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级通信工程师考点精讲(一)下面是由希赛小编整理的初级通信工程师考点精讲之移动通信的特点,希望能帮助学友们。具体内容如下:移动通信的特点概述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至少一方可以在移动中进行的通信过程。早在1897年,马可尼在陆地和一只拖船之间用无线电进行了消息传输,这就是移动通信的开端。20世纪20年代移动通信开始应用于军事和某些特殊领域,40年代在民用方面逐步有所应用,直到最近二三十年移动通信才真正迅猛发展、广泛应用。在这短短几十年里,移动通信已经历了第一代系统(模拟系统,现已停止运营)和第二代系统(窄带数字系统,目前正广泛应用),正在迈向第三代系统(宽带数字系统)。移动通信的特点由于移动通信系统允许在移动状态(甚至很快速度、很大范围)下通信,所以,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信号传输一定得采用无线方式,且系统相当复杂。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如下。(1) 信道特性差由于采用无线传输方式,电波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衮减(扩散衰减);不同的地形、地物对信号也会有不同的影响;信号可能经过多点反射,会从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点,产生多径效应(电平衰落和时延扩展);当用户的通信终端快速移动时,会产生多普勒效应(附加调频),影响信号的接收。并且,由于用户的通信终端是可移动的,所以,这些衰减和影响还是不断变化的。(2) 千扰复杂移动通信系统运行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如外部噪声干扰(天电干扰、工业千扰、信道噪声)、系统内干扰和系统间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交调干扰、共道干扰、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等)。如何减少这些干扰的影响,也是移动通信系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有限的频谱资源考虑到无线覆盖、系统容童和用户设备的实现等问题,移动通信系统基本上选择在特高频UHF(分米波段)上实现无线传输,而这个频段还有其他的系统(如雷达、电视、其他的无线接入),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通信容量不断提高,因此,必须研究和开发各种新技术,采取各种新措施,提高频谱的利用率,合理地分配和管理频率资源。(4)用户终端设备(移动台)要求高用户终端设备除技术含量很高外,对于手持机(手机)还要求体积小、重量轻、防震动、省电、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对于车载台还应保证在髙低温变化等恶劣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5)要求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由于系统中用户终端可移动,为了确保与指定的用户进行通信,移动通信系统必须具备很强的管理和控制功能,如用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路线竞争格局与成本分析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检测标准与价值评估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标准与储能市场应用分析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布局经济性与政策补贴机制分析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评估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进程与梯度利用技术突破点报告
- 员工离职和解协议书范本
-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小学英语课后辅导计划与案例
- 电商运营数据分析及策略制定
- 常用仪器仪表使用(第2版)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月骨脱位与月骨周围脱位-课件
- iOS面试题面试手册
- 《招标采购专业实务》培训课件
- 岩土工程词汇中英文对照大词典(很全)
- LY/T 2787-2017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
- 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 三级安全教育档案模板(完整版)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详解 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第三卷车体-第一分册70a-ccd sa02.半永久车钩
- 露天采石场供配电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