实际排放情况按每24h采样和测试一次;标准中如有特殊要求,则按标准中的要求确定监测频次。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SO2、NOx、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其余污染物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浓度最高点。注: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工业炉窑、炼焦炉、水泥厂等特殊行业的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执行相应排放标准中的要求。监测因子:根据具体无组织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种类确定。监测频次:监测一般不得少于2d,每天3次,每次连续1h采样或在1h内等时间间隔采样4个;根据污染物浓度及分析方法、灵敏度,可适当延长或缩短采样时间。对型号、功能相同的多个小型EP设施,可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监测,随机抽测设施比例同样设施总数的50%。5.废水监测技术要求监测点位:污水处理设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第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清净下水外排口,雨水排口。监测因子:处理设施进出口的监测因子根据设施主要处理的污染物种类确定;外排口监测因子参见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频次:对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排放源,以生产周期为采样周期,采样2个周期,每个采样周期内一般应采样35次;对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或建有调节池的CP,其污水为稳定排放的,可采瞬时样,但不得少于3次;对间断排放水量20m3/d,可采用有水时监测,监测频次2次;对非稳定连续排放源,一般应采用加密的等时间采样和测试方法,一般以每日开工时间或24h为周期,采样3个周期;采用等时间采样方法测试时,每个周期依据实际排放情况,按每23h采样和测试一次。6.噪声监测技术要求厂界噪声。监测点位:a.测点一般设在工业企业单位法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厂界如有围墙,测点应高于围墙。同时设点测背景噪声,必要时设点测源强噪声。b.工业企业在法定边界外置有声源时,根据需要也应布设监测点。c.对EIA文件中确定的厂界周围噪声敏感区域内的医院、疗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建筑物应分别设点监测。监测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频次:一般不少于连续2昼夜。无连续监测条件的测2d,昼夜各2次。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按照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监测技术规定(试行)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90-2004)确定。a.在公路两侧距路肩200m范围内选取至少5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分别设点进行监测;b.在公路垂直方向距路肩20m、40m、60m、80m、120m设点进行噪声衰减测量;c.声屏障的降噪效果测量,执行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并在声屏障保护的敏感建筑物户外1m处布设观测点位;d.选择车流量有代表性的路段,在距高速公路路肩60m、高度1.2m范围内布设24h连续测量点位。监测因子:LAeq、LAMax、L10、L50、L90,24h连续测量还包括Ld、Ln、Ldn。监测频次: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衰减测量,连续测量2d,每天测量4次,昼、夜间各2次,分别在车流量平均时段和高峰时段测量。每次测量20min。24h连续交通噪声测量,每h测量1次,每次测量20min,连续测量2d。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监测点位:按照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GB 9661-88)确定,在机场周围受飞机通过影响的所有噪声敏感点设点监测,监测点选在户外平坦开阔的地方,传声器高于1.2m,离开其他反射壁面1.0m以上。监测因子:每次飞行事件的最大A声级及持续时间,最终计算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WECPNL)。监测频次:监测一周7d24h内的所有航班(目前常用的频次为对一周内飞行事件最多的2个工作日内的所有航班监测)。7.振动监测技术要求。监测点位:按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10071-88)确定,测点置于建筑物室外0.5m以内振动敏感处。必要时,测点置于建筑物室内地面中央。监测因子:垂直振动级(VLz)。监测频次:稳态振源:每个测点测量一次,取5S内的平均示数为评价量。冲击振动:取每次冲击过程中的最大示数为评价量。无规振动:每个测点等间隔地读取瞬时示数,采样间隔5S,连续测量时间1000S,以测量数据的累计百分Z振级VLz10值为评价量。8.电磁辐射监测技术要求。监测点位:针对不同的电磁辐射源确定监测点位,具体见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监测因子:射频段(电视与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塔,中、短波广播与通信发射台,微波通信与移动通信基地站、卫星地球站、导航与雷达站):综合场强(V/m);工频段(高压电力线与高压变电站,工业、科学、医疗高频设备):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T)。监测频次:在各种电磁辐射源的正常工作时段,每个监测点位监测一次。9.固废监测技术要求。固废的监测主要分为检查和测试两个方面。固废的检查。对于可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确定其性质,建有相应堆场、处理设施,或委托有关单位按国家要求处理的固废,一般以检查为主,检查主要内容包括:按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技术文件及管理文件的要求,调查项目建设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的来源、判定及鉴别其种类、统计分析产生量、检查处理处置方式。若项目建设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委托处理,应核查被委托方的资质、委托合同,并核查合同中处理的固废的种类、产生量、处理处置方式是否与其资质相符。必要时对固废的去向做相应的追踪调查。核查CP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废是否符合相关控制标准要求。鉴别监测。对于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无法确定其性质的固废,应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15085.7-2007)鉴别其性质,再按进行检查。二次污染的监测。监测固废可能造成的大气环境、地下(地表)水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