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调研分析报告[范本]_第1页
村调研分析报告[范本]_第2页
村调研分析报告[范本]_第3页
村调研分析报告[范本]_第4页
村调研分析报告[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村调研分析报告 为了贯彻2016年中央召开的扶贫开发攻坚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县和扶贫部门关于推进扶贫开发的要求,以三和城村实际情况为依据,以2300元新扶贫标准和百姓的实际生活为参考,以群众参与,全面动员为保障,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脱贫为目标,我们工作队利用半个月时间蹲点调研,走村入户和老百姓交流谈心,摸清了底数,掌握了实际情况。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形势 全村共有294户,885口人,其中贫困户220户,贫困人口541人,扶贫户220户、541人,低保户125户、165人,扶贫低保户125户、165人。全村耕地面积6540亩,其中水浇地面积4000亩,林地面积3900亩,草地面积1900亩,全村共有羊1200只,牛89头,主导产业为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为主。人居环境土坯房、里软外硬、土木结构和砖瓦结构各占四分之一。 1、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各类资金的投入和项目建设,村民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2016年贫困村人均收入达到1880元,比2016年增加了245元,大部分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2、基本条件明显改善。一是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现均已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和沙石路。有效地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看病难等问题,大大降低了蔬菜销售成本,彻底解决了“商贩进村买菜愁”的难题,潜在地提升了蔬菜价格,增强了发展后劲。二是水利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三是“两室”建设到达标准。 3、扶贫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一是特色产业发展强劲。该村初步形成了以蔬菜种植为主导、畜牧养殖为辅助,劳务输出为保障的三大产业格局。目前,全村蔬菜产业几乎每年保持在3000亩以上,并以打造“特色食品”为主线,蔬菜产业化水平逐年提升。二是畜牧产业逐步壮大。由原来的小户散养发展到现在部分农民的规模养殖,从养殖技术的探索到养殖技术的“专利”,从养殖品种的单一到多样改良等,扶贫工作水平逐步向“看好”产业化。三是劳务输出以粗放型向技术性转变。 二、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 一是政策宣传到位。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支农、惠农政策,通过广大媒体的宣传发布,上级党委政府的实施,大部分群众对安排的支农投入不断增加,凭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这一载体,能有效整合政府支农投资,促进了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各项扶贫和地方财政投入能力逐步增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级的可用财力逐年增加,能够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投入等提供进一步的保障。三是抓住基层建设年活动有利锲机。积极抢抓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深刻领会新政策、研究新形势、理清新思路、强化新举措,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2016年是扶贫攻坚年,争取80户、200多人脱贫致富。四是突出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新机制,精心组织,规范运作,勤查暗访,提质提效,以县职业技术学校、乡党校校为阵地,全年共组织开展转移培训330人,其中:长训53人,短训177人。五是破难点,扶贫试点有新探索。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建设,依托浩丰青岛有限公司,进一步组织动员农农,将土地整体流转给浩丰青岛公司规模经营,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探索和总结的“以连片开发为契机,以土地流转为手段,以培植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形成企业带动农户增收机制,实现农民、企业双赢目标”的基本经验,圆满完成试点任务。六是健机制,强化监管提效益。建立机制,明确责任。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村两委导干部的“一把手工程”,坚持定期听取和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坚持以重点贫困户整村推进为平台,以规划项目为引擎,整合政策项目资金,集中投入。 三、建设项目 1、人畜饮水和水浇地灌溉用水安全。在现有水浇地保证农田灌溉的基础上,对缺水地片进行改造,今年推广膜下滴灌工程3000亩,缓解水位下降严重态势。重点争取国家资助和专项资金投入为主,农民自筹为辅,解决东荞麦夭村人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2、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建设幼儿园1处;幸福互助院1处;高标准村级卫生室5间;增加农民科技培训和就业指导投入;鼓励农民党员创办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改良畜种和优良种植品种15个,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65%以上,移动电话覆盖率达到100%。年投入3-5万元用于“两室”建设和班子建设。 四、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1、贫困因素复杂,规划水平不高。自然条件恶劣,地下水资源匮乏,生存环境差,信息闭塞,群众观念落后,科技素质低、自然灾害严重等综合因素制约,加上规划前景方向不明,规划水平没有前瞻性,工作体制陈旧不创新,这给整个扶贫工作的成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2、投入资金少、需求方面多。按照“十二五”规划,要实现贫困村脱贫目标,靠单纯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群众自筹能力有限,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多,项目建设资金缺乏,群众需求方面多,这就严重影响了扶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3、工作进展难度大、后续扶持管理待考验。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村民仍沿袭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加之缺乏科学技术,市场观念淡薄,大多数村民对市场比较陌生,也严重阻碍了村民的增产增收,给整个扶贫产业的顺利进行带来了难度。二是目前几乎所有的资金、工作精力都集中在现行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而对于5年乃至之后,如何通过基础设施维护、产业扶持、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式来帮助移民户增收致富,办法不多,措施不够得力。 五、效益分析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增收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发展,可以为该村群众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膜下滴灌的实施为蔬菜产业的培强壮大、走上节水化、高效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增强了产业的发展后劲。畜牧养殖方式的改变和良种畜禽的引进,使该村群众的饲养方式向科学化、商品化、标准化、高效化转变,减少了散养成本,提高了收入效益。通过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既提高了村民的本身素质,又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科技含量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了种植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人居环境的改善,村容整洁,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产生活积极性大大提高。公益事业的不断完善,可以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其他两委班子成员为小组成员的领导小组,团结一致、协调统筹,分工明确,各负其职,保证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顺利进行。 (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 切实加强规划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依据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以重点项目,民生工程为突破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七、几点体会 1、正确处理好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村蔬菜主产区、节水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区,生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为确保效益和生态双赢,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在开发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承载能力,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眼前的利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2、正确处理好瞄准与打准的关系。我村贫困人口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对象,瞄准贫困对象是扶贫开发的基本要求。按照2300元新的国家贫困标准,要认真分析贫困成因,分类型确定扶贫对策,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决不能让“扶贫扶在富人头上”。 3、正确处理好扶持与自立的关系。争取国家扶持是外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是加快发展、改变贫困状况的内生动力。要在积极争取国家扶持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提高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4、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关系。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搬迁、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但从整体上看,三和城村呈现出点状分布,还未连成线、结成片,整体效益不明显。目前,全县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